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内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教育体系的不断成熟,我国在各阶段学校教育工作以及学生校园生活管理环节,也相对完善化。但是,当下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一项问题就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因此,包括学校、社会与家庭,都应当给予其更多的关注。本次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现状及应对方式的课题研究,根据个人的一些工作经验和认识,结合着本地几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来走访调查。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特点;客观因素;对策
1、研究思路、方法
本文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与问题探讨分析,旨在为当下高校加强对困难学生心理健康和思想教育层面构建一套新的研究体系和心理健康支持体系。重点围绕着探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包括问题的所在和形成,基于此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式。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从三个角度来看待这项问题,重点以学校和家庭为主,主要运用了文献查阅法、分类归纳法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分析方法。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2.1 对象、方法
本次走访调查,以本地的三所学校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这三所学校 12级、13级、14级、15级学生。调查的方式包括走访(以教师为主)、问卷调查(学生),专业覆盖面比较广,基本涵盖了理、工、文等多个学科。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并结合着学校提供的学生资料信息来进行,接受调查的对象样本共1502人,详见表1.
2.2 结果、分析
本次研究选取的样本对象,1502名在校学生中,包括普通学生、和经济贫困生,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关于占到19.9% 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非经济困难学生在比较,详见下述表2.
从表2中可以观察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普通学生(非经济困难学生)在人格、个性等因子指标统计比较上,在专业学习、思维创造、情感利用发挥层面上没有较大的差异,而在性格上(内向/外向、怯懦/果断),和心理健康、校园生活环境适应方面,差异显著。
3、讨论探究
3.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
通过上述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并结合着工作经验和认识,简要概述总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基本表现如下:① 良好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意识混乱并存。自我意识是每个人共有的一种思想,简单一点讲就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同时自我意识还是用来衡量个性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大学期间,大多数学生基本处在心理自我阶段,他们在评价自己的时候,多是依据着自己所学和所见的知识,从而独自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在调查的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绝大部分都伴有一定的自我意识混乱的现象,也就是说他们无所正确认识自己。② 在学习和生活心态上,乐观和低落的情绪共存,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和争强的动机较强,但压力也巨大。此次接受调查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当中,超过 80% 的学生表示自己都会选择直面困难,去克服困难,但也有近1/6的学生表示自己遇到困难时心绪混乱,很苦恼或者无奈。
3.2 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因素
在心理健康问题导因探讨上,应当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学生心理特点,在这里重点介绍客观因素。从社会角度来看,来自社会因素的影响,主要呈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文化中不良因素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心理上容易造成一定的困扰,并加剧学生心理负担;二是来自于社会各方给予困难学生的经济补助(资助),这对于很多学生而言,都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从学校角度来看,来自学生因素的影响,包括有学习生活压力大、校园人际关系压力大等。从学生家庭角度来看,来自家庭因素的影响,包括有家庭经济状况、学生父母的文化水平、家庭成员构成(比如兄弟姐妹等)等因素的影响。
3.3 针对当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方式
① 在教学工作中,学校应当与学生家庭构建紧密联系机制,以学生学习为主体,适当侧重学生校园生活领域,包括学生日常的一些校园活动,或者是人机交往和社会实践等方面。重点坚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和心理问题联结在一起,特别是在思想教育等相关课程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和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与思想之间的联系。此举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可实现强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神意志。因为,一旦有了精神意志,对于处在心理自我阶段的高校学生而言,他们就能逐步锻造和形成积极改造世界的心理,进而改造自我。
② 构建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体系,以此来进一步强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主和自立意识。从思想上让这些学生真正认识到,“勤学检工”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而是非常光荣和自豪的事情,不仅是为了自己,就算是为了家庭、为了父母、为了关心你的同学、朋友、老师们,乃至整个社会大团体,都是值得称赞的事情。当然,学校也应当注意到其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我校的一些学生,不但没有从接受社会资助中受到心理上的激励,反而养成了一些恶习,比如,“等、要、靠”等依赖性思想心理,对于大部分积极向上、主动进取、勤学检工的困难生,这部分学生应当成为思想教育重点针对的对象。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特点;客观因素;对策
1、研究思路、方法
本文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与问题探讨分析,旨在为当下高校加强对困难学生心理健康和思想教育层面构建一套新的研究体系和心理健康支持体系。重点围绕着探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包括问题的所在和形成,基于此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式。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从三个角度来看待这项问题,重点以学校和家庭为主,主要运用了文献查阅法、分类归纳法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分析方法。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2.1 对象、方法
本次走访调查,以本地的三所学校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这三所学校 12级、13级、14级、15级学生。调查的方式包括走访(以教师为主)、问卷调查(学生),专业覆盖面比较广,基本涵盖了理、工、文等多个学科。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并结合着学校提供的学生资料信息来进行,接受调查的对象样本共1502人,详见表1.
