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从“筋”的角度出发通过中医视角对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治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这三年时间里,抽取76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再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8例。A组患者从“筋”角度进行治疗,B组患者从“脉”角度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A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B组患者进行比较,其有效率明显高出很多,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患者出现复发的人数明显少于B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明显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经筋理论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由于经脉理论治疗的效果,且有治疗周期短、见效快、不易复发的特点,可以作为中医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中予以使用和推广。
【关键词】经筋理论;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
【中图分类号】R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284-01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以腰部以及下肢的疼痛为特征症状的疾病, 属于中医“腰痛”和“痹症”范畴[1]。《丹溪心法•腰痛》中认为腰痛主要是肾虚、湿热、挫闪、有痰积、瘀血所致。西医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方法, 许多的患者经过保守治疗以后, 往往觉得疗效欠佳, 甚至会造成病情缠绵反复的现象,因此选用中西医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是目前对该病进行治疗的一种主流方法[2]。为了从“筋”的角度出发通过中医视角对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治进行分析,为今后临床更好的通过中医的方法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更有效的治疗,使患者的尽早摆脱病魔的困扰,提供一些比较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这三年时间里,抽取76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再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中医的经筋和经脉理论对其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这三年时间里,抽取76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再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年龄在34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56.2岁;其中包括45例男性患者和31例女性患者;患者病程在1至16年之间,平均病程7.2年,两组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
1.2方法:将抽样中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8例。A组患者从“筋”角度进行治疗,B组患者从“脉”角度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
1.3疗效评价标准[3]:参照中医药管理局2004年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是指腰部疼痛感与下肢的放射症状完全消失, 椎间隙的压痛症状也完全消失, 脊柱已经能够达到活动自如的程度, 患者直腿抬高度大于80度;显效是指腰痛症状明显的减轻, 下肢的放射症状明显消失, 腰椎间隙的压痛感明显消失, 脊柱活动能力有很大程度改善, 患者直腿抬高70到80度, 并且绝对不会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效是指腰部和腿部的疼痛症状有所减轻, 能够自己下床并且直立行走, 患者直腿抬高50度以上者;无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都没有得到任何的改善。
1.4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A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B组患者进行比较,其有效率明显高出很多,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患者出现复发的人数明显少于B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明显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比较见表1。
3讨论
经筋理论属于经脉理论的的连属部分,其在形式上与经脉理论相类似,但其在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等方面却与前者截然不同,两者在生理功能上的主要差别有以下几点[4]:十二大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经筋是机体关节和肌肉的主要连接媒介,对机体的运动有着很好的协调作用。近年来,在医学界有相关文献报道[5]:经筋范畴中的筋膜类组织可以假定为经脉理论的物质基础,因为这些组织具有经脉 ① 与分肉有着密切的关系;② 在内归属于脏腑;③ 在外联络于肢节;④ 在机体当中呈现连续分布的状态;⑤ 在接受了各种治疗后可以使人产生酸胀感的一系列特点。由此可以看出,经筋理论与经脉理论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经脉在经筋中穿行,经气之流注受到经筋张弛的调节与制约,经脉为经筋提供气血保障,经脉的生理作用通过经筋的生理功能来表现。所以经筋理论是是对经络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6]。
采用经筋理论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由于经脉理论治疗的效果,且有治疗周期短、见效快、不易复发的特点,可以作为中医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中予以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严胜军.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原因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7, 8(9):59-61
[2]万太玉,金可国.62例腰椎手术综合征的原因分析[J].颈腰痛杂志,2008,23(1):22-23
[3]张立国,朱裕昌,徐玉良,等.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5):335-337
[4]徐为国,陈圣华,鲁光钱,等.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其预测价值[J].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1):3679-3680
[5]岳寿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M].第三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59-266
[6] 朱增祥.筋缩论[M] .第一版.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132-145
作者单位:411400 湘乡市二人民医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经筋理论;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
【中图分类号】R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284-01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以腰部以及下肢的疼痛为特征症状的疾病, 属于中医“腰痛”和“痹症”范畴[1]。《丹溪心法•腰痛》中认为腰痛主要是肾虚、湿热、挫闪、有痰积、瘀血所致。西医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方法, 许多的患者经过保守治疗以后, 往往觉得疗效欠佳, 甚至会造成病情缠绵反复的现象,因此选用中西医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是目前对该病进行治疗的一种主流方法[2]。为了从“筋”的角度出发通过中医视角对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治进行分析,为今后临床更好的通过中医的方法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更有效的治疗,使患者的尽早摆脱病魔的困扰,提供一些比较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这三年时间里,抽取76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再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中医的经筋和经脉理论对其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这三年时间里,抽取76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再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年龄在34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56.2岁;其中包括45例男性患者和31例女性患者;患者病程在1至16年之间,平均病程7.2年,两组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
1.2方法:将抽样中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8例。A组患者从“筋”角度进行治疗,B组患者从“脉”角度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
1.3疗效评价标准[3]:参照中医药管理局2004年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是指腰部疼痛感与下肢的放射症状完全消失, 椎间隙的压痛症状也完全消失, 脊柱已经能够达到活动自如的程度, 患者直腿抬高度大于80度;显效是指腰痛症状明显的减轻, 下肢的放射症状明显消失, 腰椎间隙的压痛感明显消失, 脊柱活动能力有很大程度改善, 患者直腿抬高70到80度, 并且绝对不会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效是指腰部和腿部的疼痛症状有所减轻, 能够自己下床并且直立行走, 患者直腿抬高50度以上者;无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都没有得到任何的改善。
1.4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A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B组患者进行比较,其有效率明显高出很多,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患者出现复发的人数明显少于B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明显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比较见表1。
3讨论
经筋理论属于经脉理论的的连属部分,其在形式上与经脉理论相类似,但其在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等方面却与前者截然不同,两者在生理功能上的主要差别有以下几点[4]:十二大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经筋是机体关节和肌肉的主要连接媒介,对机体的运动有着很好的协调作用。近年来,在医学界有相关文献报道[5]:经筋范畴中的筋膜类组织可以假定为经脉理论的物质基础,因为这些组织具有经脉 ① 与分肉有着密切的关系;② 在内归属于脏腑;③ 在外联络于肢节;④ 在机体当中呈现连续分布的状态;⑤ 在接受了各种治疗后可以使人产生酸胀感的一系列特点。由此可以看出,经筋理论与经脉理论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经脉在经筋中穿行,经气之流注受到经筋张弛的调节与制约,经脉为经筋提供气血保障,经脉的生理作用通过经筋的生理功能来表现。所以经筋理论是是对经络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6]。
采用经筋理论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由于经脉理论治疗的效果,且有治疗周期短、见效快、不易复发的特点,可以作为中医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中予以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严胜军.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原因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7, 8(9):59-61
[2]万太玉,金可国.62例腰椎手术综合征的原因分析[J].颈腰痛杂志,2008,23(1):22-23
[3]张立国,朱裕昌,徐玉良,等.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5):335-337
[4]徐为国,陈圣华,鲁光钱,等.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其预测价值[J].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1):3679-3680
[5]岳寿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M].第三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59-266
[6] 朱增祥.筋缩论[M] .第一版.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132-145
作者单位:411400 湘乡市二人民医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