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民办高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困境与对策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e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对新型职业农民课程体系建设为研究对象,结合我院产教融合的经验与成果,旨在构建新型职业农民产教融合学习共同体培训模式,以此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产教融合;学习共同体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主动适应农业现代化生产和产业发展需要,主要依靠农业及相关产业经营获得收入、以务农为职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其基本要求包括:具备一定文化与科技知识、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富有自主创新创业精神、具有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对比传统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新”在以下几点:具备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先进理念;具备现代农业所要求的能力素质;能够获得较高的收入,是新农业生产的继承人与开拓者。
  学习共同体是学习的主体和其他助学者构成的学习团体,助学者包括专业教师、行业专家、课程辅导人员。学习共同体因为成员有共同的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因此参与学习的人在团队内沟通、协调相互鼓励、相互促进,能实现最大程度的利益共享。
  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力量,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既重要又紧迫。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学习共同体群体优势,只有结合实际、认识不足,才能补齐短板,不断改进和创新,深入农民队伍中解决根源问题,提高农业生产率,最终才能提升国民生产总值,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保障。
  二、当前新型职业农民产教融合学习共同体培训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各地包括陕西省在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工作刚刚起步,培训模式主要以政府主导、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作为培训的实施主体,不论师资队伍还是培训资源相对较为单薄、匮乏,培训效果有待提高。2012年、2014年科技部联合教育部分别批准了10所、29所高校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使之成为连接高校和农村、农民的桥梁。高校设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主要目的和功能是发挥高校的综合教育优势,围绕新农村建设需要和新型农民培训需求,推动高校与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高校与农业现代化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主观认识不足
  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培育实践中更多是被动执行政府相关部门的任务安排,缺乏主动出击的主体意识。高校参与农民培育工作,实现了农民的“大学梦”,提升了农民参训的积极性,增强了农民对农业未来的信心。相比之下,陕西民办高校在争取培育资源、吸引培训对象、设计培训方案等方面主动性不足,没有发挥其人才资源、灵活管理机制的优势。
  (二)持续性较弱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程,不可能通过短期培训速成。当前各地的培训主体呈现多元化,主管部门普遍追求培训的人数和次数,忽视对培训质量的评估。部分民办高校承担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也因时间短而缺乏对培训长期效益的关注和评估。
  (三)缺乏专项经费支持
  目前农民职业化培训尚处于初步摸索阶段。培训体系基本没有建立,通常是学院临时、随机指配教师开展进村就地培训,培训经费自筹。虽然部分民办高校与各县区种植基地、农业合作社、供销公司都建立了联系,但没有经常性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任务下放到民办院校,因缺乏配套经费的划拨与投入,既影响了高校承担培训工作的积极性,也降低了专家、教师投入精力研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信心。
  (四)培训供需错位
  课题组成员前期在调研访谈中发现,很多农户表示县农广校的培训内容重复、没有用,这可能是目前农户对职业化培训认可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民办高校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普遍沿用惯用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而职业化农民的阶层分化导致其寻求培训的差异化。生产型职业农民侧重生产技能和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学习,服务型职业农民关注农业生产链过程中农业服务技能的获得,经营型职业农民迫切需要农村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包装与存储、运输与物流、农村法务等生产经营管理知识。因此,职业化农民的培训需求与民办高校的培训供给错位现象突出,致使参训农民对培训的满意度不高。
  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学习共同体效益的对策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这一现实困境中,民办高校对培育工程的推动与创新虽存在不足,但民办高校因其强大的人才资源、设备资源、信息資源,对培养较高综合素养的新型职业农民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首先民办高校要从顶层设计上提高认识、达成共识。转变办学定位,将农民培训纳入办学内容,确立服务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并根据高校自身发展现状,形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战略导向。其次,陕西民办教育总体规模较小,但如果开发农村潜在的巨大生源市场,民办高校的招生困境可以得到很大缓解。因此民办高校应转变招生思路,大力配合农业厅及相关部门做好新型职业农民的宣传工作,推动农民职业化理念深入民心,进而发展农民的学历教育。
  (二)增设农民学历教育,调整专业方向
  1.增设农民学历教育
  高校可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学历教育,确定招生对象与条件,采用弹性学制的方式,开设农村财务会计、农产品物流管理、休闲农业与旅游、农村互联网金融等契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类别。学历教育可让职业化农民获得优越感、幸福感,改变大众对农民的固有认识,农民已不是身份的象征,而是职业的选择。但科学遴选学历教育对象是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前提,精准瞄准学历教育对象,能大大提高学历教育的效果。民办高校在学生分类管理、选拔方面有丰富经验,科学遴选农民参加学历教育的机制有待建立完善。
  2.成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
  继续教育的生源与农民的文化层次具有共性。因此高校依托继续教育学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具有先天优势。因农民脱产到高校长期学习难度较大,为兼顾农民生产与学习同时进行的需求,民办高校可将实习基地下放到龙头农业企业、合作社,一边可带学生教学实习,一边可以就地对农民进行培训指导。
  (三)增加经费投入,加大政策支持
  陕西省要更好地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首先应增加培训经费的投入,用于支撑民办高校的培训项目。相关部门应敦促民办高校建立农民职业化培训的评估指标和评价体系,定期评估培训的绩效,以提高民办高校推进培训项目的积极性,同时规范监督其培训行为。
  其次为提高农民参训的主动性,还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制度,如要求农业种植养殖大户、合作社带头人必须参加一定数量的培训场次,同时取得高校颁发的培训合格证书才能取得相应经营资格或金融信贷优惠。
  (四)完善培训体系,提高农民满意度
