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养老储备之复利魔法

来源 :理财周刊月末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HHZC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老储备要尽早的话题大家也许都很熟悉,但却不一定知道各种原理。本文所列举的表格可能会给你不一般的触动。
  
  有这样两位投资者,“早”先生和“迟”先生,“早”先生从25岁开始每年向个人退休账户存2000元,直到35岁停止不再存钱,任由复利效应施展魔术。而“迟”先生则从35岁开始投资,同样是每年2000元,虽然晚了10年时间但他坚持存钱直到60岁。这样一来,“早”先生一共投入的本金为2万元,而“迟”先生为了“赶”上早先生的步伐,不惜投入了5.2万元。
  
  我们假设恒定9%的年收益率,当“早”先生60岁退休时,账户积累了311306元,而“迟”先生虽然一路奋力追赶,账户却只积累了203446元,再减去投资总金额后我们发现,两人的净收益相去甚远,“早”先生获得了291306元,而“迟”先生只获得了151446元,相差近一倍。
  由此,我们了解到,退休储备投入多不如投入早。
  以上这个例子是否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呢?其实,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源于复利的神奇效应,资金会随着积累时间的推移越滚越大,增速也越来越快。
  记者做过这样一个倒推实验,如果“迟”先生想要与“早”先生在60岁退休时取得相同的账户价值,那他每年投入的金额需要增加到3000多元,而这样一来成本又上升了,净收益还是敌不过“早”先生。总之,“迟”先生无法追赶时间的步伐,只能眼看着“早”先生在投入成本低于自己的情况下获得更高收益了。
  
  一起争做“早”先生
  
  “反正我还年轻,等过几年收入更多的时候再开始养老储备吧。”“现在我工作那么忙,没时间理财,退休规划的事情过些年再想也不迟。”“反正我的退休收入不会低,单位还缴纳了补充养老金,我就不需要为退休太操心了吧。”……这样的想法是否曾经划过你的脑海呢?
  现在开始快点改变他们吧。
  “早些储备,可以降低投入成本,各期压力也能减轻。”“即使将来我中断投入,也可以继续靠复利钱生钱。”“靠社会保险或其他商业养老险只能保障基本的退休生活,要过有品质的生活还要靠自己财富积累。”……或许这样想一下,你就会即刻动手了吧。
  根据目前的养老金制度,基本养老账户获得的养老金都是由社会平均工资乘以按缴纳年限确定的比率而得到,因此无论退休前收入高低,获取的这部分养老金都是一样的,养老金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个人账户的积累上。对于收入较低的人来说,退休前后收入差距较小,反而对高收入人群来说,收入降幅较大,会形成一个明显的资金“空缺”。要想填补缺口,保持原有消费水平,只有靠商业养老保险以及个人退休账户发挥作用了。
  
  估算未来花销倒推年度投入
  
  可能有人会问,怎么才能知道未来退休生活需要花多少钱,我们又该提早准备多少呢?一般来说,在估计花销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放宽一些,这样在准备时也能更充分些,防止超越预期的突发事件给经济带来压力。例如,按照目前的医疗水平,一场大病医疗的花费可能在15万元左右。按通胀4%来估计,20年后这笔费用可能会达到33万元,30年后将会达到50万元。你不妨根据现在的年龄来预估这笔费用,再利用贴现的方式算算每年需要为此储备多少资金。
  这里,我们提供一个简单的通胀年率表格,你只需选择你所估计的通胀率及距离退休的年龄,得到乘数后就可以算出未来的开支了。例如,如果你距离退休10年,估计年通胀率在5%,那么如今一笔1万元的旅行花费到时可能需要1×1.6=1.6万元了。
  
