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泸州位于四川省东南,长江和沱江的交汇处,是四川出海的通道。泸州古称“江阳”,今为“中国酒城”,生产泸州老窖和郎酒两种名酒。泸州龙马潭是1996年调整组建的新区,因境内有龙马潭景区而得名。龙马潭是四川通往滇东、黔北的咽喉要地,是泸州连接成都、重庆的必经之路,境内有被誉为“出川第一港”的国际集装箱码头。
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工作平台
近年来,龙马潭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需求迅速增长,特别是对乡镇(街道)、社区(村)等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呈现刚性化趋势。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的建设,成为维护社会稳定、改善群众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等的当务之急。
自2003年以来,龙马潭区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逐步向基层延伸,建立了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等机构,承担劳动力资源管理、就业政策落实、公益性岗位开发和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等工作。2008年《就业促进法》颁布实施,龙马潭区设立了包括乡镇(街道)、社区(村)机构在内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明确了“政策咨询、信息发布、职业介绍、就业援助、就业登记”5项就业服务功能,社会保险由覆盖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为主,扩展到城镇居民、被征地农民以及村民。2012年,全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都享有了养老保险,基层服务平台成为群众参加社会保险的重要承办机构。
历经近10年的建设,龙马潭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机构已初具规模。全区12个乡镇(街道)已全部建立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 2012年建成了4个规范化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2013年,龙马潭还将对全区所有基层服务平台的网络和设备设施进行升级,保障各基层平台有地方办事、有人办事、能为老百姓办事、在家门口办成事。
2012年,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513人,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1778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86人,提升了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产生十分明显的社会效益,对周边的区县形成辐射和带动作用。
龙马潭形成就业、社保、劳动监察“三位一体”的基层平台,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执政理念。
2013年的4月25日,龙马潭区召开2013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暨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会议。会议指出,2012年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成绩喜人。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新突破,社保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201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着力提升服务水平,促进社会生活的和谐稳定。
走访印象:胡市镇与双加镇
记者此行重点接触了龙马潭的两个基层服务中心。
一个是位于泸州市西北大门,沱江与濑溪河汇合处的胡市镇。这里在明朝初年就已形成胡市渡,素有黄金水渡之称。
胡市镇受土地等多种因素制约,一直没有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形象差,管理不规范,不方便群众办事。2012年,镇党委、政府下决心将原来的机关食堂改建为 “一站式”服务中心,于当年5月投入运行。
“一站式”服务中心背靠胡市镇人民政府,设有办事大厅、调解室、办公室、档案室;购置了电脑、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厅内一字排开劳动保障、新农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计划生育及综合服务窗口,为群众提供就失业登记、创业指导、新农合报账、大病申报、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等服务。招聘信息、就业信息及相关政策输全都在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显示。
服务大厅自2012年5月至今,接待群众3056人次,办结便民服务事项3128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达到了零投诉。
胡市镇还成立了劳动监察中队和劳动调解委员会,配合区劳动局、劳动监察大队深入企业、社区,宣传法律法规,对镇里的主要企业开展检查,督促依法用工。
还有个双加镇,是典型的城郊型农业大镇,龙马潭区最大的松滩桥水库坐落境内,是四川省确定的万亩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
双加镇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中心于2011年底投入使用,实现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和就业全覆盖。在镇服务中心下面,还有2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全镇8个村社区都配备了劳动保障工作协理员。
服务中心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实行一站式管理。把增加就业岗位和控制失业率视为重中之重,把净增就业岗位、落实就业政策、强化就业服务、加大就业资金投入和帮助困难人员就业,作为具体工作目标,层层分解,督促落实。
2012年,双加镇的城镇新增就业:持证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实现再就业:“4050”等困难对象再就业;农民工培训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全都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
双加镇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中心被归纳成四句话:政务环境改善,行政效能加速。就业渠道更广,民生保障更强。服务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高。党群关系融洽,政府形象提升。
“中国梦”里的幸福龙马潭
龙马潭区委书记郑蓉、区长曾平撰文表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龙马潭区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用开放的思维、开放的思路、开放的措施奋力推进“商贸物流兴区、新型工业强区、统筹城乡富民”三大战略,加快建设和谐幸福龙马潭。
这其中包括要推进产城互动——建设“全域龙马潭”;加快产业转型——建设“实力龙马潭”;强化社会管理创新——建设“和谐龙马潭”;抓好新村建设——建设“幸福龙马潭”;深化区权公开——建设“阳光龙马潭”;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美丽龙马潭”。
龙马潭的书记、区长认为,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单位,要将社区建设作为抓好社会管理创新的突破口,切实加强软硬件建设、提升社区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努力打造“全省一流,全国先进”城市社区。在软件建设上,一是构建社区公益服务机制;二是构建文明公益体系;三是推进特色文化发展。把企业的手、市场的手和政府的投入结合起来。
在新农村建设上要进一步促进城乡统筹,探索和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帮助农民更有效抵御市场风险,让农民真正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更能有效地融入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来。同时,要加大水利、交通、保障救助等投入,逐步偿还水利设施、环境保护、社会事业等欠账,努力改善农村和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凡此种种,都是为了让龙马潭区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让龙马潭真正成为城在园中、园在城中、人在景中的美丽城市,让更多群众享受绿色生活。龙马潭区的总体规划,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拓展出广阔天地。所有从业的干部职工,无不感到任重道远,激发出“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操。
