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简析及教师下水作文

来源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0rx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题
  【原题再现】
   ①当代正经历复杂而深刻的变革,风险与挑战与之相随,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要危中寻机,化危为机。
   ②疫情期间,在线办公、云端上课、线上消费等宅经济迅速崛起,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这些都是危中有机的现实写照。
   ③老字号餐厅主动触网,增设外卖窗口,打通线上线下;农业部门推出网上订购、网上培训、网上贷款等春耕备耕新方式……虽然疫情给经济发展带来严峻考验,但反应及时、应对有方,有助于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④俗话说:“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疫情结束后,面向未来,也要善于化危为机,更要善于创造和把握发展的新机遇。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以某高校高三学生的身份给校报“时事论坛”栏目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做,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材料分析
   1.材料一从哲学的高度,阐述危与机同生并存、危中有机的客观事实,尤其是在当代社会经历复杂而深刻的变革背景下,既有风险挑战,有蕴含生机机遇。
   2.材料二材料三聚焦疫情,从现实角度给材料一做出具体阐释:疫情是危,给我们带来风险和挑战,但给在线办公、云端上课、线上消费为代表的宅经济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線消费等新产业带来了商机;疫情是危,推动老产业老部门更新思维改进策略拿出举措,同样可以降低损失化危为安。
   3.材料四承接材料三引用名言,指向未来,得出面对未知的事物或灾难,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善于把握和创造。
   4.四则材料有道理阐述,也有事实说明,但宗旨是危中有机,但危中寻机可化危为机。
   二、立意指向
   1.危中寻机可化危为机
   2.主动出“机”
   3.危是新机遇,更需新创造
   三、写作限定
   1.身份限定
   写作者:高三学生;平台:校报的时事论坛;受众:在校师生
   2.文体限定
   文体应是议论文,体现认识与思考
   3.情境限定
   立足疫情,立足当下,立足变革,立足危机
   四、教师下水文
  善于化“危”为“机”,方能扬帆远航
  马善德
   当今社会危机并存,福祸相依。这种认识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也是西方辩证的思维。当今社会变革加剧,我们既要认识危机并存的事实,又能做到危中寻机,化危为机,这样各种事业才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东边日出西边雨”,危机并存是社会变革的本质。正如自然界的阴晴圆缺,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哪一个不是相伴而生的呢?社会发展更是如此。发展的浪潮带来机遇的珍珠,也会带来潮汐的淘洗。五四运动带来了西方文学的新鲜,却又阻拒了古典文学传承;国企改革给企业注入了跨步腾飞的活力,也让部分职工经历了失业下岗的苦痛;新冠疫情让线下实体经济遭遇了寒冬,却又给在线办公、云端上课、线上消费等“宅经济”带来了春天。认识时代发展的危机并存现象,是事业扬帆远航的基础。
   “沉舟侧畔千帆过”,“危”中寻“机”才能有所作为。黎明时刻也最黑,但是光明也是这时候酝酿出来的。苏轼在黄州时,可谓人生至暗时刻,可是他却在黄州的天地自然间悟出了天地相谐,人生无穷的真理,成就了宋代文学的高峰;红军遭遇堵截,危难重重,可是国民党的残暴,失去民心,让红军赢得了民意支持;新冠疫情让很多人隔离在家,不能上班,但直播带货,线上售卖,这些人发现了新的天地。承认危机并存,能够危中寻机,是事业扬帆远航的前提。
   “我言秋日胜春朝”,化“危”为“机”才能走出制胜天地。危来不可怕,沉着分析,冷静思考,化危为机,才是制胜之道。杜康之子酿酒失败,但是却转化危机,创造了香醋的产生;官渡之战曹操以寡敌众,危机重重,但是他能抓住对方骄傲的心理,果断决策,打败强敌;面对网络时代,老字号餐馆主动“触网”,增设外卖窗口,打通线上线下;农业部的网上订购、网上贷款等备耕方式,让疫情带来的危机,变成了创新发展的契机。可见,危中寻机之后,化危为机才是事业扬帆起航的关键。
   “守得云开见月明”,危机到来不可怕,沉着应战,从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最终能跨过疾风暴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新冠疫情,让我们国家遭遇重大损失。疫情被有效控制,终至会逐渐战胜疫情。国家积极组织复工复产,因疫情带来的生产空缺,又给市场和企业带来巨大的生机。认识危与机的关系,转化危与机的关系,事业也就会扬帆起航了。
   作为高三学生,我们更要重视危机相辅,化危为机的重要性。人生的最重要时刻,新冠疫情却让我们不能在校上课,只能线上学习。可是,天天屏幕眼堪伤的同时,也认识到回播复习的方便,居家学习时间的灵活,以及网络搜查资料的便捷。只要抓好这些机遇,成绩也会更上层楼,也会为事业的航船挂上远航的白帆。
   苏轼有言:“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人生的航船已经起锚,任凭社会的浪潮汹涌澎湃,只要承认危机相辅,敢于危中寻机,善于化危为机,何愁航船不能扬帆远航呢?
