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逐流细思忖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p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现在高中学生的从众行为提出问题,进行调查访谈,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理论进行研究。高中学生现在从众行为比较普遍,这些行为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学校教育必须重视这些现象,并且给予正确的引导。高中学生的从众行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盲目从众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利,妨碍学生自主性、独立性、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另一方面,利用学校集体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塑造和改进有着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学生;从众现象
  
  一、问题的提出
  
  在心理学上,个人的观念行为受到群体的引导或压力,从而向与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或按照别人的行为方式去行动的现象称作从众。现今校园从众现象非常普遍,并且趋于严重。校园里也出现了各种“粉丝”(Fans),他们的兴趣爱好趋同,主要表现如:疯狂的追星族,对歌星、球星如醉如痴的追捧;衣着打扮追求时髦,穿名牌,比档次,讲虚荣。在班级中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说法和做法无原则地趋于一致。有些人毫无主见,有些人虽有想法,但是迫于群体的压力,也跟风而动等。这些从众现象有的是大范围的群体行为,有的则是一个班级或更小的范围之内的行为。高中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期,成长中的高中学生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如何利用好社会及学校的诸多风气、时尚及潮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怎样控制和利用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中学生的从众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利用?为此笔者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想法。
  
  二、研究过程
  
  1.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法,访谈法。
  2.研究步骤
  (1)搜集资料:从网络和报刊杂志收集当前高中学生从众现象,从本校及濮阳市区各校学生的观察和访谈中找出学生在学校和在社会上的从众行为。
  (2)问卷调查及结果统计:设计高中学生从众行为调查表。发放调查表215份,回收215份,皆为有效答卷。结果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高中生从众现象比较严重。大众的行为对高中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学校和教师不可以忽视这个影响。要正确地引导和关注学生的群体行为,形成良好的校园心理教育环境。
  (3)心理健康和人格问题调查和分析:根据学生的心理档案资料,笔者对被调查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MHT)和卡特尔16PF的资料,可以看出所有被调查的学生心理都是健康的。从个性特点看,有高从众行为的学生,在乐群性、忧虑性、紧张性等项目上分数较高。在持强性、独立性、敢为性等项目上分数较低。低从众行为的学生则在聪慧性、怀疑性、自律性等项目上有较高的分数,在事故性、兴奋性等项目上分数较低。说明从众行为与人的个性特点有关。
  (4)学生访谈:访谈人数120人
  问题1:别人都喜欢穿名牌服饰,你喜欢和赞同吗?你会怎么做?
  结果:80%喜欢,认为名牌能够显示身份,大家都喜欢肯定好,所以我也喜欢,只有部分学生指出好的原因。51%表示赞同,认为只要有条件就应该穿名牌。18%不赞同,认为中学生经济不独立,穿名牌价格昂贵,不易养成节俭习惯。31%认为无所谓。
  问题2:你对追星行为的看法?你是否为追星族?
  结果:85%认为追星是一种时尚,文艺明星和体育明星是青少年心中的偶像,大家都追捧所以我也追。10%认为追星是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自己不喜欢。5%自述没有考虑过。72%说自己是追星族。12%明确表示自己不是追星族。
  问题3:你对从众现象的看法?
  结果:62%认为多数人的做法应该是正确的,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这样不会出错,也不会脱离大众而遭到孤立。31%认为多数人的做法也不一定正确。其中16%的人认为别人既然都这么做,虽然自己认为不太合适不太正确,为了避免孤立我也随大流。15%认为还是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不会随大流。7%没有考虑过。
  
