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的负重

来源 :百科新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s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士兵负重的累赘
  随着古代冶炼技术成熟,尤其是铁器冶炼成熟后,铁剑、铁矛、铁盾等武器开始装备军队,士兵们就面临一个严峻挑战——负重。比如古希腊军队,他们要携带的装备太多了,胸甲、头盔、盾牌、长矛等,重达32千克!有些士兵不堪重负,常常弃之于战场。古希腊有句著名谚语:“下战场要么你带着盾牌,要么被抬在上面。”其实它本意不是激励士气去视死如归地战斗,而是为了奉劝士兵不要抛弃装备。
  同时期,亚述帝国士兵穿戴铁制军靴、鳞甲、头盔,手执铁制盾牌、长矛和长剑上战场,负重高达36千克。几百年后,公元前4世纪希腊亚历山大大帝的部队在负重不减的情况下,另外携带10天口粮,同时还保持每天行军32千米。公元前100年,罗马军团的士兵在将军严格要求下,即使平时常规行动,也要负重高达45千克,还因此有了“骡子”绰号。
  后来,枪械取代了长矛、标枪,然而不论时代怎么改变,士兵所背负装备的重量仍惊人的一致。与古代一样,今天普通士兵的平均负重约是他(她)体重的55%。
  19世纪初的英法战争中,许多英国士兵本可以撤退生还,但却因背负太多装备而拖累,最后死在战场上。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诺曼底登陆中许多美国士兵死亡,但不是死于敌军炮火,而是因背负32千克重的装备涉水上岸时,意外溺水身亡。还有,20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争,21世纪阿富汗战争,美国士兵的平均负荷都在45千克上下。
  战场上,负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负重关乎移动速度,而移动速度直接关乎生存概率。今天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许多美军医护兵因膝盖、背部等肌肉骨骼损伤而被迫撤离,其撤离数量是战斗伤员撤离的2倍,并且这也是医护兵退伍的主要原因。
  因此,新技术重点关注怎样解决负重。要么是减少装备,要么就是开发新装置来分担负重,不论怎样都会改变士兵的战斗方式,只希望在残酷战争中活下来的机率更大。
  强力外骨装
  在军队配置中,有一些重装部队的装备更大更重。为此,强力外骨装就应运而生。这是一套柔软的、灵活的“军装”,能给后背和下肢带来支撑力。
  它附着在士兵身上,利用弹簧装置来储存士兵行走或跑步时产生的能量。必要时,它能通过电机把这些能量再释放出来,回馈给身体,使身体力量得到增强。同时它还能减少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的压力,防止关节受损。这套军装总重9千克,可以穿戴在士兵的常规军服里面,并且它可以使士兵新陈代谢的能量消耗减少25%。
  以此為基础,下一代强力外骨装重点在提升士兵的力量和能力。它很有可能就是现实版超级英雄钢铁侠的“钢铁套装”,典型的超级外骨骼装备。若士兵可以成编制地装备这种军装,那么单个步兵就相当于一辆微型坦克、雷达、电报机的集合,不仅火力猛攻击力强,而且利用摄像头、传感器和无线传输,士兵在前进过程中,看到、听到的讯息还能迅速传送回军队指挥部,供指挥官决策,以应对瞬息万变的战场。
  机器骡
  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已被谷歌收购)研制出一款驮东西的机器骡,可以负重超过180千克,还能提供电力给移动设备充电。
  研制这种机器骡就是为了军队的负重,因此它具有骡子的耐力,还具有军犬的速度和服从能力。试验已充分证明机器骡足够敏捷,在海军陆战队行军过程中,它一直跟随,即使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也紧跟不舍。它的移动速度可超过14千米/时,比海军陆战队的行军速度还要快上3.2千米/时。
  除了机动能力,它还是智能的,如同一只受过特训的动物,能听懂士兵的语音指令并行动。
  模块军装
  现代科技使士兵盔甲已经摆脱了钢铁等笨重材料,成为主要由弹道纤维和陶瓷板制成的军装。与古代相比,虽然这已经很轻了,但士兵所穿戴的仍高达16千克,大约相当于一位5岁孩童的体重。
  为此,新材料在加紧研制中。新的聚乙烯弹道纤维可以制成非常柔软、灵活的背心,但却比钢还结实。陶瓷护甲也在纳米级水平上进行微调,以期提供更强大的保护。这些新材料若成功,就能减轻盔甲重量10%,同时还能保证盔甲强度不降低。
  另一大创新,就是把盔甲模块化,好比组装电脑一样,根据办公、游戏、制图等任务不同,安装不同内存、显卡等配件,但电脑外观和大小却几乎不变。这样士兵就能根据不同任务,量身定制盔甲装备。在普通巡逻情况下,就可以取下陶瓷板,只把弹道纤维背心穿在衣服里面,就能大大提高效率。在尽可能轻装的情况下,提供最大保护。
  可弯曲太阳板
  由于科技发展,现代士兵的许多随身装备都需要消耗电力。即使在短途任务、小规模行动中,士兵也离不开夜视镜、无线电报、电脑、导航等设备,它们都要电池驱动。单单电池给士兵带来的负重就有6~9千克。
  美国海军研制出太阳能电池板,期望以此代替电池从而减轻重量,但效果不佳。现在终于有了突破,在原有基础上研制出可弯曲的太阳能电池板。它重量仅2.7千克,转化太阳能为电力的效率为30%,比传统电池板的效率提高了27%。而且,它还可以把电力从某个充满电的装置传输到另一个完全没电的装置。
