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结合团队辅导对大学生自我接纳水平的影响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团体自我接纳水平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将研究对象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法、感知压力强量表和自我接纳量表法作为评价标准进行对比,研究证实,团体辅导可显著降低大学生的认知压力和对压力的反应,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接受能力,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减小消极症状和压力,提高自我接纳能力。
【关键词】 团体辅导;大学生;自我接纳;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 R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21)02-0025-03
在大学生中,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者,自我接受程度较低时,采取干预措施是必要的。本研究决定借鉴前人的经验,采用团体辅导对自我接纳水平低的大学生进行干预,以期提高自我接纳水平,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动机,改善个性,最终达到提高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的研究目的。
一、大学生自我接纳水平影响研究
(一)研究对象
2018年4月,某校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招聘。对某省某大学2018级大学生进行了多次公开招聘,最终完成了全部实验内容。实验分成7个实验组和7个对照组。实验小组18人,男7人,女11人。对照组17人,其中男2人,女15人,平均年龄20。
(二)研究方法
为研究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我接纳水平的影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法、感知压力强量表和自我接纳量表法进行对比。以上述选取的学生为实验对象,分析其在小组活动中适应性的变化情况,明确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我接纳水平的影响。
量度方法以中国大学生群体适应性问卷为测量工具,调查中国大学生群体适应性现状。通过比较团体辅导前后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变化,探讨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生适应能力的作用。各种量表项目涵盖较广,有利于对比出团体辅导的影响。
(三)研究方案
运用小组访谈的方法,对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愉悦、自我满足和自我价值感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群组干预计划的设计理论基础包括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短期解决理论和周向哈利窗自我认知模式。根据大学生需求和团体辅导相关理论,制定团队干预方案。其逻辑框架为:帮助团队成员探索自我,认识自我;在此基础上,引导团队成员发现自身优势,挖掘资源,突破局限;帮助团队成员发挥潜能,设定目标,增强动力。
本文采用非参数定量检测,用Nvivo12.0对检测结果进行处理,将研究结果记录成日志模式,记录个人观点,以便后续可作为材料依据。基于此对大学生的生活适应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综合描述。在每一项自我陈述之后,有3种不同的回答,即:1=同意,2=不同意,3=不确定,从题目得分中剔除大学生适应量表中的总分,从各适应量表中剔除大学生适应量表中属于适应总得分的题目得分。
(四)实验步骤
基于“中国大学生适应表”进行测试和分组指导处理,并规范实验步骤。
步骤1:发展团队指导课程。这个项目主要基于影响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因素。
步骤2:进行团体辅导实验。实验组每两周接受一次团体辅导,为期3个月,共6次。
步骤3:采用团体辅导的方法,对中国大学生进行适应症测试。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分别对接受辅导的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步骤4: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并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步骤5:在小组指导课程开始之前,测试实验组和对照组,以掌握他们的预测水平。
步骤6:在分组指导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后测,前后测结果进行SPSS17.0统计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探讨团体辅导在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课程辅导建议。
(五)研究目标
目标1:通过团体辅导,使实验组成员的人际沟通技巧得到提高。
目标2:通过团体辅导,使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其交往焦虑水平明显下降。
目标3:通过团体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他人,减少害怕与人交往程度。
目标4:通过团体辅导显著减少学生在交流中的胆怯和孤独。
二、调查研究结果
(一)调查准备
本论文采用两组等组前后测及跟踪测量实验设计。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前、后两次实验。实验组每周接受2次,每次3小时,6次18小时的团体辅导,并且在辅导期间不进行任何干预。实验组成员在每次小组活动结束后,填写小组反馈表,并以主觀报告的方式,在小组活动结束四周后进行跟踪测量。干预前两天,所有受试者均统一进行VIA-IS,SCL-90,CPSS和SAQ的定量检测。采用VIA-IS问卷进行调查,得到每个实验调查对象的性格优势得分,并将每个实验对象所具有的五种最强优势告知实验对象,由实验对象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性格优势,在团体辅导过程中,让实验对象不断实践自己的性格优势,对照组每周也会聚集在一起,进行自由讨论,但不提供任何指导。采用SCL-90,CPSS和SAQ量表,对干预前后所有受试者进行评价,并与实验组受试者的自我报告相结合,评价团体效应。
(二)调查结果
分组辅导活动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进行“自我接受问卷”调查,三个月后,对分组辅导活动的干预效果进行随访,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数据分析,对比分析分组辅导活动的干预效果。基于此对学生自我接纳水平影响因子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和记录,具体如下:
表1所示,大学生自我接纳的感知压力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辅导干预前后两组的追踪实验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对照组的变化幅度更大,实验组的变化幅度更小。通过跟踪调查发现,实验组成员在团队辅导干预结束后,真实自我接受度评分在实验组中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证实,团队辅导对大学生自我接纳水平有显著影响。 (三)研究结论