2.2 结果、分析
本次研究选取的样本对象,1502名在校学生中,包括普通学生、和经济贫困生,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关于占到19.9% 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非经济困难学生在比较,详见下述表2.
从表2中可以观察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普通学生(非经济困难学生)在人格、个性等因子指标统计比较上,在专业学习、思维创造、情感利用发挥层面上没有较大的差异,而在性格上(内向/外向、怯懦/果断),和心理健康、校园生活环境适应方面,差异显著。
3、讨论探究
3.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
通过上述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并结合着工作经验和认识,简要概述总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基本表现如下:① 良好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意识混乱并存。自我意识是每个人共有的一种思想,简单一点讲就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同时自我意识还是用来衡量个性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大学期间,大多数学生基本处在心理自我阶段,他们在评价自己的时候,多是依据着自己所学和所见的知识,从而独自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在调查的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绝大部分都伴有一定的自我意识混乱的现象,也就是说他们无所正确认识自己。② 在学习和生活心态上,乐观和低落的情绪共存,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和争强的动机较强,但压力也巨大。此次接受调查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当中,超过 80% 的学生表示自己都会选择直面困难,去克服困难,但也有近1/6的学生表示自己遇到困难时心绪混乱,很苦恼或者无奈。
3.2 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因素
在心理健康问题导因探讨上,应当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学生心理特点,在这里重点介绍客观因素。从社会角度来看,来自社会因素的影响,主要呈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文化中不良因素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心理上容易造成一定的困扰,并加剧学生心理负担;二是来自于社会各方给予困难学生的经济补助(资助),这对于很多学生而言,都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从学校角度来看,来自学生因素的影响,包括有学习生活压力大、校园人际关系压力大等。从学生家庭角度来看,来自家庭因素的影响,包括有家庭经济状况、学生父母的文化水平、家庭成员构成(比如兄弟姐妹等)等因素的影响。
3.3 针对当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方式
① 在教学工作中,学校应当与学生家庭构建紧密联系机制,以学生学习为主体,适当侧重学生校园生活领域,包括学生日常的一些校园活动,或者是人机交往和社会实践等方面。重点坚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和心理问题联结在一起,特别是在思想教育等相关课程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和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与思想之间的联系。此举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可实现强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神意志。因为,一旦有了精神意志,对于处在心理自我阶段的高校学生而言,他们就能逐步锻造和形成积极改造世界的心理,进而改造自我。
② 构建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体系,以此来进一步强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主和自立意识。从思想上让这些学生真正认识到,“勤学检工”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而是非常光荣和自豪的事情,不仅是为了自己,就算是为了家庭、为了父母、为了关心你的同学、朋友、老师们,乃至整个社会大团体,都是值得称赞的事情。当然,学校也应当注意到其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我校的一些学生,不但没有从接受社会资助中受到心理上的激励,反而养成了一些恶习,比如,“等、要、靠”等依赖性思想心理,对于大部分积极向上、主动进取、勤学检工的困难生,这部分学生应当成为思想教育重点针对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