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诟病。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加之应试考试的压力,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较差,大学英语教学亟待创新。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笔者就如何创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 创新
引言
2007版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一直以来,各大高校都在不断推行课改与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是大学外语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应善于进行教学反思。譬如:现行的教学范式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能力;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语教学应如何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如何进行文化渗透;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师生之间的交流应以何种形式开展,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笔者认为,凡是有利于优化英语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英语应用型人才的理念和方法都可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应试教育在高校中仍占主要地位,四、六级全国统考成了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有些高校甚至将其与学位证挂钩,很多用人单位也把考试成绩作为招聘的重要门槛。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无形中都受到了考试指挥棒的影响,重视技巧训练,忽视实际应用能力,教学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2. 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与中小学英语教学重复或脱节,且教材内容过多不符合实际教学需要,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3. 随着高校的扩招,班级人数增多,很多高校的教学设备无法满足英语教学需求,教师难以开展全班性的操练活动。4.教学模式单一,仍侧重于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5. 有些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仅使用综合教程,倾向于精读教学,而未开设视听说课和口语训练课,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应用能力。最后,师资队伍数量不够、质量不高。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这些教学因素的制约下,学生的学也出现了问题,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到焦虑。有些学生基础较差,对英语毫无兴趣但迫于考试和学位的压力不得不学,被动的学习态度影响其学习效果。有些学生对英语充满兴趣,但目前的课堂教学无法激发其热情,学生并没有真正体会到掌握一门外语的价值。“哑巴英语”成了当代大学英语教育的普遍现象,这与英语教学模式息息相关。
二、大学英语创新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传统的英语课堂中,教师往往扮演“布道者”的角色,学生成了被动的“听众”,而不是主动的参与者。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首先要遵循主体性原则,摆正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其次,遵循实践性原则。“语言在交际中才有生命。人们在使用语言过程中才真正学会使用语言”(1996:22)。语言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教师应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开口说英语,在实践和探索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此外,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应基于民主开放的原则。教师应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应融入学生群体中,拉近师生距离,与学生成为朋友,创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双向互动的动态、立体的教学环境”(金瑛昊,龙宇飞,2013:63),真正实现外语教学的创新。
三、大学英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进行论述,探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合作式学习的有效性问题
合作式学习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教学活动。在大班教学的情况下,合作式学习能帮助教师实现角色的转变,从权威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同时为学生营造轻松安全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作为组织者,应注意小组活动的实效性问题,就小组人数、组成人员、小组任务、组员分工、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4-6个较为适宜,确保每个学生有一定的任务量,保证参与度。小组成员可让学生根据宿舍或学号等就近原则自行组队,这种方式有利于组员之间展开讨论。但由于彼此比较熟悉,可能会出现“个别代劳”或者“分期包办”的情况,即原本应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的任务变成某些组员的个人任务,达不到小组活动的效果。老师可根据对学生个体差异的了解进行调配,例如以开朗活跃、成绩较好的学生带动内敛沉闷、成绩较差的学生,让合作学习变成互助学习。同时还要考虑性别比例的问题,有些专业男女同学比例失调严重,教师可以适当进行调配。每组小组推选出一名得力的组长,负责监督本组学习活动,分配任务,记录每个组员的任务完成情况并及时向老师反馈。传统的分组活动中,组员相对固定,久而久之学生可能会产生倦怠。教师可根据活动内容进行随机分组,或定期轮换组员,促进学生间的交流。教师对于小组任务的完成要给出及时合理的评价,在此之前可以先进行组内互评、小组交叉评价,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评。
(二)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