  未来,它极可能还将配备特制的水过滤系统,单靠一层膜就能过滤水,非常方便,从而使士兵能够从任何水源中得到清洁饮用水,进一步减轻负重。
其他文献
如果你故意逃避自己真正的能力,去做一個比较“差劲”的自己,那么我告诉你,你的余生都会深感不快。  ——亚伯拉罕·马斯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渴望成功又害怕成功  在美剧《摩登家庭》中,曼尼是一名充满文艺细胞、多才多艺的中学生,他有着不俗的嗓音并且也渴望在校园音乐剧里一展歌喉。但是在试唱时,当他一站到众人面前,就像被扼住了喉咙,最后只能仓皇逃跑。这种场景在我们身边并不罕见:优等生在重要考试前突然身
期刊
人们时常将现在的低收入状况归咎于自己曾站在十字路口时做出的“错误”决定,例如大学毕业时为什么不考研,否则工资还会更高一些;当时有两份不错的工作摆在面前,为什么偏偏就选择现在这份,而不是看似更有利可图的另一份……也许这些“错误”的决定在一开始确实对你的生活和收入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如果你安于现状不做改变,在低收入水平线徘徊太久的话,你将会陷入一个贫困的恶性循环中难以逃离。  低收入使人变笨  研究发
期刊
这个看似蜂巢的巨型设备是由149盏氙光灯组成的“人造太阳”,旨在模仿太阳,产生光能制造环境友好的氢能源。  德国科学家将所有灯光聚焦在一个面积为400平方厘米的受光体上,这样产生的光的强度是同样大面积所接受太阳光的1万倍,温度能达到3500℃,并允许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如果有人在设备工作时进去的話,就会直接被烤焦。研究人员表示,新技术成熟后能为分解水制氢提供所需的高能量,为制取清洁能源开辟新道路。
期刊
太空冲突由来已久  美国已经宣布筹建一支独立的太空部队的计划,以确保美国在太空的主导地位。届时,这支部队将成为美国在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和空军之外的第六个军种。如果你知道这个消息的话,就应该意识到人类的战场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陆海空战场了,太空沦为下一个战场并非不可能。  实际上,除非你把太空战定义为炮火冲天的场景,否则从某种角度来说太空之战已经存在,甚至可以说在人类探索太空初期就已经
期刊
自然界中为了生存动物们各自练就了一身非凡的生存技能,但其中有的精彩无比有的却滑稽可笑,毕竟总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完美,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水中优雅自如的鸭子  长尾鸭是一种会潜水的鸭子,在水面还没结冰的时候它们就是一个训练有素的“潜水员”,能够下潜到深度60米以下的水域当中,这样的潜水能力已经超越了大部分其他种类的鸭子。为了能下潜到这样深度的水域,它们会在下潜时把翅膀当做是推进器来推动自己下潜
期刊
从小家长和老师就教育我们,与人交谈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这是一种礼貌的体现,也是对他人的尊重;警察在审讯嫌疑犯时也经常将眼神闪躲、不直视对方眼睛的行为认定是心虚的表现,并因此怀疑他们正在说谎……那么,凡是与人交谈时不注视对方眼睛的人,就真的是不礼貌、不尊重人或心虚吗?  研究表明,与人交谈时将目光移开的人,并不是真的很没礼貌,而是他们如果同时兼顾思考问题和维持眼神交流的任务,会导致大脑认知系统超负荷
期刊
“沙漠之手”是坐落于智利阿塔卡马沙漠中的雕塑,看上去仿佛是一个被沙尘暴掩埋的巨人之手。它建于1992年,高达11米。可悲的是,这座令人难以忘怀的雕塑是涂鸦的目标,必须经常清洗。  不同的人对这座雕塑的含义都有不同的解读。有些人说它体现了孤独,有些人说这是对离开的旅行者的一种告别方式,还有一些人说它代表了这个国家历史上军事獨裁之下的受害者。
期刊
自从人类从洞穴中出来以后,我们的建筑物一直在变得更高更轻。目前世界第一高楼是阿联酋的哈利法塔(又称迪拜大厦),高度达到828米,楼层有162层。但这第一高楼的宝座可能没多久便会被取代,因为有许多冲着“第一高楼”去的建筑正被规划着。就在各国都争着盖超高的摩天大楼,不断创造新纪录时,美国纽约的云端建筑工作室却另辟蹊径,提出一个大胆的构想:日行迹塔(Analemma Tower)。  脱离地球表面的日行
期刊
上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更不可或缺的是,发朋友圈(社交媒体)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因此,从一个人朋友圈的足迹,心理学家就能看出这个人基本的心理状态。你想试试吗?  照片的诉说  美国心理学家对流行于全球的几大社交媒体进行了统计,对上面发布的信息进行了分析,包括表情符号、标签、引文、照片等,然后就像医生号脉一样,从中确实能看出人们普遍的心理状态。  比如照片的色系,在全球最大的照片分享
期刊
人们希望不远的未来,机器人在各种特殊情况中能够不依赖人类“自发”地行动起来,和人们一起完成艰难的任务,但机器人的研发工作并非易事,第一要解决的就是让机器人走起来。  来自韩国的人形机器人DRC-HUBO结合了优秀的灵活性和机动性能,其轮子做的膝盖保证腿能灵活地卷曲起来,并依靠在比赛中完成了诸多高难度任务甩开了大批竞争对手,夺得了机器人大赛的巨额奖金。  这款将近180厘米高的机器人ESCHER身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