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后,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军,为城市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却远远滞后于我国社会结构的转型,农民工的权益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退保现象严重。文章基于2017年8~9月在浙江省内实施的问卷调查结果,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农民工参保意愿的影响因素。数据显示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单位类型、单位态度、对制度的了解程度和满意程度、受教育年限、有无换过工作等因素影响显著,年龄、性別、工资、婚姻等因素影响不显著,说明农民工是否参保主要取决于企业特征和制度认知,农民工个体特征与参保行为没有明显联系。最后文章又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行为;logistic回归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7058
1问题的提出
自2009年至今,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于经常流动务工的农民工群体来说,这一改革理论上应大大提高了其养老保障水平。但目前,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依旧很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8171万人,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5940万人,参保率约为2109%。为什么改革后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依然偏低,对此问题学者们已经做了很多研究。
11对农民工参保情况和影响因素的研究。
顾永红(2010)发现在“五金”中,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参保意愿最为强烈。随后Logistic回归发现农民工个体层面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就业条件中的就业保障形式、工作时间、月收入,以及保障能力层面和了解社会保险政策的程度等9个因素,对农民工参保意愿有显著影响。徐琴、鲍磊(2009)基于江苏五市(县)调查数据,反映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状况与模式,并对影响农民工参保的个体特征、外出打工原因、收入、流动性、制度、留城意愿六个方面的因素给出了解释。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低的问题主要是由制度障碍造成的,包括缴费年限太长、养老关系接续转移困难;个体特征中的性别和年龄影响比较显著,文化程度的影响相对较低;养老关系接续转移存在的困难和农民工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信任度不高。陈野(2015)和唐一素(2015)等将参保行为和参保意愿区分开,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发现,职业、工作年限、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周围是否有人参加保险、是否了解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关政策5个因素对农民工参保行为产生显著影响;而文化程度、换工作次数、对基本养老保险有无用处的认识3个因素对农民工参保意愿影响显著。陈东梅、袁艺豪(2014)利用上海市杨浦区的调查数据,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民工社保参保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发现农民工是否参保主要取决于企业而不是农民工本身。农民工的社保参保率低的原因有二,一是企业与员工合谋逃费,通过劳务派遣、返聘等用工方法合理避费;二是企业与地方政府合谋,减少登记职工人数。刘晋飞、郑盛平(2013)将影响因素分为经济融入因素、社会生活融入因素、文化心理融入因素,利用广东省东莞市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的研究表明,经济融入因素中,每天工作时间、职务层次和个人月收入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保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社会生活融入因素中,与邻居的相熟度和参与社区活动的频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保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文化心理融入因素中,愿意参与本地社会事务、愿意和本地人交朋友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保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此外,年龄、户口和受教育程度也都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保意愿具有显著影响。郭瑜(2010)基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社会政策研究课题组的问卷调查,建立了二元离散选择Probit模型,并预测了参保的影响因素的正负号。总体而言,个体特征对样本参保意愿的影响更加突出,而实际入保情况更多地受到企业性质和岗位特征的影响,政策宣传和教育推广也是提高养老保险参保率的重要手段。考虑到农民工群体的复杂性,养老保险体制设计应该秉承灵活、兼容、开放和循序渐进的原则。王翠琴、韦翠娜(2015)不仅采用二元logit回归方法对农民工是否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而且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农民工选择参加何种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年龄、平均每年工作时间、所在单位是否为职工参保和家里是否有人参保4个因素对农民工是否参保产生显著影响;而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儿子数、所在单位是否为职工参保,以及对制度的满意度这些因素对农民工选择社会养老保险的种类影响显著。
