2111例上海健康女性骨密度值测定与年龄相关骨丢失的研究

来源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xiaoyao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上海市健康女性骨密度(BMD)参考值数据库,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防治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健康女性2111例,为上海市区的居民,汉族,年龄20~84岁,分为13组.研究对象均详细填写健康调查表格,排除因继发性骨病或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以及一些特殊职业者.用双能X线吸收仪(Hologic QDR-2000型)测定所有对象的腰椎(L1-4)、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粗隆间(Inter)及Ward's三角区部位的BMD值.结果峰值骨量(PBM)出现的年龄段如下:腰椎为30~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开展了在微颗粒表面镀金属膜的实验研究.研究开发了一种在微颗粒表面真空镀金属膜的方法及设备,微颗粒包括空心微珠、不同粒度的碳化硅微粉等,所镀的金
<正>目的调查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移植后IFI发生与转归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12
会议
提出了一种保持生理特征的交互式人脸编辑方法。采用控制点分层策略,即以用户直接操作的控制点对(称为主控制点对)为输入层,其他控制点对(称为次控制点对)为输出层,建立人工神经网络;然后采用误差反向传播法(Error Back Propagation)学习,从而建立主、次控制点之间的约束关系;最后通过输出层将编辑信息在模型中进行插值。该编辑结果可以应用到具有相同拓扑的任意人脸模型上。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分
以优化国内高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为目标,通过对我国七所高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七所高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具有专业课程总课时量偏高、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