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一般被大家认为是生产或者工程企业中从事一种重复率高、模式化操作的劳动者。工匠精神贯穿于劳动过程之中, 始于设计,展现在整个制作之中。但工匠作折射出的职业内涵,它的精神却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我们处于新时代,新发展时期,“工匠精神”代表着坚持不懈的精神、一丝不苟的态度, 开拓创新的魄力,锲而不舍的意志和努力超越的责任心, 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工匠精神”在工作中上追逐革新与创意、技术中打造精益求精, 体现了爱岗、精艺、执着、等精神。
2、“双创时代”下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作为从古至今传承的匠人文化,其发展与复兴是现实选择的必由之路。“工匠精神”蕴涵的社会价值与思想内涵。在当前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创新驱动等战略背景下,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当代中国,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指导下,不仅需要一批引导思想解放与技术创新的大国工匠, 也需要一批努力开拓、勇于前进的创业人才, 这两类人才的结合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双创型”人才更为时代所急需。
3、“工匠精神”在项目管理的应用
最近几年,部分媒体报道出某些项目质量堪忧,出现隐患的新闻屡见不鲜。“断断桥”“倒倒楼”等新闻,让工程项目一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工匠精神”在项目上的回归就显得迫切需要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匠人精神的延续和管理方式,如何把它用在项目管理上,是工程项目管理应探索的方向,我认为,要将“工匠精神”用于项目管理之中,应该做到“三细三精”。
项目质量要“精品”。“做精品项目”是每个项目管理人员对待项目最高的自我要求,这其中也体现出“工匠精神”,一个项目,往大了看就是一个产品,即使是是一栋楼、一条路,在管理人员眼中,也和一个凳子、一张桌子是一样的重要。对待每一个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的流程,都要按照精品的标准去对待,收获客户的肯定,才是“工匠精神”真正的意义,只有牢牢把握“精品”意识,项目管理才能越做越好。
工作人员要“精通”。项目的开展要顺利,且达到预期目标,没有精通业务技能的工作人员只能纸上谈兵。项目施工的每个细节,每个流程,对应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精通业务。招投标的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标书的制作,工程人员必须了于指掌每一项施工工作的标准,只有项目设计到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熟练专业,才能满足制作精品的前提条件。
项目管理要“精密”。项目管理的精密要求每一个环节要环环相扣,紧密衔接。这就意味着整个管理链条不能有半点疏漏。比如说,项目的设计方案与施工方案必须与施工人员合作紧密,对接顺畅,如果某一环节,有工作人员沟通不畅,信息不对应,那么具体的实施就会出现问题,对项目带来影响,造成不利后果。因此,管理上的精密要求在项目从设计到落地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密有序,做到格式化、流程化、才能打造精品项目。
细化工作内容。项目涉及到的每个工作内容,需要细化,有的放矢地去完成。比如,对人员的管理,要细化为具体的岗位要求,特别是在团队合作,以人为本的当今,每一个岗位涉及到的人对应的关系不同,稍有疏漏,则会给项目管理带来不利的后果。因此,管理人员需要梳理思维,在细化内容上做到心中有数。
细分工作职责。只有确实落实各个环节的岗位责任人,才能在项目管理中做到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細化工作职责并不是一刀切,各管各,从管理的角度讲,分工不代表各行其是,
团体分工,而团体又是紧密联系到一起的,团结一致。世上并无单打独头的完美,而齐心协力才能完美。
细化管理。代表着管理落实,作为项目管理,涉及到项目的方方面面,每一项管理都必须有对应的流程和程序去落实。比如设计方案时,方案有所改动没有与施工部门协调好,而项目管理者没有一个环节挨着一个环节去落实管理,那么最后项目完成的品质就会大打折扣。只有将每一个管理环节落实下去,才能把握全局,真正做到“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
“三细”代表着落实,贯彻执行力,无论战略做的多完美,如果没有落到实处,只能是空谈。对于项目管理来说,落实是重中之重,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没有落实,则没有顺利的进展,当然完不成既定的目标。
精品、精通、精密三者在项目管理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无“精通”,则无法“精密”,就打造不出“精品”。三者精神紧密连接,是“工匠精神”在项目管理上的实现。“三细”是“工匠精神”的执行力,细化工作内容,要求工作人员的职责细分,而管理细化则是全局管控。“三细”相互作用,使得工作内容、工作职责、管理职责落实到位,满足项目管理对于精细化的要求,是“工匠精神”在项目管理中落实的具体体现。
将“工匠精神”应用于项目管理之中,是“精”和“细”的有机结合,是项目管理目标实现的两个具体方式,两者统一,才能铸造项目精品。
参考文献:
[1]《工程质量管理与“工匠精神”传承》曾华 2016.06期《施工企业管理》.
