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客观评价农业发展优势,并对症施策,有助于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本文从自然地理本底、农业生产环境、农业质量效益、经营组织效益、生态协调能力、产业发展潜力等6个维度构建农业发展优势度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法、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算法等评价并揭示了2019年广东省县域农业发展优势度及其空间特征.结果表明:2019年广东省农业发展综合优势度空间差异明显,珠江三角洲平原区县域的农业优势最突出.6个分项中,自然地理本底、农业生产环境和生态协调能力是主要贡献因素.其中,自然地理本底和经营组织效益均表现为粤西南
【机 构】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97;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北京 100035;自然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5;黑龙江省肇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 肇东 1511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客观评价农业发展优势,并对症施策,有助于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本文从自然地理本底、农业生产环境、农业质量效益、经营组织效益、生态协调能力、产业发展潜力等6个维度构建农业发展优势度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法、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算法等评价并揭示了2019年广东省县域农业发展优势度及其空间特征.结果表明:2019年广东省农业发展综合优势度空间差异明显,珠江三角洲平原区县域的农业优势最突出.6个分项中,自然地理本底、农业生产环境和生态协调能力是主要贡献因素.其中,自然地理本底和经营组织效益均表现为粤西南方向最优;农业生产环境表现为粤东北方向最优;产业发展潜力表现为粤东南方向较优;农业质量效益、生态协调能力与农业综合优势度整体空间分布相似,但农业质量效益不再是农业发展优势度的关键影响因素,粤中南和东北方向的生态协调优势突出.因此,建议结合农业分项与综合优势,未来在珠江三角洲平原区以及粤西南、粤东南和粤东北分别形成现代都市农业区、高效农业区、特色农业区和生态农业区,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其他文献
为了解甘肃省近10年农业领域专利发展现状,以incopat专利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从专利申请量、 当前法律状态及有效性、主要申请人、专利技术等角度统计分析了甘肃省近10年农业领域专利情况.结果表明:甘肃省近10年农业领域专利申请量呈上升趋势,2017年以来专利申请量增长迅速;有效授权专利占比不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强,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最主要的专利申请机构;专利主要集中在农作物播种、施肥、灌溉、农业机械等方面.
以衡观35、 开麦21、 郑麦366这3个河南省种植面积较大的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培养箱与田间试验,研究3种不同冬小麦品种的水分利用率差异.结果表明:灌浆期相同干旱胁迫条件下,衡观35与开麦21抗旱性要比郑麦366高,只有在重度干旱胁迫下产量才有显著降低;不同品种冬小麦水分利用率皆于中度干旱胁迫下增加,在重度胁迫下降低,而衡观35、开麦21水分利用率在重度胁迫下降幅均较郑麦366小;不同水分处理措施对不同品种小麦旗叶水分利用率影响有所差异,影响时间从长到短依次是郑麦366、衡观35、开麦21;整体
以莲雾的茎尖、 腋芽等为外植体,通过诱导培养形成脱毒不定芽,通过组培快繁技术,培养出完整的无毒植株.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灭菌处理成功率达93%,诱导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2.0+IBA 0.2+GA30.2,增殖系数为3.2;不定芽出根的最适培养基为MS+IBA 2.0+VB10.2,生根率达92.8%;移栽成活率达96%,为莲雾种苗提供了一种新型快速的繁殖方式.
马铃薯是我国第4大主粮,各地对马铃薯种植越来越重视,但马铃薯生产成本持续走高、 经济效益低下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总结了我国4大马铃薯主产区的生产情况、区域特点,分析了影响马铃薯种植效益的因素,提出了提高效益的措施,为进一步推动马铃薯高质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链已经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农业竞争,已由产品之间的竞争转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西安需要大力推动现代农业产业链模式化发展,以提升西安农业竞争力,提升西安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从西安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剖析了西安现代农业产业链模式化发展存在的主要困境,探索西安现代农业产业链模式对策.
日前, 全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现场观摩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召开.会议强调, 各地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 加大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推广力度.要明确目标任务, 确定重点区域, 选好主推模式, 加大培训力度, 加快推进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熟化优化和本地化, 用好轮作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业保险等政策措施, 推动创设本地化扶持政策, 为2022年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分析了安康市汉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希望可以为全国其他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农业现代化与城乡融合的耦合协调有助于推动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基于农业现代化与城乡融合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测度我国2004—2018年省域农业现代化和城乡融合指数,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借助地理探测器探究驱动二者耦合协调的主导因子和交互因子.结果表明,我国省域农业现代化空间布局呈现“梯次递减、东西分化、中心极化”的特点,省域城乡融合空间布局呈现“三极驱动、断层分化、整体偏低”的特征,二者耦合协调度从轻度失调迈进勉强协调,空间上呈现出“东部高西南低”的层级递减特征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农村基础设施作为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经济效益、生态环境、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村发展水平4个维度构造了一个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同时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探讨农村基础设施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8年各省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且不同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的作用明显不同.其中水利、通信基础设施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有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实施合理的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无论是对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还是协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水资源补偿相关数据,在测算各省市水资源生态补偿综合绩效、水足迹、灰水足迹的基础上,使用双目标决策的序列DEA-SBM方法,分析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探讨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5—2018年间反映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变化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