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将自己的发明变成生产力

来源 :发明与创新(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nb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发明家兼企业家
  
  在世界发明家璀璨的星河中,历来少有女发明家的倩影;在谈到女发明家的时候,人们津津乐道的仍是我国古代的黄道婆、法国的居里夫人。
  而在为数不多的女发明家里,既是发明家,又能将自己的创造发明转化为现实社会生产力,一个人同时身兼发明家和企业家二职的,更是少之又少。
  然而,奔腾不息的滚滚黄河水却孕育出这样一位杰出女性:她与丈夫一起,改写了100多年来世界轧钢史上全都是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发明轧机的历史,发明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在技术上居于世界前列的XGK系列轧机;她与丈夫一起,在极其艰辛的条件下,经过18年的风风雨雨,使XGK轧机专利技术在实践中得以实现,并以XGK轧机专利技术为核心,坚定地走自主创新之路,逐步建成并管理着一个跨省际、拥有多家子公司的现代化大企业。
  她就是河南省著名发明家、企业家——郑州拓普轧制技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赵林珍。
  
  一改常规谱新篇
  
  20世纪80年代初,赵林珍毕业于武汉钢铁学院,之后分配到了河南安阳钢铁公司轧钢研究所工作。同校毕业、早一年分配到河南安阳钢铁公司的丈夫郑红专,工作几年后,在妻子的鼓励下考回母校深造,攻读轧钢硕士学位。
  赵林珍在安阳,郑红专在武汉,而两夥心却连在一起。开始,郑红专将他设计的20多页轧机图纸邮寄回安钢,征求赵林珍的意见。赵林珍收到图纸,即使工作再忙,家务事再多,都会认认真真地研究和论证,用在大学时期学到的知识,以女人特有的精细和慎密对每个细节都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并一一在图纸上标示出来。一来一往,夫妇俩联系一次的周期起码要一个星期。这样的图纸包裹接力传递,一传就是2年。属于中国自己的轧机,也在这图纸包裹里逐渐孕育成熟了。
  1987年,郑红专和赵林珍的轧机设计图纸终于出炉了。他们系统地研究了国内外的传统轧机,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两端集中受力且两端被牢牢地固定,这就决定了轧制过程中工作辊直接产生弯曲变形,轧制的钢板通常出现受力不均、两边薄、中间厚,而且钢板越宽,这种现象就越严重,因此,传统轧机的宽度受到了限制。
  赵林珍、郑红专夫妇突破了传统轧机原理的思维定势,设计了中间受力、两端自由、“变静为动”的轧机。这种轧机具有轧辊中部均匀受力、轧辊座轴向“浮动倾斜”、轧辊座两端形成“悬臂梁”、塔形辊系处于“浮动状态”等四大创新特点,从而实现了“准刚性”(在轧制过程中轧辊几乎不产生挠曲变形)、“可宽性”(可根据产品规格需要轧机可无限拓宽)和“消差性”(所轧钢板横向和纵向受力均匀),使工作母线永远保持平直,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横向厚度差的难题。
  当钢板通过轧机时,“浮动”的轧辊座及辊系使钢板上下均匀受力,从而轧出的钢板平整如镜,横向厚差小于1微米,而且从理论上可以制造无限宽的轧机,从而轧制出无限宽度的钢板。
  
  艰难处境攀高峰
  
  1992年12月31日,郑红专、赵林珍的第一代轧机研制出来了,并在河南温县一个小厂里一次试车成功。他们为这项专利命名为XGK轧机。
  然而,伴随着XGK轧机的发明、诞生及发展,赵林珍虽有成功的喜悦,但使她至今难以忘怀的是成功前的艰辛和经历的困苦。
  在申请XGK轧机第一项专利时,赵林珍不得不四处借钱。她当时的月薪仅有76元钱,家中只有50多元存款,而申请一项专利的各项费用需要好几千元。凭着极好的人缘,赵林珍身边的十几位同事、邻居伸出援助之手,有的拿300元,有的拿500元,最多的拿800元……
  在XGK轧机找不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时,与他们夫妇俩一起工作的30多名科技人员、工人,自发地凑出了十几万元,要他们作为试制费用。但赵林珍知道,试制可能会失败,因此她婉言谢绝了大家的好意。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河南温县的一个小厂,成了XGK轧机的诞生地。
  温县这个连续三年亏损、一年多发不出工资的小厂成了XGK轧机生产线后,MBA刚毕业的赵林珍就去当了厂长,仅用三个月时间,就补齐了职工的工资。运行一年,竟奇迹般地有了107万元的盈余。
  1995年,郑红专、赵林珍的XGK专利轧机第二代技术的研制成功,在中国冶金轧钢行业引起了巨大轰动。1995年12月,原国家计委将该项目列为国家第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安排国家开发银行专项贷款2900万元,河南省焦作市财政又拨215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研制XGK型第二代技术,并建设温县拓普精密冷轧带钢厂XGK700冷轧带钢生产线。
  郑红专和赵林珍坚持自主创新,在对XGK第二代轧机不断完善和改进的基础上,1999年,第三代XGK-LD1000十二辊轧机和XGK-LD1100十二辊轧机(轧制速度均为5米/秒)相继问世。国家科委将郑州拓普轧制技术研究所XGK系列高精度冷轧带钢成套设备列为国家级火炬计划、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被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列为河南省第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
  2002年,XGK型专利轧机第四代技术研制成功,代表产品有XGK-RD1200开坯、双机连轧炉卷轧机。
  2003年10月,XGK型第五代技术研制成功,代表产品XGK-LD1400单、双机二十辊轧机。
  目前,更大、更宽、更精密的XGK型第六代技术产品正在研制之中。
  
