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将高校公共音乐课程与思政素质教育进行融合,打造艺术教育和思政素质教育的融合体,构造创新的音乐与思政素质教育的联合教学模式,可使之成为育人的重要手段。具体而言,在课程设置方面,在立足于公共音乐课程艺术培养的基础上,将思政素质教育融合到民族传统音乐学习、中外音乐欣赏课中,推动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教育,促进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和思政教育事业发展。
关键词:公共音乐课程;思政教育;创新教学模式;道德情操
引言
随着高教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的公共音乐课程 和思政素质教育课程的改革也不断深入,学生通过公共音乐课程学习,通过音乐欣赏,养成一定的艺术细 胞,激发智力发展和道德建设,道德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1]。因此,融合高校公共音乐课程学习和思政 素质教育,对促进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 意义。我们应发展和探索融合高校公共音乐课程与 思政素质教育的创新教学模式,以丰富大学生的想象 力,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创造才能,提高思 想政治与道德水平[2]。
一、公共音乐课程在思政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是人类思想的灵魂深处的静思与涟漪,高校音乐课程教育在促进高校的思想素质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公共音乐课程教育作为高校必选课程,通过音乐课程教育与学习,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高校的公共音乐课程教育是整个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音乐学习,结合思政素质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成为高素质具有创新型的人才[3]。
(一)公共音乐课程学习融合思政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操
公共音乐课程是高等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和公共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音乐课程教学和思政素质教学模式下,通过音乐课程教学,在音乐欣赏和音乐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道德艺术情操,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感受艺术的美,培养素质完美的艺术灵魂和道德情操。在音乐课程学生中,让学生更好地净化自己的心灵,提升对艺术的审美能力[4]。在思政素质教育中,应引入音乐作品欣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改造学生的思政素质认识,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准。
(二)公共音乐课程融入思政素质教育,丰富大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公共音乐课程作为艺术课程学习的重要课程,在开展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公共音乐课程学习,学生欣赏美好的音乐,还可激发思维的灵感,融合思政素质教育,在音乐欣赏课中提升思维的创造 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高等院校公共音乐课程能提 升学生的审美修养。通过公共音乐教学课程学习,结 合思政教育,提升大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从而提升 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精神活力[5]。
二、公共音乐课程融合思政素质教育现状及不足分析
公共音乐课程教育学习在促进思政教育创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公共音乐的课程学习与思政素质教育之间的融合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音乐课程学习还存在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创新性不符合思政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不足,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现状,进行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分析和改革[6]。
(一)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设置不合理,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各个高校基本上都开设公共音乐课程,然而学校对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视课程不够,音乐课程教育的方式主要还是采用音乐欣赏、老师讲课等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与最新的音乐素材相结合,没有融合到高校的思政素质教育体系中。在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设置上缺乏创新性思维,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公共音乐课程对大学生的思政素质教育影响度不够,对改造大学生的道德和审美情操的力度不够。
(二)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缺乏连续创新性
公共音乐课程是开放式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经典音乐作品和最新的音乐作品,融合思政素质教育,保持音乐教学的课程连续性和创新性。然而当前的公共音乐课程教育学习还存在教育方式和方法不连续,创新性缺乏等问题,在师资力量和公共资源配置上也存在缺失,使得公共音乐课程教学与其他科目教学的交叉融合性不够,教学课程和教学方法设置不合理,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和思政素质教育的提升。
三、融合思政素質教育的公共音乐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公共音乐课程是高校进行思政素质培养和道德情操培养的重要手段,是大学进行教学育人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公共音乐课程教育中引入思政素质教学体系,丰富学生的课堂文化的同时,还可充分发挥思政教学与音乐课程教学的教学功能,促进高校艺术培养和素质培养教学体系的完善。
(一)公共音乐课程教育要准确定位,发挥思政素质培养的引领作用
在高校的公共音乐课程教育中,在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模式选择上,要准确定位,结合高等院校人才质量 的培养需求,开展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融合的教学模 式。如何更好地发挥高校开设公共音乐课程的价值文化引领作用,这是在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的课程定 位中必须充分思考的问题。在公共音乐教学课程学习中,应结合思政教育,提升大学生对事物美好的感知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政道德风尚,提升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思政素质水平。
(二)建立合理的音乐课程体系,完善音乐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融合体系
在高校的公共音乐课程学习中,应立足道德素质 培养和艺术情操培养,建立合理的音乐课程体系结合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让学生有广泛的 选择,深层次地感受公共音乐课程带来的美感。结合传统民族文化音乐,进行思政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和素养,例如,在高校公共音乐课程开设中,可以开设《中 国民族民间音乐》《外国民族音乐》《交响音乐赏析》等课,通过学习和欣赏传统的音乐课程,融合思政素 质教育体系,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结语
在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培养的价值目标引领下,公共音乐课程教学对提升学生的思政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高校公共音乐课程创新教育模式设计中,需要正确认识公共音乐课程的地位、作用,将思政素质教育融入音乐课程中,实现高校公共音乐课程融合思政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创新。通过音乐课程教学和思政课程教学的改革和教学模式的优化创新,培养综合性的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人才队伍,促进大学公共音乐教育走上科学、规范的发展之路,促进大学生的完整人格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建设。
参考文献
[1]周勇.互联网+理念下基于软件技术的音乐数字化经济模式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8(7):42-44.
[2]哈维·席尔瓦,理查德·斯特朗,马修·佩里尼.多元智能与学习风格[M].张玲,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钱仁康,胡企平. 音乐鉴赏[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柳 犁.从古风音乐的兴起看传统音乐文化的回归与延续[J].戏剧之家,2015(22):68-71.
[5]温虹青.新闻传播对古风音乐弘扬的促进作用[J]. 新闻战线,2015(24):22-25.
