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办学内涵的重要标志。本文笔者对当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探讨了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措施,以期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职;学风建设;人才培养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由各地兴办的职业大学逐步发展起来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过曲折的发展历程,目前已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05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温总理着力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其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仅以重庆为例,2011年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8.85%,比2010年提高1.85个百分点。但通过企业对毕业生满意度的问卷中,发现我国高职毕业生素质很难达到当今社会所需要求,学非所用,学难以致用的现象比较普遍,学生在校所学理论知识及技能难以适应企业实际经营活动的需要。这不得不引起高职教育者的反思,笔者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仅从学风建设方便探索高职人才质量的提升。
一、学风建设之重
“学风”最早见于《礼记·中庸》,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儒家在为学方面提出的增进学业、提升人格措施之一。学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学风指学校的学习氛围。它是在长期的坚持中形成和固化的传统和风格,表现为一种可以强烈感受的文化氛围,而这种氛围是人才成长不可或缺的人文和生态环境, 其积极影响促使各种教育活动的功能无限放大和增强,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一)学风建设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指导
学风是知、情、意、行的综合表现, 治学与求学的动机与目的取决于生活目标、精神信仰、价值趋向和社会前景憧憬, 学风所表现的精神倾向刚好彰显了商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学风是治学与求学的行为表现, 行为表现决定行为结果, 其优良与否不仅反映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科学素养、学术造诣, 更决定其创造能力和创新的后发力。这与人才培养的质量一致;治学与求学的态度作风反映人格的优劣与精神品质的高下, 更决定其能否成为国家民族的栋梁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源泉,这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谋而合。
(二)学风建设指引高职院校管理制度的完善
为了实现人才强国战略,高等教育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研究高职商科院校学风建设,可以提高高等教育工作者对学风重要性的认识,有利于高校管理者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同时也可以丰富商科学生学风管理的科学内涵,对于教育管理学科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随着高职院校内外环境的改变,学风建设理论也要与时俱进,为科学管理提供更完善的理论依据。
二、当前学风之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以来,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学风建设进展顺利。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由于历史与现实、主观与客观、外部与内部等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社会上浮躁现象有些漫延,高职院校“学风”不浓厚现象有些抬头,学风建设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热情不高,遵章守纪意识淡薄,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意识不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能力较差;有的学生考风不正,投机取巧、考试作弊;有的学生缺乏基本的文明礼仪,不自爱,不自重;有的学生劳动观念淡薄,不愿吃苦,一味追求物质享受;有的学生不讲卫生,乱扔垃圾,教室宿舍脏乱差现象普遍。成为影响和制约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充分发挥的,急需加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在高校开展学风建设有紧迫感和现实意义。
三、学风不浓之根源
(一)价值取向错位
一些高职学生对学习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社会责任感淡化。受就业的影响,学生对学院设置的课程进行了功利化的取向,只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放弃某些他们自认为“不实用”课程的学习。例如人文类的课程以及其他的选修课程的学习,出现了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不讲究真才实学。
(二)学习目标错位
当今社会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四处碰壁。哪怕就是重点大学的学生毕业依然面临就业难的尴尬局面,所以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感到前途一片渺茫,缺乏基本的学习动力。“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使在校学生有些学生片面地认为必须尽早融入社会,因而过多地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出现了逃课打工等现象,忽视课堂学习。
(三)部分教师敬业精神偏离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市场经济条件和开放环境下,绝大部分教师潜心教学、为人师表。但是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足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没有进行深入的钻研,缺乏对所教授学科前沿知识的讲解,对重点难点问题讲得不透彻,上课照本宣科,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到厌倦,课堂听课效果不理想。还有的教师存在对教学秩序没有进行严格管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愿望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
(四)高职管理者的管理工作不力。
部分高职对学风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管理措施执行不力,作弊等行为没有按照规定进行严厉的处罚,造成不良影响。一些高职缺乏学风建设长效系统的机制,没有形成各部门的合力。
四、学风建设之行
对于学风建设的措施,不同的高职院校行动不一样,通过调查以及笔者所在的学院的情况,拟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高职学风建设。
(一)教风促进学风
教师的言行仪表处处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加强师德实践,身体力行,使广大教师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树立高尚的师德和学术道德。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加强教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提高严谨治学和严谨治教的自觉性,努力增加知识储备,课前要认真备课,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个教学环节,活跃课堂气氛,把复杂深奥的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提炼出来,并把本学科的前沿热点传授给学生。良好的教风对高校提高教学质量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对于良好学风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考风制度的完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端正考风考纪是学风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高校管理者应充分重视考试制度的完善工作,通过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督考小组,去规范考试管理的各项环节,对考试全程进行严格的把关。校领导要明确考试的规则和纪律,并狠抓落实情况。对于考试中作弊应从严处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作弊所带来的巨大代价,让规章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同时要加强对监考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各相关部门在考前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宣讲, 还可以通过标语提醒学生,遏制考试作弊的歪风,努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
(三)规范学生思想管理
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而引导他们把远大理想与勤奋学习结合起来,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激励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热情;加强考风考纪教育,教育学生诚信治学;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品德修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困难和问题。切实解决学生深层次的思想困惑和存在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奋发向上、立志成才的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启发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学习自觉性
(四)校园文化活动推进学风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影响着学生的品格、思想和生
活方式的选择,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是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叶瑞红.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校学报,2007,(3).[2]章瑞智.关于深入开展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6,(24).[3]易宁.高校学风状况的调查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6,(2).[4]黄立鹏.科学发展观与高职学风建设[J].教育探索,2007,(6).
