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现在想读一本非常有趣味、非常有意义、非常有深度又非常有格调的谈论英国文化的书,我要向你推荐英国文化人类学家 Kate Fox 写的 《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Watching the English)。
长久以来,英语教师都在说文化问题,大学也在开跨文化交际的课,英语课程标准专门设置了“文化意识”或“文化品格”板块,但是,真正想步入英国英语文化的具身层面,去感知英国人(特别是现代英国人)的文化特点与习俗,我们却很难找到一本完全恰当的读本。五年前,我得到了Kate Fox的Watching the English一书,选读了数段,觉得很有贴身倾听本土人讲英国本土文化的味道。一年前,我又得到该书的修订版,稍后又看到了三联书店出的中文翻译版,这可以证明,该书已经得到了世界范围的关注。我向英语教师推荐这本书,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学研究成果,品味英国人文化特性,鉴赏有特色的现代英国英语。
对英语教师而言,本书给大家的第一收获还不是文化的,而是方法的。Kate Fox是善于进行社会调研的人类学家,她继承了她的人类学家父亲的专业品质,走入自己的研究对象之中,去做最具身的精微观察,这样的具身观察,细到了破解每一个被观察者的举手投足和言谈情态的程度,就象生物学家在显微镜下观看细胞那样。我们可以随意从书中提取这方面的证据,比如,在酒吧里,英国人站在吧台边,手中轻轻地旋转酒杯,但并不说话,旨在表示“时光的流逝”,服务员就会领悟到,这是一种信号,暗示他要无言地提供恰当的服务,作者把这称之为“哑剧规则”。没有一双绝好的人类学家的眼睛,是看不到这些细节的,更不会想到酒吧的客人和侍者正在“演出哑剧”。我读到此处就会自然想到,难道教师不可以从这些文字里学到有用的东西吗?教师不是要读懂学生吗?那么,如此的“哑剧规则”难道不会帮助教师理解学生在旋转圆珠笔时的内在意思吗?教师如果这样随机地观察了,就会破解“旋转圆珠笔”的哑剧,知道:“噢,她在思考!”于是,这位教师就会运用“哑剧规则”来调整自己的课堂。或许,每一位细读这本书的人,都有可能成为一名善于细微观察的教育人类学者。
与学会观察方法并行的,英语教师还会从中学到现代英国文化的具体“故事”。作者介绍现代英国人的文化规则(rules)采取了两个便利的办法:判词和隐喻。这两种办法使你能直接体会到英语文化的灵动。作者是文化人类学家,但她完全没有运用人类学的抽象概念去表征自己观察到的故事,而是像资深的记者一样,先做一点有趣的描述,然后使用恰当的“判词”,一语道破这件事的典型特征,比如,说英国人道别,为了避免十分生硬地离开,英国人会说很多话来为离开做铺垫,主人和客人之间会有几个轮次的含蓄话语来迎接“不得不分别”的场面,作者幽默地建议,为了道别,有必要留出10分钟来,最好15分钟,来进行这种过渡。她的“判词”则是精彩的点睛之笔:The long good-bye rule. 这个判词实在有极佳的“结晶”效应,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了这条规则的核心内涵。第二个办法更有意思,那就是为英国人的文化习惯提出一个准确的隐喻,比如:作者把酒吧里略微“放松下来”的交谈和对隐私的松动,隐喻为“文化赦免”(Cultural Remission);英国人大多数都有带花园的住所,花园内外,交谈的文化内容是不相同的,在花园规则一节里,作者谈到人们可以在前花园与主人进行逐步深入的琐碎交谈,并从中获取细节信息,她认为,这种被允许涉及一点隐私的渐进交谈方式是采用了“海绵法”(Sponge Methodology)——像海绵一点点吸水一样;英国人居住的house 造就了英国的很多文化规则,包括私密空间界限,家庭空间封闭感,于是,作者把这些统称为“城堡规则”(Castle Rule),同时把运用手机封闭自己称为“移动的城堡规则”(Mobile Castle Rule)。这些随处可见的隐喻,把英国文化规则描述得有声有色。
这本书以“规则”(rules)的名义向我们提供了多达近500条有趣的现代英国人行为特点(the hidden rules of English behaviour),它们大都不是见诸行为手册一类的外交场合或正式场合的交际规则,而是典型语境中的典型表现,所以,了解书中的微细规则可以使我们增长见识。我随便列举几个吧:
? 英国人见面喜欢以谈天气开头,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由于英国的天气确实多变,所以,他们见面以后会一起抱怨坏天气,而且态度很认真,你说今天天气阴霾,我就说最讨厌阴霾,这样的对答旨在谋求共识,在此基础上,好接续以后的话题。
? 初次见面避免询问职业,这也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规则,可是,英国人在遵守这个规则的背后却喜欢做一种有趣的社会游戏,并由此形成了guessing game rule。他们会以各种灵巧的谈话方式,不经意地“探测”对方的职业,因为英国人都知道这种潜规则。所以,有些人就用“提供暗示”的办法,明示对方,让对方快一点猜出自己的职业,你说,这样的谈话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不是很有意思?
