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记忆

来源 :海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by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外婆家度过的一个又一个夏日使我的心恬静而又充实。
  在闽北的一个小村里,潺潺的小溪打磨着一年又一年的岁月,记录着庄稼人的辛勤与汗水。那水时而溢满河床,时而干涸见底。爬满土地的南瓜藤上的叶子蓊蓊郁郁,小瓜夹杂在叶子里,点缀那一片绿色。全村最大最高的那棵橄榄树在溪边对岸的一座小山上,绿色的果子挂满枝头。
  外婆家建在西边的山腰上,中间夹着一条蜿蜒而又平坦的马路,尽管黄土有时遮天蔽日,混沌一片,但弥漫在黄尘之间的乡土味、炊饭的味道挥之不去,顿时抵消了黄尘给人带来的烦恼。外婆家有一个小院,用不规则的石砌墙围着,这石砌墙挡不住院外婆娑多姿的枣树,挡不住外婆家的袅袅炊烟,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在这个小院里,年近七十的外婆常忙进忙出地照料她三平方米的小菜园,种的家常菜足够平日吃的。
  放暑假了,我离开喧闹的城市来到外婆家。白天,我和伙伴下溪游泳,让调皮的溪水拍打我们的脚丫,再不,就爬上那棵橄榄树。但是,不久我就厌倦了。我觉得这里的生活太单调,我变得烦躁,现在想来,是我辜负了那恬静、淳朴的地方。
  一个平常得再也不能平常的夜里,我忽然有了想出门的冲动,朝四周望了望,天并不是十分黑,淡淡地勾勒出小院的一切。一阵微风吹过,使原来飘忽的一切更加若隐若现,我不禁感到一丝恐惧,想逃离眼前的一切。
  哪知不经意地一抬头,竟看到了与城市迥然不同的景象:深邃的天幕上,闪烁着一颗颗钻石般的星星。月格外皎洁,不过,这是一轮不染纤尘的冷月,撒下的光辉给人以冰冷、忧郁、透亮、清澈的感觉。萦绕在她身旁的几片薄云仿佛是挥动着绫绡的仙女,待她们移开,我看见了清晰的月,并感到这时的月亮放射出更亮的光。当月亮又被云掩住时,星星显出光芒,它们似乎商量好了,要用它们爱的光滋润这夜的沙漠。偶尔几声夜鸟的啼叫声在夜空中流过,让我明白这不是梦境。细细看来:小山、小房、石墙和小溪,通通蒙在一望无垠的朦胧的轻纱薄绡里,显得缥缈、神秘而绮丽。这美丽的天空让我思绪翩翩,心也不免沸腾了。
  从此以后,我变得平静了,我再也不厌倦什么,我找回了这儿朴实的白天,当然,最盼望的还是夜幕的降临。
其他文献
胡学文,男,1967年9月生,毕业于河北师院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作家协会理事,河北文学院合同制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燃烧的苍白》,中篇小说集《极地胭脂》《婚姻穴位》。近年在《人民文学》《当代》《中国作家》《十月》等杂志发表了《极地胭脂》《飞翔的女人》等中篇小说。小说曾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新华文摘》转载。曾获《中国作家》大红鹰杯佳作奖,《长江文艺》方圆文学奖,河北作协
期刊
安妮总是让她的故事以一副破碎的姿态示人。她说喜欢敏感悲伤的灵魂,这才是真实的人性。  纷繁芜杂的描写都市情感生活的文字里,安妮宝贝的文字无疑是清醒冷寂、令人心警的。在都市荒凉冷漠、变幻莫测的石头森林里,漂泊无根的一群人中,安妮宝贝是个梦醒的绝望歌者。她用她那不太健康的略显沙哑的声部倾诉出了心灵深处的都市情结。也许只是一支支唱给自己的歌,就像小的时候,一个人走路,因为害怕,因为寂寞,于是会唱几首歌,
期刊