  赤子情怀搏商海
  
  郑红专、赵林珍夫妇在总结XGK轧机运行经验、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完善上,前后花费了18年时间,利用各级科技项目计划资金和自筹资金5亿多元人民币,完成了XGK轧机从第二代到第五代的技术研发,轧辊从六辊、十二辊发展到二十辊,车L制速度从1.72米/秒、4米/秒、5米/秒发展到第五代技术的10米/秒和13.3米/秒……轧机技术日臻成熟。
  XGK型第五代技术研制成功后,XGK-LDl450二十辊轧机于2004年10月、2005年1月和2005年7月,分别在浙江、上海、广东设立分公司。到目前为止,赵林珍和郑红专已经陆续在河南温县、新乡、安阳、焦作、郑州、广东、上海、浙江等地,建成投产了12条生产线。其产品质量与生产规模,在全球都是为数不多的。
  赵林珍和郑红专通过申请专利和国际专利保护,广泛地开展国际合作。他们的原则不容置疑:XGK轧机专利是中国的,理应在国内使用,我们只卖专利产品,不卖专利技术。
  跨国巨头纷纷主动向赵林珍、郑红专伸来寻求合作的“橄榄枝”。德国西门子、日本新日铁、比利时阿赛洛、瑞士第一波士顿银行都与赵林珍进行战略合作。与此同时,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丹麦等国的钢铁企业总裁曾先后多次表示愿出巨额资金买断XGK轧机专利技术,或邀请赵林珍、郑红专全家移民,到国外发展。
  早在1989年,还是在赵林珍、郑红专为XGK轧机找“婆家”的时候,美国一财团总裁闻讯后许诺:“你们一家三口来美国,专门研究轧机,一切科研条件我提供,别墅、汽车、孩子就学由我安排,先给你们100万美元用做日常开支。”
  但郑红专夫妇心里明白这项技术发明的意义。他们对总裁说:“总裁先生,别说100万美元,就是1万美元,对我们都是天文数字。但是,这项技术赵林珍的轧钢车间一角是在中国发明的,要先在中国推广应用才是。”
  “中国人的发明首先要在中国使用。”这钢铁一样的语言,是赵林珍、郑红专发自肺腑的心声,更凝结了他们夫妻二人深深的爱国情结。
  为了保护XGK轧机专利,也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国际合作,赵林珍、郑红专先后申请了16项专利,其中12项为发明专利,并从1992年开始向美国、德国、日本等世界62个国家和地区申请专利保护,陆续得到了40多个国家的400多个专利授权书。
其他文献
济宁二号煤矿主井煤仓改扩建工程通过优化设计,合理组织施工,解决了改扩建工程与原有工程的相接问题;同时尽最大限度地组织平行作业。在80天的时间内,全面完成三个煤仓及相关工程
KJ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是集监测、通信、光纤传输于一体的综合性煤矿监控系统。……
工作面初次放顶工作是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的薄弱环节,也是回采工作面的重点和难点,该文对如何搞好初次放顶工作,避免初采期间的推跨型冒顶事故,从技术方面做了探讨,收到了良好的效
采用不同地表覆盖的栽培模式,探讨了不同地表覆盖对豫西烤烟烟叶香气成分及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豫西烤烟烟叶香气物质总量变化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盖膜条件下加大
该文通过对历次巷道自然发火事故进行总结、归类、分析,逐步认识和掌握"三软"地层巷道发火的基本规律,可以预测巷道高温点和自然发火点的准确位置,便于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
新汶矿业集团龙升公司承揽的黑龙峪隧道左线进口以后,在技术人员的努力下,克服了种种技术难题,解决了大断面巷道深孔爆破的技术问题,成功的完成了施工任务,得到了发包方的好
为探讨种植年限对设施蔬菜土壤及基质质量的影响,分别选取0,1,3,7年的土壤和基质,分析其养分、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变化,综合评价设施蔬菜土壤及基质随种植年限质量的演变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