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篆刻,是笔法与刀法的结合,首先要求具有书法知识功底,认识篆字,在识篆基础上进行篆刻创作,才能在基调上达到篆刻的统一。其次,懂得篆书知识后,要对印章排布构图有一定了解,使设计的印章和谐,平正、规矩而不失变化。最后,凿刻上石,这就需要娴熟的刀法,用多变而扎实的刀法将设计的印章形式表现出来,达到最终效果。
关键词:篆刻;章法;刻印;钤印;
引言:
新课改后,浙美版美术第16册《印学话西泠》的教学内容中涉及到印章的篆刻。这个内容对初中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实践操作难度也较大。那么如何让初中生在学习篆刻的基础知识后,能简单愉快地创作一款自己的姓名章呢。笔者经过多年的印章教学,谈谈如何使刻印由简变繁,以作交流、讨论。
一、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首先,传统刻印的材料与工具比较多且难买,学生可能会因工具准备的烦琐而放弃,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必须对其精简。我们应选择青田石、刻刀、软头钢笔、印泥、水沙纸,这些工具一般文具店就可以买到,学生准备起来比较便捷,价格也便宜。
石材,选用我们浙江产的青田石,其特点是质地细腻,价格便宜,一枚印面两厘米见方的青田石文具店价格在3~5元。学生也可以用方块的橡皮代替。
刻刀,大小适中的一把。
软体(头)钢笔一支。
印泥,一般的办公用品类的即可(但不可用海绵印泥)。
水沙纸,规格600号的最佳,也可以用300号以上的替代,一般的油漆店有售。
学生准备好上述的材料后可以先在课外把印石用水沙纸均匀打磨,其目的是去除印面上的蜡层、修整不太平整的印面,注意打磨时应将印石在水沙纸上缓慢绕圆轻磨,动作犹如磨墨。切不可左右来回快速研磨,会使印面出现微微的凸面,影响以后的钤印效果。
篆刻,通常称为 “刻印章”,由于其印文多用篆书,而且先写后刻,所以叫作“篆刻”。篆刻分写篆和刻字两大部分,其中写篆就是书法。所以,篆刻和书法关系极为密切,况且书法作品上如果没有作者的印信(印章),将是不完整的。由于篆刻和书法密不可分,篆刻的载体是文字,而此文字多以篆书形式呈现。因而,在学习篆书的过程中,应学习篆书的用笔、使转、结字等可帮助篆刻线条的塑造,令印章更具有艺术性和创造性。
其次,学生对篆刻中普遍使用的小篆字体很陌生,手头一般也没有相关的字典可以查,此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的资源帮助学生准备。常用的电脑中没有自带的小篆字体,可以通过网络下载,然后将解压后的小篆字体粘贴到C:\windows\fonts目录下,打开Word软件,把全班学生的名单设置为小篆字体,再通过艺术字体的设计将学生的小篆体名字修改为反写字体,方便学生摹写。
二、精心设计,事半功倍。
我们首先要设计印章。印章的设计要追求构图感,体现一种美感,因而不能呆板地挪用篆字,要根据整方印章的内容,设计篆字的排布,印章的灵活是体现在字体内部的,可通过用笔的方圆、粗细、长短、结字取势的长扁,字的大小,朱白的配合等来体现。但万变不离其宗,整方印章的字要有呼应,气势连贯,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这是一方印章成败的关键。
篆刻的烦琐也体现在字体的设计、规划和布局上,恰恰印章的成功与否也是建立在这基础上的。学生应将小篆体的名字,先在纸上认真反复地摹写,熟悉名字的整体特征、每个笔划的细节,做到落刀前胸有成竹。在设计时应注意反写体名字的左右布局,钤印后的效果与布局时存在着印面左与右相反的问题,在纸上布局时必须从左上到左下再右上到右下的书写顺序,这样才能在刻完后钤印出符合印章格局的从右往左的效果。在反复练习后,将设计好的字摹写到印石上,通常在石面上书写印稿比较难,运用软头的钢笔代替圭笔,可以使学生克服用毛笔写小字的难题。
三、去繁求简,循序渐进。
刻印的过程是整个印章制作的重点,也是学生感觉最难的地方。刀法犹如书法的笔法,是篆刻艺术的表现方法之一。印章的篆法、章法、线条,最后均要通过刀法区完成。而刀法又由执刀法、运刀法和基本刻法三部分组成。正确的执刀法,能冲切任意,轻便灵活,游刃有余。运刀法师刀刃在印石上的切割运动之法,主要运用的主要有两种,即冲刀法和切刀法。冲刀法有长冲与短冲两种,长冲与短冲的结合,能表现不同质感变化的线条。切刀法用到爽利,应注意衔接自然,忌刀角毕露。冲刀和切刀的不同刀法,使线条形质也不同。冲刀线条酣畅淋漓,劲挺明快,而切刀则稳健凝重,峻峭苍润。