放下手中的书,走到午夜的阳台。月光如水,玉兰树影婆娑,洒下的是点点光斑,很淡很淡。  如此云淡风轻,让人担心这些筛下的月影,人声一嘈杂,就消逝了。  于是,内心激荡,想有个人来分享良辰美景。拿起手机,却不知道该拨哪个电话。早就过了伤感流泪的十七八年华,哪来再半夜时彼此嬉闹?这时,你才感到真正的寂寞。谁是你在任何时刻都能骚扰的朋友?他正为事业奔波,她已为人洗手作羹汤……  你还是很不甘心,制作了条“
期刊
只是为了寻找一点点温暖。就这样不断地告别。始终找不到自己心里幻觉中的东西。它们就像旅行夜车上的乘客,起起落落,失散在未曾天亮的村庄。  我已经很久没有坐过夜车。很多年前,我去福建旅行,搭工厂的货车回家。那是庞大的车子,开起来轰隆轰隆地响。我和四个男人同行。他们轮换开车,且深夜上山路的时候,要提防抢劫者。这是真的事情。在开过一个道路曲折,树木茂盛的山岭时,他们议论这就是上次出事的地点。抢劫者把人杀掉
期刊
春暖花开的日子,我和芮离开了我们打拼了十余年的繁华都市,带着简单的行李,回到了天目湖之畔的故乡。  在湖中一个尚未开发的小岛上,我们拥有了几间梦想已久的竹楼———运来南山的竹、南山的木,看着房子拔地而起一如见证一个生命的孕育成长,心里,是满满的富足。  然后,把搜集来的家乡人的文字作品搬了进去;然后,把寿眉、翠柏配着上等的紫砂壶摆了出来;然后,挂起了亲手缝制的布帘,还有芮的画,以及一帧帧隽永的图片
期刊
从宿舍到那间教室的路上,鸿奇怪地感到日光异常的耀眼,然而天却是阴的。雯就在那间教室。一想到这,鸿加快了脚步。  跨进教室时,海风正拐了个弯从窗户进去从门儿出来。鸿倒吸了口气:雯和宇正坐在同一排。有种不祥的感觉迅即在鸿的脑中停顿了一下。  昨晚鸿叫雯时,坐在旁边的宇就以一种莫名的眼光瞟了又瞟,手不自然地动着,带着躁意。正用心于一个女孩的鸿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鸿望了望教室,人满为患,只好坐在雯和
期刊
庞余亮,男,1967年3月出生,做过教师,曾经在《人民文学》《花城》《天涯》等刊发表诗歌小说若干,获得过诗歌奖和童话奖。    那天清晨,我那刚识了几个字的儿子赖在床上怎么也不肯起床。已经快六点半啦,我要上班呢。我掀开他的小被子,看见了他的小鸡鸡正像小玉笋一样亭亭玉立在那儿。我说,东东,要尿尿了吧。谁知这个小东西居然笑哈哈地说,爸,这叫金枪不倒九。我认为我听错了,他才六岁啊。我问他,你说什么你说什
期刊
和希是许多年的朋友了,这样说的时候我总是觉得很温暖。  关于怎样开始两个小女子的故事的那些年代久远的回忆早已模糊不清了。隐约只记得是一个普通的聚会。在一大堆单纯小女生谈起爱情一脸的顶礼膜拜时,希却一语惊人。她说她不相信爱情,她说对于人类她相信要有大爱,但是凡夫俗子的小恩小爱却最是恶俗。这在当时十五六岁正处于花季的那群女生中被惊为天语。于是她们开始对希顶礼膜拜。  而我,表情灿烂内心阴暗的另一个小孩
期刊
一    这年的东京终是降了些许冬雪。晨早向院中望去,庭院里的梅枝上积了一层薄雪,花尚未开放。天色还未亮彻,隐约能看见长廊尽头叔父房里昏黄的灯光。  我并不是孤儿,却也无父无母。据说他们多年前在动乱中过世,我便被远房亲戚收养。叔父待我客气,却终是寄人篱下。叔父提及我父亲在世时曾与京都一邻友订下婚约,将我许给了邻家长子。并说此事已人尽皆知,反悔不得。叔父称我已到婚嫁之年,于是在婶娘连日的催促下派人向
期刊
电话里A跟我谈到他遗失的初中毕业照,很想看看自己当年的样子。他这么一说,我倒想起了我的幼儿园毕业纪念册,那时的自己那么小,那么有趣。初中和高中我都没有拍毕业照,没什么特殊原因,只是觉得不想把自己的脸凑在一大堆不相干的人中间罢了。有时候也认为这种念头有点“过”,甚至有点可恶。我觉得我的中学生活过得一点也不踏实,不舒服。  初中的时候很“坏”,整天浪荡,喝酒,瞎扯,尤其喜欢淋大雨,然后彻底地病一场,一
期刊