? 关于“薯条”的文化含义,也是我们所知甚少的。作者告诉我们,薯条是英国传统的重要一环。据一项关于薯条的全英调查显示,90%的英国人都吃薯条。英国人说:“薯条实实在在,它很基本很简单很有好处,我们喜欢薯条的原因即在于此。我们自己就有这种特质,有薯条的优点,我们就是薯条一样的民族。”所以,英国人面对薯条,会一改拘谨的姿态,一把一把地从盘子里去抓薯条吃,而且去抓别人盘子里的薯条吃,甚至让别人喂自己薯条。所以,作者说,在薯条上,我们可以看到英国人的爱国情怀。读到此处,我们会觉得英国人很可爱。
? 我们都知道,英国人有良好的排队习惯。本书则深入地探索了英国人排队的细节和心态,作者说,外国人认为英国人排队有足够的耐心,可在她看来,却另有隐情:有的英国人(包括作者本人)排队不仅仅是耐心,而是借此来享一种闲暇。而且,作者自己观察英国人排队的细节,感觉像“观察蚂蚁或蜜蜂那样有趣”:排队的人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或消闲,或沉思,或鉴赏,或故作镇静,或亲密交谈,或明晰观察,或倾心阅读,这叫什么?叫“排队的戏剧”(the drama of queuing)。
中国的英语教师读这本书,会发现:英国知识阶层的某些特征与中国知识阶层是类似的,特别是明清时期的读书人。首先一点就是中庸,做什么事,都要无过之,亦无不及,不偏不倚,激动起来,不要太声张,消沉时,也不要失去起码的达观。其次是幽默感,开玩笑取乐,可以的,但一定不要完全放开来,更不能低俗,在保持住基本风度的前提下,间或做一点嘲讽或调侃。第三点,就是机智(wit),不管是应酬,还是闲谈,不管是经意地交流,还是不经意的评点,都一定加点巧妙的小智慧,让人去体味个中的橄榄味道。第四点,是低调,即使心中有火一样的热情,也要保持平静和平淡,认真但不要显得太执着。这些在中国就叫“士的风度”。这样的比较,可以使我们领悟到一个文明发展的基本道理:凡是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与民族,都有“仁义礼智信”的共性。
最后,我要说一说本书的英文本身。英语教师读书,大都有一个学语言的期待,本书足以满足这个期待。作者不仅是人类学调查和现场观察的高手,而且也是英文写作的高手。英语教师阅读此书在语言上可有三个收获:第一个收获是,在众多的事例中,教师能够随手采摘英语口语的“鲜果”,如告别时的真实话语:“Well, see you soon, then…”,“Oh, thank you again”“Lovely time”“Oh,nothing, thank you”,等等;第二个收获,鉴赏作者有层次、有风格、有思辨的散文表述,如果说,十八、十九世纪英国学者的典雅文风已经过时了的话,那么,我们仍然期待着读到具备英国典雅传统的现代文风,本书的文风值得我们细细品鉴;第三个收获,学会英国式的修辞手法。本书不是小说,也不是诗歌,但是,它不是一般的平直陈述,而是有细微波澜的陈述,是在观察方面下了大功夫并获得了丰富信息之后充满睿智的陈述,作者用变化有序的修辞工具个性化地描述并评议了英国人的文化特点。
长久以来,英语教师都在说文化问题,大学也在开跨文化交际的课,英语课程标准专门设置了“文化意识”或“文化品格”板块,但是,真正想步入英国英语文化的具身层面,去感知英国人(特别是现代英国人)的文化特点与习俗,我们却很难找到一本完全恰当的读本。五年前,我得到了Kate Fox的Watching the English一书,选读了数段,觉得很有贴身倾听本土人讲英国本土文化的味道。一年前,我又得到该书的修订版,稍后又看到了三联书店出的中文翻译版,这可以证明,该书已经得到了世界范围的关注。我向英语教师推荐这本书,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学研究成果,品味英国人文化特性,鉴赏有特色的现代英国英语。