  陕西省民办高校要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高效化,首先需要分类型、分产业制定符合我省实际的、有针对性的培育计划,提升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满足不同类型培训对象的现实需求。从经济学角度看,新型农民是具备技术的“农商”,由于陕西民办高校专业设置普遍以实用和市场需求为主,在种植、养殖、畜牧、农机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的难度较大,但在经济法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经营”领域可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培养服务型和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
  作者简介:
  [1]贾敏, 女,汉,1984年10月出生,山西忻州人,工作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讲师。(陕西  西安  712046);
  [2]庄楠,女,汉,1987年1月出生,河南信阳人。工作单位: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学士,职称:教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物流。(广东  珠海 519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职业教育服务城乡融合发展研究子课题》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JS20200507。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就业形式变化和高职院校教育模式的总体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高职数学老师面临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工作需求不相符,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这促使高职数学老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成了一个提升自我工作能力和积累行业经验的重要途径。通过在相关企业挂职,高职数学老师可以根据当前市场人才需求掌握最前沿的行业和企业信息并运用到教学内容上。结合笔者多年的企业挂职锻炼的经历,本人对高职数学老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有了更加明
期刊
摘 要:一方面,为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成效,高校应鼓励和支持校内老师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关键知识点的基础上,以实践和行动为导向,主动开发校本教材、辅助读本材料、创新创业实务手册等课堂教学资源,以满足各专业、各年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学需要。另一方面,应主动收集整理各行各业的创新创业成败案例,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素材,改革和创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案例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创新创业案例
期刊
为了进一步加强基础学科与业企业之间的联系,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了解当前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提高基础课教师的教研教改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方案,根据我校要求,我于2020年8月1日至15日到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进行实践锻炼。由于今年恰逢疫情,情况比较特殊,所以在企业锻炼期间,我主要是通过电话、网络、qq等手段与企业相关人员进行交流并参加了文献翻译岗位锻炼。通过此次赴
期刊
摘 要: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微课英语教学模式不断得到英语教师的重视,同时也有一部分英语教师利用微课来完成相应的英语教学活动。对于英语微课来说,不仅具有简单性、新颖性的教学优势,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相互沟通,重视学生的英语主体性作用,从而有效地完成高等院校英语教学活动。近些年来,很多高校英语教学课堂上已经运用微课来完成相应的教学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增加英
期刊
摘 要:培养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态度。本文主要从数学习惯、数学思想、审题解题和反思总结等方面提出建议,发挥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作用,帮助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学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方法  在我国实施“人才战略”的大环境下,中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教育改革两者之间互相联系又相互促进。同时培养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是
期刊
摘 要:随着公共服务的发展,社区托幼服务也在城市中逐步推进与完善,其不仅为居民生活带来便利,也辅助着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本文通过对成都市实地及网络数据的调查分析,探查影响居民选择社区托幼服务最主要的因素;借助供给和需求的经济学视角,探究成都市社区托幼服务供给现状与不同类型人群对社区托幼服务的真正需求;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对策,以期不断完善社区托幼服务,共促社会发展。  关键词:公共服务;社区托幼;需
期刊
摘 要: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满足了人们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但同时,海量的网络信息对于青年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网络的存在是利弊共存的。本文分析了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对策  为了培养出具备扎实知识、技能和优良品德的优质人才,高校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力度,
期刊
摘 要:立足于河北省内高职院校,随着中国经济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作为培养大国工匠的主要阵营,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艰巨使命。高职院校在为各行各业推送优秀的专业人才的同时,也会面临学生因政治导向和社会价值观的缺失而为学校、企业、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课程思政的作用举足轻重,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更有利于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高职院校
期刊
摘 要:现代学徒制的应用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综合工作素养,以期为国家培养出专业技能水平、社会实践能力强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本文开展了对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实施高职教育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对学生
期刊
摘 要:伴随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逐步朝着功能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但各系统管线之间存在极为复杂的关联,加大了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难度,对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都提出更高要求。由于建筑电气工程的空间较为狭窄,采取粗放式施工模式显然不可行性,在容错调整空间逐步缩减之下,随之提升了返修成本,在此背景下系统化与精细化显得尤为关键,是建筑电气工程持续发展的必要方向。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BIM技术;应用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