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科医生是光明的使者,他们用无声的语言,灵巧的双手擦亮每一扇窗户。周伯展医生自1980年从事眼科专业以来,一直尽心尽力地为患者服务,他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品德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在香港,他是著名的眼科专科医生,在眼科医学领域声誉卓著,深受眼疾患者的信任。
他不但在专业领域有如此高超的技艺,同时还不忘服务社会,他是令国际医学界瞩目的“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的复明大使,为内地许多白内障患者送走黑暗,带来光明。如今在“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圆满完成后,他又倡导成立“亮睛工程”,以期为更多的白内障患者彻底消除病痛,他不愧是白内障患者的“亮睛使者”。
医学殿堂的攀登者
周伯展当年在选择医学专业时,眼科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但他觉得眼科今后一定有大作为。抱着这样的信念,他选择了眼科专业。“我是1980年执业的,当时一些很先进的技术如激光、超声波人工晶体等开始应用在医疗上,而眼科是最早运用这些科技的,我觉得科技在眼科手术上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很多我们希望或梦想的医治办法,科技都能实现,事实上我进入这一行业后,发展还是不错的。”周伯展医生笑着说,“同时,眼科这一专业涵盖率广。医科无外乎外科和内科,外科是专门手术的学科,而内科主要是听诊、开药。当时这两个学科我都想钻研,但是必须有所取舍。如果我选择外科,以后从业时,主要给患者开刀,而选择内科,就不能开刀。这让我很矛盾。而眼科的好处就是涵盖了内、外科两个学科,对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落的患者我可以用手术带给他们光明,而譬如眼角发炎、弱视眼诊治等就可以用药物或非手术的方法治疗。这样,内外科我都可以兼顾。我觉得眼睛是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为了令人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所以,我决定当眼科医生。”
大学毕业后,周伯展医生进入政府医院工作。当时在香港,政府医院只有一个眼科部门。在政府医院工作的九年时间里,周伯展医生不忘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先后获得爱尔兰皇家内科医学院及外科医学院眼科文凭、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院士资格、英国皇家眼科医学院院士资格等多项文凭和院士资格。“当时香港没有这些考试,我只有去国外考。我有幸得到李宝椿慈善信托基金海外深造奖学金,这是专门用来鼓励上进的人出国深造的,而且这一项奖学金可以在一年的时间内用。而且,政府有与之相配套的政策,就是该奖学金获得者,在国外深造期间,政府给予有薪假期。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同时,政府也有一定的要求,深造归来,必须在政府服务2年。我是1986年从英国回来的,在政府医院服务了3年,直到1989年才自己开起了诊所。”谈到诊所时,周伯展医生意犹未尽,“这栋大厦可以说是全世界聚集最多医生的大厦。在这里,不但专业齐全,而且相关配套设施也很齐全,这样既方便患者就医,同时也能消除患者紧张的心理。这一模式比内地、英国、加拿大、澳洲都要好,而香港有私家诊所,方便市民在就诊时所选择适合自己的医生,同时也营造了良性的竞争氛围,促使政府医院和私家医院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如今的周伯展医生,已成为一名优秀的眼科医生,对于每一位患者,他都尽心医治;对于每一件事情,他都力求做到一百分,让每个前来求医的患者满意;他随时准备投入工作,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经常牺牲休息时间给病人带来健康与快乐。周伯展医生就是这样一个忘我工作、不断追求提升的人,他开办的私家诊所也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悬壶济世、造福社群。
白内障患者的光明使者
