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出生后,有一类细胞就在不断死去不再重生。它们就是对听力很关键的毛细胞。
我们都知道,太大的音量对耳朵有损伤。可是在摇和滚的时候,毛细胞会怎样呢?看完以后,相信你将在一段时间里不敢开最大音量了。
外耳负责采集环境的声音,声音沿着耳道向内发送,使鼓膜振动。在鼓膜后面,有一系列精巧的生理结构,它们把声音放大后传输给内耳,内耳再传输给大脑。
鼓膜后面的中耳有三块听小骨,它们在人出生之后不久就停止生长了,所以你的中耳内的骨头大小和你婴儿时期是一样的。其中镫骨是人体最小的骨头,大概是一粒米这么大。镫骨长在内耳的开口处,并向内耳传输振动。
在内耳里有一些神奇的结构。电子显微镜下的耳蜗就像神奇海螺,它们能够采集声音。把它放大,这些一排排牙齿状的细胞结构,就是采集声音机械信号的终端——毛细胞的静纤毛。
原来,毛细胞分两类,靠近耳蜗中心的一列叫做内毛细胞,远离耳蜗中心的三排叫做外毛细胞。外毛细胞其实是一种信号放大器。由于一些频率声波的振幅比较小,在接收到信号时,毛细胞就会放大振幅,并向大脑发送电信号,让一些很轻的频率也能被听到。通过外毛细胞的放大,人类听力的音域就得到了扩张。
静纤毛只有毫米的千分之一那么高,依据感受到的声音振动与上方耳蜗盖膜相互摩擦。如果被狠狠摩擦久了,静纤毛就会折断并消失,可怕的是它们不会再生,这意味着你的听力会逐渐丧失,并且陷入听力丧失开大音量的恶性循环。
更可悲的是,当耳蜗中的纤毛受到损伤时,它们会释放出储存在自己体内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对周围的纤毛造成二次伤害,这种株连造成损伤总是成片蔓延,因此高频或高分贝声音造成的后期损害远远超过其直接造成的听力损伤。你可以看到折断或完全消失的部分。这种情况下,静纤毛和它所属的毛细胞其实已经没有什么用了,再大的音量也听不到声音。你还敢不敢音量全开?
这么可爱的毛细胞,却从我们(以及其他哺乳动物)出生后开始逐渐死去,因为哺乳动物没有毛细胞再生的能力。其中,感受高频声波,也就是高音的细胞更早死。负责高音的毛细胞长在耳蜗的底部,耳蜗顶部的毛细胞主要负责低音。这种结构叫做频率拓扑。
虽然一般认为人类的听力范围是20-20000赫兹,但成年人实际听力已经缩小到150-10000赫兹。在12岁之前因为人类的耳道和神经系统还在发育,人的听力是越来越好的。在12岁左右,扩增高音的毛细胞的死亡数量和耳道以及神经系统的发育的匹配达到最优,因此这个年龄的你能听到的音域是最广的。之后你的世界的音域就不会再如此丰富了。
到了老年,大多数毛细胞折损,所以老年人只能听到非常响的声音,同时再也听不到高音了。
老年性失聪是所有听力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毛细胞的凋亡是老年人听力不好的主要原因,但其中许多人的听神经实际上是完好的。
不过呢,现代科技也有补偿的方法。由于毛细胞不再向听神经发送信号,所以听神经一直处于待机状态。对于这些丢失了太多毛细胞,但是听神经完好的人,可以手术植入人工耳蜗,这种植入内耳的装置可以直接刺激听神经,替代毛细胞的功能。
所以你懂了吧,年纪大了不管怎样都是要秃的,不管是头顶的毛,还是耳朵里的毛。
声音的大小用分贝来衡量,我们正常聊天时候的音量是50-60分贝,公交地铁的音量是80分贝,酒吧中嘈杂环境的音量是90分贝,但是摇滚演唱会的音量能够达到110分贝,烟花爆竹的声音能够达到150分贝!每天以超过89分贝音量来听音乐60分钟,就会持续丧失听力。而110分贝以上的声音很短时间就会造成静纤毛损伤。
我们日常使用的电子产品,最大的音量可以达到110分贝,如果以最大音量听耳机,那么你的耳毛细胞就在死亡的边缘疯狂试探。
来来来,划重点了。很多时候我们开大耳机的音量,是因为身边的噪声嘈杂,听不清耳机里的声音,所以这时候你需要的就是一副主动降噪耳机。降噪耳机可以主动抵消过滤周围的杂音,这样就不需要开大音量了。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把科学带回家”微信公众号,有删节)
我们都知道,太大的音量对耳朵有损伤。可是在摇和滚的时候,毛细胞会怎样呢?看完以后,相信你将在一段时间里不敢开最大音量了。
外耳负责采集环境的声音,声音沿着耳道向内发送,使鼓膜振动。在鼓膜后面,有一系列精巧的生理结构,它们把声音放大后传输给内耳,内耳再传输给大脑。
鼓膜后面的中耳有三块听小骨,它们在人出生之后不久就停止生长了,所以你的中耳内的骨头大小和你婴儿时期是一样的。其中镫骨是人体最小的骨头,大概是一粒米这么大。镫骨长在内耳的开口处,并向内耳传输振动。
在内耳里有一些神奇的结构。电子显微镜下的耳蜗就像神奇海螺,它们能够采集声音。把它放大,这些一排排牙齿状的细胞结构,就是采集声音机械信号的终端——毛细胞的静纤毛。
静纤毛是怎么感受声音的呢?
