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入门 百福臻

来源 :餐饮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70年代,在广西桂林甑(zeng)皮岩墓葬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猪牙和颌骨,据考证,距今已9000多年,这说明,中国人养猪的历史至少已经近万年了。
  周朝,烹猪下酒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豕(shi)”字,并有阉猪的记录,全文中,还有“家”字。“家”字上面是“屋檐(居室)”,下面是猪(豕),无豕不成家,这便是早期家庭养猪的写照。
  西周时的《诗经》中记有“执豕于牢,酌之用匏”,意为去猪圈里抓猪,做成美食,用来下酒。
  而春秋战国时,大小国家都开始养猪,不过,当时国家养猪,主要是为了军事。《越绝书》载有“勾践以畜鸡豕,将伐吴以食士”,是指大力发展养猪业,以供军事需要。另外,古人认为公猪肉不好吃,因为它有天然的臭味,但有一种方法,据说可以使它变得芬芳,这就是:阉!就是把公猪阉了。《周易》中有豮豕一词,这个词虽然有点儿复杂,但是说的就是阉割的猪。
  汉朝,刘秀的小舅子是养猪大王
  两汉时,养猪业继续发展。早期农书《记胜之出》在“种瓠(hu音户,葫芦)法”中说:“破以为瓠,其中白肤以养猪致肥”。是说用葫芦瓤作饲料,能把猪养肥。据史载:东汉光武帝刘秀的马后,有兄弟5人,都经营养猪业,当时流传这样的民谣:“苑中三公,门下二卿,五门嚄嚄(huo音祸,惊讶),但闻猪声”。足见养猪是一门易致富的热门行业。魏晋南北朝以后,养猪方法又有改进,
  从以放牧为主变为放牧与圈养相结合的方式。北魏農学家贾思勰在其著名的《齐民要术》中总结了当时的养猪经验。
  罗贯中版的《三国演义》把张飞写成涿郡屠夫,一下子就让张飞杀猪的故事家喻户晓。张飞身为堂堂武庙七十二将之一,正史上没有任何他杀猪的记载,偏偏罗贯中给了他一个涿郡屠夫的名号。中国的杀猪匠为了“高远其来者”,于是就牵强附会,把张三爷硬捧为屠夫祖师了。
  唐朝,猪被冷落了
  唐王室爱胡食,羊肉消费比较多。不过《唐六典》记载说亲王以下每月给猪(肉)60斤。当然,这时候猪的地位还是不如羊,羊肉才是上等肉食,
  但人们并不忌讳吃猪。像卢晋公就跟人说过:“鸡猪鱼蒜,逢着则吃。”这里虽然把猪与鸡、鱼并提,但也表明了不忌讳的态度。当然,猪肉虽然不是上等肉食,但在当时还是比较流行的。陆龟蒙就有“病裹贺丰登,鸡豚聊馈饷”的诗。《太平广记》中甚至还有记载说:唐朝贞观永徽年间,在周至鄂县内有个叫果毅的人,每次有客人来,他都买猪做菜宴请客人。卫士家的母猪生了十只猪,都被他买光了。这些都表明,在当时猪肉已经是日常食品了。而且,当时养猪的行为也确实很普遍,在德宗时期,虢州刺史卢杞就上奏称:虢州(河南灵宝)官方养的三千头猪已经成为民患,得到奏报后,德宗下令把这些猪都送给贫民喂养,可见即使是官方,养猪规模也很大,民间也有养猪的习惯。《新唐书》就记载了萧县民间邻里群猪互相撕咬的事情,这些都是民间养猪的一个缩影。不过,唐代文人笔下经常出现的是“羊羔美酒”,猪肉却鲜有提及,这从《太平广记》有关唐代肉类的记述多达百余处,其中羊肉近半,而猪肉只有十余处,可见一斑。
  宋朝,上万头猪进京
  到了宋朝后,猪肉消费大幅增加,《东京梦华录》就记载,开封每晚都有数十人驱赶着上万头猪进京,场面好不壮观。
  在德宗时期,虢州刺史卢杞就上奏称:虢州(河南灵宝)官方养的三千头猪已经成为民患,得到奏报后,德宗下令把这些猪都送给贫民喂养,可见即使是官方,养猪规模也很大,民间也有养猪的习惯。《新唐书》就记载了萧县民间邻里群猪互相撕咬的事情,这些都是民间养猪的一个缩影。
  嗜食猪肉的苏东坡说:“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意思就是说黄州有这样好的猪肉,价钱贱得像泥土一样;富贵人家不肯吃,贫困人家又不会煮。不过到了南宋后,民间就将猪肉、猪骨玩出了新花样,有钝刀丁头肉、条撺精、窜燥子肉、烧猪煎肝肉、膂肉、蔗肉、双条骨、三层骨、浮筋骨、脊龈骨、球杖骨、苏骨、寸金骨、棒子、蹄子、脑头大骨等各类名目。
  宋代的《士林广记》,则记录了猪肉的腊制和肉蚱的作法。不过,因为“御厨止用羊肉”,所以宋朝宫廷御厨一年开销羊肉43万斤,而猪肉只有4100斤。
  古代讲究犯忌讳,比如汉朝的吕后,由于她名为雉,臣子们遇到雉要改称野鸡。李氏唐朝不准吃鲤鱼,朱元璋姓朱,朱是国姓,所以能吃猪吗?于是,朱元璋给猪改了名,叫“豕”。明朝国泰民安,人口数量直线上升,猪对民生有很大帮助。
  古代讲究犯忌讳,比如汉朝的吕后,由于她名为雉,臣子们遇到雉要改称野鸡。李氏唐朝不准吃鲤鱼,朱元璋姓朱,朱是国姓,所以能吃猪吗?于是,朱元璋给猪改了名,叫“豕"。明朝国泰民安,人口数量直线上升,猪对民生有很大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的明武宗朱厚照因为自己的生肖是猪,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养猪杀猪。《明实录·武宗实录》记载:“上巡幸所至,禁民间畜猪,远近屠杀殆尽,田家有产者,悉投诸水。”简言之,把猪都扔江里了。朱厚照是明孝宗唯一存活的儿子,2岁就被立为太子,所以深得明孝宗宠爱。一群太监为了讨朱厚照欢心,天天带着朱厚照玩耍,什么玩鹰犬、歌舞、斗蛐蛐等。朱厚照不许民间吃猪肉,但是“内批仍用豕”,自己还吃得很开心。后来皇家典祭、祭祀的时候,内阁首辅大学士杨廷霸气禀报礼部找不全三牲(牛、羊、猪)。朱厚照只好就把这个禁令取消了,百姓家里已经没有猪了,于是全国都开始“寻猪”,在很偏远的地方才找到猪。
