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圆锥角膜行角膜胶原交联术后早期组织形态学变化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进展期圆锥角膜行角膜胶原交联术后早期共聚焦显微镜下的组织形态学改变。

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眼科行角膜胶原交联术的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23例(32只眼),其中男性15例(24只眼),女性8例(8只眼);年龄(26±10)岁。所有患者于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角膜组织结构改变、定量记录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基质细胞、内皮细胞密度和基质结构改变的深度并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时间的总体差异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或Friedman检验,不同时间的差异的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或Bonferroni校正。

结果

角膜胶原交联术后1周,角膜上皮细胞处于修复期,表现为上皮基底细胞核增大、反射增强,上皮下可见活化细胞,浅基质肿胀呈海绵状,深基质肿胀呈不均匀斑块状或条索状,反射强。术后1个月,上皮基底细胞恢复,上皮下神经开始生长,浅基质持续呈海绵状肿胀,反射进一步增强,深基质肿胀呈更粗大的斑块或条索样结构并持续至术后3个月。术前与术后3个月内,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3.30,P

其他文献
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正在彻底改变癌症的治疗。但越来越多的报告及研究发现ICIs使用过程中出现活动性结核病(TB),现症的结核感染也会影响ICIs的使用。本综述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及临床经验,简要描述了免疫治疗中TB的发病率、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通路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活动性TB发生的机制,重点介绍了免疫治疗前TB的筛查、预防性抗TB治疗的时机、抗肿瘤治疗前及抗肿瘤治疗过程中确诊TB后治疗方案的选择及调整,以期为晚期肺癌的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表层点状角膜病变是临床常见的角膜上皮和浅基质层异常。临床引起表层点状角膜病变的原发疾病众多,因此本文提出对原发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尤为重要,是表层点状角膜病变诊疗中的关键环节。同时,本文指出由于表层点状角膜病变的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因此必须提高认识,力求采用正确的诊断思路,结合病史以及裂隙灯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和其他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充分鉴别,正确判断原发疾病,以便为确定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提供客观依据。
干眼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眼表疾病,影响患者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正确区分干眼的病因、分类和严重程度是干眼精准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的核心。本文在分析干眼精准诊断面临挑战和瓶颈的基础上,纵观干眼诊断技术的现状和发展,从传统方法到新兴技术,指出实现干眼精准诊断的努力方向和推荐策略,为临床积极推动干眼的精准诊断提供指导和参考。
期刊
免疫相关性角膜病是由于全身或眼局部免疫功能异常,对自身正常角膜组织或变性角膜组织产生异常免疫应答反应,造成角膜和结膜结构和功能破坏,导致视力损伤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蚕蚀性角膜溃疡、睑缘炎相关角膜结膜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全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边缘性角膜溃疡等。免疫相关性角膜病临床表现多样,病程反复迁延,误诊和漏诊率高,导致临床治疗预后不佳。为此,中华眼科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针对边缘性免疫相关性角膜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进行充分讨论,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达成共识性意见,以期对该类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干
近视眼是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焦点问题。远视储备是眼球发生近视前的屈光状态,是眼轴长度与角膜及晶状体等参数之间动态匹配的结果,对于近视眼防控意义重大。我国一直缺乏儿童眼球发育参数的指导依据以及遗传因素影响的参考资料,尤其针对上述参数在儿童眼球正视化过程中变化规律的总结。为了促进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防控工作的标准化,规范人群筛查和临床治疗,使社会各界对近视眼的预防干预和评价有据可依,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眼科分会基于我国不同地区儿童青少年的屈光不正调查数据,针对我国学龄儿童正视眼在不同年龄段眼球远视储备、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