周伯展医生是亮睛工程副主席。提起亮睛工程不得不提“视觉第一中国行动”。“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筹备于1995年,1997年正式在国内做公益的白内障项目,由国际狮子会、香港狮子会倡导成立。周伯展医生担任“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的特邀复明大使,短短5年时间里,周伯展医生及其同行共完成了205万例白内障患者的诊治工作,远远超过原先定下150万例白内障患者的目标。此举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大力支持,朱镕基总理曾称之为“造福人类的义举”。在此基础上,国家要求就白内障患者再进行一个五年计划。十年内,“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共完成450万例白内障患者的复明工作,获世界卫生组织称为“有史以来,最大型、最成功的扫盲运动”。
看到自己的努力得到各方面的肯定,周伯展医生非常高兴,但是作为眼科医生的他看到白内障问题并未真正根除,非常焦虑。“ 在‘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中,我们都是赶赴现场为白内障患者做手术,手术一做完,我们就离开了。当地的白内障问题只是暂时得到有效地解决,但是没有根除。由于人口老龄化,白内障患者持续增加,2007年,因白内障而双目都已失明的人数很多,大约有500万人,同时每年新增的白内障患者还在不断增加。发展中国家每一千人中每年就有一人因白内障而双眼失明,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大约有13亿人口,如此算起来,每年大约有130万人因白内障而造成双眼失明。这样,对国家、对社会都造成很大的负担,于患者,他是很痛苦的;于家人,需要有人照顾这个患者,家里就少了一个劳动力、一个支柱、一个收入来源,我认为帮助一个盲人的复明,既帮助他们脱贫,同时也给国家减轻了负担。为了彻底消除白内障患者,我觉得必须驻地为这些白内障患者解除病痛,成立一个‘不撤走的医疗队’,这样可以时刻了解,跟进白内障患者的病情,并一直将工作持续下去,真正做到彻底根除问题。”
正因为周伯展医生怀着一颗关注白内障患者的爱心,他倡议成立亮睛工程,并出任副主席。“亮睛工程于2007年开始筹备,2008年正式开始。第一个点在内蒙古设立,其中陕西有四个点,海南岛有三个点,目前我们就设立了这八个点。我们的目标是五年内在中国设立数百个亮睛工程点,但是现在看来由于人力不够、资源不够,发展得并不是很理想。我们在每个亮睛点投入100万,提供显微镜、手术所需的仪器,同时培训2个当地医生,头两年,教他们做白内障手术,第三年教他们做青光眼手术,第四、五年,教他们做视网膜手术。”周伯展医生坦言资金不是问题,“我们发动周围的人筹款,目前已有将近3000万港币。亮睛工程得到中央的大力支持,荣誉会长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担任,荣誉顾问是前国家卫生部部长高强,我希望中央和地方能为亮睛工程提供更大的支持,让我们能够为扫盲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真挚的话语中,凸显出周伯展先生急切希望给白内障患者带来光明和希望的热心。相信在他的努力下,亮睛工程定能完成预期计划,为更多的白内障患者消除病痛。
关注民生的政协委员
身为甘肃省政协委员的周伯展医生非常关注甘肃省的发展,他说:“全国人都知道贵州穷,物品、资金的支持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贵州,甘肃作为另一个贫穷省反而备受忽略,所以更需要关注。在去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中,甘肃作为濒临四川的省份,地震对它的影响也很严重,但是人们在捐款、捐物时第一想到的肯定是四川,对甘肃的帮助不是很大。我们亮睛工程决定明年在甘肃设立亮睛点。”
周伯展医生对甘肃青少年吸烟问题忧心忡忡,他无比焦虑地说:“香烟的危害很大,相比之下不亚于毒品。因为吸烟不是吸烟者一个人受害,它会间接传递给周边人,这也就有了吸‘二手烟’、‘三手烟’之称。‘二手烟’很多人都很清楚是怎么回事,那么‘三手烟’是什么呢?就是每当吸完烟后,吸烟者及其周围的人在衣服、皮肤、头发上都会留下香烟里的有毒物,再把这些带回家或其它地方,其它人吸入这些有害物质就是吸“三手烟”了。对小孩而言危害更大,所以国家明文规定公共场合严禁吸烟。其它地方一般都是成年人开始抽烟,在甘肃很多小孩7、8岁就开始抽烟,这是一件很让人忧虑的事。对那些有很多年历史的老烟民我们劝他们戒烟的概率微乎其微,但是对年轻人,我们坚决不可以放弃。所以在政协会议上,我提出了三个希望政府提供数据的问题:甘肃省有多少人抽烟,其中有多少年青人抽烟?多少人因抽烟而生病或去世?国家、省、社会每年要拿出多少金钱和资源来照顾这些因抽烟而住院的人?只有看到这三个数据,我们才知道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关爱青少年眼睛的专家
