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是学生完美灵魂的塑造者,是我孜孜以求的理想。从教十七余年,所教学生逾千,看着他们学习,成长,感受他们的欢笑,泪水,体味他们的成功,挫折,我深深地体会到肩头的责任。读罢《给教师的建议》,犹如醍醐灌顶,要塑造学生,首先要塑造教师自己的灵魂,唯有静下心来读书才是塑造灵魂的捷径。
[关键字]静心读书 潜心育人 勤读书 乐思考 促成长
11月26日是个特殊的日子,我们朝阳小学的每位教师都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书,它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
书的扉页让我豁然开朗
双手捧着这份沉甸甸的礼物,仔细端详着绿色封面上的苏霍姆林斯基那双锐利的眼睛,浓厚的眉毛,宽大的额头……我足以感受到他的智慧。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书的扉页,如一扇窗户打开了我尘封已久的心灵,好久没有静静地读书了。扉页中苏霍姆林斯基正与两位年长的老太太在谈论着,从每个人的表情中我读出了他们的认真和执著。
书中写道“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他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读到此处我真的有点惭愧,从教17年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何时写过教育日记?反思知:惰性占据了我的进取心,我该急需改变,把教育看成一项美好的事业来经营,心存学生,心系教育,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的能力。书的扉页让我豁然开朗:勤读书、乐思考、速成长……
朴实、易懂、委婉、凝重的三个字——请记住
“请记住”三个字,朴实、易懂、委婉且郑重。苏霍姆林斯基让我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开头的文字那么浅显易懂,因为我们在学校生活——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才使得部分学生似乎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因此每位教师理应改变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给予孩子尊重,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不向孩子要求他完全做不到的事。若过高的要求他无法完成的事就会挫伤他的自尊心,降低他的自信心。课标与教材里只包含一定水平和范围的知识,而没有包含活生生的儿童。这就需要我们讲究教育的技艺,要尽力使每一个儿童的能力尽可能性的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比如,在课堂上提出层次分明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选择,让每个孩子都尽其所能。儿童完成作业而得到评价时,从评价中看到了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学习给他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促其树立自尊。
教师真的很忙吗?时间从哪里来?
那天,我看到了一篇以设问句为题目的文章——《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我也经常说这句话,我也时常抱怨“太忙了,时间究竟从哪里来?”每天忙得没有时间好好备课,没有时间好好读书,没有时间认真批改作业……现在我才真正明白了一点:不间断的多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时每刻在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我只是一味地抱怨无时间备课,却忽视了碑刻前的准备工作——多读书、多积累,让精神生活充实起来,精神食粮更加有营养。
如果你想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多读与教学有关的教育专著以充实自己的头脑,储备大量的知识,没有一斗,难舍一粟。以最短的时间备出最优秀的课,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正如那位教师所说,用自己的一生去备每一节课。当然这只是成功的其中一点,涓涓溪水,为有源头才可生生不息。
关注学生的差异,教会学生学习
我读了《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这个片段,开头的文字就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我在教学中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有些孩子,我用了百分百的努力,他也学不会,弄不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一口气读下去便恍然大悟——低年级的老师应教会儿童学习,要在儿童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分量跟实际技能和技巧之间确定一个正确的相互关系。
华丽的高楼需要坚实的地基,孩子的学习需要扎实的基础
又一次翻开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仔细阅读了《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一文,我思绪万千。因为我作为一名教师遇到了棘手的问题——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差劲。就拿我的孩子来说吧,我作为一名母亲缺乏对孩子应有的教育,孩子在学校里学完了书本上的知识,却没有时间把知识渗透在脑海中,所以我发现她现在的学习非常被动,本来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却因为没有记住必要的基础知识或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增加了解题的难度,例如:
小明的妈妈买回20千克的面粉,吃了a个月,还剩下b千克,问每个月吃多少千克的面粉?(用式子表示)
孩子思考了片刻列出了这样的式子:20/(a+b)
我非常惊讶,怎么会这样呢?今天我明白了:语文的基础,对字词的理解,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对题目不理解和对运算规则的不熟练,导致此题解错。
两套教学方案,发展学生思维
我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往往到了期末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分析原因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大部分时间浪费在了中等偏下的学生身上,虽然这么说不太恰当,但的确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我17年来都在思考:其实这些孩子付出的精力更多,为什么还收不到好的效果呢?怎样才能减轻这些孩子的劳动,把实际技能作为掌握知识的基础,这还只是这个问题的开端。
从这节文字中我学到了一种极为巧妙的方法,那就是具备两套教学方案,一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二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
可是如何分出哪些是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中的材料,究竟如何把握这个度?还有待于我多积累经验和知识,多积累经验把这类材料归类起来做成一个小册子,让学生天天都带着反复记忆,天长日久便能熟记了。这些材料的积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提供一个智力背景。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们才能掌握教材。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一切是为了孩子。就是那么实实在在的思想。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我清晰地感觉到才华的涌动,但我看不到才华的卖弄;我清晰地体会到理性的精辟,但我看不到晦涩的“学问”……虽然我的感想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藻,却是我读后真实的感受。我还想继续读下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因为我深深地爱上了这本教育名著。我想做一个明智的教育者,我需要这份精神食粮。