12侧重计量模型的实证检验研究
杨桂宏、康晓曦、杨琪(2016)利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农民工的数据,对养老保险做了logistic回归。从回归结果看,年龄、受教育程度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越年轻的农民工,其城镇养老保险参保率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民工,城镇养老保险参保率也越高。孙婧芳(2015)从农民工市民化和制度统筹的视角对农民工参保比例低的原因进行实证分析。OLS多元回归模型表明:遗漏制度统筹这一变量依然可以得到其他变量的有效估计;农民工在打工地的居住时间越长,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意愿将显著提髙;男性参保的意愿显著低于女性。主要结论是:社会保险制度越难于统筹,农民工参保的意愿越低;当农民工打算在打工城市长期居住,他们更可能会参保。文雯(2015)建立二元Probit模型,分别进行全样本检验、按代际分类的分样本检验和按就业稳定性分类的分样本检验。总的结论是:从个体层面看,收入水平对农民工参保能力的约束是存在的;受教育程度和务工年限与农民工的参保意愿正相关。从企业的参保行为看,签订劳动合同对企业参保构成强约束,企业规模、所属行业和单位所有制对企业参保构成软约束,大型企业、正规就业集中的行业,国有企事业单位都有较高的农民工参保率,而小型企业、非正规就业集中的行业以及个体私营企业,农民工的参保率明显下降。 13其他视角对农民工参保情况的研究
徐春燕(2016)从经济法的视角来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她认为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公平竞争、可持续发展、有序竞争的经济法理念是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最高原理。重塑中国特色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完善农民工社会福利立法体系;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执法体制。孟颖颖(2011)认为现有文献在分析农民工参保积极性不足時,暗含的“完全理性假设”降低了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孟颖颖以有限理性为研究假设,建立经典理论下的农民工保险需求及参保行为分析框架,她认为随着城市融合阶段的推进,农民工的财富积累水平与保险需求之间并非呈现经典理论假设中的“倒U形”规律,而是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财富积累水平提高,保险需求不但没有下降反而逐渐增加,农民工城市融合过程中存在保险需求悖论现象。
本文利用2017年8~9月在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丽水市实施的外来务工人员问卷调查所得样本数据,使用微观计量的方法考察个人特征、企业特征、认知因素对农民工参保意愿的影响,找出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低的原因。首先,本文对变量的含义和数据进行简单说明后进行计量分析,找出影响农民工参保率的显著因素,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其次,在总结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层面的建议。
2研究设计
21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是基于2017年8~9月浙江工商大学的暑期社会调研,研究的调查区域设定在了浙江省,主要以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丽水市、台州市五大城市的农民工为调查对象,受访者主要分布在保安、环卫、劳务、医疗、建筑等十余个行业,包括以领取工资为主要收入源的雇用劳动者以及自营劳动者(个体工商户、手工业者)。本次调查问卷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方式,调查内容包括:农民工个体现状、农民工参保现状、农民工对保险的认知三大方面。涵盖了受访者的养老保险参保态度及参保情况,同时还包括教育程度、工资水平、年龄性别及工作年限等自身因素。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36份,问卷有效率为8933%。调查结果显示,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台州市、丽水市的农民工中有242人参加了养老保险,占4515%,2015年浙江省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单位或雇主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的比例为357%,考虑到农民工参保率逐年提升的情况,可以认为得到的结果和报告一致。为了进一步分析影响农民工参保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设置虚拟变量与结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了数据分析,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 170。
22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的是多元变量对二元因变量的回归分析方法,即利用个人特征、企业特征、制度认知等自变量,对农民工是否参保作出回归。
logitP=β0+∑βiXi+ε
p表示农民工参保的概率,1-p是农民工不参保的概率,p1-p是指概率(odds),逻辑变换是指logitP=lnp1-p。Xi是参保的影响因素,βi是各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ε是随机干扰项。βi表示当其他解释变量取值保持不变时,该解释变量取值增加一个单位,发生概率自然对数值的变化量。
