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表述了一个因基坑支护失稳造成周边建筑物损伤的实例,位于坡顶上的正在使用的3栋住宅楼,因临近基坑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失稳造成基坑边坡土体滑塌,引起住宅楼不同程度的变形损伤。关键词:失稳;坍塌;裂缝;沉降;观测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an example of due to the instability of the foundation pit support instances of damage to the surrounding buildings, three residential buildings located on the top of the hill is being used near pit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retaining structure instability caused the pit edge the slope soil slump, caused the varying degrees damage deformation of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Key words: instability; collapse; cracks; settlement; observation
中图分类号:TU74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1-0020-02
1.1工程概况
某市北竹岛生活区中信苑基坑位于市戚家夼路,边坡设计为二级近垂直陡坎,无放坡,边坡长110m,高为12m。基坑设计护坡桩为桩径1000 mm,间距2.50m,距坡顶8m,北40支桩,顶标高为21.10m,南4支桩,顶标高17.50m,桩长自北向南为9.82~11.76m,桩顶有高500mm的锁口梁。
1.2基坑工程地质
场地所处地貌单元为山前残坡积地貌。主要地层情况为:
素填土:杂色,潮湿~稍湿,松散,上部主要为建筑垃圾、砾石及粘性土组成,向下粘性土含量渐高,为原基础施工时回填,厚度:3.00~5.30m。
粉质粘土:浅褐色~浅黄褐色,可塑,干强度中,韧性差,光泽反应不明显,无摇振反应,含有少量砾砂。厚度:3.80-8.70m。c=23.2kPa,φ=9.40度,ES=7.00Mpa。
含碎石粉质粘土:浅棕褐色~黄褐色,略具塑性,局部为碎石~砂砾状,磨圆性差,棱角~次棱角状,碎石粒径为30~80mm,局部呈透镜体状分布,厚度:0.60-3.00m。
片麻状花岗岩:浅黄褐色,浅灰白色,中粗粒花岗结构,片麻状构造,岩芯呈砂土状、碎块状,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云母、高岭土等,属基岩全风化带,底部渐变为强风化。
边坡各层位及物理力学性质比较稳定,基岩面北高南低。
1.3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及已有建筑物概况
基坑西边是蓝星小区三栋住宅楼7-3、7-5、7-6。如图1。
三栋住宅楼上部结构为七层砖混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风荷载标准值为0.60kpa。
7-3号住宅楼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底标高-3.50m,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基础持力层为粉土层,fk=180kpa。墙体材料为机砖强
度等级MU10,水泥砂浆强度等级M7.5;2.15m以上墙体材料为:机砖强度等级MU7.5,混合砂浆强度等级M5。现浇部分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客厅部分楼板为现浇板,其他部分楼板为预制预应力空心板。
7-5号住宅楼基础为粘土砖条形基础,基底标高-5.0m,采用强度等级为MU10砖、强度等级为M5的混合砂浆砌筑,基础垫层为强度等级为C10的混凝土。基础持力层为中粗砂,fk=180kpa。墙体材料为:外墙粘土砖强度等级MU10,内墙粘土砖强度等级M7.5,砌筑砂浆强度等级M5。现浇部分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卫生间及厨房楼板为现浇板,其他楼板为混凝土预制空心板。
