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21日,现年56岁的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跳槽”了。在此前半年的时间里,壹基金创始人李连杰成功游说王振耀,请他出任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说,此后他不是慈善事业的管理者,而是真正的参与者了。
“我挺钦佩他的。”当记者问起眼前这位慈善家、民办教育家、信孚教育集团信力建董事长对王振耀选择的看法时,他这样回答记者。
做慈善,达则兼济天下
信力建,198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社会经历丰富,曾为军人、农民、工人,涉及30多个不同行业和工种。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企业、银行、政府机关工作,后留学英国。1989年创办信孚学校,至2006年,其一手创建的信孚教育集团共拥有幼儿园18所,中小学7所,老人院1所,儿童福利院1所,学生上万名,教职员工上千名。
在这20多年的历程中,信孚在帮助弱势群体与实现教育服务大众的宗旨指引下,为社会做了许多工作,比如:1997年开始信孚与街道共同开办了信孚儿童福利院和老人院。福利院的孩子们主要由政府提供生活费的补助,场地、人员工资、孩子康复和教学、益智等活动经费由信孚来承担,而福利院与老人院的全面管理权与财务收入开支均由信孚来负责。自1997年起,从刚开始的60个孩子,如今已发展到了100多个孩子。这些孩子95%是被遗弃的残障儿童,从1岁至15岁左右。这些儿童残障的程度与病因均不一样,这对管理与工作人员的要求非常严格,也考验了员工们的爱心与耐心。在这里,信孚儿童福利院(现改名为信孚慈爱院)与老人院成了信孚人与学生们的教育基地。
而其中在慈爱院里的40多个孤儿,他们正在信孚祥景小学、信孚黄石小学和信孚黄石中学免费接受教育,直至他们长大成人。信孚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而这40多个孤儿对信力建董事长的称呼就是“信爸爸”。藏族孤儿多吉2001年从遥远的西藏来到广州,全部免费入读黄石中学,信总把她当作亲女儿一样。如今,多吉已回到西藏并考上了师范学校。今年中考,参加考试的福利生更考出了700多分的好成绩。
目前这所慈爱院成为一所面向社会的,既有公益慈善性质又能服务公众的特殊学校。很多志愿者与企业单位的朋友纷纷到这里参与帮助孩子进行康复学习的活动计划。每逢周六、日,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会与信孚员工们一起专门根据孩子自身的残疾状况进行锻炼与调节,而志愿者们也与信孚员工一起进行各种教学活动与益智游戏。“不要因为他们的残疾而丢弃他们对健康的渴望,看着孩子们的天真的笑,我们会更投入。”信力建这样看待自己所办的慈爱院。
2001年8月18日,由白云区政府和信孚教育集团成立的“白云信孚助学计划”在白云区正式启动。信孚利用自身办学积累的实力,每年拨出10万元专款用于资助130名贫困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目前,这项计划还在坚持着,直到受资助的学生完成学业。
不仅如此,信力建还常年资助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学术论坛和研讨,资助国内专家们搞科研,如著名的“武夷论道”、“第一届儒教会议”、“民办教育立法研讨会”、“关心弱势群体研讨会”等等,皆影响深远。
做慈善,体会生命本源
当记者问起信力建董事长从事慈善事业的动机时,他说:从事慈善,对我来说,是一种对生命的感悟,及对民族振兴的期望促使我产生了一种使命感,而到欧洲、亚洲、大洋洲等国家的游历,让我对文明产生浓厚的向往。对生命与自然的解读,文明背后的平等与互爱,塑造着我的生命观。于是,这些生命的体悟会时刻驱使我关爱弱者。 “仁爱之心”为人心所向,人修身立命的根本在于创造生命价值。在灵与物的世界之中,人所追求与向往的目标,不仅是财富与成功,还有从内心深处所生发出真正的喜悦与感激。当我投身于教育之日,我对生命、对人生、对自然的体悟,已经回归到了对生命本源的追求。善道能让人宁静而致远,人之对生命的感怀,最终将回归于追求善的本能之中,求善与行善才是生命本源的体现。让世界更美好,无非在于善待天下生灵。
当提起慈善事业,大多数人马上想到比尔·盖茨、巴菲特、陈光标、曹德旺等人,提起做慈善,便会想起捐款的场景。信力建认为,慈善应该是长期性的,除了物质的捐助,其实做慈善的方式可以更多。现在的慈善是被误读了,不是灾难来临才做慈善,而是应该从身边慈善做起。不是需要你捐多少钱,其实你能够挤出点时间去关心孤残儿童、老人的生活,即使仅仅和他们对话聊天,这就是一种慈善行为。善待自己,善待别人,度人自度,从善是一种本能,是为了让社会更好。
但在中国,做慈善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信力建就认为做慈善最大的障碍在于:慈善的渠道与空间太窄,信息不齐全,慈善的手段与方式都不全面的情况之下,民众参与的方式比较少。原因是政策强制,慈善制度不透明,捐资减税等制度不完善,政府强制行为及体制漏洞失民心等,造成了民众与企业家在慈善工作中的缺位。民间的善心,慈善是人的本质,行善是人的本能,美国人每年捐的款项很大,中国慈善事业比香港、美国还有上升的空间。政府不能总指望民间捐钱来做慈善,而应该多放开一些政策限制,让慈善成为一种常态。
临末,记者突然瞥见信董事长的桌上摆着三封感谢信,他解释说这是今天早上收到的他资助的学生写来的。写信人的笔迹还显稚气:“作为您资助的幸运儿,我觉得自己的路在您的帮助下走得很顺利,我不会忘记在我人生道路上扶我一把的您,我会努力把您和信孚集团这份仁爱继续在社会上传承下去,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看到受资助学生能够健康地生活并且学有所成,信力建心头一暖,露出孩子式的纯真一笑,说道“这将更坚定我继续做好慈善事业的信心”。
