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明威在1954年拿到了诺贝尔奖,但在他自己看来,这或许不如他的拳击重要。他写了不少关于拳击的作品,与多位拳王交好,而且自己积极实践拳击。他很有激情,“我的写作不算什么,我的拳击才是一切。”
海明威是中庸两个字的反义词,他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到极致,将激情挥发到极限。他创作的大部分人物都激情四射、精力充沛、敢于征服。比如他的经典作品《老人与海》,老人比他追逐的箭鱼还要疲劳,但最终还是他获胜了。
海明威是个巨人,永远想动,随时有思想、概念和评论。他活的格局很大。这是他的脾性,也是他的禀赋。海明威从14岁开始练习拳击。他接受了中量级拳手扬·阿赫恩的指导,练就基本功。年轻的海明威身高可以,但比较瘦弱。他套上了好几件毛衣,显得壮实。
海明威的拳风缺少条理,尤其是防守容易松懈。但有一点可以弥补:他从不认输。“在生活中,我有时会沮丧,但从未放弃过。”
乔·路易斯,1937年到1949年的重量级拳王,说得非常好:“在拳台上,你可以躲闪,但你永远无法躲藏。”这就是拳击的问题、精华和伟大之处。海明威说:“棒球球员可以退役,但拳手能退役么?不能。没人愿意承认自己腿虚了,反应慢了。拳手得一次次披挂上阵,永远冒着‘战斗过度’的风险。”
斯科特·费茨格拉德在退役后当了裁判,他因为延长了一回合比赛的时间,而与海明威断绝了关系。海明威在《巴黎是个节日》中不无讽刺地讲了这件事,对于费茨格拉德的不够严谨很不满。
海明威如此热衷于拳击。上世纪20年代初期,《多伦多星报》的主编请他在巴黎罩着一位加拿大拳手拉里·盖恩斯。海明威做得非常好,很照顾这位加拿大小子。盖恩斯开启了一段很棒的职业生涯,他一直比赛到1942年,共114胜22败。
拳击成为了海明威文学创作的主题,比如两部小说:《五万大洋》和《拳击家》。一如既往,海明威笔下的人物疲惫不堪、看破一切,但依然紧抱信念不放松,保持着尊严。
海明威长期训练,不放弃。美国东南部的Key West岛,海明威的家,他在自家的花园里组织小型表演拳赛。搬到爱达荷的Ketchum后,他绝不错过每周五晚上的拳击。
对海明威来说,文学和政治很重要,但他一直说:“拳击,超脱一切。”




海明威是中庸两个字的反义词,他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到极致,将激情挥发到极限。他创作的大部分人物都激情四射、精力充沛、敢于征服。比如他的经典作品《老人与海》,老人比他追逐的箭鱼还要疲劳,但最终还是他获胜了。
海明威是个巨人,永远想动,随时有思想、概念和评论。他活的格局很大。这是他的脾性,也是他的禀赋。海明威从14岁开始练习拳击。他接受了中量级拳手扬·阿赫恩的指导,练就基本功。年轻的海明威身高可以,但比较瘦弱。他套上了好几件毛衣,显得壮实。
海明威的拳风缺少条理,尤其是防守容易松懈。但有一点可以弥补:他从不认输。“在生活中,我有时会沮丧,但从未放弃过。”
乔·路易斯,1937年到1949年的重量级拳王,说得非常好:“在拳台上,你可以躲闪,但你永远无法躲藏。”这就是拳击的问题、精华和伟大之处。海明威说:“棒球球员可以退役,但拳手能退役么?不能。没人愿意承认自己腿虚了,反应慢了。拳手得一次次披挂上阵,永远冒着‘战斗过度’的风险。”
斯科特·费茨格拉德在退役后当了裁判,他因为延长了一回合比赛的时间,而与海明威断绝了关系。海明威在《巴黎是个节日》中不无讽刺地讲了这件事,对于费茨格拉德的不够严谨很不满。
海明威如此热衷于拳击。上世纪20年代初期,《多伦多星报》的主编请他在巴黎罩着一位加拿大拳手拉里·盖恩斯。海明威做得非常好,很照顾这位加拿大小子。盖恩斯开启了一段很棒的职业生涯,他一直比赛到1942年,共114胜22败。
拳击成为了海明威文学创作的主题,比如两部小说:《五万大洋》和《拳击家》。一如既往,海明威笔下的人物疲惫不堪、看破一切,但依然紧抱信念不放松,保持着尊严。
海明威长期训练,不放弃。美国东南部的Key West岛,海明威的家,他在自家的花园里组织小型表演拳赛。搬到爱达荷的Ketchum后,他绝不错过每周五晚上的拳击。
对海明威来说,文学和政治很重要,但他一直说:“拳击,超脱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