7-6号住宅楼基础为毛石条形基础,基底标高-2.05m,采用强度等级为MU30的毛石、强度等级为M5的水泥砂漿砌筑。基础持力层fk=180kpa。该住宅楼墙体材料为:机砖强度等级MU7.5,标高0.000m 以下水泥砂浆强度等级M5,标高0.000m以上混合砂浆强度等级M5。现浇部分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阳台及卫生间楼板为现浇板,其他楼板为混凝土预制空心板。
2.边坡失稳坍塌后已有建筑物变形情况
中信苑工程于某年9月2日开始边坡施工,9月22日西侧边坡发生局部失稳坍塌,各相关单位马上采取了回填反压措施并停止施工。
9月23日三栋建筑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损伤。三栋住宅楼损伤的共同特点是纵墙窗台下部及下角部产生裂缝,宽度一般小于0.1mm,最宽不大于0.3mm,且部分内外贯通;内部草舍隔墙产生斜向、竖向或横向较宽的贯通裂缝,最宽约50mm,且部分隔墙顶部已经与楼板脱离,纵横隔墙拉结部位脱离,草舍门框顶部产生竖向裂缝,宽度0.1mm左右;一层部分楼梯梁产生竖向裂缝,宽度小于0.1mm,凿开抹灰层发现,裂缝两侧贯通。
7-3号住宅楼临近基坑一侧地面发生轻微塌陷;大部分房间顶板通长的裂缝为预制板之间的搭接裂缝,为非结构裂缝;部分房间卧室窗顶梁有竖向和斜向裂缝,宽约0.1~0.2mm;部分房间南阳台挑梁有斜向或竖向裂缝,宽0.15mm左右,阳台隔墙有斜向较长裂缝,宽0.1mm左右;部分房间纵向窗间墙有斜向裂缝,宽0.2mm左右;部分房间装修瓷砖发生空鼓现象;坡屋面内七层顶板顶面有较长较宽的裂缝。
7-5号住宅楼部分房间南侧阳台挑梁有竖向裂缝,宽约0.15mm,窗过梁与楼板间有通长裂缝;部分房间北卧室及南卧室横向承重墙有竖向裂缝,宽小于0.1mm;部分房间窗角斜裂缝内外贯通,宽约0.2mm。
7-6号住宅楼部分房间的卫生间及厨房承重墙有斜向裂缝,宽度小于0.1mm,且两侧贯通,卫生间地板有裂缝,宽度小于0.1mm;部分房间客厅地面裂缝;部分房间卧室承重墙、阳台隔墙有竖向或斜向裂缝,宽度0.1mm;部分房间阳台挑梁有竖向裂缝,宽度0.2mm左右;部分房间客厅大梁存在较多较短的竖向裂缝,两侧贯通,宽0.1mm。
3.位移、沉降观测记录
边坡失稳坍塌后,9月22日至9月28日对7-3、7-5、7-6号住宅楼及已开挖边坡西侧布置观测点进行了沉降和位移观测,观测点布置见图2。
各观测点的位移、沉降曲线如图3。由沉降曲线看出,9月21日和22日,支护桩顶部锁口梁分别发生位移20mm和30mm,22日西侧边坡发生局部塌方失稳后没有继续观测。
9月23日至9月28日时间段内:西侧边坡北位移观测点位移介于+2mm和-19mm之间波动;西侧边坡中位移观测点介于+4mm和-3mm之间波动;西侧边坡南位移观测点位移值介于+5mm和-11mm之间波动。
9月23日至9月28日时间段内:边坡西侧7-6号住宅楼沉降观测点1沉降值介于+1.4mm和-6mm之间波动;沉降观测点2沉降值介于+0.7mm和-2.2mm之间波动。7-5号住宅楼沉降观测点7沉降值介于+0.5mm和
-4.2mm之间波动;沉降观测点8沉降值介于+1.5mm和-4.8mm之间波动;
沉降观测点4沉降值介于+1.5mm和-3.6mm之间波动;沉降观测点3沉降值介于+1.6mm和-2.0mm之间波动。7-3号住宅楼沉降观测点6沉降值介于+0.5mm和-4.7mm之间波动;沉降观测点5沉降值介于+1.5mm和-4.7mm之间波动。
从以上数据分析边坡位移绝对值和发展速率小于事故发生时的状态,边坡西侧各住宅楼的沉降有一定发展且数值上下波动,每栋单体上各沉降观测点数值变化规律相仿,差异沉降不大,各项变形指标趋向稳定。
作者简介:
钟振楠(1985—),女,硕士研究生,2010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要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
周静(1979—),女,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
马世君(1979—),男,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
