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看上海音乐文化现象与城市文化的联系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mqspthc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城市文化不断演变,享有“东方巴黎”的美誉,备受人们瞩目,其音乐文化更是彰显了上海城市文化的包容性与普适性。本文通过分类分析老上海各种题材的音乐作品,探究音乐文化在老上海文化变革与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对近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上海城市音乐文化概述
  上海自开埠以来,一直都是中国最前沿、最有魅力、最有时尚感的大都市。曾经的上海滩,记录了当时富贵阶层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国人的灯红酒绿生活。它成为当时中国半殖民社会的一个缩影,也记录这座城市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而在上海城市发展的背后,一直以来被称作城市“软实力”的人文气息,与城市文化一样呈现出包容性与普适性。其中,音乐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音乐作品的创作首先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其次,音乐作品的表现风格也是对城市文化的一种表现。音乐由人来创造,所讴歌的对象正是人类社会。因此,上海音乐文化的地位与重要性,可以从这个城市文化的包容性与普适性上体现出来。
  解放前上海的发展,是汇聚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叠加影响而促成的。正是在上海开埠以后,音乐在城市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才开始显现,成为老上海的一张人文“名片”。
  二、上海城市音乐文化的分析
  (一)“靡靡之音”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作为一位当时为上海一线大牌歌星提供歌曲的作曲家,黎锦光创作了大量乐曲作品,他为中国近现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旋律线条也各有特点。《夜来香》《采槟榔》《五月的风》等乐曲都在当时的上海社会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反响。当时,随着侵华日军的不断推进,上海周边地区已经岌岌可危,可上层社会仍然在传唱“靡靡之音”。上海作为中国最早开埠的口岸城市,在经济、社会、人文等领域早已接受来自五湖四海的“洋文化”的洗礼,这对上海富贵阶层和上流人士产生较大的影响。
  1.《夜来香》歌曲分析
  这首歌曲创作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曾被多位歌星翻唱,早已红遍大江南北,已成为上海本土文化风情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乐曲的推广虽然被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与首唱者的特殊身份所阻碍,但是这首歌曲所描写的老上海的贵族权势文化是非常生动的,更是被誉为“靡靡之音”。
  纵观这首乐曲,旋律线条以大波浪的进行方式,平缓发展。开头以短小的音阶作为前缀,截止反复记号前,乐曲的旋律始终勾勒平缓,叙事般呈现柔美、动人的情景。作者特别用了许多切分音符,将乐曲的节奏始终保持在不急不躁的速度上,当旋律进行到高潮部分时,作者依然使用基本音阶进行的排列方式,較之前的前奏音区相比,整体提高了一个八度,使整个乐曲的情趣大大提高,由之前叙事般的平静,到高潮部分的欢快情感的表露,把作者心中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其中,作者在旋律线条的进行上,采取了充满跳跃感的表现,连续使用前八后十六的附点音符与切分音符,将歌曲的活泼表现力展现出来。该部分的旋律生动地刻画了当时上海城市居民的浪漫生活,通过附点音符将节奏变为跳跃感,让人随之而动,随之而舞。
  在歌曲的尾声,作者使用连音线在内的长音符,为全曲的结束营造一个持续回响的音乐环境。这依然沿袭了许多歌曲通用的结尾表现手法,通过延长音符的时值,来塑造出音乐整体的美感与整体性。
  这首歌曲所描写的是夜来香这种植物,讴歌了它的香气宜人,也颂赞了有花香与明月构成的美好月夜。但是,在当时,夜来香可以称作美好生活、夜上海的代名词。虽然这首曲子没有为当时的中国和当时的上海,做出正面的、充满革命化的影响,但是其本身还是有许多亮点。整首曲子含蓄地表达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与思想活动,仿佛没有受到战乱的干扰,依旧过着安逸、祥和的生活。它将当时生活在上海的富贵阶层的生活追求刻画得入木三分。
  2.抗战革命音乐
  在日寇疯狂进攻和全民抗战的背景下,上海也逐渐由之前独立于战火干扰之外的“宁静”转入被日军包围和人民并肩歼敌的苦难岁月。普通上海市民和达官贵人的生活都受到波折。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了鼓舞抗日救亡的勇士们、激励在战争中饱受苦难的老百姓,越来越多蕴含革命意义的歌曲被创作出来,这类歌曲成为凝聚民族力量的纽带,使得中国音乐题材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义勇军进行曲》歌曲分析
  这是一首富有激情的、创造性的革命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这是一首红遍大江南北的音乐作品,曾经在战争年代做出巨大贡献,激励着无数中国勇士血染沙场。
  乐曲主旋律的发展采用了弱起小节,同时兼顾中文语境中对于“起来”两字的理解,通过弱起小节的使用,将“起来”——这一具有战斗动员性质的呼号表现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每一个乐句均使用弱起小节,重点突出该小节后面的旋律和歌词。而乐曲多次使用独立的四分音符,通过歌词与音符的一一对应排列,将歌词要表达的重要意义表现出来。其次,全曲的中后部分通过使用“大切分”的节奏型以及二分音符的延长时值等方式,将歌词表现的呼唤声顿挫有力地表现出来,充分展现乐曲的慷慨激昂。在歌词方面,用词简单、易懂、好记,将中国所面临的客观现实表现出来,主题立足于大众,多次反复使用相同的词汇,旨在发出催人奋进的“号角”。虽然歌曲旋律的创作手段与风格通俗、简单,但是这首乐曲的实际表现力,使它成为新中国的“国家名片”。
