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7日下午,巴西圣保罗遭受暴雨袭击,一时间雷雨交加,闪电不断,3名男子不幸被雷击身亡。据统计,巴西每年约有600人遭受雷击,其中百余人死亡。
在世界各地,每到雨天,雷声隆隆,天空中划过一道道美丽的闪电,伴随着的还有少数不幸者的噩梦。数据显示,仅美国每年平均就有66人死于雷击,而中国的这个数字则达到了三位数。
面对雷公的咆哮,媒体常常会给出雷雨天防范雷电的“指南”、“贴士”、“备忘”,其中常见的一条就是:下雨打雷的时候一定不要用手机接听电话,最好关闭手机。为了证明这一点,媒体同时还列出一连串使用手机时被雷电击中的案例。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雷电到底是什么
雷电到底是什么?简单的说,打雷时,天空中的云层相当于一条河流的上游,地面相当于河流的下游,而云层上聚集的电荷相当于滔滔洪水,在上游和下游之间有一条几十公里厚的的大坝——空气。
打雷时,云层上的电荷被厚厚的不导电空气阻挡,无法释放到地面,可是随着“大坝”一端的水位越来越高,云层上聚集的电荷就会越来越多,到某一时刻,大坝会“决口”,空气会被击穿,从而产生一条导电通道。短时间内,大量电荷在这条通道中流过,释放巨大的能量,便形成了雷电。
雷电这个杀手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行踪不定,它总是会选择空气中对它阻碍最小的一条“捷径”,导电通道的路径常常令人捉摸不定,人们很难知道天空中这棵耀眼“大树”的树杈伸向了何方。不过大多数时候,它还是会优先光顾地面上高处的尖端物体,这些“出头鸟”会首当其冲,避雷针正是利用了雷电的这个脾气。
“手机引雷”有依据吗
那么手机这个“小萝莉”真的会吸引雷电杀手这个“怪叔叔”在释放电荷时路过自己吗?
手机又称无线电话,与雷电都有一个电字,人们不由地担心他们两个会“有一腿子”,手机内有各种电子元件,包括可以接受无线电波的天线,它们都是金属导体,“雷电叔叔”会放过它们吗?
实际上,这些电子元件都非常微小,手机内的电路依靠着一块电池来驱动,接收的是微弱的无线电波,然后电路中产生比较小的电流来工作。手机使用的无线电波的强度只有雷电电场强度的几十万分之一,在雷电面前,手机至多相当于大象面前的一只蚂蚁,不会改变雷电的主意。此外,手中握着几厘米长的手机,也不会让使用者的高度增高,从而像避雷针吸引雷那样增加雷击的风险。
有的说法认为手机会去主动“勾引”雷电,因为手机使用的电磁波会让空气发生电离,增加空气的导电性,吸引雷电路过手机周围的空气。其实,这也不会发生,理由除了刚才提到的手机的无线电波能量太低外,手机本身使用的电磁波波段,也不具备影响空气导电性的能力。
一般来说,电磁波的频率越高,电离作用就越强。频率很高的宇宙射线对空气有很强的电离作用,太阳紫外线也可以使空气电离产生臭氧。而比紫外线频率略低的可见光就做不到这一点了,否则,就会有“手电筒引雷”的新闻了。手机无线电波的频率更低,在电离空气方面,它只是个“打酱油的”。
祸首并非手机
要证明使用手机与被雷电击中两者之间有没有关系,除了探寻背后的物理原理外,还可以让数字来说话,充足的统计数据也能令人信服。如果希望全面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应该考虑一下四个绕口令一样的数字:
1.有多少人打雷时使用手机,被雷电击中?
2.有多少人打雷时没有使用手机,却被雷电击中?
3.有多少人打雷时使用手机,却没有被雷电击中?
4.有多少人打雷时没有使用手机,也没被雷电击中?