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探析发现,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生人际综合素质、降低交往焦虑和羞怯感有一定的效果,但对降低大学生交往恐惧和羞怯感效果仍有待完善。分组指导的效果受到课程组织者的影响,差异性检验结果基本一致,但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在团体辅导中,每位成员都要参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学生与人交流、待人处事,甚至与异性交往的能力。团体辅导开展活动,要求成员具有积极参与的精神,克服羞怯心理,培养自信心,故对部分成员的综合心理素质具有突出作用。让成员在狭小的空间里共同解决问题,成员之间会有肢体接触,这可能涉及到成员的交流能力、交流焦虑、接纳他人的程度,甚至与异性相处时的怯懦,还可能涉及到成员的克服和进步,提升学员的沟通技巧、自我展示能力及团队精神,让学生认识自己,聆听别人眼中的自己,协助学生建立正面的自我,努力摆脱孤独感。
三、结束语
团体辅导是基于心理学的专门知识、理论和教育实践活动。研究团体辅导对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影响,并运用团体辅导方法提高大学生自我认知水平,对培养学生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适应问题为基础,介绍了团体辅导与大学生自我接纳之间的关系,给出标准概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团体辅导方案,并通过实验探讨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适应能力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更好地加强对新生入学、学生思想教育和特殊学生群体的团体辅导,保证学生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张晓州,彭婷,洪頵.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和谐与自我接纳的关系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3):44-50.
[2]吴俏燕,汪欣,周腾,等.不同类型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自我接纳的比较[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107-111.
[3]陈子祥,王雪,赵雄宇.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效果评价[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170-172.
[4]朱春燕,孙继军,汤剑平,等.以完善自我为核心的团体心理治疗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自尊、自我接纳水平及社会功能的疗效[J].现代实用醫学,2018,30(6):790-792.
[5]陈昭蓉,戴玉微,付璇,等.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自我接纳水平:团体心理辅导方法的应用[J].管理学家,2019(5):138-139.
[6]谢云天,邓寿群,史梦华,等.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自我接纳现状及对社会比较的影响[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35(10):754-756.
[7]姚丽,林英志.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促进高职生自我接纳水平的路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93-94.
【关键词】 团体辅导;大学生;自我接纳;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 R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21)02-0025-03
在大学生中,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者,自我接受程度较低时,采取干预措施是必要的。本研究决定借鉴前人的经验,采用团体辅导对自我接纳水平低的大学生进行干预,以期提高自我接纳水平,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动机,改善个性,最终达到提高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的研究目的。
一、大学生自我接纳水平影响研究
(一)研究对象
2018年4月,某校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招聘。对某省某大学2018级大学生进行了多次公开招聘,最终完成了全部实验内容。实验分成7个实验组和7个对照组。实验小组18人,男7人,女11人。对照组17人,其中男2人,女15人,平均年龄20。
(二)研究方法
为研究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我接纳水平的影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法、感知压力强量表和自我接纳量表法进行对比。以上述选取的学生为实验对象,分析其在小组活动中适应性的变化情况,明确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我接纳水平的影响。
量度方法以中国大学生群体适应性问卷为测量工具,调查中国大学生群体适应性现状。通过比较团体辅导前后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变化,探讨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生适应能力的作用。各种量表项目涵盖较广,有利于对比出团体辅导的影响。
(三)研究方案
运用小组访谈的方法,对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愉悦、自我满足和自我价值感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群组干预计划的设计理论基础包括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短期解决理论和周向哈利窗自我认知模式。根据大学生需求和团体辅导相关理论,制定团队干预方案。其逻辑框架为:帮助团队成员探索自我,认识自我;在此基础上,引导团队成员发现自身优势,挖掘资源,突破局限;帮助团队成员发挥潜能,设定目标,增强动力。
本文采用非参数定量检测,用Nvivo12.0对检测结果进行处理,将研究结果记录成日志模式,记录个人观点,以便后续可作为材料依据。基于此对大学生的生活适应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综合描述。在每一项自我陈述之后,有3种不同的回答,即:1=同意,2=不同意,3=不确定,从题目得分中剔除大学生适应量表中的总分,从各适应量表中剔除大学生适应量表中属于适应总得分的题目得分。
(四)实验步骤
基于“中国大学生适应表”进行测试和分组指导处理,并规范实验步骤。
步骤1:发展团队指导课程。这个项目主要基于影响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因素。