[关键字]静心读书 潜心育人 勤读书 乐思考 促成长
11月26日是个特殊的日子,我们朝阳小学的每位教师都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书,它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
书的扉页让我豁然开朗
双手捧着这份沉甸甸的礼物,仔细端详着绿色封面上的苏霍姆林斯基那双锐利的眼睛,浓厚的眉毛,宽大的额头……我足以感受到他的智慧。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书的扉页,如一扇窗户打开了我尘封已久的心灵,好久没有静静地读书了。扉页中苏霍姆林斯基正与两位年长的老太太在谈论着,从每个人的表情中我读出了他们的认真和执著。
书中写道“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他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读到此处我真的有点惭愧,从教17年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何时写过教育日记?反思知:惰性占据了我的进取心,我该急需改变,把教育看成一项美好的事业来经营,心存学生,心系教育,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的能力。书的扉页让我豁然开朗:勤读书、乐思考、速成长……
朴实、易懂、委婉、凝重的三个字——请记住
“请记住”三个字,朴实、易懂、委婉且郑重。苏霍姆林斯基让我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开头的文字那么浅显易懂,因为我们在学校生活——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才使得部分学生似乎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因此每位教师理应改变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给予孩子尊重,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不向孩子要求他完全做不到的事。若过高的要求他无法完成的事就会挫伤他的自尊心,降低他的自信心。课标与教材里只包含一定水平和范围的知识,而没有包含活生生的儿童。这就需要我们讲究教育的技艺,要尽力使每一个儿童的能力尽可能性的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比如,在课堂上提出层次分明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选择,让每个孩子都尽其所能。儿童完成作业而得到评价时,从评价中看到了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学习给他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促其树立自尊。
教师真的很忙吗?时间从哪里来?
那天,我看到了一篇以设问句为题目的文章——《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我也经常说这句话,我也时常抱怨“太忙了,时间究竟从哪里来?”每天忙得没有时间好好备课,没有时间好好读书,没有时间认真批改作业……现在我才真正明白了一点:不间断的多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时每刻在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我只是一味地抱怨无时间备课,却忽视了碑刻前的准备工作——多读书、多积累,让精神生活充实起来,精神食粮更加有营养。
如果你想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多读与教学有关的教育专著以充实自己的头脑,储备大量的知识,没有一斗,难舍一粟。以最短的时间备出最优秀的课,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正如那位教师所说,用自己的一生去备每一节课。当然这只是成功的其中一点,涓涓溪水,为有源头才可生生不息。
关注学生的差异,教会学生学习
我读了《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这个片段,开头的文字就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我在教学中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有些孩子,我用了百分百的努力,他也学不会,弄不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一口气读下去便恍然大悟——低年级的老师应教会儿童学习,要在儿童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分量跟实际技能和技巧之间确定一个正确的相互关系。
华丽的高楼需要坚实的地基,孩子的学习需要扎实的基础
又一次翻开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仔细阅读了《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一文,我思绪万千。因为我作为一名教师遇到了棘手的问题——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差劲。就拿我的孩子来说吧,我作为一名母亲缺乏对孩子应有的教育,孩子在学校里学完了书本上的知识,却没有时间把知识渗透在脑海中,所以我发现她现在的学习非常被动,本来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却因为没有记住必要的基础知识或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增加了解题的难度,例如:
小明的妈妈买回20千克的面粉,吃了a个月,还剩下b千克,问每个月吃多少千克的面粉?(用式子表示)
孩子思考了片刻列出了这样的式子:20/(a+b)
我非常惊讶,怎么会这样呢?今天我明白了:语文的基础,对字词的理解,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对题目不理解和对运算规则的不熟练,导致此题解错。
两套教学方案,发展学生思维
我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往往到了期末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分析原因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大部分时间浪费在了中等偏下的学生身上,虽然这么说不太恰当,但的确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我17年来都在思考:其实这些孩子付出的精力更多,为什么还收不到好的效果呢?怎样才能减轻这些孩子的劳动,把实际技能作为掌握知识的基础,这还只是这个问题的开端。
从这节文字中我学到了一种极为巧妙的方法,那就是具备两套教学方案,一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二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
可是如何分出哪些是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中的材料,究竟如何把握这个度?还有待于我多积累经验和知识,多积累经验把这类材料归类起来做成一个小册子,让学生天天都带着反复记忆,天长日久便能熟记了。这些材料的积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提供一个智力背景。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们才能掌握教材。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一切是为了孩子。就是那么实实在在的思想。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我清晰地感觉到才华的涌动,但我看不到才华的卖弄;我清晰地体会到理性的精辟,但我看不到晦涩的“学问”……虽然我的感想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藻,却是我读后真实的感受。我还想继续读下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因为我深深地爱上了这本教育名著。我想做一个明智的教育者,我需要这份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