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選择NAPL类污染物中典型的代表污染物苯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经过修正的美国环保署NAPL模拟器,对水位波动情况下,苯在地下运移的污染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结论:LNAPL类污染物可以处于地下水位之下。此次模拟对以后进一步模拟其他的NAPL类污染物,预测NAPL在地下的迁移和归宿,
以及修复NAPL污染的地下水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非水相液体(NAPL)水位波动石油类污染苯模拟器
中图分类号:S482.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整个社会工业化经济的逐渐发展,石油工业在各个国家占据了重要的经济地位,石油和石油产品的使用量在不断地增加,它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石油污染物具有致癌、致畸和致基因突变的潜在性。在石油开采、加工、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通过泄漏或含油污水进入地表土壤,再直接进入或间接由降雨带入包气带,直至进入地下水体,从而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给现代人类生活和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石油引起的污染,逐步地对其进行各方面的研究。
1水位波动情况下LNAPL的地下运移
通常根据NAPLs与水的密度大小比较,分为轻质非水相流体(LNAPLs)和重质非水相流体(DNAPLs)。前者密度比水小,如燃料油类;后者密度比水大,常见的有高毒有机氯溶剂、甲苯、煤焦油、杂芬油等。本文选择的试验对象苯污染物,是LNAPL类污染物中典型的代表物质,主要介绍水位波动情况下LNAPL的地下运移的数值模拟研究,对于DNAPL就不做过多介绍。
在理想的情况下,地下是由三种相互关联的区域构成:与空气相接触的渗流区,毛细管边缘区,地下水位含水土层区。由地表释放的LNAPL在以上三个区域中的迁移情况十分复杂,总的来说有三种迁移机制。第一,LNAPL渗透至土壤中,并且在毛管压与重力的作用下进行纵向与横向的迁移。LNAPL液体的分布是液体特性(密度,粘度,界面张力,潜在可湿性和可变化学组分),土壤特性(粒度分布,矿物容量,水分含量,孔隙度,水压传导率和空间异质性),和体系排泄和吸渗历史等的函数。第二,LNAPL会溶解到水中,这部分溶解的LNAPL会随着水流向下游运移。第三,LNAPL会挥发至土壤气体中,并且作为蒸发态在土壤气体中迁移。[4]
2水位波动情况下NAPL类污染物在地下运移的数值模拟研究
模拟水位波动情况下NAPL类污染物在地下运移的污染过程,是采用经过修正的美国环保署NAPL模拟器,选择苯作为NAPL的典型代表物,应用软件Compaq Visual Fortran运行NAPL模拟器,模拟在水位波动情况下苯在地下运移的污染过程,模拟得到的数据将绘制成图,直观反映水位波动情况下苯在地下迁移的动态过程。
2.1模拟中的条件设定
该数值模拟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初始状态的模拟和苯的排放。如图1所示,图右边的地下水水位在离地表-9m处,左边的地下水水位在离地表-10m处,水流从右向左流,水利坡度为0.01.模拟区最上层为沙层,中间为沙质粘土层,下面为沙层,最底层为不透水层。在此期间,苯释放到地表上方的20cm处,污染物随水流从右向左流,其水利坡度也同样为0.01。
第二阶段:地下水位的下降。在此期间,因为地下水被抽取,所以地下水位从-10m下降到-30m,与此同时,地下水位的下降连同重力作用进一步带动苯的垂直运输,苯的水平输送从右到左的水力坡度同样也为0.01。
第三阶段:地下水位的上升。在此期间,地下水位从-30m上升到-0.8m,地下水位的上升带动苯的上升,此时水流从右到左流动的水力坡度为0.01。
2.2模拟结果
根据数值模拟得到的数据,绘制成图。如图2至4所示。可以很清楚直观地看到在水位波动状态下苯污染物的运动过程。
第一阶段,模拟苯第一天的泄露分布,如图2所示。
第二阶段,模拟地下水位下降后苯的分布,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随着苯的持续排放,在重力和毛管压力的作用下,不断向下迁移,同时伴有横向的扩散迁移。当苯到达地下水位水面以后,由于苯不能向水下溶解或者渗透,而漂浮在水面以上,并随着水力坡度向下游扩散。
第三阶段,模拟地下水位上升后苯的分布,如图4所示。根据该阶段的模拟结果,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由于水位的上升,之前在水面以上的苯此时已经被包含在地下水之中,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推论:LNAPL类污染物可以处于地下水位之下。
模拟的结果可以反映出苯的三个迁移的基本机制:
2.2.1引力和毛细管力影响苯入渗土壤及它的纵向和横向迁移。
苯污染物在受到重力和毛管压力的作用下,向下迁移。迁移过程中,苯逐渐取代渗流区中部分的空隙水,并向四周扩散,迫使水从渗流区排出。随后苯污染物运移至地下水位线,由于苯的密度比水小,且水溶解度较低,苯会在水位线上积累,形成一个自由表面,沿水力坡度进行横向扩散。
