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提倡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促使他们成为兼具文化素养、道德品质与艺术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这不仅是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更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必然需求。音乐作为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主要课程,能够起到陶冶心智情操、提升思想境界的作用,有利于学生艺术鉴赏素养的良性发展。为此,本文探究了提高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以期通过构建多元化的音乐课堂,给予学生更丰富的音乐学习体验。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习兴趣;策略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教师与家长意识到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性。音乐是一门集艺术性、实践性与多元化为一体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与鉴赏素养皆具有积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促使他们形成“欣赏美”“表现美”与“创造美”的优秀品质。然而纵观教学实践,应试教育模式导致目前小学音乐教学模式过于刻板单调,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至于音乐课程的作用与价值受到局限。为此,教师应构建多元化的音乐课堂,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一、借助信息化教学工具,满足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视听需求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现实需求,这需要广大教师提高自身信息素养,不断从信息大环境中汲取对教育有益的元素,将其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构建出现代学生所需求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环境下多样化的新媒体终端设备给课堂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教师合理利用这些信息化教学工具为学生构建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音乐环境,能够让他们结合视听感官对音乐内容产生更全面的认识,并使之主观感知力得到增强,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思维聚焦于荧幕之上。
例如:在学唱《卡普里岛》这首歌时,笔者在课堂伊始利用多媒体放映了意大利的著名景物视频,视频短片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简单介绍了比萨斜塔、威尼斯水城与卡普里岛风光,这时学生已经被荧幕中令人向往的宜人景色吸引,笔者便通过普及卡普里岛的音乐文化特色来引出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了解意大利民歌的音乐风格,学习演唱意大利民歌《卡普里岛》”。信息技术创设的音乐环境可以使学生置身其中,并能让他们在学习歌曲的同时了解其中涉及的思想情感与特色文化。
二、发挥小乐器积极效用,给予学生多样化的音乐学习体验
器乐学习是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器乐能够提高学习者对音乐的乐理理解、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是音乐中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相较于“示范+演练”这种单调的音乐教学模式来说,小学生往往更喜欢实践体验式教学,因此,具备可操作性与实践性的乐器教学更能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小乐器教学,不仅能给予学生多样化的音乐学习体验,还能在丰富他们乐理知识的同时提高其艺术操作能力。
小学音乐课中可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他们选择竖笛、口琴这类容易上手的乐器。首先,教师要教学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帮助学生稳固理论基础,让大家了解乐器的基本构造与演奏原理,以减少他们在练习过程中出现思绪错乱的问题。其次,在进行实战教学要可运用“唱歌+乐器”结合的形式,由此来强化学生的读谱能力与音准问题。最后,通过组建班级乐团的形式来检测学习成果,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可以展现个人才能,有利于他们建立学习自信。
三、创办音乐剧体验活动,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个性化发展
如上所述,实践体验式教学更符合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音乐剧便是一种集歌唱、舞蹈、剧情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艺术类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实践能力。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目标强调了要重视音乐实践与音乐创造,在尊重音乐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将音乐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音乐剧便契合這一目标,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激发个人潜能,从而实现音乐表现力与音乐创造力的全面发展。
例如:笔者开展《东郭先生与狼》的音乐剧体验活动,这部音乐剧所传达的寓意与儿童品德教育相关,能够使他们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音乐剧编排与训练中,笔者根据学生的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为他们分配了不同的演出角色,并对大家进行针对性的表演、台词、形体与声乐训练,而不善表演的学生则可让他们担当编剧组、舞美组、服装组等。学生在音乐剧的编排与演出过程中,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自身想象力、表现力与创造力,同时推动他们道德品质的良性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深化了素质教育的持续发展,在这种教育背景下,教师应正视培养学生多元化艺术素养的重要性,为他们未来在社会中立足拓展新渠道。基于音乐学科的多元化特性,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课程对培养学生鉴赏力、表现力与创造力的积极作用,构建更能促进他们艺术素养多元化发展的音乐课堂,以推动学生获得思想境界的提升与心灵情感的升华,进而在提升他们音乐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使之获得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君.浅谈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J].北方音乐,2019,39(03):122+126.