课堂互动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前者主要以个别提问、教学指导与评价等为主,后者主要包括小组讨论、课堂游戏等。有效的课堂应该是两种互动模式的有机结合。“语言的交际性决定了语言的交际性注定了英语课堂必须是参与型的课堂”(刘均扬,阮芳,2007:117)。但在大学英语课堂互动中,学生普遍表现出焦虑状态,这种焦虑主要来自于教师的提问和负评价以及学生本身自信的缺失等。语言学者 Gower,Roger 和 Walters,Steve指出,“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用所学语言交流的重要场地之一,而这一点常常被忽略”(1983:154)。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将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获得知识。 1. 根据单元主题设置课堂活动。例如,《12世纪大学英语》第一单元的主题是“Do it Yourself”,这个主题很贴近实际生活,在导入部分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手工制作一件物品拿到课堂上展示,并用英语进行介绍。结果发现学生的表现超出了预期的目标,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不仅通过实践体会了DIY的乐趣,也提高了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再如,第四单元的主题是“Inventions”,笔者让学生提前准备,在课上介绍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接着进行个别提问:列举你认为最重要的发明并说明原因;课后作业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设计一个新发明或提供一个创意。通过开展以上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大大地提高了。2. 转变课文讲解方式。课文解析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难点,由于课文篇幅较长,生词较多,学生容易感到枯燥易分散注意力。为此笔者建议可通过以下方式来改善教学效果:将课文的部分内容交给各组学生进行讲解,包括里面出现的重点词汇、语法以及文化背景知识,台上讲解的学生可随机提问在座的同学,最后再由教师进行补充;根据不同文章的内容和风格采取不同的讲解策略,如选择表演性较强的课文片段,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各组派一个代表进行评分;将课文的各个段落分配给学生朗读,模仿音频并录音,在课堂上播放进行互评,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加强课后自主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3. 其他教学环节的游戏设计:如词汇教学部分可开展单词联想、词语接龙、分类词汇竞猜、比划猜词等游戏;练习讲解部分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再由老师做出点评和纠正,将练习完成分计入平时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赖于教师的引导和活动的设计。课堂活动设计的创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具有广泛的参与度;活动开展前教师应将活动要求和目的告知学生,复杂的活动需要进行示范和讲解,让学生清楚学习任务并有意识地进行准备;合理分配互动游戏的时间;对于学生的表现应更多地给予鼓励和正面评价,让学生在体验成功后逐步培养自信心,过多的负面评价易使其产生自卑心理,减少课堂的互动,不利于语言习得。
(三)教学过程中的文化渗透
大学英语不仅是语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面、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学课。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了解文化背景就不能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包括历史、地理、风俗、宗教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主要有以下途径:
1. 话题讨论。例如,《12世纪大学英语》第三单元的主题是“Marriage(婚姻)”,在导入部分,教师可让学生讨论中西婚姻文化的差异,包括婚礼习俗、爱的表达、婚姻中夫妻的地位等方面,培养跨文化意识。2. 词汇教学中的文化渗透。词汇本身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笔者通过充分备课,在词汇讲解部分补充相关的文化知识,得到了良好的反馈。例如,讲到Prejudice时让学生联想小说名,学生很快能说出《傲慢与偏见》,此时可顺水推舟点出小说原名“Pride and Prejudice”,向学生介绍小说的大致内容,甚至可以联想到其作者简·奥斯汀的其他作品如《理智和感伤》和《爱玛》等。再如,讲到“medieval”这个词时向学生解析中世纪这个历史时期的时间跨度: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是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3. 影视赏析和课外阅读中的文化渗透。播放英美原版的电影,让学生真切感受异域的风俗和语言行为,体会英汉文化的差异。此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各种英语学习网站,推荐英语美文和其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在课堂之余进行充分利用网络和图书资源加强自主学习。
(四)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
传统的学习考核方式注重考察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而不是学习能力的大小,这种考核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期末考试的一张试卷无法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语言运用能力。由于语言表达的障碍,外语的学习需要较为灵活包容的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多开口,大胆发表见解,保持学习的热情。学习评价方式应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发展性和学习的过程性。首先,评价内容设置应灵活多样,从多层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的平时成绩比例已占到50%,与期末卷面成绩齐平,包括出勤率、作业、课堂表现、小组任务、口语测试等内容。其次,课堂上教师应认真记录学生的表现,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适当加分;第一堂课教师应告知学生评价的要素,让学生清楚了解自己的最终成绩的构成,端正学习态度,有目标的去提升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者,加大口语考核的力度,通过新闻播报、名言分享、对话表演、作文背诵、英语演讲、演唱英文歌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此外,将平时成绩的考核分成几个阶段,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避免出现考前才临时抱佛脚,为应付考试而学习的现象。但这方面的创新还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怎么样处理好四、六级考试等的应试机制与英语运用能力培养的关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使教学评价走向人性化、合理化,还有待进一步讨论。
