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于中小学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更加人性化、民主化的管理模式,为了进一步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管理要求,中小学管理不断转变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经过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篇文章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教育管理提出几点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学校管理 教育管理 管理方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教育方面,我国都实行了大改革。中小学的教育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为此,为了让中小学生可以拥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从小就在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生活,感受人性化、民主化的管理氛围,我们有必要针对中小学的教育管理进行改革和完善。
一、当前中小学教育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1.定位好学校教育管理方向
要提高中小学教育管理水平,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学校的发展方向定位下来,将自己的特色彰显出来,在众多的学校中突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定位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因此,要设计出与自身相符合的发展策略。只有明确了学校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才能有计划、有预备地做好各项工作,以免盲目地进行学校教育管理活动。
2.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中小学是培养学生、教育学生和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和成长的公共文化场所,因此,对于学校来说它应当注重追求文化氛围,不断地塑造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文化气息和文化底蕴,进而达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塑造学生良好品质、实现学生自我超越的教学目的,把学校的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向前推动。当前我国中小学的教育管理模式受到传统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影响,一些中小学学校管理往往注重对学校硬件设施的投资,虽然说这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物质上的丰富和校园文化氛围比例偏颇,那么对学校的未来发展前景来说是一种障碍。因此,学校管理者既要维护好学校硬件设备,更应当注重校园的内在文化气息和文化底蕴,为学生创建开放的、活跃的、放松的学习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可以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学生学习经验交流平台、各个年级辩论会等,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文化气息、书券气息,体现一种对文化的敬仰和孜孜不倦的追求,这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成长以及学校的发展来说都大有裨益。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的形成不是立竿见影的,它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几代教师、几代管理者和一代又一代学生来营造和创建的,它需要为之不断的努力维护和创造,才能使学校的内涵更加丰富,文化品位不断往更新的、更高的台阶前进。
3.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新课改对于中小学的管理提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办校模式,中小学管理者应当贯彻新课改的要求,在管理和教育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管理理念和方式。人性化的管理首先是要以学生为主,教师要用时代精神和新课改要求来指导学生,而学校管理者要引导、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管理的导向功能。其次,学校管理者要进行“活”的管理,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变化来进行调整,不要束缚教师的教学方式,更不要约束学生的创造力。创建有利于教师探索、创新教学模式的环境,充分发挥教育管理制度的激励功能。
4.施行民主管理模式
在教育中,教师既是管理学生的管理人员,也是被学校管理的人员。学校要实现民主管理,首先得充分地尊重教师,实现以教师为本的主体管理思想,为教师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决策和管理活动中来。适当地采纳教师对于学校办校理念、管理方式的建议。对于有管理潜力的教师,学校管理者要给他们空间发挥的机会,发掘他们的管理潜力,唯有这样才能营造民主的管理氛围。一个学校的健康发展需要教师队伍的团结协作、管理者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者同教师的相互沟通和尊重。因此,学校管理者应当转变传统的“家长式”的管理模式,将单一、封闭的管理方式转变为“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采取开放的、柔性的管理方式,把教师当作良师益友,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来。教师是最接近学生、最了解学生的人,如果他们对学校的管理提出相应的建议,对学校的发展来说应该是非常有用的。
二、对中小学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的构想
1.实行校长选拔聘任制度
一直以来,我国中小学采用的大多是校长委任制,校长的上任都是由上级任免的,优秀的教师成为校长的几率很少,即使现在很多学校在校长任命前有形式上的民主咨询,但是早已“内定”,咨询只是作为一个形式罢了。对于学校校长的上任、调整,教师根本就没有什么权利,一般情况下,只要不出现什么大过错,一个校长可以连续任职很多年,有些人还可以当一个学校的校长直至退休,这种任职制度,很容易产生腐败现象,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因此,地方教育部门应当建立校长选拔聘任制度,规范选拔程序、遵循任免规则,使校长选聘规范化、制度化,让更有能力的人来当校长,对于业绩不突出、抱着混的态度来管理学校的校长应当逐出校长行列,对于有管理能力的教师,可以通过选拔的形式来聘任为校长。
