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赤舌”误诊辨析

来源 :浙江中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_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十多年前在四川北部山区行医,曾遇见其家族成员个个舌红赤少苔,每患病时总易被误诊为火热炽盛或阴虚火旺,治疗往往矢不中的,甚或适得其反,延误病机,加重病情。如该家族一老妪胃脘痛,F344气呕恶,一医者见其舌红赤如杨梅,投泻心汤加味,服后呕恶稍减,脘痛仍著,次日便下黑瘀,胃镜检查见胃窦体红白相间,有糜烂和出血点,患者邀余诊治,观其形寒肢冷,神疲体倦,胃脘隐痛喜热饮,脉沉迟,但舌红有津,状若杨梅,舌象与脉证不符,笔者百思不得其解。前贤明训,脉有假脉,舌无假舌;苔察胃气之强弱,质判五脏之虚弱。若拘泥于此,又似觉不妥,且四诊合参是中医诊断的原则,乃舍舌从脉从证,辨证为脾胃虚寒,气不摄血,投以黄土汤,痛乍缓,四末复温,黑便止,病势得减,继以归脾汤调理收功。rn 此病例初看似觉蹊跷,实则不悖中医基础理论之本义,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之中又有阴阳。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理法方药的方方面面,舌诊也不例外。舌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察五脏之寒热虚实,但也有例外,如本案患者一样。因为阴阳消长及其表现,寒热真假之表象和本质,绝对寓于相对之中,故不可单凭舌象一锤定死,当四诊合参方可。至于舌无假舌之说,也是相对脉证而言,因为在临床上假脉假证的发生频率多于虚假舌象,故不可把舌无假舌之说绝对化。
其他文献
唐代著名禅师希迁(世称“石头和尚”)91岁时无疾而终,谥号“人际大师”。希迁禅法的主旨以洁净本心为上,力求识得圆满之体。他的养生奇方其精要便在于养德。养德“不劳主顾,不费药金,不劳煎煮”,却可祛病健身、延年益寿。  有关养生重养德的说法,并不始于希迁。早在春秋时,孔子就有“大德必得其寿”之说。与希迁同时代的孙思邈也认为:“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延寿。”清代石成金提出:“唯善可以养性,唯善可以延寿
妻子退休了,无所事事,一刹那感到失去了很多,生活一片迷茫,一时沉溺在麻将桌上,输输赢赢,喜怒无常。搞得她心力憔悴,坐得腰酸背痛,身体也逐渐发胖起来。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到城郊散心。眼前的一幕使她惊呆了,田野生机盎然,菜农们三五成群,有的在耕地播种、有的在灌溉追肥、有的在采摘果实。好一个“清明上河图”。妻子灵机一动,何不也回归大自然,种几分菜地,一来练练身板,二来养养心情。于是在朋友的帮助下,她在
根据用药原则,治疗部位的抗感染药物浓度应大于对该细菌的MIC90时才能起到作用.
期刊
“练筋骨三更起舞”。刘老年轻时就喜欢练气功,他认为气功有利于畅通血脉,强身健体,数十年来他一直没有间断。如今,百岁高龄了,练起气功来依然有板有眼,一招一式都透着娴熟和仙风道
期刊
肠气囊肿病又名肠壁囊样积气症,是一种生长在粘膜下、浆膜下或两者皆有的含气囊肿病。此病在临床上少见,但近有增多的趋势。笔者在临床中曾治1例,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遣方用药,效
知足常乐  杨绛在《一百岁感言》中写道: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  安宁淡泊  更多的长寿秘笈,来自杨绛内心的安宁与淡泊。她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她就想安安静静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