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乏秋季何以“解乏”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09bo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天气转凉,人体出汗减少,体热的产生和散发以及水盐代谢也逐渐恢复到原有的平衡状态。由此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一些潜伏在夏季的症状就会出现,机体也会产生一种疲惫感,人们称之为“秋乏”,为什么会这样呢?
  秋季为何易“疲乏”
  “秋乏”产生的原因与缺氧有关。夏季,人体的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心脏和大脑等耗氧量大的器官供血相对充足,而当天气变凉以后,人体的血管会发生收缩,导致大脑的供氧不足,使人头晕、头痛,还会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使人出现失眠、乏力症状。一些老年人,或一些心脏病、哮喘、支气管炎等病人机体调节能力下降,如果心、肺功能发生障碍,氧的吸入、利用就会受到阻碍,更易引起体内缺氧。
  增加睡眠可“解乏”
  每日多睡1小时 夏天昼长夜短,天气闷热,很多人长期睡眠不足。入秋后天气变凉,就该改变晚睡的习惯,尽量争取晚上10时前入睡,并要适当增加睡眠时间,以提前进入“备战严冬”状态,以每个人比平时增加1小时睡眠时间为宜。
  养点“解乏”植物 “秋乏”状态与人体缺氧有关,因此,室内适合放置一些能吸收二氧化碳等废气的花草,对缓解“秋乏”有益。
  可选择的植物有:盆栽柑橘、吊兰、橡皮树、文竹和绿萝等。客厅适宜养植常春藤、无花果、猪笼草和普通芦荟。办公室适宜养芦荟和吊兰。
  缓解秋乏“四法”
  食欲节 切忌暴饮暴食,同时要少吃辛辣烧烤类食物,以减轻脾胃负担,有助减轻“秋乏”症状。
  发常梳 经常梳理头发可以扩张皮下毛细血管,促进新陈代谢,保持头脑清醒,减轻疲劳。
  脊背暖 秋季早晚温差大应及时增减衣物,防止感冒,保护五脏六腑。
  足长泡 每天泡脚并按摩脚心,可以消浊通络,解除疲劳,起到吐故纳新的效果。
  别把疾病当“秋乏”
  老年人因为生理调节功能较差,更容易出现“秋乏”。不过,有些类似“秋乏”的情况却是病理性的表现,需要引起重视,应及时就诊,及时治疗。
  1.老年发生内分泌障碍时,由于电解质代谢发生紊乱,可引起血钠降低、脱水、低血压等,就会令人感到疲惫。
  2.老年人体内营养物质代谢发生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蛋白质分解速度加快,肌肉组织能量消耗过大,也会引起疲惫感。
  3.如果老年人患有心肌炎或者处于流行性感冒早期,也会出现疲乏无力等症状。
  4.糖尿病也是最常见的导致乏力的疾病,患者由于糖代谢失常、失水及电解质失衡等原因,容易感到疲乏、虚弱无力,且有口渴、消瘦、多食、多尿等症状。
  5.当患有慢性心功能不全或肺部疾病时,人体内的血红蛋白氧合作用会受到阻碍,令人产生疲惫的感觉。
其他文献
《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以下简称《八阳经》)系托名唐代义浄或玄奘所译的伪经。清代以前中国历代藏经均未收载。得益于敦煌文献的现世和陆续刊布,大量《八阳经》写本图版逐渐为
晚上,从地铁站出来,看到路边摆地摊的,有位妇女在卖石榴,石榴红红的,煞是可爱,我突然想到,原来石榴的季节到了,于是就掏钱买了几颗石榴,然后想着,有时间把石榴给大家写写吧。  石榴花果并丽,火红可爱,又甘甜可口,被人们喻为繁荣、昌盛、和睦、团结、吉庆、团圆的佳兆,石榴籽粒丰满,在民间象征多子和丰产,谓之“榴开百子”。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石榴还是很好的药食同源之品呢,我曾经在电视里面讲过民国名医张锡
福柯毕生致力于揭示和批判西方现代“主体化”的模式。自启蒙运动后,西方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知识对现代社会主体的建构作用越来越关键。对知识的考察,尤其是对西方社会近现代
江南是一个特殊的地域,在保有牢固的传统文化积淀的同时,还具备吸纳外来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这一特质使江南文学在中国文学进程中的重大变革期总是突显出一种积极的先锋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