龙马潭得名于古老的传说。《四川通志》记载,唐朝的王昌在泸州遇到仙人,授以道术。仙人将一匹马送给王昌,“马化龙入潭,(王)昌后遂仙去。”故事虽然虚幻,但站在碧波粼粼的龙马潭前,却不禁让人联想起中华民族所真实拥有的龙马精神:为了万家欢乐而自强不息,奋不顾身……
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工作平台
近年来,龙马潭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需求迅速增长,特别是对乡镇(街道)、社区(村)等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呈现刚性化趋势。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的建设,成为维护社会稳定、改善群众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等的当务之急。
自2003年以来,龙马潭区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逐步向基层延伸,建立了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等机构,承担劳动力资源管理、就业政策落实、公益性岗位开发和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等工作。2008年《就业促进法》颁布实施,龙马潭区设立了包括乡镇(街道)、社区(村)机构在内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明确了“政策咨询、信息发布、职业介绍、就业援助、就业登记”5项就业服务功能,社会保险由覆盖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为主,扩展到城镇居民、被征地农民以及村民。2012年,全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都享有了养老保险,基层服务平台成为群众参加社会保险的重要承办机构。
历经近10年的建设,龙马潭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机构已初具规模。全区12个乡镇(街道)已全部建立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 2012年建成了4个规范化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2013年,龙马潭还将对全区所有基层服务平台的网络和设备设施进行升级,保障各基层平台有地方办事、有人办事、能为老百姓办事、在家门口办成事。
2012年,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513人,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1778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86人,提升了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产生十分明显的社会效益,对周边的区县形成辐射和带动作用。
龙马潭形成就业、社保、劳动监察“三位一体”的基层平台,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执政理念。
2013年的4月25日,龙马潭区召开2013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暨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会议。会议指出,2012年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成绩喜人。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新突破,社保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201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着力提升服务水平,促进社会生活的和谐稳定。
走访印象:胡市镇与双加镇
记者此行重点接触了龙马潭的两个基层服务中心。
一个是位于泸州市西北大门,沱江与濑溪河汇合处的胡市镇。这里在明朝初年就已形成胡市渡,素有黄金水渡之称。
胡市镇受土地等多种因素制约,一直没有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形象差,管理不规范,不方便群众办事。2012年,镇党委、政府下决心将原来的机关食堂改建为 “一站式”服务中心,于当年5月投入运行。
“一站式”服务中心背靠胡市镇人民政府,设有办事大厅、调解室、办公室、档案室;购置了电脑、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厅内一字排开劳动保障、新农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计划生育及综合服务窗口,为群众提供就失业登记、创业指导、新农合报账、大病申报、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等服务。招聘信息、就业信息及相关政策输全都在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显示。
服务大厅自2012年5月至今,接待群众3056人次,办结便民服务事项3128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达到了零投诉。
胡市镇还成立了劳动监察中队和劳动调解委员会,配合区劳动局、劳动监察大队深入企业、社区,宣传法律法规,对镇里的主要企业开展检查,督促依法用工。
还有个双加镇,是典型的城郊型农业大镇,龙马潭区最大的松滩桥水库坐落境内,是四川省确定的万亩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
双加镇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中心于2011年底投入使用,实现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和就业全覆盖。在镇服务中心下面,还有2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全镇8个村社区都配备了劳动保障工作协理员。
服务中心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实行一站式管理。把增加就业岗位和控制失业率视为重中之重,把净增就业岗位、落实就业政策、强化就业服务、加大就业资金投入和帮助困难人员就业,作为具体工作目标,层层分解,督促落实。
2012年,双加镇的城镇新增就业:持证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实现再就业:“4050”等困难对象再就业;农民工培训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全都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
双加镇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中心被归纳成四句话:政务环境改善,行政效能加速。就业渠道更广,民生保障更强。服务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高。党群关系融洽,政府形象提升。
“中国梦”里的幸福龙马潭
龙马潭区委书记郑蓉、区长曾平撰文表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龙马潭区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用开放的思维、开放的思路、开放的措施奋力推进“商贸物流兴区、新型工业强区、统筹城乡富民”三大战略,加快建设和谐幸福龙马潭。
这其中包括要推进产城互动——建设“全域龙马潭”;加快产业转型——建设“实力龙马潭”;强化社会管理创新——建设“和谐龙马潭”;抓好新村建设——建设“幸福龙马潭”;深化区权公开——建设“阳光龙马潭”;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美丽龙马潭”。
龙马潭的书记、区长认为,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单位,要将社区建设作为抓好社会管理创新的突破口,切实加强软硬件建设、提升社区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努力打造“全省一流,全国先进”城市社区。在软件建设上,一是构建社区公益服务机制;二是构建文明公益体系;三是推进特色文化发展。把企业的手、市场的手和政府的投入结合起来。
在新农村建设上要进一步促进城乡统筹,探索和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帮助农民更有效抵御市场风险,让农民真正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更能有效地融入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来。同时,要加大水利、交通、保障救助等投入,逐步偿还水利设施、环境保护、社会事业等欠账,努力改善农村和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凡此种种,都是为了让龙马潭区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让龙马潭真正成为城在园中、园在城中、人在景中的美丽城市,让更多群众享受绿色生活。龙马潭区的总体规划,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拓展出广阔天地。所有从业的干部职工,无不感到任重道远,激发出“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操。
龙马潭得名于古老的传说。《四川通志》记载,唐朝的王昌在泸州遇到仙人,授以道术。仙人将一匹马送给王昌,“马化龙入潭,(王)昌后遂仙去。”故事虽然虚幻,但站在碧波粼粼的龙马潭前,却不禁让人联想起中华民族所真实拥有的龙马精神:为了万家欢乐而自强不息,奋不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