  
  第二题
  【原题再现】
   最近,很多新闻媒体就文明习惯养成纷纷推出公益广告:“公勺公筷,文明用餐”“拒食野味,走向文明”“保持社交距离,尊重他人合法隐私”等等。对此,也有人持不同看法。有的说:“原先的习惯,很难改啊!”有的说:“文明习惯要从小培养,我年龄大了,有些文明习惯我不太适应啊!”还有人说:“讲究文明习惯一阵风,过后就烟消云散了。”谢谢不同的声音也有一定的市场。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以高中生身份给本市精神文明网“文明习惯大家谈”栏目写一篇文章,倡导大家“养成文明习惯,人人行动起来”,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做,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材料分析
   围绕文明习惯,有两种声音,每种声音各有三个例证。赞同者高呼“公筷公勺,文明用餐”“拒食野味,走向文明”“保持一定社交距离,尊重他人合法隐私”,从用餐习惯、饮食文化、交往习惯三个角度,围绕文明习惯,以“尊重”的内核,阐明对同桌就餐者、野生动物和他人隐私的尊重。有不同声音者,则从“文明习惯难改”“文明习惯改晚了”“文明习惯难长久”三个角度,在固守着自己的陈旧。
   二、写作指导
   1.立意指向:方向明确,已经给出了方向,就是要倡导大家“养成文明习惯,人人行动起来”,可就其中的三种错误思想进行反驳,揭示他们的本质渲染它们的危害,并就三种正确做法进行褒扬,宣扬他们的积极意义。
   2.内容构成:养成文明习惯是目标,人人行动起来是路径。可以把路径分成两半,“人人”和“行动”。“人人”,就要对顽固的人进行思想纠偏;“行动”就要谈养成的做法。这就是文章内容的两大框架,内容可有所侧重,但对三种错误思想的批驳必不可少。
   三、任务限定
   1.身份限定:高中生。从高中生的认识和理解出发,以高中生的思考和见闻为基点,向外发散。
   2.文体限定:本市精神文明网“文明习惯大家谈”栏目,倡导大家行动起来,文明行动,可以写成倡议书,也可以写成驳立结合的议论文。
   3.受众:全体市民。要面向全市市民乃至全国人民,就要突出这些受众的存在感,让他们有代入感。
   四、教师下水文
  文明,应是你我最好的名片
  刘永胜
   骑行在上放学的路上,已经很少见到一路飞奔乱闯红灯的不文明学友;周末的公园里,也很少遇到乱丢纸屑随地吐痰的不文明市民;即便是偶遇热闹非凡的婚车大队,路边也不再有被五花大绑捆在树上几乎被扒光了衣服浑身鸡蛋液的可怜新郎。
   自“全市文明十不准”倡议发出、新闻媒体纷纷推出公益广告以来,身边的同学讲文明,身边的亲人重文明,身边的路人也纷纷在践行文明。文明,已成了多数市民共同的思想理念、行为标准、行动指南。
   但是,在文明之风吹绿我市田野、吹遍人民心田的整体向好的形势下,仍有一些懒惰的朋友持有不同的看法、一些顽固的市民发出不同的声音、一些悲观的论调看衰文明习惯能长久,或主观认为“原先的习惯很难改掉”,或执拗的说道“年龄大了不适应新习惯”,或凭既往经验断定文明之风会倏然而过。
   既然文明习惯需要人人参与,那就有必要对部分市民的错误思想进行纠正,认识偏差予以扭转。“原先的习惯很难改掉”“年龄大了不适应新习惯”,看似有理,實则大谬。原来的习惯未必难改,年龄的增长更不是不适应的借口:八九十年代的司机多有路霸,酒驾醉驾曾屡禁不止,如今“上车先系安全带”“闹市区里不鸣笛”“开车不喝酒”“礼让步行人”等习惯早已深入人心、内化为自觉习惯;六十多岁的退休老人骑了大半辈子自行车,如今都主动的考取了驾照、开车拉着老伴把夕阳红洒向祖国各地。陈年积习难改从来都是懒汉们得过且过的借口,年龄增大不适应更是顽固派裹足不前的缠脚布。被这种思想占据高地的人,不仅难以改掉不文明的习惯、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风尚,也不会主动迈开新步子、拥抱新生活;这种言论一旦波及开来,小则影响一个团体、一个社区的文明习惯,大则阻碍一个城市、一个民族的文明进程。