对英语教师而言,本书给大家的第一收获还不是文化的,而是方法的。Kate Fox是善于进行社会调研的人类学家,她继承了她的人类学家父亲的专业品质,走入自己的研究对象之中,去做最具身的精微观察,这样的具身观察,细到了破解每一个被观察者的举手投足和言谈情态的程度,就象生物学家在显微镜下观看细胞那样。我们可以随意从书中提取这方面的证据,比如,在酒吧里,英国人站在吧台边,手中轻轻地旋转酒杯,但并不说话,旨在表示“时光的流逝”,服务员就会领悟到,这是一种信号,暗示他要无言地提供恰当的服务,作者把这称之为“哑剧规则”。没有一双绝好的人类学家的眼睛,是看不到这些细节的,更不会想到酒吧的客人和侍者正在“演出哑剧”。我读到此处就会自然想到,难道教师不可以从这些文字里学到有用的东西吗?教师不是要读懂学生吗?那么,如此的“哑剧规则”难道不会帮助教师理解学生在旋转圆珠笔时的内在意思吗?教师如果这样随机地观察了,就会破解“旋转圆珠笔”的哑剧,知道:“噢,她在思考!”于是,这位教师就会运用“哑剧规则”来调整自己的课堂。或许,每一位细读这本书的人,都有可能成为一名善于细微观察的教育人类学者。
与学会观察方法并行的,英语教师还会从中学到现代英国文化的具体“故事”。作者介绍现代英国人的文化规则(rules)采取了两个便利的办法:判词和隐喻。这两种办法使你能直接体会到英语文化的灵动。作者是文化人类学家,但她完全没有运用人类学的抽象概念去表征自己观察到的故事,而是像资深的记者一样,先做一点有趣的描述,然后使用恰当的“判词”,一语道破这件事的典型特征,比如,说英国人道别,为了避免十分生硬地离开,英国人会说很多话来为离开做铺垫,主人和客人之间会有几个轮次的含蓄话语来迎接“不得不分别”的场面,作者幽默地建议,为了道别,有必要留出10分钟来,最好15分钟,来进行这种过渡。她的“判词”则是精彩的点睛之笔:The long good-bye rule. 这个判词实在有极佳的“结晶”效应,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了这条规则的核心内涵。第二个办法更有意思,那就是为英国人的文化习惯提出一个准确的隐喻,比如:作者把酒吧里略微“放松下来”的交谈和对隐私的松动,隐喻为“文化赦免”(Cultural Remission);英国人大多数都有带花园的住所,花园内外,交谈的文化内容是不相同的,在花园规则一节里,作者谈到人们可以在前花园与主人进行逐步深入的琐碎交谈,并从中获取细节信息,她认为,这种被允许涉及一点隐私的渐进交谈方式是采用了“海绵法”(Sponge Methodology)——像海绵一点点吸水一样;英国人居住的house 造就了英国的很多文化规则,包括私密空间界限,家庭空间封闭感,于是,作者把这些统称为“城堡规则”(Castle Rule),同时把运用手机封闭自己称为“移动的城堡规则”(Mobile Castle Rule)。这些随处可见的隐喻,把英国文化规则描述得有声有色。
这本书以“规则”(rules)的名义向我们提供了多达近500条有趣的现代英国人行为特点(the hidden rules of English behaviour),它们大都不是见诸行为手册一类的外交场合或正式场合的交际规则,而是典型语境中的典型表现,所以,了解书中的微细规则可以使我们增长见识。我随便列举几个吧:
? 英国人见面喜欢以谈天气开头,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由于英国的天气确实多变,所以,他们见面以后会一起抱怨坏天气,而且态度很认真,你说今天天气阴霾,我就说最讨厌阴霾,这样的对答旨在谋求共识,在此基础上,好接续以后的话题。
? 初次见面避免询问职业,这也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规则,可是,英国人在遵守这个规则的背后却喜欢做一种有趣的社会游戏,并由此形成了guessing game rule。他们会以各种灵巧的谈话方式,不经意地“探测”对方的职业,因为英国人都知道这种潜规则。所以,有些人就用“提供暗示”的办法,明示对方,让对方快一点猜出自己的职业,你说,这样的谈话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不是很有意思?
