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玉米螟是我县玉米生产中的头号害虫,每年玉米损失率都在10%左右,为积极响应农业部《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应该积极推行无害化防治技术。
[关键词]玉米螟;防治;无害化
[Abstract] The corn borer is our county’s pests in maize production which leads to about 10% of corn loss rate. For the positive response to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to pesticides zero growth in 2020 action plan”, we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harmles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Key words] european corn borer; prevention and cure; harmless
1玉米螟的发生及危害情况
玉米螟俗称钻心虫、箭杆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一个世界性的大害虫,几乎遍及全球,凡有玉米栽培的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幼虫是玉米螟一生中危害作物的唯一虫态,在玉米各生育期都可以危害玉米植株的地上部分,取食叶片、果穗、雄穗、钻蛀茎秆,造成植株生长受害,具体体现在籽粒不饱满、青枯、早熟、折蓼、掉棒、风折、倒伏,甚至颗粒不收,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百株螟虫平均为50~70头,为玉米螟一般发生年份,玉米减产5%~7%。百株螟虫平均为70~90头,为玉米螟中等发生年份,玉米减产10%左右。百株螟虫平均为100~150头,为玉米螟大发生年份,玉米减产13%~15%。百株螟虫平均在180头以上,为玉米螟特大发生年,玉米减产20%以上。玉米螟的防治指标我省定为百株活虫40头,达到40头,就达到了必须防治的数量,否则严重减产,并且害虫逐年加重。2009-2015年春季对越冬幼虫调查,景星镇、黑岗乡、白山乡、头站乡、七棵树镇等几乎全县14个乡镇玉米螟百秆活虫都达到40头以上,所以选择玉米螟发生比较严重、玉米集中连片种植、乡镇政府重视、且农户积极性高的乡镇实施玉米螟无害化的统防统治项目。
2玉米螟的生活史及习性
我县玉米螟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玉米茎秆、根茬、穗轴内以及高粱、苍耳、蒿、水稗等寄主的茎秆中越冬。玉米螟的蛹期一般为6-10d左右,成虫多在夜间羽化,羽化后当天即可交尾,1-2d后开始产卵,卵期4-5d,多在上午孵化。孵化的幼虫共5龄,孵化后1~3d左右多为1龄幼虫,4~6d多为2龄幼虫,7~13d大多为3~4龄幼虫,5龄幼虫一般约为20~30d。玉米螟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喜欢在长势好,叶色浓绿,小气候荫郁潮湿的低洼地块产卵,在玉米上,卵产于植株的上中部叶片背面的叶脉附近,每头雌蛾产卵10~20块,每块约15~60粒,共约300~600粒,卵块呈鱼鳞状排列。玉米螟对玉米品种具有选择性,有的玉米品种具有抗虫素,所以虫害较轻。目前的玉米品种,高抗类型品种较少,多数品种属于感虫类型。
3玉米螟无害化防治技术
项目采取的四种防治方法均为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属于无害化防治技术,具有投入少、效益高、操作简单、不污染环境等特点,适合无公害粮食生产需要,适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3.1田间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和高杆机喷洒BT、白僵菌都是生物防治技术,赤眼蜂防治是以虫制虫,喷洒BT、白僵菌是以菌制虫。
赤眼蜂是一类微小的卵寄生蜂,体型很小,体长仅0.2~1mm,单眼复眼都是红色的。赤眼蜂的最长寿命可达7d,一般为3~5d,无风情况下,它的飞行半径为15~20m,利用赤眼蜂是把玉米螟消灭在卵初期。赤眼蜂被释放到田间以后,在田间自然羽化出蜂,雌雄交配后雌蜂开始在田间飞翔,主动寻找新鲜的玉米螟卵,然后用产卵管,刺破玉米螟的卵壳,将自己的卵产到玉米螟卵内,并吸取玉米螟卵内营养物质,供其子代生长发育,被寄生的玉米螟卵不能正常发育为玉米螟幼虫,而是发育出赤眼蜂,它就这样阻止了害虫发育,赤眼蜂卵在玉米螟卵内,经过卵、幼虫、蛹、成虫,最后咬破玉米螟卵壳飞出,雌雄交配后,雌蜂又去寻找新的玉米螟卵,它就这样在田间循环往复,不断繁育后代的过程中,将大量玉米螟卵消灭在卵初期,从而达到控制玉米螟的目的。我县一共放蜂2次,每次间隔7d,共放蜂1.5万头,第一次0.8万头,第二次0.7万头,第一次放飞蜂时间在玉米螟化蛹率达20%时后推10d,大约在7月1日左右。
BT、白僵菌是一种细菌、真菌生物农药,具有长效性,且对害虫选择性强,对人畜安全,对自然生态环境安全、无污染。采用自走式高秆作物喷秆机,玉米一米多高也可正常操作。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喷药防治玉米螟3龄以内的幼虫,时间大约在7月15日左右。
3.2 投射式杀虫灯、性诱剂诱捕器是一种物理防治技术,主要把灯、诱捕器放在集中堆放的玉米柴草垛周围,时间大约在6月20日左右。灯是利用玉米螟的强趋光性,晚上开灯诱杀成虫,避免成虫飞入田间产卵、孵化幼虫危害玉米。杀虫灯耗电少,使用方便、安全,对环境无任何污染。诱捕器是利用合成的玉米螟昆虫性信息素,引诱玉米螟雄性成虫前来进行交尾活动的诱杀技术,是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环保性、高效性为一体的先进防治技术,效果很好。