姓名章的形式有白文印与朱文印两种。白文印刻法与我们一般的书写习惯比较接近,刻的时候是刻去字的笔画,学生较容易把握。朱文印恰好相反,即留下笔画、印边,刻去除此以外的所有空地,对笔画边缘细节要求很高,刻印时间也较长,所以我们尽量让学生刻白文印,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刻白文印时应用双刀法刻去笔画,依次将横划的下部刻完,将石章转动180°。将横划上部全部刻完,轻转刀角,修好笔画两终端。竖线也依上述办法两次刻成,最后调整笔畫细节之处及收拾印边。刻时“宁使刀不足,莫使刀有余”,因为不足可补,超过则不可补救。无论刻朱文白文,宜一次完成,即尽可能刻得周到,要刻出书写的笔意。根据印文具体情况随时调整运刀速度,转换刀刃方向和角度也很重要,期间可以粘印泥钤在纸上看效果以便修改。
在学生刻印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刻印,对典型的问题进行细致地讲解。
四、快乐钤印,红白呈现。
钤印时,教师可以拿一张毛边纸请全班学生在上面有序地印钤,钤印时毛边纸下面应放一块毛毡,先让印面的下边接触纸面,再将整个印面轻轻扣到纸上,掌心压住印石后均匀地用力按,使印面与纸张能充分接触,提印石后纸面呈现红白四方的一款印。待全班钤完印,一幅学生的刻印作业就产生了,印石由学生自己保留。看着全班学生欢乐地品鉴着同学的印章,刻印简单而快乐地完成了。
结束语:
中学生篆刻学习不同于成年人,只有培养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他们不断感受到学习篆刻的乐趣。去繁求简,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篆刻不再枯燥乏味,而是一种享受,这也将使他们受益一生。
这些是我在培养中学生篆刻兴趣上的一些认识,以及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做法。我想,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以传承祖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尽己所能,使之发扬光大,成为全世界文化中的一块瑰宝。
参考文献:
[1]章志光主编.《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6出版
[2]赵熊.篆刻十讲[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3]谢卫东主编.《篆刻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出版
关键词:篆刻;章法;刻印;钤印;
引言:
新课改后,浙美版美术第16册《印学话西泠》的教学内容中涉及到印章的篆刻。这个内容对初中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实践操作难度也较大。那么如何让初中生在学习篆刻的基础知识后,能简单愉快地创作一款自己的姓名章呢。笔者经过多年的印章教学,谈谈如何使刻印由简变繁,以作交流、讨论。
一、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首先,传统刻印的材料与工具比较多且难买,学生可能会因工具准备的烦琐而放弃,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必须对其精简。我们应选择青田石、刻刀、软头钢笔、印泥、水沙纸,这些工具一般文具店就可以买到,学生准备起来比较便捷,价格也便宜。
石材,选用我们浙江产的青田石,其特点是质地细腻,价格便宜,一枚印面两厘米见方的青田石文具店价格在3~5元。学生也可以用方块的橡皮代替。
刻刀,大小适中的一把。
软体(头)钢笔一支。
印泥,一般的办公用品类的即可(但不可用海绵印泥)。
水沙纸,规格600号的最佳,也可以用300号以上的替代,一般的油漆店有售。
学生准备好上述的材料后可以先在课外把印石用水沙纸均匀打磨,其目的是去除印面上的蜡层、修整不太平整的印面,注意打磨时应将印石在水沙纸上缓慢绕圆轻磨,动作犹如磨墨。切不可左右来回快速研磨,会使印面出现微微的凸面,影响以后的钤印效果。
篆刻,通常称为 “刻印章”,由于其印文多用篆书,而且先写后刻,所以叫作“篆刻”。篆刻分写篆和刻字两大部分,其中写篆就是书法。所以,篆刻和书法关系极为密切,况且书法作品上如果没有作者的印信(印章),将是不完整的。由于篆刻和书法密不可分,篆刻的载体是文字,而此文字多以篆书形式呈现。因而,在学习篆书的过程中,应学习篆书的用笔、使转、结字等可帮助篆刻线条的塑造,令印章更具有艺术性和创造性。