周伯展医生作为权威的眼科专家,对青少年用眼、爱眼上也提出独到的意见和建议。面对如今青少年佩戴隐形眼镜的现象,周伯展医生指出:“隐形眼镜如果用得恰当,的确是一个很好的用具,但是几乎没有人能恰当使用。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隐性眼镜佩戴的时间过长。其实最理想佩戴隐形眼镜的方法是,一天不要超过10小时,最好是控制在8小时;一星期最好保持两天不要佩戴隐形眼镜;一年中,最好有一个月不要佩戴隐形眼镜。”
采访中,周伯展医生提出了一个新鲜的理论:三八制。所谓三八制就是将一天分为3个8小时,8小时睡眠、8小时工作、8小时休闲娱乐。“其实这是一个理想的作息时间表,没有人可以做到。”周伯展医生笑言,“还有很多人误以为休闲娱乐就是看电视、上网。这对心灵是娱乐,但是对眼睛却是负担。试想,工作时间眼睛就一直没休息,在工作以外,还是眼睛的工作,这对眼睛是一种极大的伤害。”鉴于此,周伯展医生希望青少年尽量保持三八制,平衡、合理使用电脑、适当使用隐形眼镜以及不要揉眼睛。
后 记
周伯展医生最喜欢的哲学家是庄子,他说;“像庄子这样的思想家兼文学家的人,在中国古今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对于庄子的思想,他认为总结最好的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所说的“寓形于两间,游而已矣!”这种说法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庄子的思想人格: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生在这个世间,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改变不了的,可以改的只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直至无不可游,无非游!诸事万物,都可以用一个“游”字来应对,不为名利所拘,不为一己所囿,这是何等洒脱畅达的境界。
周伯展医生正是将自己的爱心无私地奉献给病人、奉献给无数白内障患者、奉献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他无愧于“杏林圣手”、“亮睛使者”的称号。在今后的道路上,周伯展医生将全力支持亮睛工程,以期为更多的白内障患者带来福音与光明。
【人物简介】
周伯展医生,荣获亚洲太平洋眼科学院之“防盲奖”(2005年)、世界医学会——世界爱心医生荣誉(2005年)、香港红十字会首届之“人道奖”(2007年)、第九届世界杰出华人奖(2007年),同时担任甘肃省政协委员、香港医务委员会委员、香港视光师管理委员会委员、香港兽医管理局委员、前香港政府中央政策组兼职顾问、香港医学院慈善基金创会主席、香港防盲协会主席、亮睛工程副主席、香港执业眼科医生会会长、香港医学会副会长、香港眼科医学院副院长等多项专业公职。
他不但在专业领域有如此高超的技艺,同时还不忘服务社会,他是令国际医学界瞩目的“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的复明大使,为内地许多白内障患者送走黑暗,带来光明。如今在“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圆满完成后,他又倡导成立“亮睛工程”,以期为更多的白内障患者彻底消除病痛,他不愧是白内障患者的“亮睛使者”。
医学殿堂的攀登者
周伯展当年在选择医学专业时,眼科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但他觉得眼科今后一定有大作为。抱着这样的信念,他选择了眼科专业。“我是1980年执业的,当时一些很先进的技术如激光、超声波人工晶体等开始应用在医疗上,而眼科是最早运用这些科技的,我觉得科技在眼科手术上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很多我们希望或梦想的医治办法,科技都能实现,事实上我进入这一行业后,发展还是不错的。”周伯展医生笑着说,“同时,眼科这一专业涵盖率广。医科无外乎外科和内科,外科是专门手术的学科,而内科主要是听诊、开药。当时这两个学科我都想钻研,但是必须有所取舍。如果我选择外科,以后从业时,主要给患者开刀,而选择内科,就不能开刀。这让我很矛盾。而眼科的好处就是涵盖了内、外科两个学科,对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落的患者我可以用手术带给他们光明,而譬如眼角发炎、弱视眼诊治等就可以用药物或非手术的方法治疗。这样,内外科我都可以兼顾。我觉得眼睛是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为了令人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所以,我决定当眼科医生。”