(五)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采用有力地促进了外语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多媒体和网络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探索学习的平台。多媒体教学要求教师熟悉电脑软件的操作,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将数字技术与多模态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图文音像等方式使教学的呈现更加丰富、形象生动,充分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激发其学习热情,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课件的制作比较费时,相比传统的黑板教学,备课量会大大增加,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补充收集大量图文素材、筛选组合并运用于课件中,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为此,笔者建议通过以下方式改善多媒体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进行集体备课,共同制作课件,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效率,留出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具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其次,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也参与到多媒体教学活动中,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探索和实践,将成果以ppt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此外,教师还可将授课内容或活动任务说明制作成微课共享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也可以观看教学视频,避免知识的遗漏,利于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结语
创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必须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技能,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课堂活动,注重语言的体验性、实用性,引导学生把英语作为人生体验去学去使用,而不是纯粹的知识的教与学。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利用媒体网络平台开展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为社会输送具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Gower, Roger and Walters,Steve.Teaching Practice Hand
book[Z]. Heinemann International, A Division of Heine
mann Educational Books Ltd, 1983:154.
[2]金瑛昊,龙宇飞,大学英语听说多维立体化教学新模式[J]. 林区教学,2013(7):63.
[3]刘均扬,阮芳,大学英语课堂如何创新[J]. 今日科苑,2007(10):117.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22 .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 创新
引言
2007版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一直以来,各大高校都在不断推行课改与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是大学外语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应善于进行教学反思。譬如:现行的教学范式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能力;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语教学应如何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如何进行文化渗透;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师生之间的交流应以何种形式开展,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笔者认为,凡是有利于优化英语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英语应用型人才的理念和方法都可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应试教育在高校中仍占主要地位,四、六级全国统考成了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有些高校甚至将其与学位证挂钩,很多用人单位也把考试成绩作为招聘的重要门槛。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无形中都受到了考试指挥棒的影响,重视技巧训练,忽视实际应用能力,教学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2. 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与中小学英语教学重复或脱节,且教材内容过多不符合实际教学需要,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3. 随着高校的扩招,班级人数增多,很多高校的教学设备无法满足英语教学需求,教师难以开展全班性的操练活动。4.教学模式单一,仍侧重于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5. 有些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仅使用综合教程,倾向于精读教学,而未开设视听说课和口语训练课,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应用能力。最后,师资队伍数量不够、质量不高。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这些教学因素的制约下,学生的学也出现了问题,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到焦虑。有些学生基础较差,对英语毫无兴趣但迫于考试和学位的压力不得不学,被动的学习态度影响其学习效果。有些学生对英语充满兴趣,但目前的课堂教学无法激发其热情,学生并没有真正体会到掌握一门外语的价值。“哑巴英语”成了当代大学英语教育的普遍现象,这与英语教学模式息息相关。
