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齐鲁晚报网”2020年2月18日发布了一则新闻——《上得了荧幕下得了基层,济南这位警花主动申请上战“疫”一线》。其开头是:
“自古以来,巾帼英雄许许多多。在济南市历城公安分局华山派出所户籍大厅内,也有这么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警花,她上得了电视荧幕,下得了基层,在疫情突然来临之际主动申请走上战‘疫’一线,她就是户籍民警张璐。”
这里,将题目中的“警花”改为“女警花”,改出了语病。
“花”,可“比喻年轻漂亮的女子”,如“校花”“交际花”等;“警花”,是“对年轻女警察的美称”。(《现代汉语词典》)既然“警花”指的是女性,那么在它前面加上“女”,岂不是叠床架屋?用语法来审视,“女警花”成分赘余,语意重复,是不能说的。
“突然猝死”?
腾讯新闻曾转发一则题为《初中女生课堂上猝死瞬间被拍下,老师和同学的反应让人意外》的消息。其开头是:
“12月8日,安徽六安某中学,一名女生课堂上突然猝死,痛心的一幕被监控拍下,而老师和她身边的同学却无人察觉。”
这里,将题目中的“猝死”改为“突然猝死”,也改出了语病。
“猝”,即“猝然”;“猝然”,即“突然,出乎意料”,如“猝然改容”“猝然发问”等。“猝死”,即“猝然死亡”,“医学上指由于体内潜在的进行性疾病而引起突然死亡”(《现代汉语词典》)。世界卫生组织也给出定义:“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可见,“猝死”已含“突然”之义,“突然猝死”表意重复,是不能说的。
“桃色绯闻”?
《读报参考》2011年第25期,就涉及官员的“艳照门”事件,转发了一篇文章,其题目是:“裸”官,迷失在桃色绯闻中。题目中的“桃色绯闻”是不能说的。
“桃色”,含义有二:1.粉红色,常用以比喻美女艳丽的面容,如“面如桃色”;2.形容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如“在他的脑子里,稻种代替了改霞,好像他昨晚在车站票房里根本没作桃色的遐想。”(柳青《创业史》)
“绯”,即红色,如“绯红”“深绯”。“绯闻”,即桃色新闻,指跟不正当的男女关系有关的新闻,如“影坛绯闻”。
显而易见,用了“绯闻”,则无须冠以“桃色”,否则便有叠床架屋之嫌;若用“桃色”,那就必须改“绯闻”为“新闻”才行。这在现代汉语中也有范例,如“这次,徐悲鸿在南京和北平不一样了,有桃色新闻传开了。”(陈登科等《徐悲鸿》)
“话本底本”?
现行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人民教育出版社)第31页,编者写有这样一段话:
“《金瓶梅》的故事虽然从《水浒传》‘武松杀嫂’演化而来,但与《水浒传》有明显的不同,即主人公不再是根据以往各代民间艺人的话本底本加工而来的历史人物,而是基本出于文人创作的、当时社会的典型人物。”
其中的“话本底本”是不能说的。
什么是“话本”?教材第33页在介绍“三言”时说:“宋元时代说书人的底本即‘话本’。”鲁迅先生给了定义:“说话之事,虽在说话人各运匠心,随时生发,而仍有底本以作凭依,是为‘话本’。”(《中国小说史略》)《现代汉语词典》注释说:“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由这些解说可知,“话本”是指说话或说唱的底本。明乎此,那么“话本底本”就是“说话或说唱的底本的底本”,这种表达语意重复、成分赘余,应删除“底本”,或改“话本底本”为“说話或说唱的底本”。
“自古以来,巾帼英雄许许多多。在济南市历城公安分局华山派出所户籍大厅内,也有这么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警花,她上得了电视荧幕,下得了基层,在疫情突然来临之际主动申请走上战‘疫’一线,她就是户籍民警张璐。”
这里,将题目中的“警花”改为“女警花”,改出了语病。
“花”,可“比喻年轻漂亮的女子”,如“校花”“交际花”等;“警花”,是“对年轻女警察的美称”。(《现代汉语词典》)既然“警花”指的是女性,那么在它前面加上“女”,岂不是叠床架屋?用语法来审视,“女警花”成分赘余,语意重复,是不能说的。
“突然猝死”?
腾讯新闻曾转发一则题为《初中女生课堂上猝死瞬间被拍下,老师和同学的反应让人意外》的消息。其开头是:
“12月8日,安徽六安某中学,一名女生课堂上突然猝死,痛心的一幕被监控拍下,而老师和她身边的同学却无人察觉。”
这里,将题目中的“猝死”改为“突然猝死”,也改出了语病。
“猝”,即“猝然”;“猝然”,即“突然,出乎意料”,如“猝然改容”“猝然发问”等。“猝死”,即“猝然死亡”,“医学上指由于体内潜在的进行性疾病而引起突然死亡”(《现代汉语词典》)。世界卫生组织也给出定义:“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可见,“猝死”已含“突然”之义,“突然猝死”表意重复,是不能说的。
“桃色绯闻”?
《读报参考》2011年第25期,就涉及官员的“艳照门”事件,转发了一篇文章,其题目是:“裸”官,迷失在桃色绯闻中。题目中的“桃色绯闻”是不能说的。
“桃色”,含义有二:1.粉红色,常用以比喻美女艳丽的面容,如“面如桃色”;2.形容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如“在他的脑子里,稻种代替了改霞,好像他昨晚在车站票房里根本没作桃色的遐想。”(柳青《创业史》)
“绯”,即红色,如“绯红”“深绯”。“绯闻”,即桃色新闻,指跟不正当的男女关系有关的新闻,如“影坛绯闻”。
显而易见,用了“绯闻”,则无须冠以“桃色”,否则便有叠床架屋之嫌;若用“桃色”,那就必须改“绯闻”为“新闻”才行。这在现代汉语中也有范例,如“这次,徐悲鸿在南京和北平不一样了,有桃色新闻传开了。”(陈登科等《徐悲鸿》)
“话本底本”?
现行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人民教育出版社)第31页,编者写有这样一段话:
“《金瓶梅》的故事虽然从《水浒传》‘武松杀嫂’演化而来,但与《水浒传》有明显的不同,即主人公不再是根据以往各代民间艺人的话本底本加工而来的历史人物,而是基本出于文人创作的、当时社会的典型人物。”
其中的“话本底本”是不能说的。
什么是“话本”?教材第33页在介绍“三言”时说:“宋元时代说书人的底本即‘话本’。”鲁迅先生给了定义:“说话之事,虽在说话人各运匠心,随时生发,而仍有底本以作凭依,是为‘话本’。”(《中国小说史略》)《现代汉语词典》注释说:“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由这些解说可知,“话本”是指说话或说唱的底本。明乎此,那么“话本底本”就是“说话或说唱的底本的底本”,这种表达语意重复、成分赘余,应删除“底本”,或改“话本底本”为“说話或说唱的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