   凭既往经验断定文明之风会倏然而过的人,更是大谬不然。讲文明、树新风是在我国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前提下,自上而下提倡的全新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它早已与每个人的个人形象、经济收入乃至荣誉征信紧紧联系在一起。纵然国家的大力宣传、政府的积极倡导、社区的全力配合终会过去,但文明的种子早已在你我他心间落地,定会在全市的每一个角落开花。疫情过后,我们仍出行主动佩戴口罩、谈话保持安全距离、谢绝他人聚餐邀请、居家注意通风消毒,这些不就是最好最鲜活的例子吗?
   当然,文明习惯的养成,也需要你我的行动:“公勺公筷,文明用餐”“拒食野味,走向文明”“保持社交距离,尊重他人合法隐私”,这些都是从尊重的原点出发,用自觉的行动践行社会的文明公约;我们还可以穿上志愿者的服装,走上街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每一名走过路过的群众,用自己的真情语言去说服每一个认知有误差、行动有偏差的市民。
   文明成果的分享,全市人民人人有份;文明习惯的养成,全市人民人人有责。因为,你的行为举止,代表着我市的文明程度;你的个人名片,赫然印着我们的城市名称。
其他文献
战争年代的奢华  20世纪40年代,席卷世界的徕卡M3尚在酝酿中,此时的旁轴相机还未进入巅峰时代。作为胶卷最大生产商的柯达,一直以来都是为了卖胶卷而推出一些中低端的消费型胶卷相机。可能是看到世界局势日趋紧张,担心美国本土的摄影器材供应,柯达公司在30年代末决心自主设计制造高端旁轴相机,并委托公司内部著名的匈牙利籍设计师约瑟夫·米哈尔伊(Joseph Mihalyi)着手设计。1941年,米哈尔伊设
别人的青春都是相似的,你我的青春各有各的笑点。没有如兄弟一起的惊心动魄,没有什么青涩的爱恨情仇,我所拥有的青春只是陪一个女人干了一整瓶伏特加之后的一顿酒疯。  她(在我眼里这并不是一个冷冰冰的物品)是个非常可爱的毛绒娃娃,圆滚滚的身子,头上一对灵动的兔耳,屁股上翘着一小团棉絮似的兔子尾巴,脸颊上的两抹红晕托着一双大眼睛嵌在她肉嘟嘟的脸上,散着橘黄色的头发,扎着一个俏皮的小马尾辫,小短腿,小短手,有
“爸爸,我走了,你不用找我了,以后我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我。你不该有我这样的儿子。再见了,爸爸。”江苏南京六合区一名小男孩天天,在给家人留下这样的字条后离家出走了,家人四处寻找无果后报警。警方立即组织民警开展寻人工作。经过1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发现一名小男孩出现在辖区的一处街道上。   你知道小学生最大的压力来自哪里吗?答案不是考试,而是父母口中最爱提的“别人家的孩子”,这是之前媒体对未成年人群
贾平凹说:“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  可我相信,那些经久不忘的人和事,之所以记忆犹新,不是曾留下多么深刻的映象,而是被我们放在了心上。  她,他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她如此,他亦如此。华灯初上的霞飞路上有张爱玲穿梭的身影,布达拉宫青灯古佛旁有仓英嘉措轻吟的禅语。品味百态人生,她感叹:“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抓