关键词:高职;学风建设;人才培养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由各地兴办的职业大学逐步发展起来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过曲折的发展历程,目前已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05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温总理着力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其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仅以重庆为例,2011年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8.85%,比2010年提高1.85个百分点。但通过企业对毕业生满意度的问卷中,发现我国高职毕业生素质很难达到当今社会所需要求,学非所用,学难以致用的现象比较普遍,学生在校所学理论知识及技能难以适应企业实际经营活动的需要。这不得不引起高职教育者的反思,笔者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仅从学风建设方便探索高职人才质量的提升。
一、学风建设之重
“学风”最早见于《礼记·中庸》,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儒家在为学方面提出的增进学业、提升人格措施之一。学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学风指学校的学习氛围。它是在长期的坚持中形成和固化的传统和风格,表现为一种可以强烈感受的文化氛围,而这种氛围是人才成长不可或缺的人文和生态环境, 其积极影响促使各种教育活动的功能无限放大和增强,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一)学风建设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指导
学风是知、情、意、行的综合表现, 治学与求学的动机与目的取决于生活目标、精神信仰、价值趋向和社会前景憧憬, 学风所表现的精神倾向刚好彰显了商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学风是治学与求学的行为表现, 行为表现决定行为结果, 其优良与否不仅反映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科学素养、学术造诣, 更决定其创造能力和创新的后发力。这与人才培养的质量一致;治学与求学的态度作风反映人格的优劣与精神品质的高下, 更决定其能否成为国家民族的栋梁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源泉,这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谋而合。
(二)学风建设指引高职院校管理制度的完善
为了实现人才强国战略,高等教育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研究高职商科院校学风建设,可以提高高等教育工作者对学风重要性的认识,有利于高校管理者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同时也可以丰富商科学生学风管理的科学内涵,对于教育管理学科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随着高职院校内外环境的改变,学风建设理论也要与时俱进,为科学管理提供更完善的理论依据。
二、当前学风之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以来,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学风建设进展顺利。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由于历史与现实、主观与客观、外部与内部等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社会上浮躁现象有些漫延,高职院校“学风”不浓厚现象有些抬头,学风建设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热情不高,遵章守纪意识淡薄,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意识不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能力较差;有的学生考风不正,投机取巧、考试作弊;有的学生缺乏基本的文明礼仪,不自爱,不自重;有的学生劳动观念淡薄,不愿吃苦,一味追求物质享受;有的学生不讲卫生,乱扔垃圾,教室宿舍脏乱差现象普遍。成为影响和制约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充分发挥的,急需加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在高校开展学风建设有紧迫感和现实意义。
三、学风不浓之根源
(一)价值取向错位
一些高职学生对学习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社会责任感淡化。受就业的影响,学生对学院设置的课程进行了功利化的取向,只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放弃某些他们自认为“不实用”课程的学习。例如人文类的课程以及其他的选修课程的学习,出现了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不讲究真才实学。
(二)学习目标错位
当今社会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四处碰壁。哪怕就是重点大学的学生毕业依然面临就业难的尴尬局面,所以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感到前途一片渺茫,缺乏基本的学习动力。“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使在校学生有些学生片面地认为必须尽早融入社会,因而过多地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出现了逃课打工等现象,忽视课堂学习。
(三)部分教师敬业精神偏离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市场经济条件和开放环境下,绝大部分教师潜心教学、为人师表。但是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足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没有进行深入的钻研,缺乏对所教授学科前沿知识的讲解,对重点难点问题讲得不透彻,上课照本宣科,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到厌倦,课堂听课效果不理想。还有的教师存在对教学秩序没有进行严格管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愿望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
(四)高职管理者的管理工作不力。
部分高职对学风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管理措施执行不力,作弊等行为没有按照规定进行严厉的处罚,造成不良影响。一些高职缺乏学风建设长效系统的机制,没有形成各部门的合力。
四、学风建设之行
对于学风建设的措施,不同的高职院校行动不一样,通过调查以及笔者所在的学院的情况,拟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高职学风建设。
(一)教风促进学风
教师的言行仪表处处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加强师德实践,身体力行,使广大教师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树立高尚的师德和学术道德。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加强教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提高严谨治学和严谨治教的自觉性,努力增加知识储备,课前要认真备课,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个教学环节,活跃课堂气氛,把复杂深奥的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提炼出来,并把本学科的前沿热点传授给学生。良好的教风对高校提高教学质量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对于良好学风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考风制度的完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端正考风考纪是学风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高校管理者应充分重视考试制度的完善工作,通过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督考小组,去规范考试管理的各项环节,对考试全程进行严格的把关。校领导要明确考试的规则和纪律,并狠抓落实情况。对于考试中作弊应从严处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作弊所带来的巨大代价,让规章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同时要加强对监考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各相关部门在考前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宣讲, 还可以通过标语提醒学生,遏制考试作弊的歪风,努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
(三)规范学生思想管理
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而引导他们把远大理想与勤奋学习结合起来,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激励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热情;加强考风考纪教育,教育学生诚信治学;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品德修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困难和问题。切实解决学生深层次的思想困惑和存在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奋发向上、立志成才的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启发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学习自觉性
(四)校园文化活动推进学风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影响着学生的品格、思想和生
活方式的选择,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是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叶瑞红.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校学报,2007,(3).[2]章瑞智.关于深入开展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6,(24).[3]易宁.高校学风状况的调查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6,(2).[4]黄立鹏.科学发展观与高职学风建设[J].教育探索,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