很多相信“手机引雷”的人往往只会注意第一个数字,而忽视了后三个数字。单纯的几个受害者在使用手机时被雷电击中的例子,无论描述的多么绘声绘色、多么精彩,都不能充分证明使用手机和被雷电击中两者之间是有一条绳子连接着的。与其说这些少数的事例能说明手机可以引雷,不如说这些事例更加印证现代手机使用的普及。
有些读者往往更喜欢、更关注“有料”的新闻,对于使用手机被雷劈死的“奇闻巧事”兴趣盎然,对于专业人士枯燥的科学道理提不起兴致。几年前,英国的一家医学杂志上3位医生报道了3例在使用手机时被雷击的病人的案例,并猜测手机会引雷,各报刊对此广为转载。可是之后在同一份医学杂志上,一位物理学博士和一位通讯工程师分别来信对3位医生的看法做出了更科学的解释,但是这两份解释却没有赢得多少关注。
在美国,面对媒体关于“手机与雷电亲密接触”的不断报道,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专家2006年曾公开表示:手机和小金属物体都不会吸引雷电,人们在打手机时被雷电击中,只是因为他们在错误的时间站在了错误的地点。
换句话说,祸首并非手机,它其实比窦娥还冤。
有线电话更容易引来雷击
虽然室外使用手机并不会增加雷击几率,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旦被击中,电流有两种去向,一是从皮肤表面走,二是从人身体内部走。而手机、mp3等金属制品贴在皮肤上时,的确可能增加电流从身体内部流过的几率,进而导致受到更重的电击伤害。因此,雷雨天在室外时,还是建议少用手机、不听mp3。
不过,对于手机的兄弟——有线电话,在打雷时接听相比于正常状况下而言,的确会增加被雷击的风险。关于有线电话造成的雷击事故,在各个国家都是有案可查的。原因是电话线将室外与室内连接到一起,室外的物体更容易被雷电击中,如果电信设备或者周围的物体被雷电击中,会由电话线引火烧身到电话通话者。
2005年,北京延庆的一位村民在屋里通电话时,突然发生一声巨响,这位村民惨叫一声后就倒在了地上,家中的电灯同时熄灭,后来亲友们把他送到医院,不治身亡,事后经鉴定为雷击死亡。
这样说来,在雷电天气,在室内时不使用固定电话而使用手机通话,反而是个更安全的选择。(来源:科学松鼠会 责任编辑/清扬)
在世界各地,每到雨天,雷声隆隆,天空中划过一道道美丽的闪电,伴随着的还有少数不幸者的噩梦。数据显示,仅美国每年平均就有66人死于雷击,而中国的这个数字则达到了三位数。
面对雷公的咆哮,媒体常常会给出雷雨天防范雷电的“指南”、“贴士”、“备忘”,其中常见的一条就是:下雨打雷的时候一定不要用手机接听电话,最好关闭手机。为了证明这一点,媒体同时还列出一连串使用手机时被雷电击中的案例。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雷电到底是什么
雷电到底是什么?简单的说,打雷时,天空中的云层相当于一条河流的上游,地面相当于河流的下游,而云层上聚集的电荷相当于滔滔洪水,在上游和下游之间有一条几十公里厚的的大坝——空气。
打雷时,云层上的电荷被厚厚的不导电空气阻挡,无法释放到地面,可是随着“大坝”一端的水位越来越高,云层上聚集的电荷就会越来越多,到某一时刻,大坝会“决口”,空气会被击穿,从而产生一条导电通道。短时间内,大量电荷在这条通道中流过,释放巨大的能量,便形成了雷电。
雷电这个杀手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行踪不定,它总是会选择空气中对它阻碍最小的一条“捷径”,导电通道的路径常常令人捉摸不定,人们很难知道天空中这棵耀眼“大树”的树杈伸向了何方。不过大多数时候,它还是会优先光顾地面上高处的尖端物体,这些“出头鸟”会首当其冲,避雷针正是利用了雷电的这个脾气。
“手机引雷”有依据吗
那么手机这个“小萝莉”真的会吸引雷电杀手这个“怪叔叔”在释放电荷时路过自己吗?
手机又称无线电话,与雷电都有一个电字,人们不由地担心他们两个会“有一腿子”,手机内有各种电子元件,包括可以接受无线电波的天线,它们都是金属导体,“雷电叔叔”会放过它们吗?
