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人以严谨和细致著称,德国联邦警察的严肃、较真也是出了名的。但是,德国人并非永远不会出差错,赫赫有名的“海尔布隆幽灵”案件,就让德国警方大失颜面。
“海尔布隆幽灵”又被称作“无脸女连环杀手”,这个可怕而又神秘的罪犯,曾被德国警方视为近30年来最诡异的连环杀手,甚至有人把她称作“21世纪的开膛手杰克”。德国警方一直坚称这个连环杀手是一名年轻的女性,她不断在德国、奥地利及法国大肆作案,并且无一例外地在犯罪现场留下了自己的DNA。德国警方为了抓捕她,不仅为她绘制模拟画像,更拿出30万欧元的高额悬赏对其进行通缉。但是,警方耗费了大量时间、人力,花费了超过1800万美元经费,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首度犯案
“海尔布隆幽灵”名字的由来,要从1993年说起。由于当时恰逢东欧剧变,东西德国刚刚统一,德国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治安混乱。此时,第一名受害者出现了,她叫莉泽洛特·施伦格尔,据她身边的邻居、朋友评价,尽管年近六旬,莉泽洛特仍是一位充满爱心又有活力的老太太。她居住在德国西南部小城伊达尔-奥伯施泰因,退休前在当地从事教育工作,退休后,她喜欢小孩、小动物和烹饪。5月23日下午,莉泽洛特的一位邻居到她家喝下午茶,却发现老人已经被残忍地杀害于屋内。警方在现场勘查中发现,死者脖子上紧勒着一根金属丝,旁边的桌子上放着一束散开的鲜花。整个犯罪现场没有破门而入的痕迹,警方推定凶手是悄悄潜入房中或与老人相识,求财不成而害命,凶手取下捆绑鲜花的金属丝将老人勒死。此外,警方还在案发现场的一个茶杯上提取到了一个陌生人的DNA样本。通过对样本进行分析,确定那名陌生人是一个年轻的女性。這便是“海尔布隆幽灵”的首度犯案。
犯案累累
2007年4月发生了震惊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枪杀女警案”,让“海尔布隆幽灵”再度回归人们的视野。米歇尔·吉塞韦特是德国西南部城市海尔布隆的一名年轻缉毒女警官,当时她正与一名男同事在警车里享受午餐,突然两名歹徒从车后潜入并枪击了他们,凶手直接瞄准了两位被害者的头部,作案手法极其熟稔和残忍。吉塞韦特当场死亡,她的同事身负重伤,陷入昏迷。然而,凶手既没有抢走两名警察随身携带的配枪,也没有掠劫他们的钱财,而是仅仅拿走了他们的手铐。通过现场勘查,德国警方在汽车的仪表盘和后门的把手上,采集到了一个模糊的DNA。通过比对发现,这个DNA竟与15年前莉泽洛特被害现场提取到的DNA样本完全吻合。
在此期间,“海尔布隆幽灵”曾多次作案,犯案累累。2001年3月21日,居住在德国西南部城市弗莱堡的一位古董商人遇害身亡,死者名叫约瑟夫·沃尔岑巴赫,时年61岁。这次,凶手潜入了他经营的小店,用一根尼龙绳将其勒死,拿走了他身上为数不多的现金(约230美元),却对店内价值不菲的古董视而不见。这起案件与1993年的案件高度相似:凶手都从被害人那里拿走了少量的钱,作案手法类似,案发现场都是在室内且没有打斗痕迹。这些情况表明,凶手手法老练,诱骗受害者打开房门,瞅准时机谋财害命。当地警方在沃尔岑巴赫身上以及门把手上提取到了犯罪嫌疑人的DNA样本,结论也是属于神秘的“海尔布隆幽灵”。
“无脸女人”
正当德国警方对“海尔布隆幽灵”案件陷入胶着。一筹莫展时,一个名叫于尔根·鲍雷的七岁小男孩帮助警方发现了新的线索。男孩住在德国西部小城市盖罗尔施泰因,2001年10月的一天,男孩去体育场玩耍途中,意外踩到了一个玻璃注射器并带回了家。他的母亲发现这只注射器污浊不堪,上面残留许多血迹,当即报警,理由很简单:“这一定是个瘾君子所为,该让警察管管!”警方对注射器进行了化验,发现注射器被“瘾君子”用以注射毒品海洛因,并且再一次提取到了“海尔布隆幽灵”的DNA样本。这下警方完全有理由相信,这名冷血的连环杀手不仅年轻而且还有吸毒史。