[6]王 征.对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实施的几点认识[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25(11):19-21
作者简介:
胡甜雨(1993-),女,汉族,山东省淄博市人,淄博职业学院教师。
关键词:公共音乐课程;思政教育;创新教学模式;道德情操
引言
随着高教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的公共音乐课程 和思政素质教育课程的改革也不断深入,学生通过公共音乐课程学习,通过音乐欣赏,养成一定的艺术细 胞,激发智力发展和道德建设,道德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1]。因此,融合高校公共音乐课程学习和思政 素质教育,对促进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 意义。我们应发展和探索融合高校公共音乐课程与 思政素质教育的创新教学模式,以丰富大学生的想象 力,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创造才能,提高思 想政治与道德水平[2]。
一、公共音乐课程在思政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是人类思想的灵魂深处的静思与涟漪,高校音乐课程教育在促进高校的思想素质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公共音乐课程教育作为高校必选课程,通过音乐课程教育与学习,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高校的公共音乐课程教育是整个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音乐学习,结合思政素质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成为高素质具有创新型的人才[3]。
(一)公共音乐课程学习融合思政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操
公共音乐课程是高等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和公共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音乐课程教学和思政素质教学模式下,通过音乐课程教学,在音乐欣赏和音乐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道德艺术情操,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感受艺术的美,培养素质完美的艺术灵魂和道德情操。在音乐课程学生中,让学生更好地净化自己的心灵,提升对艺术的审美能力[4]。在思政素质教育中,应引入音乐作品欣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改造学生的思政素质认识,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准。
(二)公共音乐课程融入思政素质教育,丰富大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公共音乐课程作为艺术课程学习的重要课程,在开展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公共音乐课程学习,学生欣赏美好的音乐,还可激发思维的灵感,融合思政素质教育,在音乐欣赏课中提升思维的创造 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高等院校公共音乐课程能提 升学生的审美修养。通过公共音乐教学课程学习,结 合思政教育,提升大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从而提升 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精神活力[5]。
二、公共音乐课程融合思政素质教育现状及不足分析
公共音乐课程教育学习在促进思政教育创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公共音乐的课程学习与思政素质教育之间的融合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音乐课程学习还存在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创新性不符合思政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不足,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现状,进行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分析和改革[6]。
(一)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设置不合理,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各个高校基本上都开设公共音乐课程,然而学校对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视课程不够,音乐课程教育的方式主要还是采用音乐欣赏、老师讲课等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与最新的音乐素材相结合,没有融合到高校的思政素质教育体系中。在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设置上缺乏创新性思维,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公共音乐课程对大学生的思政素质教育影响度不够,对改造大学生的道德和审美情操的力度不够。
(二)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缺乏连续创新性
公共音乐课程是开放式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经典音乐作品和最新的音乐作品,融合思政素质教育,保持音乐教学的课程连续性和创新性。然而当前的公共音乐课程教育学习还存在教育方式和方法不连续,创新性缺乏等问题,在师资力量和公共资源配置上也存在缺失,使得公共音乐课程教学与其他科目教学的交叉融合性不够,教学课程和教学方法设置不合理,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和思政素质教育的提升。
三、融合思政素質教育的公共音乐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公共音乐课程是高校进行思政素质培养和道德情操培养的重要手段,是大学进行教学育人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公共音乐课程教育中引入思政素质教学体系,丰富学生的课堂文化的同时,还可充分发挥思政教学与音乐课程教学的教学功能,促进高校艺术培养和素质培养教学体系的完善。
(一)公共音乐课程教育要准确定位,发挥思政素质培养的引领作用
在高校的公共音乐课程教育中,在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模式选择上,要准确定位,结合高等院校人才质量 的培养需求,开展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融合的教学模 式。如何更好地发挥高校开设公共音乐课程的价值文化引领作用,这是在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的课程定 位中必须充分思考的问题。在公共音乐教学课程学习中,应结合思政教育,提升大学生对事物美好的感知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政道德风尚,提升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思政素质水平。
(二)建立合理的音乐课程体系,完善音乐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融合体系
在高校的公共音乐课程学习中,应立足道德素质 培养和艺术情操培养,建立合理的音乐课程体系结合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让学生有广泛的 选择,深层次地感受公共音乐课程带来的美感。结合传统民族文化音乐,进行思政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和素养,例如,在高校公共音乐课程开设中,可以开设《中 国民族民间音乐》《外国民族音乐》《交响音乐赏析》等课,通过学习和欣赏传统的音乐课程,融合思政素 质教育体系,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结语
在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培养的价值目标引领下,公共音乐课程教学对提升学生的思政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高校公共音乐课程创新教育模式设计中,需要正确认识公共音乐课程的地位、作用,将思政素质教育融入音乐课程中,实现高校公共音乐课程融合思政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创新。通过音乐课程教学和思政课程教学的改革和教学模式的优化创新,培养综合性的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人才队伍,促进大学公共音乐教育走上科学、规范的发展之路,促进大学生的完整人格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建设。
参考文献
[1]周勇.互联网+理念下基于软件技术的音乐数字化经济模式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8(7):42-44.
[2]哈维·席尔瓦,理查德·斯特朗,马修·佩里尼.多元智能与学习风格[M].张玲,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钱仁康,胡企平. 音乐鉴赏[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柳 犁.从古风音乐的兴起看传统音乐文化的回归与延续[J].戏剧之家,2015(22):68-71.
[5]温虹青.新闻传播对古风音乐弘扬的促进作用[J]. 新闻战线,2015(24):22-25.
[6]王 征.对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实施的几点认识[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25(11):19-21
作者简介:
胡甜雨(1993-),女,汉族,山东省淄博市人,淄博职业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