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窗外干燥了的玉米秸躺在土黄的田野里,绿油油的小麦间隔夹杂其中。有了它们,乡村便有了灵性。这片土地面积已经十分狭小了。就在它们周围布满了房顶铺满了棉絮的厂房,动也不动,时常会传出机器的轰鸣。
这里已经不再有我上学 时的情景了。那时,站在高三折桂那座老楼的教室里,往东一看,能望见大片大片的原野,又四季的风光。秋来,疾风吹过原野:大树便欢呼,秸秆便跳舞,小麦也在歌唱。阡陌之间,偶然出现一个农人,骑着自行车,咣啷咣啷地驶过,于苍茫的天地间,便增添了一抹风景。不知他要赶去哪里,有什么家庭的、乡亲间的事。
就在学校门前,有一片南方管作叫“圩场”的地方。五天一次的集市,周围的乡亲,甚或几里,十几里之外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买卖一些应时节的东西,热热闹闹也暂时打破这长久的岑寂,就好像有盛大的事情,一下子涌来许多人。(对生活在这儿的人们来说,这的确也算是盛大的事情了。)这个地方离海边近些,记忆犹新的是那些干的,鲜的海货。最喜吃鱼,黄花鱼的美味,带鱼的肉质,鲅鱼煮出来的鲜汤......,清蒸的鱼,红烧的鱼,水煮的鱼,煎炸的鱼,鲶鱼烩锅贴,油焖小鲫鱼......,带鱼,鲢鱼,鲤鱼,鲳鱼......,年年有鱼,美味也就在这年年里。其次是干虾皮。山东最有名的美食,可能要算是刘罗锅的大葱卷煎饼,清淡,清香。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加了酱油美味无比。虾皮也是,不要泡,不要煮,和着它卷一棵葱,就在现在油腻的饮食里也出类拔萃了。
前一段,办公室里讨论古人的生活雅致。他们的生活情趣、品味比我们高得多,也比我们健康得多。
沈复在谈到和妻子一起去乡间居住的时候,这样说他们居住的环境:
“沧浪风景,时切芸怀。有老妪居金母桥之东、埂巷之北,绕屋皆菜圃,编篱为门,门外有池约亩许,花光树影,错杂篱边,其地即元末张士诚王府废基也。屋西数武,瓦砾堆成土山,登其巅可远眺,地旷人稀,颇饶野趣。妪偶言及,芸神往不置,谓余曰:‘自自别沧浪,梦魂常绕,每不得已而思其次,其老妪之居乎?’余曰:‘连朝秋暑灼人,正思得一清凉地以消长昼,卿若愿往,我先观其家可居,即袱被而往,作一月盘桓何如?’劳曰:‘恐堂上不许。’余曰:‘我自请之。’越日至其地,屋仅二间,前后隔而为四,纸窗竹榻,颇有幽趣。老妪知余意,欣然出其卧室为赁,四壁糊以白纸,顿觉改观。于是禀知吾母,挈芸居焉。邻仅老夫妇二人,灌园为业,知余夫妇避暑于此,先来通殷勤,并钓池鱼、摘园蔬为馈,偿其价,不受,芸作鞋报之,始谢而受。时方七月,绿树阴浓,水面风来,蝉鸣聒耳。邻老又为制鱼竿,与芸垂钓于柳阴深处。日落时登土山观晚霞夕照,随意联吟,有‘兽云吞落日,弓月弹流星’之句。少焉月印池中,虫声四起,设竹榻于篱下,老妪报酒温饭熟,遂就月光对酌,微醺而饭。浴罢则凉鞋蕉扇,或坐或卧,听邻老谈因果报应事。三鼓归卧,周体清凉,几不知身居城市矣。篱边倩邻老购菊,遍植之。九月花开,又与芸居十日。吾母亦欣然来观,持螯对菊,赏玩竟日。芸喜曰:‘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持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余深然之。‘今即得有境地,预知己沦亡,可胜浩叹!’美不胜收!
这样的美丽已成记忆!
这里已经不再有我上学 时的情景了。那时,站在高三折桂那座老楼的教室里,往东一看,能望见大片大片的原野,又四季的风光。秋来,疾风吹过原野:大树便欢呼,秸秆便跳舞,小麦也在歌唱。阡陌之间,偶然出现一个农人,骑着自行车,咣啷咣啷地驶过,于苍茫的天地间,便增添了一抹风景。不知他要赶去哪里,有什么家庭的、乡亲间的事。
就在学校门前,有一片南方管作叫“圩场”的地方。五天一次的集市,周围的乡亲,甚或几里,十几里之外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买卖一些应时节的东西,热热闹闹也暂时打破这长久的岑寂,就好像有盛大的事情,一下子涌来许多人。(对生活在这儿的人们来说,这的确也算是盛大的事情了。)这个地方离海边近些,记忆犹新的是那些干的,鲜的海货。最喜吃鱼,黄花鱼的美味,带鱼的肉质,鲅鱼煮出来的鲜汤......,清蒸的鱼,红烧的鱼,水煮的鱼,煎炸的鱼,鲶鱼烩锅贴,油焖小鲫鱼......,带鱼,鲢鱼,鲤鱼,鲳鱼......,年年有鱼,美味也就在这年年里。其次是干虾皮。山东最有名的美食,可能要算是刘罗锅的大葱卷煎饼,清淡,清香。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加了酱油美味无比。虾皮也是,不要泡,不要煮,和着它卷一棵葱,就在现在油腻的饮食里也出类拔萃了。
前一段,办公室里讨论古人的生活雅致。他们的生活情趣、品味比我们高得多,也比我们健康得多。
沈复在谈到和妻子一起去乡间居住的时候,这样说他们居住的环境:
“沧浪风景,时切芸怀。有老妪居金母桥之东、埂巷之北,绕屋皆菜圃,编篱为门,门外有池约亩许,花光树影,错杂篱边,其地即元末张士诚王府废基也。屋西数武,瓦砾堆成土山,登其巅可远眺,地旷人稀,颇饶野趣。妪偶言及,芸神往不置,谓余曰:‘自自别沧浪,梦魂常绕,每不得已而思其次,其老妪之居乎?’余曰:‘连朝秋暑灼人,正思得一清凉地以消长昼,卿若愿往,我先观其家可居,即袱被而往,作一月盘桓何如?’劳曰:‘恐堂上不许。’余曰:‘我自请之。’越日至其地,屋仅二间,前后隔而为四,纸窗竹榻,颇有幽趣。老妪知余意,欣然出其卧室为赁,四壁糊以白纸,顿觉改观。于是禀知吾母,挈芸居焉。邻仅老夫妇二人,灌园为业,知余夫妇避暑于此,先来通殷勤,并钓池鱼、摘园蔬为馈,偿其价,不受,芸作鞋报之,始谢而受。时方七月,绿树阴浓,水面风来,蝉鸣聒耳。邻老又为制鱼竿,与芸垂钓于柳阴深处。日落时登土山观晚霞夕照,随意联吟,有‘兽云吞落日,弓月弹流星’之句。少焉月印池中,虫声四起,设竹榻于篱下,老妪报酒温饭熟,遂就月光对酌,微醺而饭。浴罢则凉鞋蕉扇,或坐或卧,听邻老谈因果报应事。三鼓归卧,周体清凉,几不知身居城市矣。篱边倩邻老购菊,遍植之。九月花开,又与芸居十日。吾母亦欣然来观,持螯对菊,赏玩竟日。芸喜曰:‘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持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余深然之。‘今即得有境地,预知己沦亡,可胜浩叹!’美不胜收!
这样的美丽已成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