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集体·共同体:纪录片《稻米之路》对东亚文化认同的建构

来源 :科技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vb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类纪录片《稻米之路》从稻米这一微观角度切入,在呈现稻米与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密切关联的过程中,揭示东亚文化的交融与共生。文章基于社会学理论,从个体、集体、共同体3个维度剖析纪录片《稻米之路》的叙事框架,探讨其建构东亚文化认同的路径。作为文化认同建构的推动者,《稻米之路》为文化类纪录片促进东亚共同体的形成提供了有益参考。
其他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十分重要.福建省“宁德霍童线狮”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乡情浓郁,是过程完整的独特表演活动,享
围绕2015年以来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西方主流媒体颇有微词.通过对涉华军改报道相关数据的批评话语分析,深度挖掘外媒传播“他塑”我军形象与自我传播“自塑”我军形象相背离
通过对国内外科技期刊规模数量进行比较,重新认识我国已是“期刊大国”的判断和定位,同时对2035年我国科技期刊综合实力跃居世界第一方阵的具体目标和任务进行了分析。中科协、中科院、高校是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三大主力。建议要充分发挥这三大主力的作用,在“大培育”中做好“小培育”,加速打造独立自主、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数字出版平台。
“自我反射式”已经成为现今纪录片的主流手段,和20世纪60年代的“真实电影”中“直接记录”手法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想要尊重现实的真实,就要寻找一个尺度,朝着最求“真实”的目标去尝试,文章结合“直接记录”的特点,将其运用到自我反射式纪录片中,进行了有益尝试,并做了简单的分析和研究。
随着新时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所拥有的丰富特性将会带给电影海报全新的艺术表现力。如今中国新媒体用户的基数已达到一定的高度,融媒体技术为电影海报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AR技术通过计算机模拟和仿真对现实世界的场景进行虚实融合,其感官效果让电影海报拥有了更加多样的展现形式,为电影海报带来了更多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AR技术应用于电影海报设计是大势所趋,文章探讨了电影海报结合AR技术的创新设计研究。
第三人效果理论作为传播学领域研究的热门理论之一,普遍存在于人类的传播活动之中。该理论发展至今,日趋成熟。文章通过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第三人效果做了梳理,发现该理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认知、行为预测两方面,与第三人效果的研究重点方向一致,并最终通过新媒体环境的变化,给出识别第三人效果、提高大众传播能力的建议。
“直播带货”是近年来兴起的,使用软件直播技术进行商品展示、介绍、推销的新型销售方式,直播的表象是景观生产铸造的虚假影像,背后是消费主义符号意识形态的扩散,在互联网时代直播主播、消费者和大众媒介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异化。从景观生产和消费主义的角度出发,揭露直播带货下隐藏着的资本逻辑,反思消费主义的盛行,消费主义的景观异化正消解着传统的文化价值体系,对此消费者和大众媒介都需要提高警惕。与此同时,主流媒体在积极入局直播领域,引导建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观。
随着新兴媒介的出现与不断发展,短视频平台的出现拓展了人们接收信息与社交的新方式,健康传播类作品的形态与内核也产生了明显转变.健康传播类短视频作为一种文化消费符号,借
在全球化发展呈现复杂化和多元利益主体交织的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追求成为人类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倡议,全球公共理性则是构建人类共识的重要因素之一.新闻媒体作为信息社
在现代社会,风险已经成为一种公议性的话题。近年来,SARS病毒、禽流感、地震、毒奶粉等。各种风险事件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面对如此危机情况和风险事件,涉事个人或组织自愿去搜寻与风险相关的信息并采取必要措施以最大程度规避风险。于是,从多学科视角出发,风险分析、风险沟通、风险评估、风险治理、风险传播等正成为相关学者的研究议题。文章将从传播社会学角度出发,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梳理风险的概念和发展史,并结合相关资料进一步探究风险话语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内容取向和话语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