原来,毛细胞分两类,靠近耳蜗中心的一列叫做内毛细胞,远离耳蜗中心的三排叫做外毛细胞。外毛细胞其实是一种信号放大器。由于一些频率声波的振幅比较小,在接收到信号时,毛细胞就会放大振幅,并向大脑发送电信号,让一些很轻的频率也能被听到。通过外毛细胞的放大,人类听力的音域就得到了扩张。
静纤毛只有毫米的千分之一那么高,依据感受到的声音振动与上方耳蜗盖膜相互摩擦。如果被狠狠摩擦久了,静纤毛就会折断并消失,可怕的是它们不会再生,这意味着你的听力会逐渐丧失,并且陷入听力丧失开大音量的恶性循环。
更可悲的是,当耳蜗中的纤毛受到损伤时,它们会释放出储存在自己体内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对周围的纤毛造成二次伤害,这种株连造成损伤总是成片蔓延,因此高频或高分贝声音造成的后期损害远远超过其直接造成的听力损伤。你可以看到折断或完全消失的部分。这种情况下,静纤毛和它所属的毛细胞其实已经没有什么用了,再大的音量也听不到声音。你还敢不敢音量全开?
这么可爱的毛细胞,却从我们(以及其他哺乳动物)出生后开始逐渐死去,因为哺乳动物没有毛细胞再生的能力。其中,感受高频声波,也就是高音的细胞更早死。负责高音的毛细胞长在耳蜗的底部,耳蜗顶部的毛细胞主要负责低音。这种结构叫做频率拓扑。
虽然一般认为人类的听力范围是20-20000赫兹,但成年人实际听力已经缩小到150-10000赫兹。在12岁之前因为人类的耳道和神经系统还在发育,人的听力是越来越好的。在12岁左右,扩增高音的毛细胞的死亡数量和耳道以及神经系统的发育的匹配达到最优,因此这个年龄的你能听到的音域是最广的。之后你的世界的音域就不会再如此丰富了。
到了老年,大多数毛细胞折损,所以老年人只能听到非常响的声音,同时再也听不到高音了。
老年性失聪是所有听力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毛细胞的凋亡是老年人听力不好的主要原因,但其中许多人的听神经实际上是完好的。
不过呢,现代科技也有补偿的方法。由于毛细胞不再向听神经发送信号,所以听神经一直处于待机状态。对于这些丢失了太多毛细胞,但是听神经完好的人,可以手术植入人工耳蜗,这种植入内耳的装置可以直接刺激听神经,替代毛细胞的功能。
所以你懂了吧,年纪大了不管怎样都是要秃的,不管是头顶的毛,还是耳朵里的毛。
多大的声音算是音量很大呢?
声音的大小用分贝来衡量,我们正常聊天时候的音量是50-60分贝,公交地铁的音量是80分贝,酒吧中嘈杂环境的音量是90分贝,但是摇滚演唱会的音量能够达到110分贝,烟花爆竹的声音能够达到150分贝!每天以超过89分贝音量来听音乐60分钟,就会持续丧失听力。而110分贝以上的声音很短时间就会造成静纤毛损伤。
我们日常使用的电子产品,最大的音量可以达到110分贝,如果以最大音量听耳机,那么你的耳毛细胞就在死亡的边缘疯狂试探。
如何防護,不让耳机伤害耳朵呢?
来来来,划重点了。很多时候我们开大耳机的音量,是因为身边的噪声嘈杂,听不清耳机里的声音,所以这时候你需要的就是一副主动降噪耳机。降噪耳机可以主动抵消过滤周围的杂音,这样就不需要开大音量了。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把科学带回家”微信公众号,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