2.建立健全学校日常行政管理体制
首先,学校要加强民主监督机制,校长不能兼任书记职位,减少校长的权力,对校长的职权进行监督,以便保证学校监督体制的正常运行,进一步保证学校行政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其次,要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党委和职工代表对校长有批评、否认的权利,职工代表享有对学校发展提出建议的权利,校长不能够干涉职工代表和党委的决议决策,以便保证客观、公正、任人唯贤的校长选拔制度。最后,对于较大的人事变动、财务收支预算等事项学校应该交给党委和教职工代表大会来商议和决定,党委和教代会对于学校的大政方针拥有建议权,拥有考核校长的基本权利。只有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才能够保证校长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来,不能任意妄为,毁了学校发展前途,更毁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3.完善聘任教师体制,优化教师队伍
教师聘任制是我国教育界改革以来的重要举措。在聘任教师时,学校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着公开、公平的原则来聘任。如果学校需要引进新的教师,那么应当由教委、政府共同商议,通过公正考试、公平面试、公开放榜的形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贤才,根据最后分数来聘用教师。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学校管理人员暗箱操作,也减少人事关系的繁杂。而作为学校的老教师,学校管理者更是要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通过季度培训、年度培训的形式来更新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要对他们进行课堂教育方式训练,鼓励教师开创新的教学模式,灵活地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学校管理者可以利用奖励机制来激励教师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效果。例如,对于年度表现好的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物质上的鼓励,而对于表现欠佳的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批评,对于能力有限而又不思进取的教师,要给予降级处罚。教师聘任不能再以“金饭碗”的形式招聘,而是以合同的形式,五年五年地签订合同,这样也给教师一种压力和危机感,让他们在教学中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
总之,中小学教育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前途和命运。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当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同教师进行沟通,尊重教师的建议和决策。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不断满足学生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求,完善教学设施。在对中小学校进行管理时要定位好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唯有这样才能创建出独特的教育机构。
参考文献
[1]靳希斌 教育经济学(修订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叶澜 等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学校管理 教育管理 管理方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教育方面,我国都实行了大改革。中小学的教育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为此,为了让中小学生可以拥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从小就在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生活,感受人性化、民主化的管理氛围,我们有必要针对中小学的教育管理进行改革和完善。
一、当前中小学教育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1.定位好学校教育管理方向
要提高中小学教育管理水平,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学校的发展方向定位下来,将自己的特色彰显出来,在众多的学校中突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定位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因此,要设计出与自身相符合的发展策略。只有明确了学校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才能有计划、有预备地做好各项工作,以免盲目地进行学校教育管理活动。
2.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中小学是培养学生、教育学生和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和成长的公共文化场所,因此,对于学校来说它应当注重追求文化氛围,不断地塑造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文化气息和文化底蕴,进而达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塑造学生良好品质、实现学生自我超越的教学目的,把学校的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向前推动。当前我国中小学的教育管理模式受到传统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影响,一些中小学学校管理往往注重对学校硬件设施的投资,虽然说这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物质上的丰富和校园文化氛围比例偏颇,那么对学校的未来发展前景来说是一种障碍。因此,学校管理者既要维护好学校硬件设备,更应当注重校园的内在文化气息和文化底蕴,为学生创建开放的、活跃的、放松的学习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可以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学生学习经验交流平台、各个年级辩论会等,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文化气息、书券气息,体现一种对文化的敬仰和孜孜不倦的追求,这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成长以及学校的发展来说都大有裨益。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的形成不是立竿见影的,它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几代教师、几代管理者和一代又一代学生来营造和创建的,它需要为之不断的努力维护和创造,才能使学校的内涵更加丰富,文化品位不断往更新的、更高的台阶前进。
