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技能型社会建设策略研究——基于OECD国家技能体系治理的启示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a8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能型社会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力量.为了适应国际竞争、产业升级和终身学习的变化,OECD采取引导多主体参与,形成技能建设的跨部门组织;关注利益相关者群体类型和参与质量,保证技能治理的有效性;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构建以技能为中心的学校信息系统;调整融资安排,减轻国家治理压力等策略进行技能体系治理.借鉴OECD的经验,我国应加强政府主导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顶层设计;发挥企业参与社会技能培训的主体作用;落实职业院校育训并举的法定职责.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了立法关注的重点领域,但现行生态环境立法决策体制还存在诸多问题,环境立法法典化被提上议事日程.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生态文明法治观在弘扬和创新“天人合一”中华法文化的基础上,阐明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全过程民主立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人系统立法等环境立法决策的系列新观点新理念,构成了新时代环境立法法典化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为了建立完备的生态环境法律规范体系和法治保障机制,新时代环境立法法典化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以环境治理决策法为目标导向,促进环境保护法向环境政策法的基本法地位
日前,民政部发布《“十四五”民政信息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便于理解《规划》内容,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就相关问题解读如下.rn一、《规划》出台的背景和意义rn“十四五”时期,信息化进入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新阶段.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通信等新技术正广泛深入地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领域,成为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力量.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是顺应新发展阶段形势变化、抢抓信息革命机遇、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
期刊
人工智能的司法应用对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能及提升司法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人工智能应用于司法审判也会带来一系列新问题,特别是对诉讼程序和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影响,人工智能辅助裁判系统的算法黑箱和算法歧视,情、理、法的考量与人工智能辅助裁判系统的价值判断,“智慧审判”的主体、效力及责任,法官职业替代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等,应在预判问题的基础上从技术与法治耦合治理的路径中寻求科学、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