[2]王丹丹.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北方音乐,2019,39(03):129-130.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习兴趣;策略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教师与家长意识到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性。音乐是一门集艺术性、实践性与多元化为一体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与鉴赏素养皆具有积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促使他们形成“欣赏美”“表现美”与“创造美”的优秀品质。然而纵观教学实践,应试教育模式导致目前小学音乐教学模式过于刻板单调,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至于音乐课程的作用与价值受到局限。为此,教师应构建多元化的音乐课堂,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一、借助信息化教学工具,满足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视听需求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现实需求,这需要广大教师提高自身信息素养,不断从信息大环境中汲取对教育有益的元素,将其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构建出现代学生所需求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环境下多样化的新媒体终端设备给课堂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教师合理利用这些信息化教学工具为学生构建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音乐环境,能够让他们结合视听感官对音乐内容产生更全面的认识,并使之主观感知力得到增强,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思维聚焦于荧幕之上。
例如:在学唱《卡普里岛》这首歌时,笔者在课堂伊始利用多媒体放映了意大利的著名景物视频,视频短片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简单介绍了比萨斜塔、威尼斯水城与卡普里岛风光,这时学生已经被荧幕中令人向往的宜人景色吸引,笔者便通过普及卡普里岛的音乐文化特色来引出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了解意大利民歌的音乐风格,学习演唱意大利民歌《卡普里岛》”。信息技术创设的音乐环境可以使学生置身其中,并能让他们在学习歌曲的同时了解其中涉及的思想情感与特色文化。
二、发挥小乐器积极效用,给予学生多样化的音乐学习体验
器乐学习是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器乐能够提高学习者对音乐的乐理理解、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是音乐中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相较于“示范+演练”这种单调的音乐教学模式来说,小学生往往更喜欢实践体验式教学,因此,具备可操作性与实践性的乐器教学更能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小乐器教学,不仅能给予学生多样化的音乐学习体验,还能在丰富他们乐理知识的同时提高其艺术操作能力。
小学音乐课中可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他们选择竖笛、口琴这类容易上手的乐器。首先,教师要教学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帮助学生稳固理论基础,让大家了解乐器的基本构造与演奏原理,以减少他们在练习过程中出现思绪错乱的问题。其次,在进行实战教学要可运用“唱歌+乐器”结合的形式,由此来强化学生的读谱能力与音准问题。最后,通过组建班级乐团的形式来检测学习成果,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可以展现个人才能,有利于他们建立学习自信。
三、创办音乐剧体验活动,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个性化发展
如上所述,实践体验式教学更符合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音乐剧便是一种集歌唱、舞蹈、剧情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艺术类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实践能力。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目标强调了要重视音乐实践与音乐创造,在尊重音乐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将音乐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音乐剧便契合這一目标,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激发个人潜能,从而实现音乐表现力与音乐创造力的全面发展。
例如:笔者开展《东郭先生与狼》的音乐剧体验活动,这部音乐剧所传达的寓意与儿童品德教育相关,能够使他们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音乐剧编排与训练中,笔者根据学生的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为他们分配了不同的演出角色,并对大家进行针对性的表演、台词、形体与声乐训练,而不善表演的学生则可让他们担当编剧组、舞美组、服装组等。学生在音乐剧的编排与演出过程中,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自身想象力、表现力与创造力,同时推动他们道德品质的良性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深化了素质教育的持续发展,在这种教育背景下,教师应正视培养学生多元化艺术素养的重要性,为他们未来在社会中立足拓展新渠道。基于音乐学科的多元化特性,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课程对培养学生鉴赏力、表现力与创造力的积极作用,构建更能促进他们艺术素养多元化发展的音乐课堂,以推动学生获得思想境界的提升与心灵情感的升华,进而在提升他们音乐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使之获得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君.浅谈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J].北方音乐,2019,39(03):122+126.
[2]王丹丹.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北方音乐,2019,39(03):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