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初中历史创新教育研究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549976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与深化,对历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历史课堂是学生汲取历史知识的基础阶段,也是学生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阶段。随着创新型人才教育理念的提出,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地增加,针对初中历史创新教育进行几点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 创新教育 创新型人才
  在我国的初中历史课堂中,还沿袭着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由于历史知识的特殊性,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古老的历史知识无法进行深入地了解和探析,久而久之,容易使学生失去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时间被老师大量地占用,学生缺乏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新时期,需要不断加强对历史创新教育的思考,才能够不断提高历史教学效率,进而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1. 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
  当前的历史课堂中,大量的时间被教师所占用。教学活动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往往由教师根据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而这个过程中,学生无法参与到课堂中,使得课堂成为了教师的独角戏;有的历史教材中提出可实践过程,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另外,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也以考试作为前提,讲某些知识作为考点进行重点讲解,而另外的知识则一笔带过,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也使考试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出发点,不能从真正意义上进入到历史的学习中。
  2. 教学手段滞后
  在课堂中,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十分普遍,教师为了让学生多掌握一些知识,想要面面俱到,则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将所有的知识都讲解的过于详细,学生根本没有消化和思考的时间。同时,有的教师由于不能掌握有效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中要么采用极端的强化训练,要么采用全套的问题教学法,使学生始终处于精神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只会热衷于教师将要提出什么问题,自己又将如何回答得满意,这样学生根本无法真正地学习到知识,只会造成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逐渐消失。
  3. 初中学生思想特点的影响
  由于初中学生在心理上还处于发育阶段,因此他们的思维还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和单一性。针对书本上的知识,往往是教师怎么教,他们就怎么记,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过分地依赖教师,生硬地模仿教师对事物的分析和看法,使得学生的思维无法拓宽,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二、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
  1.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历史知识具有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其对于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不能将历史课堂看成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应当看成是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人格教育,不能因为片面地追求升学率或者是应付考试,而使历史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也能避免历史在学生眼中变得越来越枯燥和乏味。通过历史的学习,使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更加有利于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起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是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不断地提高学习质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前导入阶段的学习,通过历史故事或者诗词等导入本节课的知识点,使学生由浅入深,逐渐地产生深入探究的兴趣。另外,在课堂中,教师也要充分利用提问的方法,在知识的衔接处、教材的难点处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学生自主地讨论,使他们逐渐产生对历史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往往不会被别人的结论所束缚,他们会对于已有的结论提出自己的质疑。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地进行引导,对学生的质疑精神进行培养。当学生对于一个固有的结论存在质疑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探索,这个结论是根据什么原理所推断出来的,这个结论中是否存在着不合理、不严谨的地方,是否还需要完善等。而讨论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逐渐养成质疑的意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都是有着重要意义。
  4.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培养学生掌握一种学习方法,而不是简单地对知识的记忆,这是新时期教学活动的一个重点内容,教学的含义不是体现在教师如何教,而是体现在学生怎么学。可以说,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基本前提。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够不断运用学习的方法,来提高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能力。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感性到理性,由模糊到清晰,由生疏到熟练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教会”,到“学会”,再到“会学”的过程。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我国初中历史教学中也应当注重学生的创新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并且不断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充分体现,使历史创新教育全面得到落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也成为必然。它要求我们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英语教学的观念、目标、内容、策略、手段、评价等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以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此,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建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同时要注意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进行形式多样的训练,来培养学生英语能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观念 教学
歌曲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在“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果老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无味,逐渐使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这种模式下,即便学生会唱一首歌曲,因为不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内涵,唱起来也是干干巴巴,毫无情感可言。针对这
马流产沙门菌(Salmonellaabortusequi)可引起马属动物的马流产沙门菌病,又名马副伤寒,其典型特征为孕马流产。随着新疆马匹养殖数量的增加,该病已严重危害马养殖业的发展。马鼻
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根据其荚膜抗原成分的不同分为33个血清型,其中2型猪链球菌的临床分离率最高。该型猪链球菌除了能引起猪致病外,还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不
摘要: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集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基础型课程。它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属于新兴学科,在教学中如果仍彩传统的“传授--接受”的模式进行教学,不但会使直观生动的计算机知识变得抽象、呆板,更会使学生听课时感到被动乏味,这样给教、学两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都是很大的。信息技术课既没有形成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又没有教法可参考。因此,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就必须探讨与之适应的
很多同学感觉历史很难学习,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叶圣陶先曾说过“养成一种好的习惯可以受益终身。”学生要学习好历史必须要养成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  一、读  如何阅读课本呢?首先,要阅读课本本章的目录,构建知识体系的框架,知识体系框架就好像人的骨架,如果学习历史缺少它就像人散了架,根本学不好历史。其次,阅读课本正文,充实已经形成的框架。如果说框架是骨头,那么课本正文则是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