23变量赋值
本文选取了性别、年龄、户口、教育年限、婚姻状况、外出打工时间、定居打算、月平均工资、半年内工作变换情况这些变量来反映农民工个体的特征。用工作单位类型、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单位对参保的态度这些变量来反映企业个体特征。具体赋值情况如表1所示。对农民工养老保险的了解程度和满意程度来刻画农民工对制度的认知。本文的计量分析的目的是判断农民工个体、企业、认知三大类变量是否影响农民工参保率,并找出显著影响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变量,估计其影响程度大小,最终发现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低的根源所在。
在个体特征方面,性别和年龄是农民工的基本属性特征,一般来说,企业不存在因为性别、年龄的差异而有选择地给员工参保。但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以及随着年龄的增加导致农民工的养老风险、医疗风险等增加,性别和年龄有可能会对劳动者的参保意愿产生影响。比如因为男性和女性享受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和预期寿命不同,相比男性劳动者,女性有可能更愿意参加养老保险;而高年龄劳动者会考虑到参保年限累计达不到15年,预期收入不足以承担更高的保费等问题而放弃参保。学历、外出打工时间可以反映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或议价能力,人力资本较高的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自身意识有可能较高,所处的工作岗位待遇也越好。比如低学历者维护自身的法律权益意识较少、社保状况较差。户口类型、婚姻状况、工作变换情况及定居意愿变量反映的是农民工就业和生活的稳定性。我们预测户口在城市的农民工相比农村户口的农民工,已婚的农民工相比未婚的农民工,在当地没有换过工作的农民工相比变换过工作的农民工,将来希望在当地定居的农民工相比将来希望回到老家的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概率会相对较高。
就业情况方面,月平均工资会影响农民工对社保缴费的承担能力,因而会对参保意愿形成影响。工作单位变量中,国企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农民工相比私营个体等其他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参加养老保险的可能性会相对较高。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用来作为企业劳动关系制度建设的代理变量,可以反映出企业的劳动权益保护状况。农民工能否签订劳动合同,与企业的劳动权益保护状况密切相关。由于劳动合同是否签订主要取决于企业,如果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签订与养老保险参保高度相关,就可以说明企业的劳动权益保护是决定农民工是否参加养老保险的主因。
3检验结果与结论
31检验结果
我们以是否参保为二元因变量,以各种因素作为因变量,进行了Logistic回归,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
311受教育程度对农民工参保行为的影响 表2模型显示,受教育水平对农民工是否参保影响显著,通过了显著性水平5%的检验。由发生比可以看出,每多接受一年的教育,农民工参保的概率就会增加23%。可以看到教育程度与农民工参保行为正相关,即学历越高的农民工参保率越大。这种情况符合我们预期的猜想。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民工接受新观念越容易,维权意识与保障意识越强,越愿意参与养老保险。
312性别、年龄、工资、婚姻等因素对农民工参保行为的影响
性别、年龄、工资、婚姻等因素的显著性水平均不能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这个结果说明农民工是否参加养老保险与其收入水平并没有太大关系,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在目前并不会影响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参保意愿。这反映了个体特征并不是影响参保行为的主要因素。这可能是因为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主要还是买方市场,农民工的社保维权意识不强。
313半年内是否换过工作对农民工参保行为的影响
半年内是否换过工作对农民工参保行为影响显著性水平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换过工作的农民工参保的概率只有没换过的21%,表明工作相对稳定的农民工参保率高。工作稳定性缺乏保障是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意愿率低的主要原因。由此可以看出,就业生活环境影响了农民工参保行为。
314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参保行为的影响
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参保行为影响显著,显著水平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从表2模型发生比可以看出,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参加保险的概率是没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的310倍。
315工作单位对农民工参保行为的影响
直观上工作单位的类型对参保行为的影响很大,为何工作单位却在统计检验上不显著呢?如果工作单位和学历对劳动合同的签订有显著的影响,同时作为解释变量进入模型,便会产生多重共线性的问题,事实估计结果也是如此(以劳动合同签订与否为被解释变量,以工作单位、受教育年限为解释变量,使用logit模型对其进行回归,可得工作单位的回归系数为21983(标准差:0751),受教育年限0043(标准差0053),两个变量均在5%的统计水平上统计显著)。工作单位是通过影响劳动合同的签订概率来与养老保险参保问题发生关系。
316单位态度对参加养老保险的影响
单位态度对农民工参保行为影响极为显著,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从表2模型发生比可以看出,单位统一参加保险的农民工参保的概率是单位不鼓励购买保险的农民工的1081倍。