2.2.2随着苯的持续排放,苯在水位线上不断累积。由于地下的空间是一定的,苯的不断积累和体积扩大,使得地下水被逐渐排开,再加上季节变化引起的地下水位波动,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和上升。当地下水位下降时,苯不能向水下溶解或者渗透,而漂浮在水面以上,随着水力坡度向下游扩散。当地下水位上升时,苯将被上升的地下水所淹没,并处于地下水位之下。同时由于水流的作用,使苯在水平方向上发生迁移。
2.2.3气相苯成分在土壤气体中的运输,增加气相密度,从而诱导下降运动。
3结论
本文选择NAPL类污染物中的典型代表污染物苯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经过修正的美国环保署NAPL模拟器,对水位波动的情况下,苯在地下运移的污染过程进行模拟。根据模拟所得数据而绘制的图片,能够直观反映水位波动情况下,苯在地下运移的污染规律:苯泄露至地下后,在重力和毛管压力的作用下,穿过渗流区向下运移。当苯运移至地下水位线,在水位线上积累并形成自由表面。由于季节变化引起的地下水位上下波动,使得苯在垂直方向上发生迁移,并沿着水力坡度的方向横向运移。当地下水位下降时,苯不能向水下溶解或者渗透,而漂浮在水面以上,随着水力坡度向下游扩散;当地下水位上升时,苯将被上升的地下水所淹没,并处于地下水位之下。
从这次模拟中可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密度比水小的LNAPL类污染物可以处于地下水位之下。这对以后进一步模拟其他的NAPL类污染物,研究NAPL类污染物在地下迁移的机制和原理,准确预测NAPL在地下的迁移和归宿,以及修复NAPL污染的地下水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兆昌、张兰生、聂永丰等.地下水系统的污染与控制[M].第1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1- 25.
[2]钱学忠、吴剑锋、朱学愚.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01,46(2):99-104.
[3]Niaz Mohammed, Allayla R I, Nakhla G F, et al. State-of-art review of bioremediation studies[J].Environ.Sci.Health,1997,A31(7):1547-1574.
[4]Guarnaccia,J.,Pinder,G.,and Fishman,M.(1997).”NAPL:Simulator Documentation,EPA/600/R-97/102.”National Risk Management Reserch Laboratory,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Ada,OK 7482
以及修复NAPL污染的地下水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非水相液体(NAPL)水位波动石油类污染苯模拟器
中图分类号:S482.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整个社会工业化经济的逐渐发展,石油工业在各个国家占据了重要的经济地位,石油和石油产品的使用量在不断地增加,它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石油污染物具有致癌、致畸和致基因突变的潜在性。在石油开采、加工、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通过泄漏或含油污水进入地表土壤,再直接进入或间接由降雨带入包气带,直至进入地下水体,从而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给现代人类生活和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石油引起的污染,逐步地对其进行各方面的研究。
1水位波动情况下LNAPL的地下运移
通常根据NAPLs与水的密度大小比较,分为轻质非水相流体(LNAPLs)和重质非水相流体(DNAPLs)。前者密度比水小,如燃料油类;后者密度比水大,常见的有高毒有机氯溶剂、甲苯、煤焦油、杂芬油等。本文选择的试验对象苯污染物,是LNAPL类污染物中典型的代表物质,主要介绍水位波动情况下LNAPL的地下运移的数值模拟研究,对于DNAPL就不做过多介绍。
在理想的情况下,地下是由三种相互关联的区域构成:与空气相接触的渗流区,毛细管边缘区,地下水位含水土层区。由地表释放的LNAPL在以上三个区域中的迁移情况十分复杂,总的来说有三种迁移机制。第一,LNAPL渗透至土壤中,并且在毛管压与重力的作用下进行纵向与横向的迁移。LNAPL液体的分布是液体特性(密度,粘度,界面张力,潜在可湿性和可变化学组分),土壤特性(粒度分布,矿物容量,水分含量,孔隙度,水压传导率和空间异质性),和体系排泄和吸渗历史等的函数。第二,LNAPL会溶解到水中,这部分溶解的LNAPL会随着水流向下游运移。第三,LNAPL会挥发至土壤气体中,并且作为蒸发态在土壤气体中迁移。[4]
2水位波动情况下NAPL类污染物在地下运移的数值模拟研究
模拟水位波动情况下NAPL类污染物在地下运移的污染过程,是采用经过修正的美国环保署NAPL模拟器,选择苯作为NAPL的典型代表物,应用软件Compaq Visual Fortran运行NAPL模拟器,模拟在水位波动情况下苯在地下运移的污染过程,模拟得到的数据将绘制成图,直观反映水位波动情况下苯在地下迁移的动态过程。