  三、讨论
  
  1.高中生从众行为与学生的心理特点密切相关
  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学生的从众行为。高中生心理与生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异时性和较大的不平衡性。由于不平衡导致了高中生在知、情、意等方面的动荡多变和模糊不定。由于知识和能力的局限,高中生在行为上充满了矛盾。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期望摆脱父母和老师的束缚与管理,但是又不知应该如何去做。高中生对未来充满了理想,追求自我实现,富有进取心,但是对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不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或好高骛远,或自卑自艾。高中生的社会化加强,但又具有闭锁性的特点,有时自己感到孤独,希望被人理解,希望到社会上去走走。但是又害怕而畏葸不前。尤其是经历了一两次挫折或失败之后,更加退缩,不愿去作新的尝试,不敢到社会上去锻炼自己。高中生很想独立并体现自己的价值,也会采取一些行动。但是由于缺乏自信、经验和能力,一遇困难就会止步不前,丧失独自行动的勇气。高中生生活在学校集体中,希望集体的接纳,同侪的赞赏,需要与集体中的众人保持一致,不至于偏离群体的行为轨道。对于高中生来说从众是一种较为安全且不易遭到他人反对,很少感受到挫折,还可以释放青春能量且免遭阻力的行为。从众同时又满足了高中生人际交往的需要和被接纳、被赞赏的需要。所以从众现象非常普遍。
  2.高中生从众行为的利与弊
  高中生从众行为既有利又有弊。从众行为是在群体的影响下个人对群体的顺从行为。高中生的从众行为对学生的成长有其有利的一面。高中生生活在集体中,学校教育可以借助集体的力量培养或改变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个人顺从群体的意见或压力可能是表面的,也可能是发自内心的。表面的顺从在群体的压力去掉后,个人的行为就会恢复原状。内心的服从则不然,当去掉群体的压力后,个体仍可以保持群体的意见。这种理念保持下去就会产生服从群体意愿的行为。可以利用集体的影响形成良好的风气,如校风、班风、学风等。以高尚的理想、健康的思想感染和改变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习惯,构建健康的道德取向,使学生从顺从到服从再到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
  高中生有很强的模仿性,又有强烈的跟风而进的心理。根据这个特点,学校可以树立一些英雄模范以及校内的先进人物为学生的学习榜样,形成一种“学模范,树新风”的氛围,让学生成为英雄模范的“粉丝”。这样对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大有益处。
  高中生对同伴的友谊和认同非常重视,很多从众行为就源于此。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群体之中学会人际交往的规则和方法,掌握尊重他人和自尊的原则,提高自我认识的能力,改善自我意象,学会辨析是非,分清善恶,辨别美丑,开发自己的潜能。
  从众也称为“随大流”,人云亦云。人们害怕偏离群体,希望群体喜欢他、接纳他、优待他。如果与群体意见不一致,可能成为“越轨者”,“不合群的人”,从而群体众人会讨厌他、孤立他。为了防止群体的排斥,个人有时会不假思索地按照群体多数人的意愿和行为去做。例如生活中的相互攀比,盲目模仿,一些不切实际,不合逻辑的行为,助长了奢靡之风,这些都是从众所致。这些从众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不利。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存在主观的我与社会的我之间的矛盾以及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从众行为会加重这两种矛盾,影响学生对自我的正确认识降低自尊自信,产生自卑感。从众阻碍了从他人那里得到正确评价,影响了自己对自我的内省和认识,妨碍了高中生发展自我的需要,有时大众的行为不一定正确,不一定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不是社会先进意识形态的体现。这样会让学生迷茫而不知所措,对高中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极为不利。从众行为是人云亦云,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以大众行为为标准,对学生自主性的形成,社会观察力、判断力的培养,自我监控、自我管理能力的锻炼都存在着非常不利的影响。
  3.社会因素对高中生的从众行为的影响
  学校生活并非封闭系统。社会大环境,社会上的一些风气影响着高中生,社会上崇尚的,流行的一些做法也影响着高中生。几十年前的年轻人可以是雷锋,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的“粉丝”。文革之中,年轻人可以停课闹革命,认为造反有理,唾弃知识的学习。现今应试教育之风导致一些人追逐分数,追逐证书,追逐文凭,轻视能力素质的培养,忽视了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致使社会上一些不良的风气成为了高中生的追求目标和效仿对象。由于高中生知识和阅历的欠缺,社会上一些狂热的行为和不理智的现象,高中生往往为主角之一。为了使高中生明事理、知荣辱、辨美丑,学校教育要加强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除此之外,学校还要丰富校园生活,开展各类有益于学生的活动,例如课外学科兴趣小组,体育活动小组,文艺小组,各类竞赛、演讲、讲座等。以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之爱校、恋校,防范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健康成长。
  