317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了解程度和满意程度的影响
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了解程度和满意程度对农民工参保行为影响显著,显著水平均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从表2模型发生比可以看出,比较了解的农民工参保的概率是没有了解的农民工的207倍。非常满意的农民工参保的概率是不满意的农民工的263倍。
32主要结论
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问卷调查,分析农民工参保行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由此探讨农民工的参保行为。本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半年内是否换过工作、有无签订劳动合同、单位对参加养老保险的态度、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了解程度和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满意程度,共6个变量对农民工是否参保的参保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321农民工是否参保主要取决于企业特征
签订劳动合同、单位态度友善或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农民工参保的概率较大幅度地上升。单位类型是通过影响劳动合同的签订概率来与养老保险参保问题发生关系。这说明农民工参保行为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状况、所有制性质等企业特征密切相关。
322农民工认知情况会影响农民工参保行为
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了解程度和满意程度对农民工参保行为影响显著,说明农民工对养老保险制度越了解、越认同,其越愿意参加养老保险。对政策了解程度说明了农民工对自身保障权益的关注程度,对现有政策越满意意味着农民工越信任养老保险,从而更愿意参与进来。
323农民工个体特征与参保行为没有明显联系
教育程度与农民工参保行为负相关,性别、年龄、工资、婚姻等因素对农民工参保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农民工是否参加养老保险,与农民工的个体能力没有很突出的关系。否定了一些认为参保率低是因为收入低的观点。
4政策建议
41农民工需增强参保意识,提高自身参保能力
农民工群体普遍教育程度不高,意识不到养老保险的重要性,要积极利用身边资源,主动寻求政府帮助,提升自我维权意识,主动学习养老保险政策。许多年龄较大的农民工都有传统观念,积极接受新事物,参与政府举办的普及活动,从“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向保险养老观念转变,与时代接轨。
42企业积极为农民工参保
鉴于我国劳动力已经出现用工荒的就业形势,企业应培养长期竞争力意识,积极为农民工参加保险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声望,从而吸引农民工就业。不为农民工参保的短视行为既对农民工群体的利益有害,也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与活力,职工不愿尽力完成职责、人心不齐,企业声望不佳,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43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
政府在推行养老保险政策时,需着重提高农民工对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了解和信任程度,提高农民工的参保热情,让更多的农民工参保、更好地享受养老保障权益;此外,应大力宣传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例如在农民工流量大的汽车站、火车站设置宣传点,在企业内部定期举办宣讲会。同时,大力开展“普法下乡”活动,详细说明缴费方法以及参保收益,使农民工真正认识到养老保险的重要性,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在企业方面,许多企业之所以选择雇用农民工是因为其劳动力价格低廉,便于管理,从很大程度上节省企业成本。各部门应加强宣传教育,强调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加强监督管理,严禁无劳动合同、劳务合同的非法用工。一方面通过法律强制;另一方面通过税收减免等优惠措施调动用人单位为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此外,还须加强对用人单位负责人的宣传教育,使他们明确自身所担负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顾永红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意愿的实证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4-19
[2]徐琴,鲍磊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五市(县)的调查数据[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8-24
[3]陈野农民工参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行为、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5,27(4):95-98
[4]唐一素,陈野,刘珂应,等浙江省农民工参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意愿、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人力资源管理,2016(7):330-332
[5]陳冬梅,袁艺豪为什么社保改革后农民工参保率依然相对低?——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4(10):111-118