“海尔布隆幽灵”作案猖獗,但各国警方手中掌握的线索却仅仅只有她的基因密码,警方无奈地称她为“无脸女人”。虽未能将“海尔布隆幽灵”绳之以法,但警方利用犯罪行为学给这个神秘的女人画了张肖像,画像中的“海尔布隆幽灵”是个消瘦(因为很多案件都有攀爬痕迹)、高个子、碧眼的白人女性,因为没有找到身体毛发的相关证据,画像中的她戴着头巾。
随后几年中,“海尔布隆幽灵”频频在德国境内流窜作案;随着欧盟的成立,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欧盟各国之间贸易频繁,人员流动加快,“海尔布隆幽灵”也开始在法国和奥地利越境作案。神秘的罪犯依旧保持着以往的作案特点——入侵住宅、商店或是办公室时,不拿走贵重物品,只拿走少量钱财。在2003年蒂琛巴赫市一起案件中,她仅仅拿走一个装满零钱的咖啡罐子。逐渐地,各国警方总结出“海尔布隆幽灵”作案的新特点:她每次作案地点相隔距离越来越远,犯案时间间隔也越来越短,甚至她的犯罪类型也从凶杀和盗窃上发展为抢劫。
很快,警方又发现这个神秘的罪犯开始接触涉枪案件。2005年5月,在德国古城沃姆斯,一些吉卜赛人发生了内讧,进行了激烈的枪战。当地警方在调查这起案件时,从一枚子弹上再次提取到“海尔布隆幽灵”的DNA信息。吉卜赛人聚居的地方多为贫民窟,治安环境差,盗贼蜂起,盗窃、吸毒、贩毒等犯罪频发,且吉普赛人居无定所,经常迁移。联想到“海尔布隆幽灵”犯罪足迹涉及面广且可能是个瘾君子的推断,警方认为,神秘的凶手极有可能活跃在德国西南部的的吉卜赛人生活社区内。德国警方希望通过大规模搜查吉卜赛人聚居区,广泛提取DNA样本,以便锁定“海尔布隆幽灵”,但由于德国政府对可能带来“种族歧视”指责的担心,搜查行动未能如愿开展。
德国警方退而求其次地选择采用人海战术,他们和奥地利、法国警方通力协助,在德国、法国乃至比利时、意大利采集将近三千名女子的DNA样本,这些女子与“海尔布隆幽灵”特征相似,或无家可归、或吸毒、或有严重犯罪记录,但失望的是,并没有发现与“海尔布隆幽灵”完全吻合的DNA样本。
谜底揭开
2009年2月,“海尔布隆幽灵”又再一次出现。渔民在德国西南部城市黑彭海姆附近一条河中捞出三名格鲁吉亚车商的尸体,一名伊拉克籍男子和一名索马里籍男子因涉嫌行凶被逮捕,警方在涉案伊拉克籍男子的车中采集到“海尔布隆幽灵”的DNA样本。警方希望从该男子口中得出“海尔布隆幽灵”的信息,却一无所获。警方怀疑,她可能是一个在欧洲境内流窜作案的抢劫团伙成员,而且从未留过案底。
几个月后,法国警方发现了一具被烧毁的男性尸体。警方在提取DNA样本时发现,尸体DNA信息居然与“海尔布隆幽灵”的DNA完全相符,这个发现让德、法两国警方一度陷入迷茫——“海尔布隆幽灵”的DNA检测结果显示其应该是个女性,与尸体性别不符。为了进一步确定,警方对尸体的DNA样本进行了第二次检测,这一次的结果却与之前大相径庭——完全检测不到“海尔布隆幽灵”的DNA信息。这时,有细心的警察提出猜测:由于提取、检测DNA样本都要使用到棉签,会不会是使用的棉签本身受到了“污染”,“海尔布隆幽灵”也许根本不存在。
经过详细的调查,上述猜测被证实。由于“海尔布隆幽灵”的作案地点集中在德国西南部、奥地利北部和法国东北部,这些地区相邻,当地警方在提取DNA样本时,使用的是同一个厂家生产的棉签。一路追查至这家位于奥地利的棉签厂时,警方发现这个工厂内的一名东欧女工正在搓棉签,她不时擦汗、挠头。由于没戴手套,她把自己的DNA留在了搓过的棉签上。
为了抓捕“海尔布隆幽灵”,德国警方耗费了大量精力,却最终换来了这样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结果。DNA基因鉴定技术的确为刑事侦查工作提供了准确的侦查线索,比如轰动全国的白银连环杀人案,就是依靠Y-DNA鉴定技术追查到了真凶,但过度依赖技术手段并不可取。并且,“海尔布隆幽灵”乌龙事件的结果也令人产生了进一步的担忧——时至今日,真凶依旧逍遥法外。
