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一:
一位教师在教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八课《我在班级中的权利》时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设计了一个问卷调查:写出你在班级中的权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阅读文本了解自己在班级中的权利,然后进行讨论、拓展了解自己在班级中的权利,最后设计了“模拟竞选班长”这样的一个环节。开始几个实施步骤的实施进行得都很顺利,但在实施最后一个环节时却出现了令教者意想不到的情景:尽管学生在活动之前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调查、写演讲稿,准备答辩提纲,但在活动中,有不少学生站到讲台前面对台下那么多同学和听课的老师竟忘了演说词,竞选辩论的过程中面对对手咄咄逼人的气势竟不知所措,红着脸,无奈地看着老师……结果这堂课整体效果看上去不太理想,对学生们进行公民教育就显得有所缺失。
案例二:
近年我校在开展《小学生态文化教育实践研究》的过程中,设立了一个绿色项目——大淖河环境问题研究。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学生到他们生活的社区展开调查,调查社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调查的过程中,学生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棋牌室问题,低收入家庭子女上学难问题,低收入家庭看病难问题,低收入社区绿化建设问题,社区道路问题,社区河流的环保问题……问题提出后他们选择了《大淖河环境问题》作为他们的研究课题。活动过程中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阐释,调查问题形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对方案进行论证,为解决大淖河的环境问题出谋划策,并付诸行动,到社区进行宣传,与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直接对话,召开听证会……学生活动的成果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思考:
上述两个案例,引出我的如下思考:在小学生公民教育中呼唤着学生的公民参与技能。案例一中教师的思路不可谓不清晰,对教学环节也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但课堂整体效果看上去却并不佳,很明显的原因是“学生公民参与技能”的缺失,而在案例二中,学生亲历了活动过程,在活动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的情感体验也被激发了,这样就使学生对他们所居住环境的恶化现状深感忧虑。学生在运用调查、访问、辩论、听证、写建议信、宣传等公民参与技能的过程中,找到了“大淖河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同时为社会环境建设尽了力,履行了一个公民所应尽的义务。由此我们认识到,小学生公民参与技能在小学生公民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策:
一、在品德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注重渗透公民参与技能知识
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许多课案中,就包含着公民参与技能知识的传授,我们应该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公民参与技能知识的渗透。如《我在班级中的权利》这一课中就出现了两个环节 :让学生进行辨析、辩论。教师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就可以渗透“辩论”这一公民参与技能与知识。在辩论的开始,要抓住问题的关键之处,阐明自己的观点,在辩论的过程中要抓住辩友的薄弱点进行反驳,在辩论结束要及时的总结自己的观点。这一课还有一个环节是辨析,教师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就可以利用课本中的案例进行“竞选”这一公民参与技能知识的渗透,竞选报告中首先要说明自己竞选的岗位,然后要说清楚自己竞选的理由,最后要说清楚自己竞选成功后的计划,以及竞选失败后的计划。在小学品德课程中像这样的课案很多,我们应及时抓住公民参与技能知识渗透的契机,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为学生参与技能的培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注重公民参与技能的培养
品德知识的学习和品德情感的体验是品德教育中必须同时关注的两个问题。因此在品德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教学的灌输化,而要采用多种形式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便于实现学生主体与外部世界的沟通,实现道德知识向道德情感能力的转化。比如《没有水的日子》执教时可事先通过大量的音像、数据资料的展示,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匮乏,在引导学生说说经历过的缺水时感觉、水资源被污染的情景,让学生在现实与情感的碰撞过程中形成情感体验:要珍惜地球上地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品德课程的实施与课外实践活动相整合。引导小学生走出课堂,将丰富多彩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与品德课程相整合,让学生走上社会,真正感受到现实社会中的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性,才能将教育条文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比如教师在执教《绿色小卫士》时,可以通过组织“我是环保小卫士”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到社区调查垃圾的处理,了解学校周边工厂和企业的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状况,考查城市河流的污染情况等等,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环保措施,帮助他们通过相应的途径,使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得到落实。通过这样实践的活动,学生就会将环保知识主动内化为自己的环保行为,并在日常生活中影响着家人及他们身边的人。
三、在小角色的体验中注重公民参与技能的锻炼
