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分工轮岗、分步导引”课堂模式研究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lda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但在高中课堂教学运用过程中,却碰到了“课堂进程难控制” “学习质量无保证”“组员合作不和谐”等诸多问题。要让高中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可以针对高中课堂特点,积极探索“分工轮岗、分步导引”式课堂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一、合作学习在高中课堂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进程难控制
  高中课堂教学一般情况下都要求快节奏、大容量,如果课堂上花十分钟、二十分钟让学生小组交流,课堂教学进度、容量都受到较大影响。于是为了节省时间,有的课堂重讨论轻思考,以讨论代替思考,一提问即讨论;也有人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分拆成几个部分,各小组分别讨论,然后听取各组汇报。这种做法虽然节省了时间,加快了教学进度,但是剥夺了学生全面学习、深入思考的机会与权利。
  (二)学习质量无保证
  有时候少数学生会在合作学习时发呆,甚至会闲聊与议题无关内容;有时候集体讨论抓不住重点,七嘴八舌漫无边际,到最后没有人能完成表达小组的观点;有时候是教师为了合作而合作,一些简单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能解决,根本没有探讨的价值;也有一些过于困难的问题,即使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效果也不一定明显;还有些课先让学生小组讨论,讨论后让学生自由提问、自由答问。以上的合作学习虽活跃了课堂气氛,但其效果多是低效低质的。
  (三)组员合作不和谐
  有的小组人人都争着发言,却没有人愿意倾听别人的想法;有的小组死气沉沉,谁都不想说,只等待教师讲解;有的小组总是一两个学生从头讲到尾;各小组几乎都有被孤立的个体存在;也有的小组在合作中总是发生矛盾,出现争执;有时是个别同学偏执,有时候两三个人都较偏执,总在一些细枝末节上争论不休,表现出组员间人际不和谐。
  二、分工轮岗,调动小组成员的主体意识
  高中班级大多是人数众多,固定教室,固定座位。如果依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建组,各学科学习小组变动频繁,所以现多采用前后四人分为一组的自然分组方式,以避免不同学科上课调整座位、搬书本,耽误时间。要保证合作效率与质量,各成员的分工与各司其职尤为重要。我们可以把四人学习小组,分为“召集人” “观察员” “记录员” “发言人”四个角色,角色轮换(可一次一轮、一课一轮,一周一轮)。各角色职责如下。
  (一)召集人:主议题、控议程,防止偏题无序
  召集人明确每次合作学习的目标,确定时间,分解议题,主导议程,逐项讨论。在开始实行课堂合作学习的起始阶段,可以由老师指定学科能力突出且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也可以由学生推选,然后再逐步实行轮岗制,角色轮换,让每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
  合作学习的关键是组员互助,召集人要时时处处关心组内弱科生、内向学生,可以让他们先发言、先提问,保证他们发言时间和参与质量。召集人是主持人、协调人,不是嘉宾,更不是审判长,不应该自己喧宾夺主、越俎代庖、滔滔不绝。议程议题的确定不是自己说了算,而应该集体讨论决定。召集人要控制进程,不让组员进行无意义的争执,同时要充分尊重组员的感受,肯定他们的观点与意见,鼓励他们积极发言,让组员充分表达、深入交流探讨。
  (二)观察员:控时间、促发言,防止低效失衡
  观察员控制各人、各议题的讨论时间,保证效率。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有时候个别组员发言会占用时间过长,侵占了其他人的发言时间。观察员必须给每个人发言机会,在时间过半后督促未发言的同学发言,特别要保证小组内弱科生、内向生发言机会。有时候组内讨论抓不住重点,或在一些细枝末节上争论不休,观察员必须及时叫停无谓的争论,督促组员文明发言、礼貌发言。当然观察员的提醒要礼貌委婉,不能伤害同学的积极性。