2.1模拟中的条件设定
该数值模拟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初始状态的模拟和苯的排放。如图1所示,图右边的地下水水位在离地表-9m处,左边的地下水水位在离地表-10m处,水流从右向左流,水利坡度为0.01.模拟区最上层为沙层,中间为沙质粘土层,下面为沙层,最底层为不透水层。在此期间,苯释放到地表上方的20cm处,污染物随水流从右向左流,其水利坡度也同样为0.01。
第二阶段:地下水位的下降。在此期间,因为地下水被抽取,所以地下水位从-10m下降到-30m,与此同时,地下水位的下降连同重力作用进一步带动苯的垂直运输,苯的水平输送从右到左的水力坡度同样也为0.01。
第三阶段:地下水位的上升。在此期间,地下水位从-30m上升到-0.8m,地下水位的上升带动苯的上升,此时水流从右到左流动的水力坡度为0.01。
2.2模拟结果
根据数值模拟得到的数据,绘制成图。如图2至4所示。可以很清楚直观地看到在水位波动状态下苯污染物的运动过程。
第一阶段,模拟苯第一天的泄露分布,如图2所示。
第二阶段,模拟地下水位下降后苯的分布,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随着苯的持续排放,在重力和毛管压力的作用下,不断向下迁移,同时伴有横向的扩散迁移。当苯到达地下水位水面以后,由于苯不能向水下溶解或者渗透,而漂浮在水面以上,并随着水力坡度向下游扩散。
第三阶段,模拟地下水位上升后苯的分布,如图4所示。根据该阶段的模拟结果,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由于水位的上升,之前在水面以上的苯此时已经被包含在地下水之中,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推论:LNAPL类污染物可以处于地下水位之下。
模拟的结果可以反映出苯的三个迁移的基本机制:
2.2.1引力和毛细管力影响苯入渗土壤及它的纵向和横向迁移。
苯污染物在受到重力和毛管压力的作用下,向下迁移。迁移过程中,苯逐渐取代渗流区中部分的空隙水,并向四周扩散,迫使水从渗流区排出。随后苯污染物运移至地下水位线,由于苯的密度比水小,且水溶解度较低,苯会在水位线上积累,形成一个自由表面,沿水力坡度进行横向扩散。
2.2.2随着苯的持续排放,苯在水位线上不断累积。由于地下的空间是一定的,苯的不断积累和体积扩大,使得地下水被逐渐排开,再加上季节变化引起的地下水位波动,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和上升。当地下水位下降时,苯不能向水下溶解或者渗透,而漂浮在水面以上,随着水力坡度向下游扩散。当地下水位上升时,苯将被上升的地下水所淹没,并处于地下水位之下。同时由于水流的作用,使苯在水平方向上发生迁移。
2.2.3气相苯成分在土壤气体中的运输,增加气相密度,从而诱导下降运动。
3结论
本文选择NAPL类污染物中的典型代表污染物苯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经过修正的美国环保署NAPL模拟器,对水位波动的情况下,苯在地下运移的污染过程进行模拟。根据模拟所得数据而绘制的图片,能够直观反映水位波动情况下,苯在地下运移的污染规律:苯泄露至地下后,在重力和毛管压力的作用下,穿过渗流区向下运移。当苯运移至地下水位线,在水位线上积累并形成自由表面。由于季节变化引起的地下水位上下波动,使得苯在垂直方向上发生迁移,并沿着水力坡度的方向横向运移。当地下水位下降时,苯不能向水下溶解或者渗透,而漂浮在水面以上,随着水力坡度向下游扩散;当地下水位上升时,苯将被上升的地下水所淹没,并处于地下水位之下。
从这次模拟中可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密度比水小的LNAPL类污染物可以处于地下水位之下。这对以后进一步模拟其他的NAPL类污染物,研究NAPL类污染物在地下迁移的机制和原理,准确预测NAPL在地下的迁移和归宿,以及修复NAPL污染的地下水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兆昌、张兰生、聂永丰等.地下水系统的污染与控制[M].第1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1- 25.
[2]钱学忠、吴剑锋、朱学愚.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01,46(2):99-104.
[3]Niaz Mohammed, Allayla R I, Nakhla G F, et al. State-of-art review of bioremediation studies[J].Environ.Sci.Health,1997,A31(7):1547-1574.
[4]Guarnaccia,J.,Pinder,G.,and Fishman,M.(1997).”NAPL:Simulator Documentation,EPA/600/R-97/102.”National Risk Management Reserch Laboratory,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Ada,OK 7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