[6]刘晋飞,郑盛平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重庆社会科学,2013(10):43-50
[7]郭瑜需求与现实: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与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7城市数据的考察[J].农业技术经济,2010(11):37-45
[关键词]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行为;logistic回归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7058
1问题的提出
自2009年至今,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于经常流动务工的农民工群体来说,这一改革理论上应大大提高了其养老保障水平。但目前,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依旧很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8171万人,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5940万人,参保率约为2109%。为什么改革后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依然偏低,对此问题学者们已经做了很多研究。
11对农民工参保情况和影响因素的研究。
顾永红(2010)发现在“五金”中,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参保意愿最为强烈。随后Logistic回归发现农民工个体层面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就业条件中的就业保障形式、工作时间、月收入,以及保障能力层面和了解社会保险政策的程度等9个因素,对农民工参保意愿有显著影响。徐琴、鲍磊(2009)基于江苏五市(县)调查数据,反映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状况与模式,并对影响农民工参保的个体特征、外出打工原因、收入、流动性、制度、留城意愿六个方面的因素给出了解释。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低的问题主要是由制度障碍造成的,包括缴费年限太长、养老关系接续转移困难;个体特征中的性别和年龄影响比较显著,文化程度的影响相对较低;养老关系接续转移存在的困难和农民工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信任度不高。陈野(2015)和唐一素(2015)等将参保行为和参保意愿区分开,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发现,职业、工作年限、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周围是否有人参加保险、是否了解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关政策5个因素对农民工参保行为产生显著影响;而文化程度、换工作次数、对基本养老保险有无用处的认识3个因素对农民工参保意愿影响显著。陈东梅、袁艺豪(2014)利用上海市杨浦区的调查数据,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民工社保参保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发现农民工是否参保主要取决于企业而不是农民工本身。农民工的社保参保率低的原因有二,一是企业与员工合谋逃费,通过劳务派遣、返聘等用工方法合理避费;二是企业与地方政府合谋,减少登记职工人数。刘晋飞、郑盛平(2013)将影响因素分为经济融入因素、社会生活融入因素、文化心理融入因素,利用广东省东莞市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的研究表明,经济融入因素中,每天工作时间、职务层次和个人月收入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保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社会生活融入因素中,与邻居的相熟度和参与社区活动的频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保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文化心理融入因素中,愿意参与本地社会事务、愿意和本地人交朋友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保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此外,年龄、户口和受教育程度也都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保意愿具有显著影响。郭瑜(2010)基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社会政策研究课题组的问卷调查,建立了二元离散选择Probit模型,并预测了参保的影响因素的正负号。总体而言,个体特征对样本参保意愿的影响更加突出,而实际入保情况更多地受到企业性质和岗位特征的影响,政策宣传和教育推广也是提高养老保险参保率的重要手段。考虑到农民工群体的复杂性,养老保险体制设计应该秉承灵活、兼容、开放和循序渐进的原则。王翠琴、韦翠娜(2015)不仅采用二元logit回归方法对农民工是否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而且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农民工选择参加何种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年龄、平均每年工作时间、所在单位是否为职工参保和家里是否有人参保4个因素对农民工是否参保产生显著影响;而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儿子数、所在单位是否为职工参保,以及对制度的满意度这些因素对农民工选择社会养老保险的种类影响显著。
12侧重计量模型的实证检验研究