“我挺钦佩他的。”当记者问起眼前这位慈善家、民办教育家、信孚教育集团信力建董事长对王振耀选择的看法时,他这样回答记者。
做慈善,达则兼济天下
信力建,198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社会经历丰富,曾为军人、农民、工人,涉及30多个不同行业和工种。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企业、银行、政府机关工作,后留学英国。1989年创办信孚学校,至2006年,其一手创建的信孚教育集团共拥有幼儿园18所,中小学7所,老人院1所,儿童福利院1所,学生上万名,教职员工上千名。
在这20多年的历程中,信孚在帮助弱势群体与实现教育服务大众的宗旨指引下,为社会做了许多工作,比如:1997年开始信孚与街道共同开办了信孚儿童福利院和老人院。福利院的孩子们主要由政府提供生活费的补助,场地、人员工资、孩子康复和教学、益智等活动经费由信孚来承担,而福利院与老人院的全面管理权与财务收入开支均由信孚来负责。自1997年起,从刚开始的60个孩子,如今已发展到了100多个孩子。这些孩子95%是被遗弃的残障儿童,从1岁至15岁左右。这些儿童残障的程度与病因均不一样,这对管理与工作人员的要求非常严格,也考验了员工们的爱心与耐心。在这里,信孚儿童福利院(现改名为信孚慈爱院)与老人院成了信孚人与学生们的教育基地。
而其中在慈爱院里的40多个孤儿,他们正在信孚祥景小学、信孚黄石小学和信孚黄石中学免费接受教育,直至他们长大成人。信孚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而这40多个孤儿对信力建董事长的称呼就是“信爸爸”。藏族孤儿多吉2001年从遥远的西藏来到广州,全部免费入读黄石中学,信总把她当作亲女儿一样。如今,多吉已回到西藏并考上了师范学校。今年中考,参加考试的福利生更考出了700多分的好成绩。
目前这所慈爱院成为一所面向社会的,既有公益慈善性质又能服务公众的特殊学校。很多志愿者与企业单位的朋友纷纷到这里参与帮助孩子进行康复学习的活动计划。每逢周六、日,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会与信孚员工们一起专门根据孩子自身的残疾状况进行锻炼与调节,而志愿者们也与信孚员工一起进行各种教学活动与益智游戏。“不要因为他们的残疾而丢弃他们对健康的渴望,看着孩子们的天真的笑,我们会更投入。”信力建这样看待自己所办的慈爱院。
2001年8月18日,由白云区政府和信孚教育集团成立的“白云信孚助学计划”在白云区正式启动。信孚利用自身办学积累的实力,每年拨出10万元专款用于资助130名贫困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目前,这项计划还在坚持着,直到受资助的学生完成学业。
不仅如此,信力建还常年资助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学术论坛和研讨,资助国内专家们搞科研,如著名的“武夷论道”、“第一届儒教会议”、“民办教育立法研讨会”、“关心弱势群体研讨会”等等,皆影响深远。
做慈善,体会生命本源
当记者问起信力建董事长从事慈善事业的动机时,他说:从事慈善,对我来说,是一种对生命的感悟,及对民族振兴的期望促使我产生了一种使命感,而到欧洲、亚洲、大洋洲等国家的游历,让我对文明产生浓厚的向往。对生命与自然的解读,文明背后的平等与互爱,塑造着我的生命观。于是,这些生命的体悟会时刻驱使我关爱弱者。 “仁爱之心”为人心所向,人修身立命的根本在于创造生命价值。在灵与物的世界之中,人所追求与向往的目标,不仅是财富与成功,还有从内心深处所生发出真正的喜悦与感激。当我投身于教育之日,我对生命、对人生、对自然的体悟,已经回归到了对生命本源的追求。善道能让人宁静而致远,人之对生命的感怀,最终将回归于追求善的本能之中,求善与行善才是生命本源的体现。让世界更美好,无非在于善待天下生灵。
当提起慈善事业,大多数人马上想到比尔·盖茨、巴菲特、陈光标、曹德旺等人,提起做慈善,便会想起捐款的场景。信力建认为,慈善应该是长期性的,除了物质的捐助,其实做慈善的方式可以更多。现在的慈善是被误读了,不是灾难来临才做慈善,而是应该从身边慈善做起。不是需要你捐多少钱,其实你能够挤出点时间去关心孤残儿童、老人的生活,即使仅仅和他们对话聊天,这就是一种慈善行为。善待自己,善待别人,度人自度,从善是一种本能,是为了让社会更好。
但在中国,做慈善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信力建就认为做慈善最大的障碍在于:慈善的渠道与空间太窄,信息不齐全,慈善的手段与方式都不全面的情况之下,民众参与的方式比较少。原因是政策强制,慈善制度不透明,捐资减税等制度不完善,政府强制行为及体制漏洞失民心等,造成了民众与企业家在慈善工作中的缺位。民间的善心,慈善是人的本质,行善是人的本能,美国人每年捐的款项很大,中国慈善事业比香港、美国还有上升的空间。政府不能总指望民间捐钱来做慈善,而应该多放开一些政策限制,让慈善成为一种常态。
临末,记者突然瞥见信董事长的桌上摆着三封感谢信,他解释说这是今天早上收到的他资助的学生写来的。写信人的笔迹还显稚气:“作为您资助的幸运儿,我觉得自己的路在您的帮助下走得很顺利,我不会忘记在我人生道路上扶我一把的您,我会努力把您和信孚集团这份仁爱继续在社会上传承下去,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看到受资助学生能够健康地生活并且学有所成,信力建心头一暖,露出孩子式的纯真一笑,说道“这将更坚定我继续做好慈善事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