[关键词]玉米螟;防治;无害化
[Abstract] The corn borer is our county’s pests in maize production which leads to about 10% of corn loss rate. For the positive response to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to pesticides zero growth in 2020 action plan”, we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harmles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Key words] european corn borer; prevention and cure; harmless
1玉米螟的发生及危害情况
玉米螟俗称钻心虫、箭杆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一个世界性的大害虫,几乎遍及全球,凡有玉米栽培的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幼虫是玉米螟一生中危害作物的唯一虫态,在玉米各生育期都可以危害玉米植株的地上部分,取食叶片、果穗、雄穗、钻蛀茎秆,造成植株生长受害,具体体现在籽粒不饱满、青枯、早熟、折蓼、掉棒、风折、倒伏,甚至颗粒不收,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百株螟虫平均为50~70头,为玉米螟一般发生年份,玉米减产5%~7%。百株螟虫平均为70~90头,为玉米螟中等发生年份,玉米减产10%左右。百株螟虫平均为100~150头,为玉米螟大发生年份,玉米减产13%~15%。百株螟虫平均在180头以上,为玉米螟特大发生年,玉米减产20%以上。玉米螟的防治指标我省定为百株活虫40头,达到40头,就达到了必须防治的数量,否则严重减产,并且害虫逐年加重。2009-2015年春季对越冬幼虫调查,景星镇、黑岗乡、白山乡、头站乡、七棵树镇等几乎全县14个乡镇玉米螟百秆活虫都达到40头以上,所以选择玉米螟发生比较严重、玉米集中连片种植、乡镇政府重视、且农户积极性高的乡镇实施玉米螟无害化的统防统治项目。
2玉米螟的生活史及习性
我县玉米螟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玉米茎秆、根茬、穗轴内以及高粱、苍耳、蒿、水稗等寄主的茎秆中越冬。玉米螟的蛹期一般为6-10d左右,成虫多在夜间羽化,羽化后当天即可交尾,1-2d后开始产卵,卵期4-5d,多在上午孵化。孵化的幼虫共5龄,孵化后1~3d左右多为1龄幼虫,4~6d多为2龄幼虫,7~13d大多为3~4龄幼虫,5龄幼虫一般约为20~30d。玉米螟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喜欢在长势好,叶色浓绿,小气候荫郁潮湿的低洼地块产卵,在玉米上,卵产于植株的上中部叶片背面的叶脉附近,每头雌蛾产卵10~20块,每块约15~60粒,共约300~600粒,卵块呈鱼鳞状排列。玉米螟对玉米品种具有选择性,有的玉米品种具有抗虫素,所以虫害较轻。目前的玉米品种,高抗类型品种较少,多数品种属于感虫类型。
3玉米螟无害化防治技术
项目采取的四种防治方法均为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属于无害化防治技术,具有投入少、效益高、操作简单、不污染环境等特点,适合无公害粮食生产需要,适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3.1田间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和高杆机喷洒BT、白僵菌都是生物防治技术,赤眼蜂防治是以虫制虫,喷洒BT、白僵菌是以菌制虫。
赤眼蜂是一类微小的卵寄生蜂,体型很小,体长仅0.2~1mm,单眼复眼都是红色的。赤眼蜂的最长寿命可达7d,一般为3~5d,无风情况下,它的飞行半径为15~20m,利用赤眼蜂是把玉米螟消灭在卵初期。赤眼蜂被释放到田间以后,在田间自然羽化出蜂,雌雄交配后雌蜂开始在田间飞翔,主动寻找新鲜的玉米螟卵,然后用产卵管,刺破玉米螟的卵壳,将自己的卵产到玉米螟卵内,并吸取玉米螟卵内营养物质,供其子代生长发育,被寄生的玉米螟卵不能正常发育为玉米螟幼虫,而是发育出赤眼蜂,它就这样阻止了害虫发育,赤眼蜂卵在玉米螟卵内,经过卵、幼虫、蛹、成虫,最后咬破玉米螟卵壳飞出,雌雄交配后,雌蜂又去寻找新的玉米螟卵,它就这样在田间循环往复,不断繁育后代的过程中,将大量玉米螟卵消灭在卵初期,从而达到控制玉米螟的目的。我县一共放蜂2次,每次间隔7d,共放蜂1.5万头,第一次0.8万头,第二次0.7万头,第一次放飞蜂时间在玉米螟化蛹率达20%时后推10d,大约在7月1日左右。
BT、白僵菌是一种细菌、真菌生物农药,具有长效性,且对害虫选择性强,对人畜安全,对自然生态环境安全、无污染。采用自走式高秆作物喷秆机,玉米一米多高也可正常操作。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喷药防治玉米螟3龄以内的幼虫,时间大约在7月15日左右。
3.2 投射式杀虫灯、性诱剂诱捕器是一种物理防治技术,主要把灯、诱捕器放在集中堆放的玉米柴草垛周围,时间大约在6月20日左右。灯是利用玉米螟的强趋光性,晚上开灯诱杀成虫,避免成虫飞入田间产卵、孵化幼虫危害玉米。杀虫灯耗电少,使用方便、安全,对环境无任何污染。诱捕器是利用合成的玉米螟昆虫性信息素,引诱玉米螟雄性成虫前来进行交尾活动的诱杀技术,是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环保性、高效性为一体的先进防治技术,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