? 关于“薯条”的文化含义,也是我们所知甚少的。作者告诉我们,薯条是英国传统的重要一环。据一项关于薯条的全英调查显示,90%的英国人都吃薯条。英国人说:“薯条实实在在,它很基本很简单很有好处,我们喜欢薯条的原因即在于此。我们自己就有这种特质,有薯条的优点,我们就是薯条一样的民族。”所以,英国人面对薯条,会一改拘谨的姿态,一把一把地从盘子里去抓薯条吃,而且去抓别人盘子里的薯条吃,甚至让别人喂自己薯条。所以,作者说,在薯条上,我们可以看到英国人的爱国情怀。读到此处,我们会觉得英国人很可爱。
? 我们都知道,英国人有良好的排队习惯。本书则深入地探索了英国人排队的细节和心态,作者说,外国人认为英国人排队有足够的耐心,可在她看来,却另有隐情:有的英国人(包括作者本人)排队不仅仅是耐心,而是借此来享一种闲暇。而且,作者自己观察英国人排队的细节,感觉像“观察蚂蚁或蜜蜂那样有趣”:排队的人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或消闲,或沉思,或鉴赏,或故作镇静,或亲密交谈,或明晰观察,或倾心阅读,这叫什么?叫“排队的戏剧”(the drama of queuing)。
中国的英语教师读这本书,会发现:英国知识阶层的某些特征与中国知识阶层是类似的,特别是明清时期的读书人。首先一点就是中庸,做什么事,都要无过之,亦无不及,不偏不倚,激动起来,不要太声张,消沉时,也不要失去起码的达观。其次是幽默感,开玩笑取乐,可以的,但一定不要完全放开来,更不能低俗,在保持住基本风度的前提下,间或做一点嘲讽或调侃。第三点,就是机智(wit),不管是应酬,还是闲谈,不管是经意地交流,还是不经意的评点,都一定加点巧妙的小智慧,让人去体味个中的橄榄味道。第四点,是低调,即使心中有火一样的热情,也要保持平静和平淡,认真但不要显得太执着。这些在中国就叫“士的风度”。这样的比较,可以使我们领悟到一个文明发展的基本道理:凡是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与民族,都有“仁义礼智信”的共性。
最后,我要说一说本书的英文本身。英语教师读书,大都有一个学语言的期待,本书足以满足这个期待。作者不仅是人类学调查和现场观察的高手,而且也是英文写作的高手。英语教师阅读此书在语言上可有三个收获:第一个收获是,在众多的事例中,教师能够随手采摘英语口语的“鲜果”,如告别时的真实话语:“Well, see you soon, then…”,“Oh, thank you again”“Lovely time”“Oh,nothing, thank you”,等等;第二个收获,鉴赏作者有层次、有风格、有思辨的散文表述,如果说,十八、十九世纪英国学者的典雅文风已经过时了的话,那么,我们仍然期待着读到具备英国典雅传统的现代文风,本书的文风值得我们细细品鉴;第三个收获,学会英国式的修辞手法。本书不是小说,也不是诗歌,但是,它不是一般的平直陈述,而是有细微波澜的陈述,是在观察方面下了大功夫并获得了丰富信息之后充满睿智的陈述,作者用变化有序的修辞工具个性化地描述并评议了英国人的文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