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森浩事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现代青少年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问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障碍问题有较大的上升趋势。它严重地阻碍着青少年智力潜能的充分发挥,阻碍着他们学业的进步、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人际关系的正常交往,甚至有部分青少年心理扭曲、道德沦丧,危害着社会的稳定和安宁。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选取心理素质,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着力点
所谓心理素质,就是人在感知、思维、想象、观念、情感、意志、兴趣等诸种心理品质上的修养和能力。
一个人要想成才,要想在事业上出类拔萃,就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广大中学生来说,拥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素质,应该具备以下五个特征:
1.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对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到欣慰,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对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不避讳,不怨天尤人,不自寻烦恼,始终能客观地、积极地看待自己。
2.能正确地看待现实。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过多地沉湎于幻想。对生活中的矛盾不是回避,而是积极对待,妥善处理。
3.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人交往。在与人交往中,其尊敬、信任、喜悦等积极态度多于嫉妒、怀疑、憎恶等消极态度,能与同学、教师、友伴建立良好的关系。
4.有较强的情绪控制力。对于突发事件能尽力保持一种平静的头脑和控制行为的自觉性,始终让积极的情绪支配自己。
5.有积极乐观的进取心。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努力发展自己。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任何活动,能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和阻力,去争取成功。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是人生观、世界观和性格的形成及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青春发育期一系列的巨大变化,使得此时期成为他们一生中心理冲突、心理困扰最多的时期。因此,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如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当代中学生走出心理误区,科学地调整心态,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这是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一代能否适应时代要求的大事,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作为教师应如何承担这一重任呢?我認为:
1.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做到教书育心。教书育心指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学习心理品质、社会心理品质的培养与熏陶。即各学科课堂教学活动中,既要重视对学生显在的影响(如学习成绩、学习兴趣等),又要重视对学生潜在的影响(如学生人格、情感等),使之成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心理环境。校园文化的心理环境或氛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静态文化心理环境,如校容、校貌及各种设施设备等对学生心理会有一定的影响;另一是动态文化心理环境,如班风、校风、学风等对学生将产生更大影响。良好校园文化心理环境的营造要动静结合,形成一种整体氛围,创造一种和谐、奋进的群体心理氛围,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影响之中,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3.开设心理辅导教育课。心理辅导教育课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心理辅导或指导活动课,让学生通过讨论、表演、演说、游戏、访问、填表及观看影视节目等活动形式,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4.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教师必须转变与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育的情感效应,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参与认知过程,提高心理活动机能,切实做到优质轻负,尤其是减轻心理负荷。
5.建立中学生心理素质档案。心理素质档案是中学生了解自己、挖掘自己潜能的依据,是教师科学育人的依据,也是家长了解孩子、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参谋。建立中学生心理素质档案可以较为全面地分析中学生心理的各个侧面,对中学生进行从内到外的整体勾画,以便根据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进行培育、发展、完善。
6.建立心理咨询室与心理咨询箱。其目的是加强辅导,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促进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较好的方法有:一是让他们尽情倾诉,二是引导情绪转移,用积极情绪代替消极情绪,三是音乐抚慰,用优美、轻柔的音乐调节情绪。
三、开展一系列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组织良好的人际关系,使班中没有孤独者,有效防止心理封闭。
中学生因为长期处于一种升学压力的强制性学习之中,往往容易产生焦虑浮躁的不健康心理。因此,作为班主任的我,采取了组织良好人际关系的措施,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2006年我担任三(4)班班主任时,有位学生不幸父母离异,父母双方都不愿意要他,从而使他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他觉得自己从此没有了依靠,精神到了崩溃的边缘。他不想上学,甚至不想见人,终日在家以泪洗面。当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及时与家长联系,不仅做家长的思想工作,而且组织班干部到这位同学家里去看望他,开导他,送去全班同学的关怀、温暖和火一般的心。老师和同学们帮他补上空下的课,和他一起重新回忆班集体中那一幕幕互帮互助的动人情景。这位同学流下了激动的泪水,重新振作起来。在一次《我在想什么》主题班会上,他抒发了对老师、同学和班集体的爱和感激之情。
可见,组织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班集体中处于有利角色地位,人人感到温暖,人人拥有愉悦的心态,就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2.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精神,克服依赖心理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心理依赖程度越高,其承受能力就越低,如何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呢?