杨桂宏、康晓曦、杨琪(2016)利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农民工的数据,对养老保险做了logistic回归。从回归结果看,年龄、受教育程度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越年轻的农民工,其城镇养老保险参保率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民工,城镇养老保险参保率也越高。孙婧芳(2015)从农民工市民化和制度统筹的视角对农民工参保比例低的原因进行实证分析。OLS多元回归模型表明:遗漏制度统筹这一变量依然可以得到其他变量的有效估计;农民工在打工地的居住时间越长,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意愿将显著提髙;男性参保的意愿显著低于女性。主要结论是:社会保险制度越难于统筹,农民工参保的意愿越低;当农民工打算在打工城市长期居住,他们更可能会参保。文雯(2015)建立二元Probit模型,分别进行全样本检验、按代际分类的分样本检验和按就业稳定性分类的分样本检验。总的结论是:从个体层面看,收入水平对农民工参保能力的约束是存在的;受教育程度和务工年限与农民工的参保意愿正相关。从企业的参保行为看,签订劳动合同对企业参保构成强约束,企业规模、所属行业和单位所有制对企业参保构成软约束,大型企业、正规就业集中的行业,国有企事业单位都有较高的农民工参保率,而小型企业、非正规就业集中的行业以及个体私营企业,农民工的参保率明显下降。 13其他视角对农民工参保情况的研究
徐春燕(2016)从经济法的视角来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她认为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公平竞争、可持续发展、有序竞争的经济法理念是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最高原理。重塑中国特色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完善农民工社会福利立法体系;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执法体制。孟颖颖(2011)认为现有文献在分析农民工参保积极性不足時,暗含的“完全理性假设”降低了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孟颖颖以有限理性为研究假设,建立经典理论下的农民工保险需求及参保行为分析框架,她认为随着城市融合阶段的推进,农民工的财富积累水平与保险需求之间并非呈现经典理论假设中的“倒U形”规律,而是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财富积累水平提高,保险需求不但没有下降反而逐渐增加,农民工城市融合过程中存在保险需求悖论现象。
本文利用2017年8~9月在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丽水市实施的外来务工人员问卷调查所得样本数据,使用微观计量的方法考察个人特征、企业特征、认知因素对农民工参保意愿的影响,找出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低的原因。首先,本文对变量的含义和数据进行简单说明后进行计量分析,找出影响农民工参保率的显著因素,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其次,在总结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层面的建议。
2研究设计
21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是基于2017年8~9月浙江工商大学的暑期社会调研,研究的调查区域设定在了浙江省,主要以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丽水市、台州市五大城市的农民工为调查对象,受访者主要分布在保安、环卫、劳务、医疗、建筑等十余个行业,包括以领取工资为主要收入源的雇用劳动者以及自营劳动者(个体工商户、手工业者)。本次调查问卷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方式,调查内容包括:农民工个体现状、农民工参保现状、农民工对保险的认知三大方面。涵盖了受访者的养老保险参保态度及参保情况,同时还包括教育程度、工资水平、年龄性别及工作年限等自身因素。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36份,问卷有效率为8933%。调查结果显示,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台州市、丽水市的农民工中有242人参加了养老保险,占4515%,2015年浙江省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单位或雇主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的比例为357%,考虑到农民工参保率逐年提升的情况,可以认为得到的结果和报告一致。为了进一步分析影响农民工参保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设置虚拟变量与结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了数据分析,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 170。
22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的是多元变量对二元因变量的回归分析方法,即利用个人特征、企业特征、制度认知等自变量,对农民工是否参保作出回归。
logitP=β0+∑βiXi+ε
p表示农民工参保的概率,1-p是农民工不参保的概率,p1-p是指概率(odds),逻辑变换是指logitP=lnp1-p。Xi是参保的影响因素,βi是各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ε是随机干扰项。βi表示当其他解释变量取值保持不变时,该解释变量取值增加一个单位,发生概率自然对数值的变化量。
23变量赋值
本文选取了性别、年龄、户口、教育年限、婚姻状况、外出打工时间、定居打算、月平均工资、半年内工作变换情况这些变量来反映农民工个体的特征。用工作单位类型、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单位对参保的态度这些变量来反映企业个体特征。具体赋值情况如表1所示。对农民工养老保险的了解程度和满意程度来刻画农民工对制度的认知。本文的计量分析的目的是判断农民工个体、企业、认知三大类变量是否影响农民工参保率,并找出显著影响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变量,估计其影响程度大小,最终发现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低的根源所在。