二、大学英语创新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传统的英语课堂中,教师往往扮演“布道者”的角色,学生成了被动的“听众”,而不是主动的参与者。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首先要遵循主体性原则,摆正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其次,遵循实践性原则。“语言在交际中才有生命。人们在使用语言过程中才真正学会使用语言”(1996:22)。语言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教师应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开口说英语,在实践和探索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此外,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应基于民主开放的原则。教师应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应融入学生群体中,拉近师生距离,与学生成为朋友,创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双向互动的动态、立体的教学环境”(金瑛昊,龙宇飞,2013:63),真正实现外语教学的创新。
三、大学英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进行论述,探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合作式学习的有效性问题
合作式学习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教学活动。在大班教学的情况下,合作式学习能帮助教师实现角色的转变,从权威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同时为学生营造轻松安全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作为组织者,应注意小组活动的实效性问题,就小组人数、组成人员、小组任务、组员分工、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4-6个较为适宜,确保每个学生有一定的任务量,保证参与度。小组成员可让学生根据宿舍或学号等就近原则自行组队,这种方式有利于组员之间展开讨论。但由于彼此比较熟悉,可能会出现“个别代劳”或者“分期包办”的情况,即原本应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的任务变成某些组员的个人任务,达不到小组活动的效果。老师可根据对学生个体差异的了解进行调配,例如以开朗活跃、成绩较好的学生带动内敛沉闷、成绩较差的学生,让合作学习变成互助学习。同时还要考虑性别比例的问题,有些专业男女同学比例失调严重,教师可以适当进行调配。每组小组推选出一名得力的组长,负责监督本组学习活动,分配任务,记录每个组员的任务完成情况并及时向老师反馈。传统的分组活动中,组员相对固定,久而久之学生可能会产生倦怠。教师可根据活动内容进行随机分组,或定期轮换组员,促进学生间的交流。教师对于小组任务的完成要给出及时合理的评价,在此之前可以先进行组内互评、小组交叉评价,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评。
(二)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
课堂互动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前者主要以个别提问、教学指导与评价等为主,后者主要包括小组讨论、课堂游戏等。有效的课堂应该是两种互动模式的有机结合。“语言的交际性决定了语言的交际性注定了英语课堂必须是参与型的课堂”(刘均扬,阮芳,2007:117)。但在大学英语课堂互动中,学生普遍表现出焦虑状态,这种焦虑主要来自于教师的提问和负评价以及学生本身自信的缺失等。语言学者 Gower,Roger 和 Walters,Steve指出,“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用所学语言交流的重要场地之一,而这一点常常被忽略”(1983:154)。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将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获得知识。 1. 根据单元主题设置课堂活动。例如,《12世纪大学英语》第一单元的主题是“Do it Yourself”,这个主题很贴近实际生活,在导入部分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手工制作一件物品拿到课堂上展示,并用英语进行介绍。结果发现学生的表现超出了预期的目标,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不仅通过实践体会了DIY的乐趣,也提高了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再如,第四单元的主题是“Inventions”,笔者让学生提前准备,在课上介绍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接着进行个别提问:列举你认为最重要的发明并说明原因;课后作业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设计一个新发明或提供一个创意。通过开展以上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大大地提高了。2. 转变课文讲解方式。课文解析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难点,由于课文篇幅较长,生词较多,学生容易感到枯燥易分散注意力。为此笔者建议可通过以下方式来改善教学效果:将课文的部分内容交给各组学生进行讲解,包括里面出现的重点词汇、语法以及文化背景知识,台上讲解的学生可随机提问在座的同学,最后再由教师进行补充;根据不同文章的内容和风格采取不同的讲解策略,如选择表演性较强的课文片段,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各组派一个代表进行评分;将课文的各个段落分配给学生朗读,模仿音频并录音,在课堂上播放进行互评,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加强课后自主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3. 其他教学环节的游戏设计:如词汇教学部分可开展单词联想、词语接龙、分类词汇竞猜、比划猜词等游戏;练习讲解部分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再由老师做出点评和纠正,将练习完成分计入平时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赖于教师的引导和活动的设计。课堂活动设计的创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具有广泛的参与度;活动开展前教师应将活动要求和目的告知学生,复杂的活动需要进行示范和讲解,让学生清楚学习任务并有意识地进行准备;合理分配互动游戏的时间;对于学生的表现应更多地给予鼓励和正面评价,让学生在体验成功后逐步培养自信心,过多的负面评价易使其产生自卑心理,减少课堂的互动,不利于语言习得。
(三)教学过程中的文化渗透
大学英语不仅是语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面、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学课。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了解文化背景就不能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包括历史、地理、风俗、宗教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主要有以下途径:
