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度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怎样在社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作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呢?社会课教学中,应深挖教材,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才能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才能为学生早日社会化提供条件,才能使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早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提供有利的保证。同时又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的有利保证。
【关键词】社会课教学;发展素质;提高素质
课程标准提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格外引人注目。它的课程内容广阔、丰富,它既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的平台,也是借此了解社会的窗口,是一扇走向社会的大门。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综合课程。重视社会课的教学、是社会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现代化的需要。那么,在高度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怎样在社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作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是社会课教学至关重要的任务。
1 增强现代公民意识,学会人际交往
新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生存,在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中,需要与人交往,需要与人合作。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也是小学生逐步社会化的基础。德国教育大师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鼓励学生与人交往,增强社会能力,能及早使学生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个成功的人,不但要学会生存,而且还要学会关心,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人类。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的根本目的,不是以单纯地传授知识改变学生的身份为已任,而是把挖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智能、提高人的素质为使命。
例如,在教学《家庭与社会》这一课中,让学生充分发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参与评说,这是使学生主动性得到发挥的重要手段。同时,学生动口评说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领悟的过程。激发学生说一说父母的工作,说说他们对社会的贡献,谈谈他们是怎样和邻居和睦相处的,说一说怎样才能有一个和睦的家庭。让学生知道每个家庭多一份和睦,人人身心健康,社会就多一份安定。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家庭离不开社会,进一步由浅入深的深化认识。让学生明白怎样对待父母的工作,怎样对待邻里之间的矛盾。又如在《买东西的学问》这节课的教学中,就要教会学生怎样买东西,在买东西前后应该使用哪些礼貌用语,当售货员出差错时,我们应该怎么办。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怎样做一个文明顾客,可以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请学生模拟买卖活动进行表演赛,即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在兴趣中学到与人怎样交往的知识。即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大量的信息,还可以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得到并提高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在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才能使学生认识自我价值,而在社会教学中,活动课又相当重要,应当注重实际,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让他们充分与同龄人交往,与社会交往。参加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使他们从中丰富精神生活,开拓思路,陶冶情操。学会适应不同环境,形成活泼、开朗、大方的性格,恰当地认识和处理自己和周围人之间的关系,学会控制自己,达到个人与外界的和谐。不要一直牵在大人的手里,不要做藏在育儿袋里的小袋鼠,要学会独立。充分调动他们的交往兴趣,谈体会,培养他们的社会化的公民意识,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2 注重能力培养,教学联系实际
小学社会课程趣味性很强,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即学到了知识,又受到思想教育,还要逐步走向社会化。在教学中,注重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具备应有的社会生活技能,去适应社会。
例如,在教学活动课《家庭救护》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图画,说一说图上的人在做什么,他们是怎样做的,增强学生的趣味性,掌握救护的一般常识,并使学生在讲述自己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样做的同时,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表演,让他们在表演中巩固知识,提高社会生活的能力。又如,在教学《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时,要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用图表说明问题的能力。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互相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外出旅行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作为现代社会的小学生,具有一定的交通运输方面的常识是很重要的。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小学社会课培养学生生活能力的重要方面。在教学中,可启发学生自己读图,认识图例,让学生自己了解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知道交通运输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谈体会的同时,教师又可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亲身感受,学生不但在学习中增长知识,又可提高他们的社会生活能力。
3 重视国情,培养爱国教育
小学生要想成为一名现代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必须是一位热爱国家,拥护社会主义建设的人,这就要求对小学生加强国情教育。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既增强学生把祖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热爱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的信心,又可增强学生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在学习《我国的资源》、《我国的环境》这几节课时,可采用启发式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和已有知识,深入了解我国的国情。知道我国人口众多是我国一个突出的国情,激发同学们开展人口调查活动,培养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获得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懂得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正视我国人口现状及现实问题,对控制人口问题有紧迫感和责任感,让学生明白,人口众多,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面对资源浪费,我们应该怎样做,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爱护资源的意识。用实际说明环境污染的发生和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教学中,让学生清醒认识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勇于担起把我国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责任。启发学生谈想法、谈理想,增强爱国主义思想,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建设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4 深入社会,渗透品德教育
深挖社会教材,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是社会课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也是根本性内容。在社会课教学中,任何一课的教学都应深入社会,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具有良好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在教学工作中,要选准角度,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地进行自我监督,学会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良好的道德品质单靠教育者“灌”是无论如何也灌不进去的。例如,在教学《学习乘车和乘船》、《寄送一封信》等课时,可以培养学生养成乘车乘船时排队买票,按标准寄信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又如在《买东西的学问》一课时,又可培养学生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等。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品德教育,将教学与实际相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为将来学生步入社会以及在社会生活中提供良好的品德形象,以便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为学生立足于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素质基础。