“海尔布隆幽灵”又被称作“无脸女连环杀手”,这个可怕而又神秘的罪犯,曾被德国警方视为近30年来最诡异的连环杀手,甚至有人把她称作“21世纪的开膛手杰克”。德国警方一直坚称这个连环杀手是一名年轻的女性,她不断在德国、奥地利及法国大肆作案,并且无一例外地在犯罪现场留下了自己的DNA。德国警方为了抓捕她,不仅为她绘制模拟画像,更拿出30万欧元的高额悬赏对其进行通缉。但是,警方耗费了大量时间、人力,花费了超过1800万美元经费,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首度犯案
“海尔布隆幽灵”名字的由来,要从1993年说起。由于当时恰逢东欧剧变,东西德国刚刚统一,德国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治安混乱。此时,第一名受害者出现了,她叫莉泽洛特·施伦格尔,据她身边的邻居、朋友评价,尽管年近六旬,莉泽洛特仍是一位充满爱心又有活力的老太太。她居住在德国西南部小城伊达尔-奥伯施泰因,退休前在当地从事教育工作,退休后,她喜欢小孩、小动物和烹饪。5月23日下午,莉泽洛特的一位邻居到她家喝下午茶,却发现老人已经被残忍地杀害于屋内。警方在现场勘查中发现,死者脖子上紧勒着一根金属丝,旁边的桌子上放着一束散开的鲜花。整个犯罪现场没有破门而入的痕迹,警方推定凶手是悄悄潜入房中或与老人相识,求财不成而害命,凶手取下捆绑鲜花的金属丝将老人勒死。此外,警方还在案发现场的一个茶杯上提取到了一个陌生人的DNA样本。通过对样本进行分析,确定那名陌生人是一个年轻的女性。這便是“海尔布隆幽灵”的首度犯案。
犯案累累
2007年4月发生了震惊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枪杀女警案”,让“海尔布隆幽灵”再度回归人们的视野。米歇尔·吉塞韦特是德国西南部城市海尔布隆的一名年轻缉毒女警官,当时她正与一名男同事在警车里享受午餐,突然两名歹徒从车后潜入并枪击了他们,凶手直接瞄准了两位被害者的头部,作案手法极其熟稔和残忍。吉塞韦特当场死亡,她的同事身负重伤,陷入昏迷。然而,凶手既没有抢走两名警察随身携带的配枪,也没有掠劫他们的钱财,而是仅仅拿走了他们的手铐。通过现场勘查,德国警方在汽车的仪表盘和后门的把手上,采集到了一个模糊的DNA。通过比对发现,这个DNA竟与15年前莉泽洛特被害现场提取到的DNA样本完全吻合。
在此期间,“海尔布隆幽灵”曾多次作案,犯案累累。2001年3月21日,居住在德国西南部城市弗莱堡的一位古董商人遇害身亡,死者名叫约瑟夫·沃尔岑巴赫,时年61岁。这次,凶手潜入了他经营的小店,用一根尼龙绳将其勒死,拿走了他身上为数不多的现金(约230美元),却对店内价值不菲的古董视而不见。这起案件与1993年的案件高度相似:凶手都从被害人那里拿走了少量的钱,作案手法类似,案发现场都是在室内且没有打斗痕迹。这些情况表明,凶手手法老练,诱骗受害者打开房门,瞅准时机谋财害命。当地警方在沃尔岑巴赫身上以及门把手上提取到了犯罪嫌疑人的DNA样本,结论也是属于神秘的“海尔布隆幽灵”。
“无脸女人”
正当德国警方对“海尔布隆幽灵”案件陷入胶着。一筹莫展时,一个名叫于尔根·鲍雷的七岁小男孩帮助警方发现了新的线索。男孩住在德国西部小城市盖罗尔施泰因,2001年10月的一天,男孩去体育场玩耍途中,意外踩到了一个玻璃注射器并带回了家。他的母亲发现这只注射器污浊不堪,上面残留许多血迹,当即报警,理由很简单:“这一定是个瘾君子所为,该让警察管管!”警方对注射器进行了化验,发现注射器被“瘾君子”用以注射毒品海洛因,并且再一次提取到了“海尔布隆幽灵”的DNA样本。这下警方完全有理由相信,这名冷血的连环杀手不仅年轻而且还有吸毒史。