实际上,这些电子元件都非常微小,手机内的电路依靠着一块电池来驱动,接收的是微弱的无线电波,然后电路中产生比较小的电流来工作。手机使用的无线电波的强度只有雷电电场强度的几十万分之一,在雷电面前,手机至多相当于大象面前的一只蚂蚁,不会改变雷电的主意。此外,手中握着几厘米长的手机,也不会让使用者的高度增高,从而像避雷针吸引雷那样增加雷击的风险。
有的说法认为手机会去主动“勾引”雷电,因为手机使用的电磁波会让空气发生电离,增加空气的导电性,吸引雷电路过手机周围的空气。其实,这也不会发生,理由除了刚才提到的手机的无线电波能量太低外,手机本身使用的电磁波波段,也不具备影响空气导电性的能力。
一般来说,电磁波的频率越高,电离作用就越强。频率很高的宇宙射线对空气有很强的电离作用,太阳紫外线也可以使空气电离产生臭氧。而比紫外线频率略低的可见光就做不到这一点了,否则,就会有“手电筒引雷”的新闻了。手机无线电波的频率更低,在电离空气方面,它只是个“打酱油的”。
祸首并非手机
要证明使用手机与被雷电击中两者之间有没有关系,除了探寻背后的物理原理外,还可以让数字来说话,充足的统计数据也能令人信服。如果希望全面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应该考虑一下四个绕口令一样的数字:
1.有多少人打雷时使用手机,被雷电击中?
2.有多少人打雷时没有使用手机,却被雷电击中?
3.有多少人打雷时使用手机,却没有被雷电击中?
4.有多少人打雷时没有使用手机,也没被雷电击中?
很多相信“手机引雷”的人往往只会注意第一个数字,而忽视了后三个数字。单纯的几个受害者在使用手机时被雷电击中的例子,无论描述的多么绘声绘色、多么精彩,都不能充分证明使用手机和被雷电击中两者之间是有一条绳子连接着的。与其说这些少数的事例能说明手机可以引雷,不如说这些事例更加印证现代手机使用的普及。
有些读者往往更喜欢、更关注“有料”的新闻,对于使用手机被雷劈死的“奇闻巧事”兴趣盎然,对于专业人士枯燥的科学道理提不起兴致。几年前,英国的一家医学杂志上3位医生报道了3例在使用手机时被雷击的病人的案例,并猜测手机会引雷,各报刊对此广为转载。可是之后在同一份医学杂志上,一位物理学博士和一位通讯工程师分别来信对3位医生的看法做出了更科学的解释,但是这两份解释却没有赢得多少关注。
在美国,面对媒体关于“手机与雷电亲密接触”的不断报道,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专家2006年曾公开表示:手机和小金属物体都不会吸引雷电,人们在打手机时被雷电击中,只是因为他们在错误的时间站在了错误的地点。
换句话说,祸首并非手机,它其实比窦娥还冤。
有线电话更容易引来雷击
虽然室外使用手机并不会增加雷击几率,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旦被击中,电流有两种去向,一是从皮肤表面走,二是从人身体内部走。而手机、mp3等金属制品贴在皮肤上时,的确可能增加电流从身体内部流过的几率,进而导致受到更重的电击伤害。因此,雷雨天在室外时,还是建议少用手机、不听mp3。
不过,对于手机的兄弟——有线电话,在打雷时接听相比于正常状况下而言,的确会增加被雷击的风险。关于有线电话造成的雷击事故,在各个国家都是有案可查的。原因是电话线将室外与室内连接到一起,室外的物体更容易被雷电击中,如果电信设备或者周围的物体被雷电击中,会由电话线引火烧身到电话通话者。
2005年,北京延庆的一位村民在屋里通电话时,突然发生一声巨响,这位村民惨叫一声后就倒在了地上,家中的电灯同时熄灭,后来亲友们把他送到医院,不治身亡,事后经鉴定为雷击死亡。
这样说来,在雷电天气,在室内时不使用固定电话而使用手机通话,反而是个更安全的选择。(来源:科学松鼠会 责任编辑/清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