在个体特征方面,性别和年龄是农民工的基本属性特征,一般来说,企业不存在因为性别、年龄的差异而有选择地给员工参保。但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以及随着年龄的增加导致农民工的养老风险、医疗风险等增加,性别和年龄有可能会对劳动者的参保意愿产生影响。比如因为男性和女性享受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和预期寿命不同,相比男性劳动者,女性有可能更愿意参加养老保险;而高年龄劳动者会考虑到参保年限累计达不到15年,预期收入不足以承担更高的保费等问题而放弃参保。学历、外出打工时间可以反映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或议价能力,人力资本较高的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自身意识有可能较高,所处的工作岗位待遇也越好。比如低学历者维护自身的法律权益意识较少、社保状况较差。户口类型、婚姻状况、工作变换情况及定居意愿变量反映的是农民工就业和生活的稳定性。我们预测户口在城市的农民工相比农村户口的农民工,已婚的农民工相比未婚的农民工,在当地没有换过工作的农民工相比变换过工作的农民工,将来希望在当地定居的农民工相比将来希望回到老家的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概率会相对较高。
就业情况方面,月平均工资会影响农民工对社保缴费的承担能力,因而会对参保意愿形成影响。工作单位变量中,国企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农民工相比私营个体等其他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参加养老保险的可能性会相对较高。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用来作为企业劳动关系制度建设的代理变量,可以反映出企业的劳动权益保护状况。农民工能否签订劳动合同,与企业的劳动权益保护状况密切相关。由于劳动合同是否签订主要取决于企业,如果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签订与养老保险参保高度相关,就可以说明企业的劳动权益保护是决定农民工是否参加养老保险的主因。
3检验结果与结论
31检验结果
我们以是否参保为二元因变量,以各种因素作为因变量,进行了Logistic回归,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
311受教育程度对农民工参保行为的影响 表2模型显示,受教育水平对农民工是否参保影响显著,通过了显著性水平5%的检验。由发生比可以看出,每多接受一年的教育,农民工参保的概率就会增加23%。可以看到教育程度与农民工参保行为正相关,即学历越高的农民工参保率越大。这种情况符合我们预期的猜想。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民工接受新观念越容易,维权意识与保障意识越强,越愿意参与养老保险。
312性别、年龄、工资、婚姻等因素对农民工参保行为的影响
性别、年龄、工资、婚姻等因素的显著性水平均不能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这个结果说明农民工是否参加养老保险与其收入水平并没有太大关系,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在目前并不会影响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参保意愿。这反映了个体特征并不是影响参保行为的主要因素。这可能是因为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主要还是买方市场,农民工的社保维权意识不强。
313半年内是否换过工作对农民工参保行为的影响
半年内是否换过工作对农民工参保行为影响显著性水平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换过工作的农民工参保的概率只有没换过的21%,表明工作相对稳定的农民工参保率高。工作稳定性缺乏保障是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意愿率低的主要原因。由此可以看出,就业生活环境影响了农民工参保行为。
314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参保行为的影响
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参保行为影响显著,显著水平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从表2模型发生比可以看出,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参加保险的概率是没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的310倍。
315工作单位对农民工参保行为的影响
直观上工作单位的类型对参保行为的影响很大,为何工作单位却在统计检验上不显著呢?如果工作单位和学历对劳动合同的签订有显著的影响,同时作为解释变量进入模型,便会产生多重共线性的问题,事实估计结果也是如此(以劳动合同签订与否为被解释变量,以工作单位、受教育年限为解释变量,使用logit模型对其进行回归,可得工作单位的回归系数为21983(标准差:0751),受教育年限0043(标准差0053),两个变量均在5%的统计水平上统计显著)。工作单位是通过影响劳动合同的签订概率来与养老保险参保问题发生关系。
316单位态度对参加养老保险的影响
单位态度对农民工参保行为影响极为显著,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从表2模型发生比可以看出,单位统一参加保险的农民工参保的概率是单位不鼓励购买保险的农民工的1081倍。
317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了解程度和满意程度的影响
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了解程度和满意程度对农民工参保行为影响显著,显著水平均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从表2模型发生比可以看出,比较了解的农民工参保的概率是没有了解的农民工的207倍。非常满意的农民工参保的概率是不满意的农民工的263倍。