钟文祥(1962—),男,大学本科,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地质勘查。
后面有两个大图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an example of due to the instability of the foundation pit support instances of damage to the surrounding buildings, three residential buildings located on the top of the hill is being used near pit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retaining structure instability caused the pit edge the slope soil slump, caused the varying degrees damage deformation of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Key words: instability; collapse; cracks; settlement; observation
中图分类号:TU74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1-0020-02
1.1工程概况
某市北竹岛生活区中信苑基坑位于市戚家夼路,边坡设计为二级近垂直陡坎,无放坡,边坡长110m,高为12m。基坑设计护坡桩为桩径1000 mm,间距2.50m,距坡顶8m,北40支桩,顶标高为21.10m,南4支桩,顶标高17.50m,桩长自北向南为9.82~11.76m,桩顶有高500mm的锁口梁。
1.2基坑工程地质
场地所处地貌单元为山前残坡积地貌。主要地层情况为:
素填土:杂色,潮湿~稍湿,松散,上部主要为建筑垃圾、砾石及粘性土组成,向下粘性土含量渐高,为原基础施工时回填,厚度:3.00~5.30m。
粉质粘土:浅褐色~浅黄褐色,可塑,干强度中,韧性差,光泽反应不明显,无摇振反应,含有少量砾砂。厚度:3.80-8.70m。c=23.2kPa,φ=9.40度,ES=7.00Mpa。
含碎石粉质粘土:浅棕褐色~黄褐色,略具塑性,局部为碎石~砂砾状,磨圆性差,棱角~次棱角状,碎石粒径为30~80mm,局部呈透镜体状分布,厚度:0.60-3.00m。
片麻状花岗岩:浅黄褐色,浅灰白色,中粗粒花岗结构,片麻状构造,岩芯呈砂土状、碎块状,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云母、高岭土等,属基岩全风化带,底部渐变为强风化。
边坡各层位及物理力学性质比较稳定,基岩面北高南低。
1.3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及已有建筑物概况
基坑西边是蓝星小区三栋住宅楼7-3、7-5、7-6。如图1。
三栋住宅楼上部结构为七层砖混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风荷载标准值为0.60kpa。
7-3号住宅楼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底标高-3.50m,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基础持力层为粉土层,fk=180kpa。墙体材料为机砖强
度等级MU10,水泥砂浆强度等级M7.5;2.15m以上墙体材料为:机砖强度等级MU7.5,混合砂浆强度等级M5。现浇部分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客厅部分楼板为现浇板,其他部分楼板为预制预应力空心板。
7-5号住宅楼基础为粘土砖条形基础,基底标高-5.0m,采用强度等级为MU10砖、强度等级为M5的混合砂浆砌筑,基础垫层为强度等级为C10的混凝土。基础持力层为中粗砂,fk=180kpa。墙体材料为:外墙粘土砖强度等级MU10,内墙粘土砖强度等级M7.5,砌筑砂浆强度等级M5。现浇部分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卫生间及厨房楼板为现浇板,其他楼板为混凝土预制空心板。
