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时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不管学生今后是学文、学理还是学工,文字书写、表达能力都至关重要。就是今后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写作能力依然是摆在首位的。
一、“三对关系”在承继中递进
“观察、思考、表达、创造”四种能力,是借助习作教学这一载体进行培养,但又不能单单局限在课内每学期有限的习作教学上,而应将习作“修炼”成学生的自觉自愿行为,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内在需求。四种能力中,观察是基础,要求学生用眼、用耳等感官去观察世界与人间万物,在观察中锻炼自我的感官朝敏锐方向发展;思考是必要条件,单单观察只能停留在感官的短暂刺激上,除了感官参与,还有发动心灵介入,将观察所得进行“脑海过滤”——提炼、拓展、衍生出更高层次的体悟与收获来,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丰盈思想;表达是目的,习作教学就是要训练学生,产生“不吐不快”的习作冲动,在观察中有了思考,并且进行了多角度的思维活动,若不能马上把它捕捉下来,就会有转瞬即逝的可能,此时就需要用笔记录下来,形成表达的书面记载或备忘,再在适当的场合,以多样的方式,呈现表达的成果,可以交流、可以登载发表、可以发布在网络上供人点击阅读等。创造是美好的愿景与努力追求的目标,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也都是鲜活且与众不同的,有了表达的欲望与行动后,习作教学还应有更高原的追求,那就是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模仿中有创新,不人云亦云,能相信自我,书写出富有创意的文字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转”,这是小学习作教学的至高目标,也是小学习作教学应孜孜以求的终极“梦想”。
由此可见,四种能力,三对关系中,在具体排序与能力推进上,既先后关联又递进上升,在承继中图发展。
二、“观察与思考能力”应以第一学段为主夯实
第一学段定位为“写话”,在“写话”的学段目标中主要有三条——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学段目标中“留心周围事物”实际上就是在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实际上是重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简单的标点”等要求,也需要学生融入具体的思维,方能得当运用。可见,通过写话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是小学习作教学第一学段责无旁贷的神圣任务。
三、“表达与创造能力”应以第三学段为主培养
第三学段是小学的最高阶段,也是习作水平应该发展到的一个崭新高度。为此,第三学段的“习作要求”则是——1.懂得写作时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这里的“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的需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实际上就含有“创造能力”的内容——自我表达,与人交流,要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想让他人“过目难忘”,就必须令表达有创造的意味;个人的独特感受,就是自己与他人不同的感觉,含有独创性的意思。
随文操练比新意。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也有不少内容可以挖掘出来,对学生的表达与创造能力进行双重培养的。例如,笔者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经常会与学生玩这样的游戏——看看哪位学生敢与教师“PK”,运用单元中的“读读写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可以调换词语的顺序,“串词成段”,比比看谁用上的词语多且富有新意;在期末总复习时,教师还与学生进行同台“竞技”,看看谁能用上足够多的课题,串联成一段有意思、有意义的文段。
因而,在小学第三学段,可以适当地进行“超人体童话”的习作练习。可以有三种方式,一是教师提供“规定的人物”让学生创编情节;二是“假借”当下在学生中流行的漫画书抑或是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如蜘蛛侠、钢铁侠、变形金刚等,鼓励学生写出与好莱坞不一样的作品;三是“自由创作”,允许学生发挥自我的匠心,写出让人赏心悦目、引人入胜的故事来。
一、“三对关系”在承继中递进
“观察、思考、表达、创造”四种能力,是借助习作教学这一载体进行培养,但又不能单单局限在课内每学期有限的习作教学上,而应将习作“修炼”成学生的自觉自愿行为,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内在需求。四种能力中,观察是基础,要求学生用眼、用耳等感官去观察世界与人间万物,在观察中锻炼自我的感官朝敏锐方向发展;思考是必要条件,单单观察只能停留在感官的短暂刺激上,除了感官参与,还有发动心灵介入,将观察所得进行“脑海过滤”——提炼、拓展、衍生出更高层次的体悟与收获来,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丰盈思想;表达是目的,习作教学就是要训练学生,产生“不吐不快”的习作冲动,在观察中有了思考,并且进行了多角度的思维活动,若不能马上把它捕捉下来,就会有转瞬即逝的可能,此时就需要用笔记录下来,形成表达的书面记载或备忘,再在适当的场合,以多样的方式,呈现表达的成果,可以交流、可以登载发表、可以发布在网络上供人点击阅读等。创造是美好的愿景与努力追求的目标,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也都是鲜活且与众不同的,有了表达的欲望与行动后,习作教学还应有更高原的追求,那就是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模仿中有创新,不人云亦云,能相信自我,书写出富有创意的文字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转”,这是小学习作教学的至高目标,也是小学习作教学应孜孜以求的终极“梦想”。
由此可见,四种能力,三对关系中,在具体排序与能力推进上,既先后关联又递进上升,在承继中图发展。
二、“观察与思考能力”应以第一学段为主夯实
第一学段定位为“写话”,在“写话”的学段目标中主要有三条——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学段目标中“留心周围事物”实际上就是在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实际上是重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简单的标点”等要求,也需要学生融入具体的思维,方能得当运用。可见,通过写话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是小学习作教学第一学段责无旁贷的神圣任务。
三、“表达与创造能力”应以第三学段为主培养
第三学段是小学的最高阶段,也是习作水平应该发展到的一个崭新高度。为此,第三学段的“习作要求”则是——1.懂得写作时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这里的“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的需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实际上就含有“创造能力”的内容——自我表达,与人交流,要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想让他人“过目难忘”,就必须令表达有创造的意味;个人的独特感受,就是自己与他人不同的感觉,含有独创性的意思。
随文操练比新意。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也有不少内容可以挖掘出来,对学生的表达与创造能力进行双重培养的。例如,笔者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经常会与学生玩这样的游戏——看看哪位学生敢与教师“PK”,运用单元中的“读读写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可以调换词语的顺序,“串词成段”,比比看谁用上的词语多且富有新意;在期末总复习时,教师还与学生进行同台“竞技”,看看谁能用上足够多的课题,串联成一段有意思、有意义的文段。
因而,在小学第三学段,可以适当地进行“超人体童话”的习作练习。可以有三种方式,一是教师提供“规定的人物”让学生创编情节;二是“假借”当下在学生中流行的漫画书抑或是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如蜘蛛侠、钢铁侠、变形金刚等,鼓励学生写出与好莱坞不一样的作品;三是“自由创作”,允许学生发挥自我的匠心,写出让人赏心悦目、引人入胜的故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