  明代初期的永乐年间留下的一份御膳菜单,显示的食材包括羊肉5斤及猪肉6斤,羊肉渐落下风;到明代后期光禄寺留下的宫廷岁用牲口数记录则是18900口猪,10750头羊,猪肉已是后来居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干脆写道:“猪,天下畜之。”
  清朝,猪肉终于“逆袭”成功了
  清代“猪强羊弱”势头更加明显,每过春节,京城常常要杀猪近十万头。1784年的除夕大宴,乾隆皇帝一桌就用去猪肉65斤及野猪肉25斤,而羊肉只有20斤。经过两千年斗争,猪肉终于“逆袭”成功了。
  明代初期的永乐年间留下的一份御膳菜单,显示的食材包括羊肉5斤及猪肉6斤,羊肉渐落下风;到明代后期光禄寺留下的宫廷岁用牲口数记录则是18900口猪,10750头羊,猪肉已是后来居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干脆写道:“猪,天下畜之。”
  清代蒲松龄在《养蚕经》中说道:“岁与一猪,使养之,卖后只取其本,一年积粪二十车,多者按车给价,少者使卖猪赔补。”即一口猪一年能够积肥20车,能够很好地促进粮食增产,“棚中猪多,困中米多,养猪乃种田之要务”。这正适合明清时期农区发展畜牧业的需要,因此猪的养殖反而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比提供肉食更重要的是,养猪可以提供大田所需要的肥料。虽然猪不能像牛那样为大田生产提供动力,但中国很早就废除了土地的休耕制度,牲畜的粪便作为肥料对于恢复土壤的肥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专家分析说:“明清时期,在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的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从北方引进的山羊失去了像唐代或以前听任“食野草、毒草”、有较大放牧场的环境,不得不也被圈养在家,进行舍饲或半舍饲;但即使在同样舍饲的情况下,养羊依旧不如养猪合算。这是因为猪的食性更杂,对饲料无甚要求,水生植物类、发酵青饲料类、发芽饲料皆可,明代还有人用蝗虫喂猪,结果“猪初重二十斤,旬日肥大至五十余斤”。
其他文献
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政府采购法》在逐步完善,2015年《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正式出台,给政府的采购行为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将对这些影响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
目的:测定紫草提取物对迟发型过敏反应与炎性渗出的作用。方法:DNCB诱发动物迟发型过敏反应,醋酸所致腹腔炎性渗出。结果:紫草提取物可明显降低DNCB迟发型过敏和抑制醋酸所致腹腔
根据鸭甲肝病毒(Duck hepatitis A virus,DHAV)的3D基因序列和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的S3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条件优化建立了鉴别DHAV和
<正>苗药制剂益肺止咳胶囊是由贵州飞云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独家生产的国家专利品种。该药由于疗效显著、无抗药性和毒副作用小而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是个值得大力推荐的放心
资本市场途径下的价格传导机制$$目前,研究国内外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价格传导机制的文献资料非常多,研究方法也非常成熟,基本采用了协整和Granger检验、差分分解等方法。研究结论
报纸
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要配套活动,成都熊猫亚洲美食节以“食美寻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主题,以“看熊猫、欢乐吃”为基调,由5大板块活动组成,包括美食文化高峰论坛、“寻香之旅”生活美学体验游、中外名厨交流、美食文化特展等45项活动。  2018年,成都提出要打造“三城三都”,即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以及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此次熊猫亚洲美食节的成功举办对于打造“国际美食之
期刊
我国是一个地广物博、人口众多的世界大国,拥有着五十六个民族,其中属汉族人口最多,除汉族以外另外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56个中华民族的形成,经历了至少两千多年的分化过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