  四、建议
  
  1.学校可以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建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从而让学生模仿服从群体行为规范,在风气压力的引导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学校要重视校园从众现象,加强道德建设和理想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行为判断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分清善与恶、美与丑。
  3.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为学生澄清迷惘,扫除障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4.开辟学生活动交流场所,例如,定期开设学生讨论班、学生思想沙龙等,鼓励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5.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提高家长的知识和思想水平,利于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共同协作,防止发生误导等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郑和钧,邓京华.高中生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朱敬先.健康心理学——心理卫生.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孙晔,李沂.社会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4]马谋超,高云鹏.消费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5]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一中学)
  编辑/何 妍 舒 娟
  终校/于 洪
其他文献
为切实推进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升石家庄市中小学心理教师的教育工作水平,2008年3月22日~23日,石家莊市教育局特邀请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学校心理学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钟志农老师为来自石家庄市24个县市区的四百余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一场以“真正的教育应该以‘心’为本——和班主任谈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心
期刊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探寻3~9岁儿童同情心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表明7岁是儿童同情心发展的一个转折点,8岁则是同情心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期。3~9岁儿童同情心水平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溺爱性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总体同情心存在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3~9岁儿童;同情心;发展特点;父母教养方式    一、问题的提出    同情心是一种对他人的不幸产生共鸣及对其行动的关心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学校心理辅导专职教师工作情况的调查和有关数据的分析,发现在心理辅导专职教师工作内容的安排和工作量的认定上,不同的学校之间有着较大的差距。目前上海市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上海市教委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基于此,本文提出“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综合模式”,并建议有关部门尽快为学校心理辅导专职教师的工作职责认定、培训以及学校对心理辅导教师工作的考核认定,作
期刊
〔关键词〕女生青春期;性教育;童真    【活动背景】社会、媒体等方面的不良影响给青春期的女孩带来很多茫然和困惑。有些女生由于无知、好奇出现过早性行为。近几年来,少女堕胎呈现出让人吃惊的增长速度,以至于在全国各地都成立了专门的救助中心。应该怎样帮助她们看待性、情感和自己的身体,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活动对象】初二女生  【活动目的】  1.让处在青春期的女生了解这一时期的
期刊
〔摘要〕留守儿童因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和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限性导致心理问题突出,情绪障碍就是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之一。辅导老师通过合理情绪疗法改变孩子的认知,重建合理信念,使孩子走出了情绪的困惑并得到良性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情绪障碍;合理情绪疗法;辅导案例    一、基本资料    李某,男,15岁,某农村中学初三学生,因情绪出现障碍,由活泼开朗变得闷闷不乐,内心充满矛盾前来求助。  
期刊
〔摘要〕高三复读生普遍存在较大的考试压力,焦虑程度较高。辅导老师在有限的咨询时间中,利用游戏的方法引导来访者自我对话,整合内在力量,较好地缓解了焦虑。  〔关键词〕高三复读生;心理辅导;考试焦虑    一个高三复读学生(化名敏)在楼梯间哭泣,老师把她带到咨询室。敏说自己非常压抑,去年高考失败过一次,不想再失败。她觉得对高考的恐惧,就像巨石一样沉重地压着自己。最近一段时间常常做噩梦,想放松,但就是不
期刊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日趋整合和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关注学生心理,也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言行时刻对学生心理产生着影响。所以,教师自身的心理调适、心理成长不仅关乎其身心健康,也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何促进教师心理保健,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杭州下城区从2005年采取工作坊式的培训来促进教师心理保健,至今已开
期刊
〔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经验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它的不足。那就是:片面强调了学校的知识传授功能,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放松或缺乏。这种教育上的缺陷,会带来很多消极后果。爱因斯坦说:“一个人智力上的成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性格上的伟大。”也就是说,健康心理与聪明才智同等重要。因此,我校在培养目标的表述中,将“身心健”
期刊
〔关键词〕性行为;青春期;性骚扰    【活动目标】  1.了解性的含义,消除性的神秘感,认识到性是自然的、正常的,树立健康、科学的性态度。  2.认识性行为可能的后果。  3.了解防范性骚扰的技巧。  4.了解不同的人对事物可能持有不同的看法,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学习接纳与自己价值观不同的人。  5.了解做决定的过程,学习做决定的技巧。  【活动对象】高中学生  【活动时间】90
期刊
〔关键词〕教师;学生;试卷  有一件事情,它占据我的内心,让我无法释怀,心中总感觉有点失落,有些愧疚。  那是中考改卷之时,有一道关于雨的题目,要求写出关于雨的诗句两个,其中一份试卷有这样的一句是:一夜山中雨,林端风怒号。我怎么从来没看过这样的句子呢?这样的诗句是对还是错?是不是瞎编的呢?望着字迹端正的试卷,我一时拿不定主意。这么朗朗上口的诗句肯定是瞎编的,写得跟顺口溜似的,他想骗过我们这些老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