  特别提示
  
  本文中“早”先生和“迟”先生的例子主要为了说明早为养老储蓄益处多多,鼓励人们及早准备退休基金,其中有些细节需要特别说明一下。
  1、在“早”先生与“迟”先生的案例比较中,我们将每期投入的2000元看作同等价值,即剔除了时间价值的考虑。这样更方便计算。
  2、本例中假设的年度收益率9%只是个预期平均值,实际投资回报率未必如此精准。可能某年度高些某年度低些,甚至可能出现投资负收益的情况。这时候,结论就未必成立了。
  3、为自己退休准备专项基金,应追求稳定正收益的投资目标,尽量降低投资风险。可以选择稳健类的投资品种,或者通过“安全垫”的组合投资方式,对冲过于激进的投资手段,从而达到这一效果。
  “早”先生的例子中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即使你不再向个人养老金账户投入资金,也应该坚持长期投资理念,只有保持一定的投资数额,这个账户才能在你退休时派上用场。如果既停止资金注入,又放弃长期投资,那么即使你起步再早也无法实现退休无忧的理想。
其他文献
为应对全球金融风暴对经济的拖累,国内不少城市都把脑筋动到了刺激消费上。以旅游促销为目的的消费券派发也在杭州、南京、宁波等长三角地区成为新的“时尚”,据初步估算,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各个城市发出的旅游券优惠总额将超过2亿元。    放消费券刺激消费,最早为中国出这个点子的是有“欧元之父”之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按照他去年底提出的建议,中国可以拿出1万亿元人民币发给民众,限定在一个季度内用完。由
期刊
经济的复苏单靠政府的投资是不够的。经济振兴还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把依靠外部需要的增长逐步转向内需的增长上。消费者开支对于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下一个阶段,在政策操作上要把财政增加就业放在大局上考虑。财政还要在民生方面更好解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    随着“两会”召开日期的临近,人们对金融危机下“两会”前景寄予更多预期。2月6日至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主持召开5次座谈会,征求对
期刊
各地方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就是最主要的措施之一。那么对于大学生创业而言,启动资金难的问题各地方政府如何解决,对创业贷款政府又给予哪些优惠政策?    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尤其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成为当前最严峻的社会难题。其中大学生由于基数比例大,且无实际工作经验,就业则更显难上加难。  对此,各地方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就是最主要的措施之一
期刊
牛市中,赢家遍地都是,人人都是“巴菲特”;熊市中,赢家寥若晨星,“首富”也被打回原形。  一年又一年,一幕幕真实的财富浮沉录在我们身边上演。茫茫人海中,有人赚了又赔了,有人赔了又赚了,也有人赚赚赔赔原地踏步,谁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我们像捕猎者一样,总喜欢将聚焦的目光投向那些普通人中的“牛人”,像200万元三年变成1000万元的上海“富爸爸”、边开出租边看房的“的哥炒楼王”、1万美元翻了30倍的民
期刊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进而引发一场范围广、影响深的金融海啸,财富不仅仅经历着大幅缩水的变化,同时还进行了重新轮动的大洗牌。  曾经在股市走强的赚钱效应下,人人自称巴菲特;然而,如今再翻翻自己的资本账户,活生生、血淋淋的数字,是大多数人最残酷也最真实的财富浮沉录。  即便如此,仍有高明的投资人,依靠一套独到的方法和判断,依然在市场的苍茫大海中,笑到最后,成为市场里的大赢家。
期刊
在当前市场大环境的作用下,写字楼市场终于步入了低迷的阶段,租赁价格下降和空置率上升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企业经营还是投资租赁,都要采取灵活的方式来进行应对,有效地避免市场变动带来的风险。    危机已波及写字楼市场    这是发生在记者身边的两个真实的故事,而从这两个故事身上,我们也可以清晰地感到当前写字楼市场正在发生的悄然变化,而与此同时这也引出了我们这篇文章的话题。  王益是一位
期刊
中国当代艺术品它本来是应该选择搭上艺术之车的,但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它像小孩子经不起糖果的诱惑似的,搭上了它本来不该搭上的投资的车,最后它自己竟也变成了投资产品!这就很可笑也很可悲了。    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确实是崩盘了。尽管现在还有一批炒家以自拍自举的方式挺着那个自欺欺人的“拍价”,部分被套牢的投资者心中还存有三分侥幸,指望着或许真的还有太阳从西边升起的日子。但事实已经
期刊
二十一世纪初,我国的扑克收藏刚开始活跃。而从投资角度看,文革时期和民国时期的扑克牌均可作为重点投资对象,其中艺术扑克、套牌和对牌是投资的重中之重。  一次公开拍卖会上以75万法郎高价购得。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收藏扑克牌历史不长,虽然在民国时期就有人开始收藏扑克,但影响力极微。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中国扑克收藏出现了自发的收藏萌芽,到了90年代收藏者逐渐增多,并逐渐开始有扑克刊物、扑克
期刊
2008年的全球股市可谓一片萧杀景象,凡是还在投资股市的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大多验证了“姚明进去,潘长江出来”的玩笑话。然而就在大熊当道的2008年,同样在股市中游走的丁晔却实现了25%的正收益!他成功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呢?    经过了多次辗转,记者终于和丁晔这位“朋友的朋友”见上了面。尽管丁晔最终同意接受采访,然而还是戴着一副墨镜,表现得非常谨慎。最初交谈中也不愿对自己的个人情况多做透露,只
期刊
在资本市场普遍亏损的2008年,韦国望不仅成功逃过一波既广且深的严重股灾,而且获利还高达50%以上,成为不折不扣的赢家。这一切源于他多年来坚持不懈所做的阅读和投资经验笔记。    对许多投资人来说,2008年是惨不忍睹的一年!全球景气低迷、股市大跌,在空头市场,每次大跌都使得荷包大幅缩水。投资人摊开成绩单,总不禁叹气。  然而,一种市场两样情。  如此大坏的熊市行情,投资人哀鸿遍野,但对于在投资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