其次,学生对篆刻中普遍使用的小篆字体很陌生,手头一般也没有相关的字典可以查,此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的资源帮助学生准备。常用的电脑中没有自带的小篆字体,可以通过网络下载,然后将解压后的小篆字体粘贴到C:\windows\fonts目录下,打开Word软件,把全班学生的名单设置为小篆字体,再通过艺术字体的设计将学生的小篆体名字修改为反写字体,方便学生摹写。
二、精心设计,事半功倍。
我们首先要设计印章。印章的设计要追求构图感,体现一种美感,因而不能呆板地挪用篆字,要根据整方印章的内容,设计篆字的排布,印章的灵活是体现在字体内部的,可通过用笔的方圆、粗细、长短、结字取势的长扁,字的大小,朱白的配合等来体现。但万变不离其宗,整方印章的字要有呼应,气势连贯,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这是一方印章成败的关键。
篆刻的烦琐也体现在字体的设计、规划和布局上,恰恰印章的成功与否也是建立在这基础上的。学生应将小篆体的名字,先在纸上认真反复地摹写,熟悉名字的整体特征、每个笔划的细节,做到落刀前胸有成竹。在设计时应注意反写体名字的左右布局,钤印后的效果与布局时存在着印面左与右相反的问题,在纸上布局时必须从左上到左下再右上到右下的书写顺序,这样才能在刻完后钤印出符合印章格局的从右往左的效果。在反复练习后,将设计好的字摹写到印石上,通常在石面上书写印稿比较难,运用软头的钢笔代替圭笔,可以使学生克服用毛笔写小字的难题。
三、去繁求简,循序渐进。
刻印的过程是整个印章制作的重点,也是学生感觉最难的地方。刀法犹如书法的笔法,是篆刻艺术的表现方法之一。印章的篆法、章法、线条,最后均要通过刀法区完成。而刀法又由执刀法、运刀法和基本刻法三部分组成。正确的执刀法,能冲切任意,轻便灵活,游刃有余。运刀法师刀刃在印石上的切割运动之法,主要运用的主要有两种,即冲刀法和切刀法。冲刀法有长冲与短冲两种,长冲与短冲的结合,能表现不同质感变化的线条。切刀法用到爽利,应注意衔接自然,忌刀角毕露。冲刀和切刀的不同刀法,使线条形质也不同。冲刀线条酣畅淋漓,劲挺明快,而切刀则稳健凝重,峻峭苍润。
姓名章的形式有白文印与朱文印两种。白文印刻法与我们一般的书写习惯比较接近,刻的时候是刻去字的笔画,学生较容易把握。朱文印恰好相反,即留下笔画、印边,刻去除此以外的所有空地,对笔画边缘细节要求很高,刻印时间也较长,所以我们尽量让学生刻白文印,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刻白文印时应用双刀法刻去笔画,依次将横划的下部刻完,将石章转动180°。将横划上部全部刻完,轻转刀角,修好笔画两终端。竖线也依上述办法两次刻成,最后调整笔畫细节之处及收拾印边。刻时“宁使刀不足,莫使刀有余”,因为不足可补,超过则不可补救。无论刻朱文白文,宜一次完成,即尽可能刻得周到,要刻出书写的笔意。根据印文具体情况随时调整运刀速度,转换刀刃方向和角度也很重要,期间可以粘印泥钤在纸上看效果以便修改。
在学生刻印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刻印,对典型的问题进行细致地讲解。
四、快乐钤印,红白呈现。
钤印时,教师可以拿一张毛边纸请全班学生在上面有序地印钤,钤印时毛边纸下面应放一块毛毡,先让印面的下边接触纸面,再将整个印面轻轻扣到纸上,掌心压住印石后均匀地用力按,使印面与纸张能充分接触,提印石后纸面呈现红白四方的一款印。待全班钤完印,一幅学生的刻印作业就产生了,印石由学生自己保留。看着全班学生欢乐地品鉴着同学的印章,刻印简单而快乐地完成了。
结束语:
中学生篆刻学习不同于成年人,只有培养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他们不断感受到学习篆刻的乐趣。去繁求简,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篆刻不再枯燥乏味,而是一种享受,这也将使他们受益一生。
这些是我在培养中学生篆刻兴趣上的一些认识,以及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做法。我想,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以传承祖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尽己所能,使之发扬光大,成为全世界文化中的一块瑰宝。
参考文献:
[1]章志光主编.《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6出版
[2]赵熊.篆刻十讲[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3]谢卫东主编.《篆刻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