总之,在社会课教学中,应深挖教材,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才能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才能为学生早日社会化提供条件,才能使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早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提供有利的保证。同时又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的有利保证。
【关键词】社会课教学;发展素质;提高素质
课程标准提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格外引人注目。它的课程内容广阔、丰富,它既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的平台,也是借此了解社会的窗口,是一扇走向社会的大门。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综合课程。重视社会课的教学、是社会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现代化的需要。那么,在高度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怎样在社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作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是社会课教学至关重要的任务。
1 增强现代公民意识,学会人际交往
新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生存,在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中,需要与人交往,需要与人合作。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也是小学生逐步社会化的基础。德国教育大师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鼓励学生与人交往,增强社会能力,能及早使学生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个成功的人,不但要学会生存,而且还要学会关心,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人类。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的根本目的,不是以单纯地传授知识改变学生的身份为已任,而是把挖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智能、提高人的素质为使命。
例如,在教学《家庭与社会》这一课中,让学生充分发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参与评说,这是使学生主动性得到发挥的重要手段。同时,学生动口评说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领悟的过程。激发学生说一说父母的工作,说说他们对社会的贡献,谈谈他们是怎样和邻居和睦相处的,说一说怎样才能有一个和睦的家庭。让学生知道每个家庭多一份和睦,人人身心健康,社会就多一份安定。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家庭离不开社会,进一步由浅入深的深化认识。让学生明白怎样对待父母的工作,怎样对待邻里之间的矛盾。又如在《买东西的学问》这节课的教学中,就要教会学生怎样买东西,在买东西前后应该使用哪些礼貌用语,当售货员出差错时,我们应该怎么办。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怎样做一个文明顾客,可以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请学生模拟买卖活动进行表演赛,即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在兴趣中学到与人怎样交往的知识。即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大量的信息,还可以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得到并提高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在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才能使学生认识自我价值,而在社会教学中,活动课又相当重要,应当注重实际,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让他们充分与同龄人交往,与社会交往。参加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使他们从中丰富精神生活,开拓思路,陶冶情操。学会适应不同环境,形成活泼、开朗、大方的性格,恰当地认识和处理自己和周围人之间的关系,学会控制自己,达到个人与外界的和谐。不要一直牵在大人的手里,不要做藏在育儿袋里的小袋鼠,要学会独立。充分调动他们的交往兴趣,谈体会,培养他们的社会化的公民意识,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2 注重能力培养,教学联系实际
小学社会课程趣味性很强,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即学到了知识,又受到思想教育,还要逐步走向社会化。在教学中,注重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具备应有的社会生活技能,去适应社会。
例如,在教学活动课《家庭救护》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图画,说一说图上的人在做什么,他们是怎样做的,增强学生的趣味性,掌握救护的一般常识,并使学生在讲述自己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样做的同时,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表演,让他们在表演中巩固知识,提高社会生活的能力。又如,在教学《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时,要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用图表说明问题的能力。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互相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外出旅行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作为现代社会的小学生,具有一定的交通运输方面的常识是很重要的。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小学社会课培养学生生活能力的重要方面。在教学中,可启发学生自己读图,认识图例,让学生自己了解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知道交通运输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谈体会的同时,教师又可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亲身感受,学生不但在学习中增长知识,又可提高他们的社会生活能力。
3 重视国情,培养爱国教育
小学生要想成为一名现代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必须是一位热爱国家,拥护社会主义建设的人,这就要求对小学生加强国情教育。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既增强学生把祖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热爱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的信心,又可增强学生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在学习《我国的资源》、《我国的环境》这几节课时,可采用启发式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和已有知识,深入了解我国的国情。知道我国人口众多是我国一个突出的国情,激发同学们开展人口调查活动,培养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获得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懂得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正视我国人口现状及现实问题,对控制人口问题有紧迫感和责任感,让学生明白,人口众多,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面对资源浪费,我们应该怎样做,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爱护资源的意识。用实际说明环境污染的发生和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教学中,让学生清醒认识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勇于担起把我国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责任。启发学生谈想法、谈理想,增强爱国主义思想,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建设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4 深入社会,渗透品德教育
深挖社会教材,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是社会课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也是根本性内容。在社会课教学中,任何一课的教学都应深入社会,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具有良好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在教学工作中,要选准角度,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地进行自我监督,学会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良好的道德品质单靠教育者“灌”是无论如何也灌不进去的。例如,在教学《学习乘车和乘船》、《寄送一封信》等课时,可以培养学生养成乘车乘船时排队买票,按标准寄信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又如在《买东西的学问》一课时,又可培养学生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等。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品德教育,将教学与实际相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为将来学生步入社会以及在社会生活中提供良好的品德形象,以便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为学生立足于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素质基础。
总之,在社会课教学中,应深挖教材,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才能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才能为学生早日社会化提供条件,才能使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早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提供有利的保证。同时又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的有利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