大学毕业后,周伯展医生进入政府医院工作。当时在香港,政府医院只有一个眼科部门。在政府医院工作的九年时间里,周伯展医生不忘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先后获得爱尔兰皇家内科医学院及外科医学院眼科文凭、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院士资格、英国皇家眼科医学院院士资格等多项文凭和院士资格。“当时香港没有这些考试,我只有去国外考。我有幸得到李宝椿慈善信托基金海外深造奖学金,这是专门用来鼓励上进的人出国深造的,而且这一项奖学金可以在一年的时间内用。而且,政府有与之相配套的政策,就是该奖学金获得者,在国外深造期间,政府给予有薪假期。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同时,政府也有一定的要求,深造归来,必须在政府服务2年。我是1986年从英国回来的,在政府医院服务了3年,直到1989年才自己开起了诊所。”谈到诊所时,周伯展医生意犹未尽,“这栋大厦可以说是全世界聚集最多医生的大厦。在这里,不但专业齐全,而且相关配套设施也很齐全,这样既方便患者就医,同时也能消除患者紧张的心理。这一模式比内地、英国、加拿大、澳洲都要好,而香港有私家诊所,方便市民在就诊时所选择适合自己的医生,同时也营造了良性的竞争氛围,促使政府医院和私家医院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如今的周伯展医生,已成为一名优秀的眼科医生,对于每一位患者,他都尽心医治;对于每一件事情,他都力求做到一百分,让每个前来求医的患者满意;他随时准备投入工作,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经常牺牲休息时间给病人带来健康与快乐。周伯展医生就是这样一个忘我工作、不断追求提升的人,他开办的私家诊所也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悬壶济世、造福社群。
白内障患者的光明使者
周伯展医生是亮睛工程副主席。提起亮睛工程不得不提“视觉第一中国行动”。“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筹备于1995年,1997年正式在国内做公益的白内障项目,由国际狮子会、香港狮子会倡导成立。周伯展医生担任“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的特邀复明大使,短短5年时间里,周伯展医生及其同行共完成了205万例白内障患者的诊治工作,远远超过原先定下150万例白内障患者的目标。此举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大力支持,朱镕基总理曾称之为“造福人类的义举”。在此基础上,国家要求就白内障患者再进行一个五年计划。十年内,“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共完成450万例白内障患者的复明工作,获世界卫生组织称为“有史以来,最大型、最成功的扫盲运动”。
看到自己的努力得到各方面的肯定,周伯展医生非常高兴,但是作为眼科医生的他看到白内障问题并未真正根除,非常焦虑。“ 在‘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中,我们都是赶赴现场为白内障患者做手术,手术一做完,我们就离开了。当地的白内障问题只是暂时得到有效地解决,但是没有根除。由于人口老龄化,白内障患者持续增加,2007年,因白内障而双目都已失明的人数很多,大约有500万人,同时每年新增的白内障患者还在不断增加。发展中国家每一千人中每年就有一人因白内障而双眼失明,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大约有13亿人口,如此算起来,每年大约有130万人因白内障而造成双眼失明。这样,对国家、对社会都造成很大的负担,于患者,他是很痛苦的;于家人,需要有人照顾这个患者,家里就少了一个劳动力、一个支柱、一个收入来源,我认为帮助一个盲人的复明,既帮助他们脱贫,同时也给国家减轻了负担。为了彻底消除白内障患者,我觉得必须驻地为这些白内障患者解除病痛,成立一个‘不撤走的医疗队’,这样可以时刻了解,跟进白内障患者的病情,并一直将工作持续下去,真正做到彻底根除问题。”
正因为周伯展医生怀着一颗关注白内障患者的爱心,他倡议成立亮睛工程,并出任副主席。“亮睛工程于2007年开始筹备,2008年正式开始。第一个点在内蒙古设立,其中陕西有四个点,海南岛有三个点,目前我们就设立了这八个点。我们的目标是五年内在中国设立数百个亮睛工程点,但是现在看来由于人力不够、资源不够,发展得并不是很理想。我们在每个亮睛点投入100万,提供显微镜、手术所需的仪器,同时培训2个当地医生,头两年,教他们做白内障手术,第三年教他们做青光眼手术,第四、五年,教他们做视网膜手术。”周伯展医生坦言资金不是问题,“我们发动周围的人筹款,目前已有将近3000万港币。亮睛工程得到中央的大力支持,荣誉会长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担任,荣誉顾问是前国家卫生部部长高强,我希望中央和地方能为亮睛工程提供更大的支持,让我们能够为扫盲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真挚的话语中,凸显出周伯展先生急切希望给白内障患者带来光明和希望的热心。相信在他的努力下,亮睛工程定能完成预期计划,为更多的白内障患者消除病痛。