“海尔布隆幽灵”作案猖獗,但各国警方手中掌握的线索却仅仅只有她的基因密码,警方无奈地称她为“无脸女人”。虽未能将“海尔布隆幽灵”绳之以法,但警方利用犯罪行为学给这个神秘的女人画了张肖像,画像中的“海尔布隆幽灵”是个消瘦(因为很多案件都有攀爬痕迹)、高个子、碧眼的白人女性,因为没有找到身体毛发的相关证据,画像中的她戴着头巾。
随后几年中,“海尔布隆幽灵”频频在德国境内流窜作案;随着欧盟的成立,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欧盟各国之间贸易频繁,人员流动加快,“海尔布隆幽灵”也开始在法国和奥地利越境作案。神秘的罪犯依旧保持着以往的作案特点——入侵住宅、商店或是办公室时,不拿走贵重物品,只拿走少量钱财。在2003年蒂琛巴赫市一起案件中,她仅仅拿走一个装满零钱的咖啡罐子。逐渐地,各国警方总结出“海尔布隆幽灵”作案的新特点:她每次作案地点相隔距离越来越远,犯案时间间隔也越来越短,甚至她的犯罪类型也从凶杀和盗窃上发展为抢劫。
很快,警方又发现这个神秘的罪犯开始接触涉枪案件。2005年5月,在德国古城沃姆斯,一些吉卜赛人发生了内讧,进行了激烈的枪战。当地警方在调查这起案件时,从一枚子弹上再次提取到“海尔布隆幽灵”的DNA信息。吉卜赛人聚居的地方多为贫民窟,治安环境差,盗贼蜂起,盗窃、吸毒、贩毒等犯罪频发,且吉普赛人居无定所,经常迁移。联想到“海尔布隆幽灵”犯罪足迹涉及面广且可能是个瘾君子的推断,警方认为,神秘的凶手极有可能活跃在德国西南部的的吉卜赛人生活社区内。德国警方希望通过大规模搜查吉卜赛人聚居区,广泛提取DNA样本,以便锁定“海尔布隆幽灵”,但由于德国政府对可能带来“种族歧视”指责的担心,搜查行动未能如愿开展。
德国警方退而求其次地选择采用人海战术,他们和奥地利、法国警方通力协助,在德国、法国乃至比利时、意大利采集将近三千名女子的DNA样本,这些女子与“海尔布隆幽灵”特征相似,或无家可归、或吸毒、或有严重犯罪记录,但失望的是,并没有发现与“海尔布隆幽灵”完全吻合的DNA样本。
谜底揭开
2009年2月,“海尔布隆幽灵”又再一次出现。渔民在德国西南部城市黑彭海姆附近一条河中捞出三名格鲁吉亚车商的尸体,一名伊拉克籍男子和一名索马里籍男子因涉嫌行凶被逮捕,警方在涉案伊拉克籍男子的车中采集到“海尔布隆幽灵”的DNA样本。警方希望从该男子口中得出“海尔布隆幽灵”的信息,却一无所获。警方怀疑,她可能是一个在欧洲境内流窜作案的抢劫团伙成员,而且从未留过案底。
几个月后,法国警方发现了一具被烧毁的男性尸体。警方在提取DNA样本时发现,尸体DNA信息居然与“海尔布隆幽灵”的DNA完全相符,这个发现让德、法两国警方一度陷入迷茫——“海尔布隆幽灵”的DNA检测结果显示其应该是个女性,与尸体性别不符。为了进一步确定,警方对尸体的DNA样本进行了第二次检测,这一次的结果却与之前大相径庭——完全检测不到“海尔布隆幽灵”的DNA信息。这时,有细心的警察提出猜测:由于提取、检测DNA样本都要使用到棉签,会不会是使用的棉签本身受到了“污染”,“海尔布隆幽灵”也许根本不存在。
经过详细的调查,上述猜测被证实。由于“海尔布隆幽灵”的作案地点集中在德国西南部、奥地利北部和法国东北部,这些地区相邻,当地警方在提取DNA样本时,使用的是同一个厂家生产的棉签。一路追查至这家位于奥地利的棉签厂时,警方发现这个工厂内的一名东欧女工正在搓棉签,她不时擦汗、挠头。由于没戴手套,她把自己的DNA留在了搓过的棉签上。
为了抓捕“海尔布隆幽灵”,德国警方耗费了大量精力,却最终换来了这样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结果。DNA基因鉴定技术的确为刑事侦查工作提供了准确的侦查线索,比如轰动全国的白银连环杀人案,就是依靠Y-DNA鉴定技术追查到了真凶,但过度依赖技术手段并不可取。并且,“海尔布隆幽灵”乌龙事件的结果也令人产生了进一步的担忧——时至今日,真凶依旧逍遥法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