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受体阻滞剂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ter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是一组常见且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在所有心力衰竭患者中所占比例接近50%。HFpEF患者的预后差,再住院率及死亡率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相当。β受体阻滞剂是HFrEF治疗管理中"金三角"药物之一,能改善HFrEF患者的预后,降低HFrEF患者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但是其对于HFpEF患者的疗效尚无明确的结论。本文从HFpEF的诊断标准及流行病学、β受体阻滞剂在HFpEF中的治疗效果和影响β受体阻滞剂在HFpEF中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40只2~3月龄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应用腹主动脉缩窄术(TAC)制造压力负荷模型。4组大鼠分别做如下处理:对假手术组只开腹不作特殊处理;对手术处理组行TAC(TAC组);对丹参酮ⅡA干预组行TAC后,给予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 8周(20 mg·kg-1·d-1);对阴性对照组行TAC后,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8周(20 mg·kg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住院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入院收缩压水平与其院内及院外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入选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阜外医院心力衰竭病房住院的成人DCM患者,存活出院患者随访至2015年12月或死亡或心脏移植。定义心力衰竭恶化、猝死或脑卒中导致的死亡为心血管原因死亡。主要终点为心血管原因死亡或心脏移植。危险因素判定采用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方法。结果793例患者纳入分析,35例发生院内死亡
目的使用常规温控心脏射频消融导管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术,对肾动脉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的急性期改变及可能的机制进行研究和评价。方法6头小型猪均被行双侧肾动脉造影术和射频消融导管介导的单侧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术。消融侧肾动脉为手术组(n=6),对侧未消融肾动脉为假手术组(n=6)。术后猪均被再次造影后立即行安乐死。取肾动脉进行组织学染色、分子生物学分析以比较两组肾动脉结构和内皮细胞功能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
沙库巴曲/缬沙坦片(LCZ696)是由沙库巴曲和缬沙坦组成的复合物,通过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利钠肽系统发挥治疗作用,是近年来心力衰竭(心衰)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PARDIGM-HF研究结果显示,LCZ696可以显著降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心血管原因死亡、全因死亡、心衰住院率,且能改善HFrEF患者的症状和体力。据此,更新的欧美心衰指南和中国心衰指南均推荐LCZ6
目的探讨在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患者中运动后心率恢复(HRR)与运动耐量的关系及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就诊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诊断为HFpEF且资料完整的患者120例,入组1周内完成心肺运动试验,计算运动后1 min心率恢复(HRR1),HRR1≤12次/min定义为异常,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评价HRR1与运动试验参数的相关性,记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心力衰竭伴有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和电-机械运动不同步患者除药物治疗外的标准治疗手段之一。临床实践中发现传统CRT(即双心室起搏治疗)有许多不足,近些年来出现的希氏束起搏(HBP)以及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均为生理性起搏,统称希浦系统起搏(HPSP)。研究显示,HPSP可同时达到心脏电-机械同步化,进而实现心力衰竭患者CRT。与传统CRT相比,HPSP-CRT具有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