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烧伤瘢痕癌切除复发一例报告
【机 构】
:
312000 浙江绍兴第二医院烧伤科
【出 处】
: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1993年09期
其他文献
阔筋膜张肌肌皮瓣因包含肌肉,皮瓣较为臃肿,临床应用受限。我们为此将其血供动脉即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解剖至进入阔筋膜张肌肌门处后,辨明上、中、下3个分支,结扎上、中支及切断相应的肌肉,制成为以下支为血供的阔筋膜皮瓣。皮瓣内包含长而粗且恒定的股外侧皮神经。因此该筋膜皮瓣可以满足修复皮肤缺损并同时重建感觉功能的需求。临床应用已15例,取得了较好效果。
采用一期手术方法,内眦韧带缩短,内眦赘皮矫正、外眦切开、同时矫正上睑下垂,对伴有下睑内半倒睫者行附加手术治疗先天性睑裂狭小症,术后患者瘢痕不显,容貌改观,既减少患者痛苦,缩短疗期,又减轻经济负担,临床治疗9例均取得满意效果。
对100例行重睑成形术患者于术前、麻醉后及术中进行了心电图描记,结果表明:眼心反射阳性率为65%,分析了眼心反射发生的可能机理,指出应予以足够重视,做好应急准备,以策安全。
对腭裂语音的分析应是包括主、客观手段的综合评价。国外近年来开展的鼻音计检测技术是一种较新的分析声能的方法,较可靠的客观评价手段,我们在国内首次利用这一新的技术,对110个腭裂患者的发音进行了数值和图型的分析,并与主观手段——语音清晰度分析,鼻漏气及过高鼻音判定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找出主、客观检查之间的关系,即过高鼻音与鼻音化率平均值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起伏型图型的语音清晰度明显高于高平型图型的患者
腭裂早期修复,平均手术年龄15个月,共13例,均无发生麻醉意外和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发音优、良率达70%;对小儿腭裂手术时机、手术时间和发音效果的关系,早期手术是否影响上腭部发育等问题,就本组病例实践提出了我们的初步见解。
我们将78例程度不同的烧伤患者分为四组,在烧伤早期(第1~5天)进行有关凝血、抗凝血、纤溶、血小板计数及功能、血液流变学等22项指标的检测,结果提示在烧伤后的第一个24小时里已出现Fg:Ag、vWF:Ag、PAI:A、TXB2、HCT和全血粘度的增高,AT-III、PC:Ag、FPS、6-酮-PGF1α的下降。并观察到Fg:Ag、vWF:Ag、PAI:A、TXB2、全血粘度在烧伤后第3、5天仍在继
我们对67例大面积烧伤病人(其中27例为延迟复苏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并采用顺磁共振(ESR)技术动态观察了伤后1周内全血氧自由基含量,为烧伤早期自由基的存在提供了直接依据;同时还观察了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浆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表明:①延迟复苏患者烧伤休克发病率高、纠正困难且复苏失败率高。②延迟复苏患者MSOF发病率及病死率高。③延迟复苏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