我采取班干部轮流制、值日班长制和代理班主任制。这些制度的实施,使学生有机会体验不同角色的权利和义务。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感谢老师的信任,让我担当了两个月的学习委员,使我得到了锻炼,也体会到了凡事只要有信心,有责任心,认真去做定能做好。”在《相聚2007年》〉主体班会上,同学们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十分精彩,有的扮老师,有的扮记者,有的扮企业家,有的扮演医生等等,大家一改过去的依赖心态,表现出敢想敢为的自主自立精神。
几年来,我主动承担了《学校学生心理偏差的对策》的专项课题研究,通过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组织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面对挑战》、《我的青春我作主》的演讲比赛等活动,我校有11位单亲家庭学生,23位留守家庭学生,18位贫困家庭学生,3位残疾学生,克服了自卑心理,消除了心理障碍,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中学生的潜力是很大的,只有正確地分析、把握、引导他们的心理,让他们自信、自强、自立,才能促其成才。因此,学校、社会、家庭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心理素质教育,让当代中学生茁壮成长,满怀信心,赢得未来。
一、选取心理素质,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着力点
所谓心理素质,就是人在感知、思维、想象、观念、情感、意志、兴趣等诸种心理品质上的修养和能力。
一个人要想成才,要想在事业上出类拔萃,就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广大中学生来说,拥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素质,应该具备以下五个特征:
1.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对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到欣慰,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对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不避讳,不怨天尤人,不自寻烦恼,始终能客观地、积极地看待自己。
2.能正确地看待现实。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过多地沉湎于幻想。对生活中的矛盾不是回避,而是积极对待,妥善处理。
3.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人交往。在与人交往中,其尊敬、信任、喜悦等积极态度多于嫉妒、怀疑、憎恶等消极态度,能与同学、教师、友伴建立良好的关系。
4.有较强的情绪控制力。对于突发事件能尽力保持一种平静的头脑和控制行为的自觉性,始终让积极的情绪支配自己。
5.有积极乐观的进取心。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努力发展自己。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任何活动,能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和阻力,去争取成功。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是人生观、世界观和性格的形成及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青春发育期一系列的巨大变化,使得此时期成为他们一生中心理冲突、心理困扰最多的时期。因此,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如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当代中学生走出心理误区,科学地调整心态,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这是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一代能否适应时代要求的大事,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作为教师应如何承担这一重任呢?我認为:
1.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做到教书育心。教书育心指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学习心理品质、社会心理品质的培养与熏陶。即各学科课堂教学活动中,既要重视对学生显在的影响(如学习成绩、学习兴趣等),又要重视对学生潜在的影响(如学生人格、情感等),使之成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心理环境。校园文化的心理环境或氛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静态文化心理环境,如校容、校貌及各种设施设备等对学生心理会有一定的影响;另一是动态文化心理环境,如班风、校风、学风等对学生将产生更大影响。良好校园文化心理环境的营造要动静结合,形成一种整体氛围,创造一种和谐、奋进的群体心理氛围,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影响之中,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3.开设心理辅导教育课。心理辅导教育课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心理辅导或指导活动课,让学生通过讨论、表演、演说、游戏、访问、填表及观看影视节目等活动形式,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4.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教师必须转变与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育的情感效应,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参与认知过程,提高心理活动机能,切实做到优质轻负,尤其是减轻心理负荷。
5.建立中学生心理素质档案。心理素质档案是中学生了解自己、挖掘自己潜能的依据,是教师科学育人的依据,也是家长了解孩子、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参谋。建立中学生心理素质档案可以较为全面地分析中学生心理的各个侧面,对中学生进行从内到外的整体勾画,以便根据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进行培育、发展、完善。
6.建立心理咨询室与心理咨询箱。其目的是加强辅导,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促进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较好的方法有:一是让他们尽情倾诉,二是引导情绪转移,用积极情绪代替消极情绪,三是音乐抚慰,用优美、轻柔的音乐调节情绪。
三、开展一系列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组织良好的人际关系,使班中没有孤独者,有效防止心理封闭。
中学生因为长期处于一种升学压力的强制性学习之中,往往容易产生焦虑浮躁的不健康心理。因此,作为班主任的我,采取了组织良好人际关系的措施,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2006年我担任三(4)班班主任时,有位学生不幸父母离异,父母双方都不愿意要他,从而使他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他觉得自己从此没有了依靠,精神到了崩溃的边缘。他不想上学,甚至不想见人,终日在家以泪洗面。当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及时与家长联系,不仅做家长的思想工作,而且组织班干部到这位同学家里去看望他,开导他,送去全班同学的关怀、温暖和火一般的心。老师和同学们帮他补上空下的课,和他一起重新回忆班集体中那一幕幕互帮互助的动人情景。这位同学流下了激动的泪水,重新振作起来。在一次《我在想什么》主题班会上,他抒发了对老师、同学和班集体的爱和感激之情。
可见,组织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班集体中处于有利角色地位,人人感到温暖,人人拥有愉悦的心态,就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2.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精神,克服依赖心理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心理依赖程度越高,其承受能力就越低,如何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呢?
我采取班干部轮流制、值日班长制和代理班主任制。这些制度的实施,使学生有机会体验不同角色的权利和义务。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感谢老师的信任,让我担当了两个月的学习委员,使我得到了锻炼,也体会到了凡事只要有信心,有责任心,认真去做定能做好。”在《相聚2007年》〉主体班会上,同学们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十分精彩,有的扮老师,有的扮记者,有的扮企业家,有的扮演医生等等,大家一改过去的依赖心态,表现出敢想敢为的自主自立精神。
几年来,我主动承担了《学校学生心理偏差的对策》的专项课题研究,通过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组织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面对挑战》、《我的青春我作主》的演讲比赛等活动,我校有11位单亲家庭学生,23位留守家庭学生,18位贫困家庭学生,3位残疾学生,克服了自卑心理,消除了心理障碍,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中学生的潜力是很大的,只有正確地分析、把握、引导他们的心理,让他们自信、自强、自立,才能促其成才。因此,学校、社会、家庭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心理素质教育,让当代中学生茁壮成长,满怀信心,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