1. 话题讨论。例如,《12世纪大学英语》第三单元的主题是“Marriage(婚姻)”,在导入部分,教师可让学生讨论中西婚姻文化的差异,包括婚礼习俗、爱的表达、婚姻中夫妻的地位等方面,培养跨文化意识。2. 词汇教学中的文化渗透。词汇本身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笔者通过充分备课,在词汇讲解部分补充相关的文化知识,得到了良好的反馈。例如,讲到Prejudice时让学生联想小说名,学生很快能说出《傲慢与偏见》,此时可顺水推舟点出小说原名“Pride and Prejudice”,向学生介绍小说的大致内容,甚至可以联想到其作者简·奥斯汀的其他作品如《理智和感伤》和《爱玛》等。再如,讲到“medieval”这个词时向学生解析中世纪这个历史时期的时间跨度: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是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3. 影视赏析和课外阅读中的文化渗透。播放英美原版的电影,让学生真切感受异域的风俗和语言行为,体会英汉文化的差异。此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各种英语学习网站,推荐英语美文和其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在课堂之余进行充分利用网络和图书资源加强自主学习。
(四)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
传统的学习考核方式注重考察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而不是学习能力的大小,这种考核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期末考试的一张试卷无法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语言运用能力。由于语言表达的障碍,外语的学习需要较为灵活包容的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多开口,大胆发表见解,保持学习的热情。学习评价方式应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发展性和学习的过程性。首先,评价内容设置应灵活多样,从多层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的平时成绩比例已占到50%,与期末卷面成绩齐平,包括出勤率、作业、课堂表现、小组任务、口语测试等内容。其次,课堂上教师应认真记录学生的表现,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适当加分;第一堂课教师应告知学生评价的要素,让学生清楚了解自己的最终成绩的构成,端正学习态度,有目标的去提升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者,加大口语考核的力度,通过新闻播报、名言分享、对话表演、作文背诵、英语演讲、演唱英文歌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此外,将平时成绩的考核分成几个阶段,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避免出现考前才临时抱佛脚,为应付考试而学习的现象。但这方面的创新还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怎么样处理好四、六级考试等的应试机制与英语运用能力培养的关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使教学评价走向人性化、合理化,还有待进一步讨论。
(五)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采用有力地促进了外语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多媒体和网络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探索学习的平台。多媒体教学要求教师熟悉电脑软件的操作,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将数字技术与多模态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图文音像等方式使教学的呈现更加丰富、形象生动,充分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激发其学习热情,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课件的制作比较费时,相比传统的黑板教学,备课量会大大增加,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补充收集大量图文素材、筛选组合并运用于课件中,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为此,笔者建议通过以下方式改善多媒体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进行集体备课,共同制作课件,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效率,留出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具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其次,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也参与到多媒体教学活动中,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探索和实践,将成果以ppt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此外,教师还可将授课内容或活动任务说明制作成微课共享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也可以观看教学视频,避免知识的遗漏,利于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结语
创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必须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技能,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课堂活动,注重语言的体验性、实用性,引导学生把英语作为人生体验去学去使用,而不是纯粹的知识的教与学。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利用媒体网络平台开展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为社会输送具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Gower, Roger and Walters,Steve.Teaching Practice Hand
book[Z]. Heinemann International, A Division of Heine
mann Educational Books Ltd, 1983:154.
[2]金瑛昊,龙宇飞,大学英语听说多维立体化教学新模式[J]. 林区教学,2013(7):63.
[3]刘均扬,阮芳,大学英语课堂如何创新[J]. 今日科苑,2007(10):117.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