作者简介:龙珊,1986-,重庆人,硕士,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工匠一般被大家认为是生产或者工程企业中从事一种重复率高、模式化操作的劳动者。工匠精神贯穿于劳动过程之中, 始于设计,展现在整个制作之中。但工匠作折射出的职业内涵,它的精神却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我们处于新时代,新发展时期,“工匠精神”代表着坚持不懈的精神、一丝不苟的态度, 开拓创新的魄力,锲而不舍的意志和努力超越的责任心, 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工匠精神”在工作中上追逐革新与创意、技术中打造精益求精, 体现了爱岗、精艺、执着、等精神。
2、“双创时代”下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作为从古至今传承的匠人文化,其发展与复兴是现实选择的必由之路。“工匠精神”蕴涵的社会价值与思想内涵。在当前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创新驱动等战略背景下,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当代中国,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指导下,不仅需要一批引导思想解放与技术创新的大国工匠, 也需要一批努力开拓、勇于前进的创业人才, 这两类人才的结合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双创型”人才更为时代所急需。
3、“工匠精神”在项目管理的应用
最近几年,部分媒体报道出某些项目质量堪忧,出现隐患的新闻屡见不鲜。“断断桥”“倒倒楼”等新闻,让工程项目一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工匠精神”在项目上的回归就显得迫切需要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匠人精神的延续和管理方式,如何把它用在项目管理上,是工程项目管理应探索的方向,我认为,要将“工匠精神”用于项目管理之中,应该做到“三细三精”。
项目质量要“精品”。“做精品项目”是每个项目管理人员对待项目最高的自我要求,这其中也体现出“工匠精神”,一个项目,往大了看就是一个产品,即使是是一栋楼、一条路,在管理人员眼中,也和一个凳子、一张桌子是一样的重要。对待每一个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的流程,都要按照精品的标准去对待,收获客户的肯定,才是“工匠精神”真正的意义,只有牢牢把握“精品”意识,项目管理才能越做越好。
工作人员要“精通”。项目的开展要顺利,且达到预期目标,没有精通业务技能的工作人员只能纸上谈兵。项目施工的每个细节,每个流程,对应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精通业务。招投标的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标书的制作,工程人员必须了于指掌每一项施工工作的标准,只有项目设计到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熟练专业,才能满足制作精品的前提条件。
项目管理要“精密”。项目管理的精密要求每一个环节要环环相扣,紧密衔接。这就意味着整个管理链条不能有半点疏漏。比如说,项目的设计方案与施工方案必须与施工人员合作紧密,对接顺畅,如果某一环节,有工作人员沟通不畅,信息不对应,那么具体的实施就会出现问题,对项目带来影响,造成不利后果。因此,管理上的精密要求在项目从设计到落地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密有序,做到格式化、流程化、才能打造精品项目。
细化工作内容。项目涉及到的每个工作内容,需要细化,有的放矢地去完成。比如,对人员的管理,要细化为具体的岗位要求,特别是在团队合作,以人为本的当今,每一个岗位涉及到的人对应的关系不同,稍有疏漏,则会给项目管理带来不利的后果。因此,管理人员需要梳理思维,在细化内容上做到心中有数。
细分工作职责。只有确实落实各个环节的岗位责任人,才能在项目管理中做到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細化工作职责并不是一刀切,各管各,从管理的角度讲,分工不代表各行其是,
团体分工,而团体又是紧密联系到一起的,团结一致。世上并无单打独头的完美,而齐心协力才能完美。
细化管理。代表着管理落实,作为项目管理,涉及到项目的方方面面,每一项管理都必须有对应的流程和程序去落实。比如设计方案时,方案有所改动没有与施工部门协调好,而项目管理者没有一个环节挨着一个环节去落实管理,那么最后项目完成的品质就会大打折扣。只有将每一个管理环节落实下去,才能把握全局,真正做到“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
“三细”代表着落实,贯彻执行力,无论战略做的多完美,如果没有落到实处,只能是空谈。对于项目管理来说,落实是重中之重,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没有落实,则没有顺利的进展,当然完不成既定的目标。
精品、精通、精密三者在项目管理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无“精通”,则无法“精密”,就打造不出“精品”。三者精神紧密连接,是“工匠精神”在项目管理上的实现。“三细”是“工匠精神”的执行力,细化工作内容,要求工作人员的职责细分,而管理细化则是全局管控。“三细”相互作用,使得工作内容、工作职责、管理职责落实到位,满足项目管理对于精细化的要求,是“工匠精神”在项目管理中落实的具体体现。
将“工匠精神”应用于项目管理之中,是“精”和“细”的有机结合,是项目管理目标实现的两个具体方式,两者统一,才能铸造项目精品。
参考文献:
[1]《工程质量管理与“工匠精神”传承》曾华 2016.06期《施工企业管理》.
作者简介:龙珊,1986-,重庆人,硕士,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