  (三)记录员:查资料、记要点,防止含混不清
  记录员负责及时查阅资料,全面全程记录各成员的发言要点,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记录要围绕学习重难点,记录小组合作学习的精华,要体现小组的智慧,比如组内争论的过程及结果等。
  每节课的课尾必须组织课堂小结,记录员要记录并整理好组员和整个小组在本节课合作学习中的得与失,提炼全组共识。为调动记录员的积极性,加强组际交流,可每月安排一次小组记录簿展示评比,由课代表组织评比并计分,作为最佳学习小组评比的依据之一。
  (四)发言人:汇观点、精发言,防止以偏概全
  发言人做好总结发言,内容包括小组共识、组内分歧、集体疑惑三部分。发言汇总要客观呈现,发言人要征询汇总全组意见,尤其是弱科生、内向生观点。不能只陈述自己个人观点,发言要简洁明了、思维清晰、声音洪亮。为此,应制定组内模拟发言制度,要求发言人必须在组内进行一次模拟发言,征得团队同意后才能代表小组发言。
  三、分步导引,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
  把课堂还给学生,组织互动、合作学习,并不是说教师可以袖手旁观、放任自流。应围绕教学中的重难点,设计出开放性的问题串和有探究趣味的任务包,把课堂合作学习分成“独立自主”“小组合作”“组际探究”三环节,把任务分解到每个时间段,从“优弱协作度” “进程控制度” “组员参与度” “文明和谐度” “记录完整度” “发言概括度” “组际倾听度”“问题探究度”等八个维度,每节课评价小组合作质量,给小组及个人加减分,每月公布积分,学期末对优秀小组、优秀个人予以奖励表彰,以督促所有学生在各环节、各时段,有序、高效地合作学习。
  (一)自主学习:保证时间,关注弱势
  我们要重视合作学习,但不能轻视自主探究,否则学困生、弱科生在合作学习中往往只担当了听众的角色。我们要坚决反对以优秀生的认知水平代表全班水平,以讨论代替思考,重讨论轻思考,一提问即讨论等错误做法。学生只有在充分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之后,才会产生交流、表达的欲望,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学习,才能有效、高效。
  (二)小组合作:细心观察,各司其职
  在合作学习的小组讨论环节,教师要仔细观察各小组组员是否各司其职,关注弱科生对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及优秀生对他们的帮助(优弱协作度);了解并督促各组的进度(进程控制度);各组组员是否积极参与讨论,讨论是否热烈(组员参与度);是否文明发言、礼貌倾听(文明和谐度);还要查看小组记录簿,收集学生讨论中的疑难问题(记录完整度)等。自始至终要不断提醒、督促各组相关责任人认真履职。
  (三)组际探究:学会倾听,鼓励“争执”
  各组发言要语言凝练、思路清晰,若有发现不妥处,老师不应批评发言人,应请组内其他成员解说发言人的观点,可询问召集人“发言人所说的是否代表组内观点”(发言概括度),或询问观察员“是否留给发言人足够的模拟发言时间”“组内每个人是否都充分发表观点”,以此检查组员是否各司其职(组员参与度)。
  各组发言时,所有同学须认真倾听发言(组际倾听度)。对各组发言,老师不必也不能直接评点,而应先鼓励质疑,鼓励争执,然后再随机指定同学评点,督促倾听。老师一定要留出时间,“等”“看”“促”学生发言,激励全体同学大胆质疑(问題探究度),这样的课堂才能充满生机、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从合作学习前、中、后三角度的解读:首句为合作学习前独立思考的乐趣,次句则是合作学习、切磋技艺的快乐,末句讲交流讨论却不被人理解时的豁达和对真理的坚守。
  (责编 张宇)
其他文献
京港高铁沿途经过站点 北京西站—涿州东站—高碑店东站—保定东站—定州东站—正定机场站—石家庄站—高邑西站—邢台东站—邯郸东站—安阳东站—鹤壁东站—新乡东站—郑州东站—许昌东站—漯河西站—驻马店西站—明港东站—信阳东站—孝感北站—武汉站—咸宁北站—赤壁北站—岳阳东站—汨罗东站—长沙南站—株洲西站—衡山西站—衡阳东站—耒阳西站—郴州西站—韶关站—清远站—广州北站—广州南—深圳北站—福田站—香港西九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