印象里,母亲总爱叹息。   小時候,母亲动不动就会拧紧眉头,单手叉腰站在屋中央,手里拿着一条厚实的裤子,在我面前上下挥舞,十分不耐烦:“我都说了多少遍了,气温下降,得多穿点,怎么就是不听?”而我总会调皮地做个鬼脸:“我不冷。”母亲听后便会气势汹汹地将我按倒,硬将裤子给我穿上,随后笑着用手朝我腿上拍一下,轻轻地叹息一声:“再不听话我就使劲拍!”我又做个鬼脸后逃之夭夭。   高一开学,我因家远需要
【文題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朝著名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学问之道,四子如户牖,九经如厅堂,十七史如正寝,杂史如东西两厢,注疏如枢阆,类书如橱柜,诸子百家诗文词如书舍花园。厅堂正寝,可以合宾;书舍花园,可以娱神。”提倡读书应广读博览,力避偏废。   郑板桥在《板桥家书》中则说:“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
有个成语叫做“百炼成钢”,好钢是反复锤炼出来的。好文章也是锤炼出来的。文章的锤炼,炼字、炼句等固然也不能忽视,但首要的是“炼意”。古人曰:“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没有优秀统帅的军队战斗力也不强。“意”就是文章的统帅,不仅不可或缺,而且要卓然出众,这就须要“炼意”,让文章有意义,有意思,,新颖而深刻,这样的文章才能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原文】  无花果树  ●
蝴蝶只有经过破茧才能绽放出自己的美丽,花朵只有经过风吹雨打,才能引出诱人的花香,大树只有熬过漫长岁才能繁盛茂密,直指苍穹。只有在逆境中坚持奋斗,努力盛开,才能让清风也随你而来。   正如钱学森自己所说:“常常是最后一钥匙打开了门。”成功从来都不只是一次、两次偶然的尝试,而是以艰苦卓绝的毅力重复着完成常人所不愿,不敢的难事。如果钱学森在一次又一次失败的逆境中选择放弃,那两弹一星还会被创造出来吗?正
【前言】   2020年初,武汉暴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且呈蔓延趋势。每天都有新增的病例,每天都有人死亡。世卫组织表示此次病毒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全球都造成了高风险。在国家危難之下,大量的医学专家奔赴武汉拯救患者于水火之中,他们是真正的时代英雄,值得被历史铭记。是这段时间,让我们明白那些冒着生命危险远赴灾区的科学家和医生的伟大,任何流量明星在此刻都黯然失色;是这段时间,让我们静静地呆在家中,走进自己
爱琴海上,当地时间8月25日傍晚,三副李克飞带着船员驾驶救生艇,来回搜索。  不远处海面上有人影浮现,李克飞驾艇快速驶去,发现6名成年人在水中托举着两个孩子,他们只有两个救生圈,有几个人的头部已经快到水下了,但所有人都在拼命托着孩子。   事后李克飞告诉记者,当时海面上不少遇险者,“在海上看到了他们的无助和恐惧。”   根据希腊海岸警卫队26日发布的新闻公告,25日晚间,在接到一艘难民船突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