  这首乐曲之所以在上海创作而成,与这座城市的独特环境分不开,开埠后的上海,涌入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思潮,其中有力促改革的革命思想,也有享受生活的奢靡思想。上海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其本身较国内其他城市具有特殊的历史、政治、经济地位,造就了上海得天独厚的环境,为革命歌曲的创作提供“土壤”。
  三、结语
  对于上海城市文化的发展来说,“靡靡之音”及其产业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在当时的中国是不当合适的,它所表现的是对富贵阶层的赞扬、对奢靡生活的发展,影响城市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但是,就上海城市的整体发展来看,作为中国最早的开埠城市之一,作为中国与西方国家接触的桥头堡,在特殊的历史年代,上海就开始进行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交融的试验,不仅在上海城市发展中留下了宝贵的记忆,也对其他城市进行文化融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同时,随着全民抗日的大潮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革命歌曲以百花齐放的阵势传唱于上海的大街小巷,它所带来的是积极向上的民族力量,与上流社会的“靡靡之音”形成强烈的反差。二者虽然主题、动机互相对立,但是彼此又可以共存,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空间,这不能不说是上海城市文化所造就的充满包容、互补、普适的独特环境所造就的。正可谓音乐丰富了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催生了音乐事业“百家争鸣”的发展。这对于上海的城市发展是一大幸事,既承载了历史,又开创了未来。
  (上海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源自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自2007年初开始,发展至今已经演变成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海啸”.特别是自2008年9月份以来短短几个月间,次贷危机的效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更多的国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正确处理党群关系,是我们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保证.在社会各界都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当下,科学把握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
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依托于网络平台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并模拟实际工作中对纸质档案的管理方式,通过档案管理系统对电子档案进行管理的系统工程.
为了了解鲤杂交F1不同组合、不同阶段生长性状的变化情况,研究以建鲤、黄河鲤和黑龙江野鲤3个鲤品种双列杂交F1为试验材料,通过组合、组合内性别间、性别、不同时期体重、体
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就像一根导火索,引爆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为了控制与降低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与深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出台了包括四万亿投资拉动内需等一系
赵美荣,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小学数学研修员,北京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北京市特级教师。曾参与了“马芯兰教改实验”、“三位一体地探索与实践”、“研修一体制度体系与运行机制的研究”等市级规划课题研究,参与国家教育部小学数学能力的评价研究,被聘为理论核心组成员。荣获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的“优秀青年教师、课改实验先进教师”等称号,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从去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都出台了很多抗击风险的措施,但收效并不明显,而且有发生第二波金融危机的迹象.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金融危机可能出现的动向以及应该采取的
研究旨在系统了解浙江省普通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改善学校体育工作提供依据.研究表明,浙江省普通高校有75%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抱有
阐述了体育院校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中经常采用的“逆序教学方法”和“常规教学方法”进行了比较性研究 ,在研究中针对两种教学方法在不同情况下所产生的
伴随20世纪西方新史学对于19世纪传统史学的革新,西方史学对于档案的利用也出现巨大变化。新史学对于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的开拓直接影响到历史研究中档案利用的范围和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