关注民生的政协委员
身为甘肃省政协委员的周伯展医生非常关注甘肃省的发展,他说:“全国人都知道贵州穷,物品、资金的支持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贵州,甘肃作为另一个贫穷省反而备受忽略,所以更需要关注。在去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中,甘肃作为濒临四川的省份,地震对它的影响也很严重,但是人们在捐款、捐物时第一想到的肯定是四川,对甘肃的帮助不是很大。我们亮睛工程决定明年在甘肃设立亮睛点。”
周伯展医生对甘肃青少年吸烟问题忧心忡忡,他无比焦虑地说:“香烟的危害很大,相比之下不亚于毒品。因为吸烟不是吸烟者一个人受害,它会间接传递给周边人,这也就有了吸‘二手烟’、‘三手烟’之称。‘二手烟’很多人都很清楚是怎么回事,那么‘三手烟’是什么呢?就是每当吸完烟后,吸烟者及其周围的人在衣服、皮肤、头发上都会留下香烟里的有毒物,再把这些带回家或其它地方,其它人吸入这些有害物质就是吸“三手烟”了。对小孩而言危害更大,所以国家明文规定公共场合严禁吸烟。其它地方一般都是成年人开始抽烟,在甘肃很多小孩7、8岁就开始抽烟,这是一件很让人忧虑的事。对那些有很多年历史的老烟民我们劝他们戒烟的概率微乎其微,但是对年轻人,我们坚决不可以放弃。所以在政协会议上,我提出了三个希望政府提供数据的问题:甘肃省有多少人抽烟,其中有多少年青人抽烟?多少人因抽烟而生病或去世?国家、省、社会每年要拿出多少金钱和资源来照顾这些因抽烟而住院的人?只有看到这三个数据,我们才知道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关爱青少年眼睛的专家
周伯展医生作为权威的眼科专家,对青少年用眼、爱眼上也提出独到的意见和建议。面对如今青少年佩戴隐形眼镜的现象,周伯展医生指出:“隐形眼镜如果用得恰当,的确是一个很好的用具,但是几乎没有人能恰当使用。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隐性眼镜佩戴的时间过长。其实最理想佩戴隐形眼镜的方法是,一天不要超过10小时,最好是控制在8小时;一星期最好保持两天不要佩戴隐形眼镜;一年中,最好有一个月不要佩戴隐形眼镜。”
采访中,周伯展医生提出了一个新鲜的理论:三八制。所谓三八制就是将一天分为3个8小时,8小时睡眠、8小时工作、8小时休闲娱乐。“其实这是一个理想的作息时间表,没有人可以做到。”周伯展医生笑言,“还有很多人误以为休闲娱乐就是看电视、上网。这对心灵是娱乐,但是对眼睛却是负担。试想,工作时间眼睛就一直没休息,在工作以外,还是眼睛的工作,这对眼睛是一种极大的伤害。”鉴于此,周伯展医生希望青少年尽量保持三八制,平衡、合理使用电脑、适当使用隐形眼镜以及不要揉眼睛。
后 记
周伯展医生最喜欢的哲学家是庄子,他说;“像庄子这样的思想家兼文学家的人,在中国古今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对于庄子的思想,他认为总结最好的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所说的“寓形于两间,游而已矣!”这种说法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庄子的思想人格: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生在这个世间,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改变不了的,可以改的只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直至无不可游,无非游!诸事万物,都可以用一个“游”字来应对,不为名利所拘,不为一己所囿,这是何等洒脱畅达的境界。
周伯展医生正是将自己的爱心无私地奉献给病人、奉献给无数白内障患者、奉献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他无愧于“杏林圣手”、“亮睛使者”的称号。在今后的道路上,周伯展医生将全力支持亮睛工程,以期为更多的白内障患者带来福音与光明。
【人物简介】
周伯展医生,荣获亚洲太平洋眼科学院之“防盲奖”(2005年)、世界医学会——世界爱心医生荣誉(2005年)、香港红十字会首届之“人道奖”(2007年)、第九届世界杰出华人奖(2007年),同时担任甘肃省政协委员、香港医务委员会委员、香港视光师管理委员会委员、香港兽医管理局委员、前香港政府中央政策组兼职顾问、香港医学院慈善基金创会主席、香港防盲协会主席、亮睛工程副主席、香港执业眼科医生会会长、香港医学会副会长、香港眼科医学院副院长等多项专业公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