7-6号住宅楼基础为毛石条形基础,基底标高-2.05m,采用强度等级为MU30的毛石、强度等级为M5的水泥砂漿砌筑。基础持力层fk=180kpa。该住宅楼墙体材料为:机砖强度等级MU7.5,标高0.000m 以下水泥砂浆强度等级M5,标高0.000m以上混合砂浆强度等级M5。现浇部分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阳台及卫生间楼板为现浇板,其他楼板为混凝土预制空心板。
2.边坡失稳坍塌后已有建筑物变形情况
中信苑工程于某年9月2日开始边坡施工,9月22日西侧边坡发生局部失稳坍塌,各相关单位马上采取了回填反压措施并停止施工。
9月23日三栋建筑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损伤。三栋住宅楼损伤的共同特点是纵墙窗台下部及下角部产生裂缝,宽度一般小于0.1mm,最宽不大于0.3mm,且部分内外贯通;内部草舍隔墙产生斜向、竖向或横向较宽的贯通裂缝,最宽约50mm,且部分隔墙顶部已经与楼板脱离,纵横隔墙拉结部位脱离,草舍门框顶部产生竖向裂缝,宽度0.1mm左右;一层部分楼梯梁产生竖向裂缝,宽度小于0.1mm,凿开抹灰层发现,裂缝两侧贯通。
7-3号住宅楼临近基坑一侧地面发生轻微塌陷;大部分房间顶板通长的裂缝为预制板之间的搭接裂缝,为非结构裂缝;部分房间卧室窗顶梁有竖向和斜向裂缝,宽约0.1~0.2mm;部分房间南阳台挑梁有斜向或竖向裂缝,宽0.15mm左右,阳台隔墙有斜向较长裂缝,宽0.1mm左右;部分房间纵向窗间墙有斜向裂缝,宽0.2mm左右;部分房间装修瓷砖发生空鼓现象;坡屋面内七层顶板顶面有较长较宽的裂缝。
7-5号住宅楼部分房间南侧阳台挑梁有竖向裂缝,宽约0.15mm,窗过梁与楼板间有通长裂缝;部分房间北卧室及南卧室横向承重墙有竖向裂缝,宽小于0.1mm;部分房间窗角斜裂缝内外贯通,宽约0.2mm。
7-6号住宅楼部分房间的卫生间及厨房承重墙有斜向裂缝,宽度小于0.1mm,且两侧贯通,卫生间地板有裂缝,宽度小于0.1mm;部分房间客厅地面裂缝;部分房间卧室承重墙、阳台隔墙有竖向或斜向裂缝,宽度0.1mm;部分房间阳台挑梁有竖向裂缝,宽度0.2mm左右;部分房间客厅大梁存在较多较短的竖向裂缝,两侧贯通,宽0.1mm。
3.位移、沉降观测记录
边坡失稳坍塌后,9月22日至9月28日对7-3、7-5、7-6号住宅楼及已开挖边坡西侧布置观测点进行了沉降和位移观测,观测点布置见图2。
各观测点的位移、沉降曲线如图3。由沉降曲线看出,9月21日和22日,支护桩顶部锁口梁分别发生位移20mm和30mm,22日西侧边坡发生局部塌方失稳后没有继续观测。
9月23日至9月28日时间段内:西侧边坡北位移观测点位移介于+2mm和-19mm之间波动;西侧边坡中位移观测点介于+4mm和-3mm之间波动;西侧边坡南位移观测点位移值介于+5mm和-11mm之间波动。
9月23日至9月28日时间段内:边坡西侧7-6号住宅楼沉降观测点1沉降值介于+1.4mm和-6mm之间波动;沉降观测点2沉降值介于+0.7mm和-2.2mm之间波动。7-5号住宅楼沉降观测点7沉降值介于+0.5mm和
-4.2mm之间波动;沉降观测点8沉降值介于+1.5mm和-4.8mm之间波动;
沉降观测点4沉降值介于+1.5mm和-3.6mm之间波动;沉降观测点3沉降值介于+1.6mm和-2.0mm之间波动。7-3号住宅楼沉降观测点6沉降值介于+0.5mm和-4.7mm之间波动;沉降观测点5沉降值介于+1.5mm和-4.7mm之间波动。
从以上数据分析边坡位移绝对值和发展速率小于事故发生时的状态,边坡西侧各住宅楼的沉降有一定发展且数值上下波动,每栋单体上各沉降观测点数值变化规律相仿,差异沉降不大,各项变形指标趋向稳定。
作者简介:
钟振楠(1985—),女,硕士研究生,2010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要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
周静(1979—),女,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
马世君(1979—),男,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
钟文祥(1962—),男,大学本科,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地质勘查。
后面有两个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