我们的学生活动在现实生活之中,存在于他人之中、社会之中。小学生的公民参与技能的形成,不仅仅是公民参与技能知识的传授,也不仅仅是在活动中进行体验,而是要让学生融入生活融入社会中锻炼自己公民参与技能。比如让学生做社区环境调查员,调查自己所生活的社区环境现状及问题,调查社区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方法,并在改造社区环境的过程中,积极对社区居民进行宣传教育、监督。此外,还可让学生召开解决低收入家庭子女入学问题的听证会,作小小律师为权利受到侵犯的未成年人去辩护等。在这样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可真正锻炼小学生的公民参与技能,保证他们在将来的社会中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一位教师在教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八课《我在班级中的权利》时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设计了一个问卷调查:写出你在班级中的权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阅读文本了解自己在班级中的权利,然后进行讨论、拓展了解自己在班级中的权利,最后设计了“模拟竞选班长”这样的一个环节。开始几个实施步骤的实施进行得都很顺利,但在实施最后一个环节时却出现了令教者意想不到的情景:尽管学生在活动之前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调查、写演讲稿,准备答辩提纲,但在活动中,有不少学生站到讲台前面对台下那么多同学和听课的老师竟忘了演说词,竞选辩论的过程中面对对手咄咄逼人的气势竟不知所措,红着脸,无奈地看着老师……结果这堂课整体效果看上去不太理想,对学生们进行公民教育就显得有所缺失。
案例二:
近年我校在开展《小学生态文化教育实践研究》的过程中,设立了一个绿色项目——大淖河环境问题研究。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学生到他们生活的社区展开调查,调查社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调查的过程中,学生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棋牌室问题,低收入家庭子女上学难问题,低收入家庭看病难问题,低收入社区绿化建设问题,社区道路问题,社区河流的环保问题……问题提出后他们选择了《大淖河环境问题》作为他们的研究课题。活动过程中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阐释,调查问题形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对方案进行论证,为解决大淖河的环境问题出谋划策,并付诸行动,到社区进行宣传,与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直接对话,召开听证会……学生活动的成果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思考:
上述两个案例,引出我的如下思考:在小学生公民教育中呼唤着学生的公民参与技能。案例一中教师的思路不可谓不清晰,对教学环节也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但课堂整体效果看上去却并不佳,很明显的原因是“学生公民参与技能”的缺失,而在案例二中,学生亲历了活动过程,在活动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的情感体验也被激发了,这样就使学生对他们所居住环境的恶化现状深感忧虑。学生在运用调查、访问、辩论、听证、写建议信、宣传等公民参与技能的过程中,找到了“大淖河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同时为社会环境建设尽了力,履行了一个公民所应尽的义务。由此我们认识到,小学生公民参与技能在小学生公民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策:
一、在品德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注重渗透公民参与技能知识
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许多课案中,就包含着公民参与技能知识的传授,我们应该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公民参与技能知识的渗透。如《我在班级中的权利》这一课中就出现了两个环节 :让学生进行辨析、辩论。教师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就可以渗透“辩论”这一公民参与技能与知识。在辩论的开始,要抓住问题的关键之处,阐明自己的观点,在辩论的过程中要抓住辩友的薄弱点进行反驳,在辩论结束要及时的总结自己的观点。这一课还有一个环节是辨析,教师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就可以利用课本中的案例进行“竞选”这一公民参与技能知识的渗透,竞选报告中首先要说明自己竞选的岗位,然后要说清楚自己竞选的理由,最后要说清楚自己竞选成功后的计划,以及竞选失败后的计划。在小学品德课程中像这样的课案很多,我们应及时抓住公民参与技能知识渗透的契机,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为学生参与技能的培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注重公民参与技能的培养
品德知识的学习和品德情感的体验是品德教育中必须同时关注的两个问题。因此在品德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教学的灌输化,而要采用多种形式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便于实现学生主体与外部世界的沟通,实现道德知识向道德情感能力的转化。比如《没有水的日子》执教时可事先通过大量的音像、数据资料的展示,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匮乏,在引导学生说说经历过的缺水时感觉、水资源被污染的情景,让学生在现实与情感的碰撞过程中形成情感体验:要珍惜地球上地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品德课程的实施与课外实践活动相整合。引导小学生走出课堂,将丰富多彩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与品德课程相整合,让学生走上社会,真正感受到现实社会中的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性,才能将教育条文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比如教师在执教《绿色小卫士》时,可以通过组织“我是环保小卫士”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到社区调查垃圾的处理,了解学校周边工厂和企业的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状况,考查城市河流的污染情况等等,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环保措施,帮助他们通过相应的途径,使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得到落实。通过这样实践的活动,学生就会将环保知识主动内化为自己的环保行为,并在日常生活中影响着家人及他们身边的人。
三、在小角色的体验中注重公民参与技能的锻炼
我们的学生活动在现实生活之中,存在于他人之中、社会之中。小学生的公民参与技能的形成,不仅仅是公民参与技能知识的传授,也不仅仅是在活动中进行体验,而是要让学生融入生活融入社会中锻炼自己公民参与技能。比如让学生做社区环境调查员,调查自己所生活的社区环境现状及问题,调查社区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方法,并在改造社区环境的过程中,积极对社区居民进行宣传教育、监督。此外,还可让学生召开解决低收入家庭子女入学问题的听证会,作小小律师为权利受到侵犯的未成年人去辩护等。在这样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可真正锻炼小学生的公民参与技能,保证他们在将来的社会中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