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中指引学生的探究思维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h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探究活动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观察能力、归纳和发现问题能力;逐步形成实验、调查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新教材贯彻了生物课程标准的理念,针对初中学生思维特点,在编写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从实验入手,引出问题(学习内容),让学生围绕问题思考、讨论、探索。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方向及质量,则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上,亦即设计实验的科学性、组合性、巧妙性。本人认为,优化实验设计,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从而获得科学知识、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本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介绍生物学家的生平事迹和生命科学发展史,让学生追寻先人艰难曲折的足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等等)。如青霉素的发现:1928年英国年轻的微生物学家弗莱明在一次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肺炎的主要细菌)的实验中,由于操作不小心,空气中的点青霉偶然飘落到一只培养皿中。结果发现:被感染点青霉的培养皿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不能存活,而没有感染的培养皿内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正常。经过仔细的研究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不能生长是由于点青霉菌产生的代谢产物——青霉素。后来,霍德华•弗洛里成功挖掘了青霉素治疗疾病的潜力,青霉素成了轰动一时的神奇药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青霉素功不可没,挽救了无数伤员的生命,弗莱明(A.Flerning)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可见,实验一时失败,努力找出失败的原因,往往会得到意外收获。
  二、设计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质疑
  我们知道,自然界的某种现象,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课堂教学中设计系列演示实验,以使学生逐层次、多方位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思维有序的转移,从而逐渐地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而系统的知识体系。例如,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可让学生认真对照实验现象:(1)从银边天竺葵上摘取叶片,放到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将小烧杯置于大烧杯中水浴加热。(2)待叶片呈黄白色时,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上滴加碘液。(3)用清水漂洗把叶片上的碘液冲掉,观察叶片的绿色部分和白色部分的实验现象。
  教师课堂演示实验,要求学生观察并分析现象,同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叶绿体可能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三、开展课外探究性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主渠道,课外科技活动指导学生设计对照实验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也是实验型研究学习的典型代表。实验课题的选择:一是结合生物学教材内容;二是结合与人们生活生产实际紧密相连的内容,并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教材内容“探究根的生长方向”的实验,也是一个开放性的实验课题,教材上没有现成的实验可参照,而要凭借教师的指导,将学生现有知识与能力结合起来,探索性的进行。在课外探究活动中,发现学生设计的实验有许多种,其中不乏有精彩独到的设计,闪现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智慧火花。
  学生一:将4粒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按4种不同方向:将胚根垂直向下,垂直向上,水平向左,水平向右,用细线将种子分别固定在半块潮湿的毛巾上,两两相对,呈“十”字形;然后,将另半块毛巾覆盖在种子上面。再用衣架从中间挂起毛巾并保持湿润3d~5d。学生二:将4粒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按4种不同方向(同学生一),用细线将种子分别固定在方形纸杯四周的内壁上,然后用湿润纱布覆盖在种子上面。并保持湿润3d~5d。学生三:将4粒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按4种不同方向(同学生一),用细线将种子分别固定在环形铜丝上两两相对,然后将铜丝竖挂,用潮湿脱脂棉覆盖在种子上面。并保持湿润3d~5d。现象:三位学生的实验现象均为4粒种子的胚根都向下生长。结论:由于重力影响,根向下生长。课外活动实验研究课题的确定,我们还选择与生活生产实际紧密相连的内容。如,针对校园内有较多杜鹃花,学生自行设计对照实验方案,探究光照、水分、养料等对杜鹃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这种研究性学习途径,对学生而言,实验过程中问题的解决不仅是一个知识输出的再现过程更是一个知识信息重组和整合的过程;对教师而言,把传授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和培养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三者统一起来,使知识、技能和能力融为一体。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能够享受到探索生物世界秘密的兴奋和揭密后的喜悦以及改进后获得的成功感,因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及自主性,既发展了智力,又锻炼了能力,也培养了人格力量,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全面素质。
  探究性教学是当前生物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学生的能力也是社会对人才要求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线教师,要积极去探索实践。但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一项复杂的劳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诸多条件的配合,如良好的教学设备和实验条件,师生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等。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们观念的改变以及意识水平的普遍提高,相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会越来越显现出来。
其他文献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积极提倡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在各科课堂教学中得以推广和实施,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合作”,非常重要,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科学研究、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合作,数学教学也离不开合作。通过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探究,从中触摸数学、体验数学、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也得
期刊
探究学习方式作为从学生“学”的角度来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手段,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已逐渐成为一种潮流,也终将成为一种主流。这种学习方式更加注重和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和实践性,更加强调和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使学生学会学习﹑热爱学习。那么,新课改背景下,在小学语文课堂该如何有效贯彻实施这一学习方式呢?以下,笔者将谈谈个人的见解。  一、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质疑激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期刊
心理学家认为人只有因内心的诱因而需要说话时,才能自然地说话写话,才能最有效地发展语言能力。中也明确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 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新课改环境下的作文教学要把学生引 向生活,引向自然,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捕捉习作材料,在生活体验中得到情感升华。本
期刊
当前,我国审计、会计学界对”审计=会计检查=查帐”这一观点仍有许多不同理解和看法,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对审计的概念以及审计与会计相互关系的理解不同造成的,有必要作进一步探讨。目前,理论界对上述观点有三种不同看法。第一种认为审计同会计的属性是一致的,因而对此观点予以肯定;第二种认为审计产生于会计,但侧重面不同,应是“审计=会计检查”,而“会计检查=查帐”;第三种认为审计独立于会计并列发展,是两个不同学
期刊
美术展示给人们的是一个色彩的世界, 如何把学生引入这个多彩的世界, 一直是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努力的方向,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出现,无疑成为美术教师的得力助手。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有声有色地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设计出具有美术特色的多媒体课件,带领学生在色彩的世界中自由遨游?本人在课件制作的实践中略有心得,现归纳如下:   运用直观图像突破重难点 1、图片。图片展示是美术教
期刊
在当今对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到处都在喊要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具体如何做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呢?首先要教师善于学习,其次不断提高教学能力,进而教学学生善于学习。  一、善于学习  1、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新课程要求老师要不断学习完善自我,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观。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把自身知识的更新视为一种责任,使“终身学习”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其次,学生正处于人
期刊
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仍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因此,有必要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化的知识,设疑导思。长期以来,我们在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时往往只关注学生己经学过哪些相关的知识,而忽视了知识之外学生还具有哪些相关的生活经验。实践证明数学知识是完全可以在生活中应用的,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以生活实践为例来创设学习情境,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将在课堂学
期刊
当今社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在吸收借鉴西方的教育观念。如鼓励教育、赏识教育,很多的案例都证明它们确实是一种成功的教育方法。但过度的鼓励、赏识也会给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带来我们可能意想不到的后果。尤其是一些单身子女的家庭,对孩子更是溺爱成性,似乎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已被标谤文明现代的我们置之高阁了。学习别人先进的教育观念是必要的,但教育没有定法,我们在进行激励、赏识孩子的同时,不要忘了“先生的戒尺”,不要
期刊
内容摘要:职业学校生源素质普遍较差,许多学生心理障碍严重,人格发展不健全,存在诸多心理、行为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困扰,尤其是对德育工作,这种困扰显得更为突出。因而,班主任在职高德育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职高学校德育教学工作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奖罚分明 重视赏识 转变模式    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普
期刊
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为了适应新世纪对学校教改的迫切要求,教育部在2001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中提出了研究性学习,并将其纳入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载体。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