步骤2:进行团体辅导实验。实验组每两周接受一次团体辅导,为期3个月,共6次。
步骤3:采用团体辅导的方法,对中国大学生进行适应症测试。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分别对接受辅导的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步骤4: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并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步骤5:在小组指导课程开始之前,测试实验组和对照组,以掌握他们的预测水平。
步骤6:在分组指导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后测,前后测结果进行SPSS17.0统计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探讨团体辅导在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课程辅导建议。
(五)研究目标
目标1:通过团体辅导,使实验组成员的人际沟通技巧得到提高。
目标2:通过团体辅导,使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其交往焦虑水平明显下降。
目标3:通过团体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他人,减少害怕与人交往程度。
目标4:通过团体辅导显著减少学生在交流中的胆怯和孤独。
二、调查研究结果
(一)调查准备
本论文采用两组等组前后测及跟踪测量实验设计。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前、后两次实验。实验组每周接受2次,每次3小时,6次18小时的团体辅导,并且在辅导期间不进行任何干预。实验组成员在每次小组活动结束后,填写小组反馈表,并以主觀报告的方式,在小组活动结束四周后进行跟踪测量。干预前两天,所有受试者均统一进行VIA-IS,SCL-90,CPSS和SAQ的定量检测。采用VIA-IS问卷进行调查,得到每个实验调查对象的性格优势得分,并将每个实验对象所具有的五种最强优势告知实验对象,由实验对象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性格优势,在团体辅导过程中,让实验对象不断实践自己的性格优势,对照组每周也会聚集在一起,进行自由讨论,但不提供任何指导。采用SCL-90,CPSS和SAQ量表,对干预前后所有受试者进行评价,并与实验组受试者的自我报告相结合,评价团体效应。
(二)调查结果
分组辅导活动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进行“自我接受问卷”调查,三个月后,对分组辅导活动的干预效果进行随访,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数据分析,对比分析分组辅导活动的干预效果。基于此对学生自我接纳水平影响因子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和记录,具体如下:
表1所示,大学生自我接纳的感知压力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辅导干预前后两组的追踪实验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对照组的变化幅度更大,实验组的变化幅度更小。通过跟踪调查发现,实验组成员在团队辅导干预结束后,真实自我接受度评分在实验组中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证实,团队辅导对大学生自我接纳水平有显著影响。 (三)研究结论
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探析发现,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生人际综合素质、降低交往焦虑和羞怯感有一定的效果,但对降低大学生交往恐惧和羞怯感效果仍有待完善。分组指导的效果受到课程组织者的影响,差异性检验结果基本一致,但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在团体辅导中,每位成员都要参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学生与人交流、待人处事,甚至与异性交往的能力。团体辅导开展活动,要求成员具有积极参与的精神,克服羞怯心理,培养自信心,故对部分成员的综合心理素质具有突出作用。让成员在狭小的空间里共同解决问题,成员之间会有肢体接触,这可能涉及到成员的交流能力、交流焦虑、接纳他人的程度,甚至与异性相处时的怯懦,还可能涉及到成员的克服和进步,提升学员的沟通技巧、自我展示能力及团队精神,让学生认识自己,聆听别人眼中的自己,协助学生建立正面的自我,努力摆脱孤独感。
三、结束语
团体辅导是基于心理学的专门知识、理论和教育实践活动。研究团体辅导对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影响,并运用团体辅导方法提高大学生自我认知水平,对培养学生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适应问题为基础,介绍了团体辅导与大学生自我接纳之间的关系,给出标准概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团体辅导方案,并通过实验探讨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适应能力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更好地加强对新生入学、学生思想教育和特殊学生群体的团体辅导,保证学生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张晓州,彭婷,洪頵.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和谐与自我接纳的关系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3):44-50.
[2]吴俏燕,汪欣,周腾,等.不同类型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自我接纳的比较[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107-111.
[3]陈子祥,王雪,赵雄宇.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效果评价[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170-172.
[4]朱春燕,孙继军,汤剑平,等.以完善自我为核心的团体心理治疗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自尊、自我接纳水平及社会功能的疗效[J].现代实用醫学,2018,30(6):790-792.
[5]陈昭蓉,戴玉微,付璇,等.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自我接纳水平:团体心理辅导方法的应用[J].管理学家,2019(5):138-139.
[6]谢云天,邓寿群,史梦华,等.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自我接纳现状及对社会比较的影响[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35(10):754-756.
[7]姚丽,林英志.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促进高职生自我接纳水平的路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