3.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新课改对于中小学的管理提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办校模式,中小学管理者应当贯彻新课改的要求,在管理和教育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管理理念和方式。人性化的管理首先是要以学生为主,教师要用时代精神和新课改要求来指导学生,而学校管理者要引导、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管理的导向功能。其次,学校管理者要进行“活”的管理,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变化来进行调整,不要束缚教师的教学方式,更不要约束学生的创造力。创建有利于教师探索、创新教学模式的环境,充分发挥教育管理制度的激励功能。
4.施行民主管理模式
在教育中,教师既是管理学生的管理人员,也是被学校管理的人员。学校要实现民主管理,首先得充分地尊重教师,实现以教师为本的主体管理思想,为教师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决策和管理活动中来。适当地采纳教师对于学校办校理念、管理方式的建议。对于有管理潜力的教师,学校管理者要给他们空间发挥的机会,发掘他们的管理潜力,唯有这样才能营造民主的管理氛围。一个学校的健康发展需要教师队伍的团结协作、管理者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者同教师的相互沟通和尊重。因此,学校管理者应当转变传统的“家长式”的管理模式,将单一、封闭的管理方式转变为“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采取开放的、柔性的管理方式,把教师当作良师益友,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来。教师是最接近学生、最了解学生的人,如果他们对学校的管理提出相应的建议,对学校的发展来说应该是非常有用的。
二、对中小学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的构想
1.实行校长选拔聘任制度
一直以来,我国中小学采用的大多是校长委任制,校长的上任都是由上级任免的,优秀的教师成为校长的几率很少,即使现在很多学校在校长任命前有形式上的民主咨询,但是早已“内定”,咨询只是作为一个形式罢了。对于学校校长的上任、调整,教师根本就没有什么权利,一般情况下,只要不出现什么大过错,一个校长可以连续任职很多年,有些人还可以当一个学校的校长直至退休,这种任职制度,很容易产生腐败现象,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因此,地方教育部门应当建立校长选拔聘任制度,规范选拔程序、遵循任免规则,使校长选聘规范化、制度化,让更有能力的人来当校长,对于业绩不突出、抱着混的态度来管理学校的校长应当逐出校长行列,对于有管理能力的教师,可以通过选拔的形式来聘任为校长。
2.建立健全学校日常行政管理体制
首先,学校要加强民主监督机制,校长不能兼任书记职位,减少校长的权力,对校长的职权进行监督,以便保证学校监督体制的正常运行,进一步保证学校行政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其次,要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党委和职工代表对校长有批评、否认的权利,职工代表享有对学校发展提出建议的权利,校长不能够干涉职工代表和党委的决议决策,以便保证客观、公正、任人唯贤的校长选拔制度。最后,对于较大的人事变动、财务收支预算等事项学校应该交给党委和教职工代表大会来商议和决定,党委和教代会对于学校的大政方针拥有建议权,拥有考核校长的基本权利。只有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才能够保证校长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来,不能任意妄为,毁了学校发展前途,更毁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3.完善聘任教师体制,优化教师队伍
教师聘任制是我国教育界改革以来的重要举措。在聘任教师时,学校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着公开、公平的原则来聘任。如果学校需要引进新的教师,那么应当由教委、政府共同商议,通过公正考试、公平面试、公开放榜的形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贤才,根据最后分数来聘用教师。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学校管理人员暗箱操作,也减少人事关系的繁杂。而作为学校的老教师,学校管理者更是要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通过季度培训、年度培训的形式来更新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要对他们进行课堂教育方式训练,鼓励教师开创新的教学模式,灵活地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学校管理者可以利用奖励机制来激励教师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效果。例如,对于年度表现好的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物质上的鼓励,而对于表现欠佳的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批评,对于能力有限而又不思进取的教师,要给予降级处罚。教师聘任不能再以“金饭碗”的形式招聘,而是以合同的形式,五年五年地签订合同,这样也给教师一种压力和危机感,让他们在教学中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
总之,中小学教育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前途和命运。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当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同教师进行沟通,尊重教师的建议和决策。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不断满足学生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求,完善教学设施。在对中小学校进行管理时要定位好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唯有这样才能创建出独特的教育机构。
参考文献
[1]靳希斌 教育经济学(修订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叶澜 等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