32主要结论
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问卷调查,分析农民工参保行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由此探讨农民工的参保行为。本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半年内是否换过工作、有无签订劳动合同、单位对参加养老保险的态度、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了解程度和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满意程度,共6个变量对农民工是否参保的参保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321农民工是否参保主要取决于企业特征
签订劳动合同、单位态度友善或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农民工参保的概率较大幅度地上升。单位类型是通过影响劳动合同的签订概率来与养老保险参保问题发生关系。这说明农民工参保行为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状况、所有制性质等企业特征密切相关。
322农民工认知情况会影响农民工参保行为
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了解程度和满意程度对农民工参保行为影响显著,说明农民工对养老保险制度越了解、越认同,其越愿意参加养老保险。对政策了解程度说明了农民工对自身保障权益的关注程度,对现有政策越满意意味着农民工越信任养老保险,从而更愿意参与进来。
323农民工个体特征与参保行为没有明显联系
教育程度与农民工参保行为负相关,性别、年龄、工资、婚姻等因素对农民工参保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农民工是否参加养老保险,与农民工的个体能力没有很突出的关系。否定了一些认为参保率低是因为收入低的观点。
4政策建议
41农民工需增强参保意识,提高自身参保能力
农民工群体普遍教育程度不高,意识不到养老保险的重要性,要积极利用身边资源,主动寻求政府帮助,提升自我维权意识,主动学习养老保险政策。许多年龄较大的农民工都有传统观念,积极接受新事物,参与政府举办的普及活动,从“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向保险养老观念转变,与时代接轨。
42企业积极为农民工参保
鉴于我国劳动力已经出现用工荒的就业形势,企业应培养长期竞争力意识,积极为农民工参加保险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声望,从而吸引农民工就业。不为农民工参保的短视行为既对农民工群体的利益有害,也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与活力,职工不愿尽力完成职责、人心不齐,企业声望不佳,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43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
政府在推行养老保险政策时,需着重提高农民工对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了解和信任程度,提高农民工的参保热情,让更多的农民工参保、更好地享受养老保障权益;此外,应大力宣传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例如在农民工流量大的汽车站、火车站设置宣传点,在企业内部定期举办宣讲会。同时,大力开展“普法下乡”活动,详细说明缴费方法以及参保收益,使农民工真正认识到养老保险的重要性,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在企业方面,许多企业之所以选择雇用农民工是因为其劳动力价格低廉,便于管理,从很大程度上节省企业成本。各部门应加强宣传教育,强调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加强监督管理,严禁无劳动合同、劳务合同的非法用工。一方面通过法律强制;另一方面通过税收减免等优惠措施调动用人单位为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此外,还须加强对用人单位负责人的宣传教育,使他们明确自身所担负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顾永红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意愿的实证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4-19
[2]徐琴,鲍磊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五市(县)的调查数据[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8-24
[3]陈野农民工参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行为、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5,27(4):95-98
[4]唐一素,陈野,刘珂应,等浙江省农民工参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意愿、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人力资源管理,2016(7):330-332
[5]陳冬梅,袁艺豪为什么社保改革后农民工参保率依然相对低?——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4(10):111-118
[6]刘晋飞,郑盛平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重庆社会科学,2013(10):43-50
[7]郭瑜需求与现实: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与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7城市数据的考察[J].农业技术经济,2010(11):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